不用命令的口氣和孩子說話-——良好親子關係之一

2020-09-13 小雪020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到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激勵孩子,鼓勵孩子是成功的教育方法,責令與強迫,以大人為中心,往往使得孩子處於被動,起不到好的效果。

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經說過:「父母經常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叫孩子做事,會使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很難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而一直在命令中做事的孩子,會缺乏主動性,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但是在我們很多家長的意識中,孩子什麼都不懂,做家長的管教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他們認為,命令孩子是做父母的權利,孩子小,需要大人的指示和命令。甚至有的家長還認為,如果不用命令就無法管教孩子。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小紅在父母眼裡是不聽話的孩子,因為不管父母讓她做什麼,她總是不聽從,而且也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老是用命令的口氣和她說話,不尊重她,所以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一直都不是太好。

有一次,我去她家做客,看見小紅正在專心的做作業,她的媽媽命令到:「小紅,過來去樓下買袋鹽。」小紅很不情願地回答說:「我正在做作業。」媽媽看見她沒有起身,就走到孩子面前嚴厲地批評道:「叫你買個東西你沒有聽見嗎?」小紅抬起頭看著她的媽媽說:「我正在做作業,作業還沒有做完了,怎麼去買東西了?」媽媽拿起孩子的作業本,幾下把它撕碎扔到了地上,然後再次命令道:「去買鹽!」小紅看著媽媽,聽著媽媽的命令的聲音,傷心極了,她大聲說道:「我今天不吃飯!」說完跑進了自己的小家,把門反鎖上了。好多天孩子都不理媽媽,這使媽媽意識到自己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不妥,但又不知如何做才好。

事實表明,父母以居高臨下的命名姿態來跟孩子說話時,只會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產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轉變姿態,跟孩子好好說話,才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強烈的自尊。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心理,改變命令的教育方式,用平等和友善的態度與孩子交流思想。那麼如何做呢?

1 凡事與孩子商量。

生活中,父母和孩子儘量保持一種平等的地位,不要事事決斷,一切聽你安排。家長應該把孩子當成「朋友」,遇到事情,多商量和證求孩子的意見。喜歡與孩子協商的父母是好的父母。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會逐漸養成協商的習慣,願意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這樣的話,形成的親子關係良好的,也是令人羨慕的。

2 放下權威至上的觀念。

大部分家長都在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好管,也越不聽大人話。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其實很多時候是源於自己錯誤的權威欲,不容孩子質疑和反抗的權威欲。

小麗最不喜歡別人讓她做她不喜歡的事情了。漸漸地,她媽媽察覺到小麗的脾氣,也就不再用命令的語氣和強硬的態度與她說話,一次,放學回家後,她不寫作業,一直在玩。小麗媽媽對她說:「寶貝,咱們先寫作業好不好?寫完作業,再玩,你覺得如何?」

小麗想了想,覺得媽媽並沒有責備自己的意思,就說:「我馬上就去完成作業,寫完作業後,我還要閱讀課外書了!等這些都做完了,我再玩。

小麗媽媽看到女兒放學回家沒有馬上寫作業,並沒有指責小麗,也米有命令她必須馬上去寫,而是巧妙地和小麗商量,向小麗提出建議,讓她自己判斷,決定該怎樣去做。對待孩子,我們要學習小麗媽媽的做法,放下權威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只是提出想法和建議,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自己做出選擇。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
    心理學家說:中國父母最缺的就是和孩子說廢話的能力。這個能力指的是日常溝通中,家長關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以父母的身份去提問或者單一的拋選擇題。好好說話,其實並不像字面用詞那麼簡單。你看,溝通的小船說翻就翻了~生活中,大多數的父母總是愛講道理的大怪獸,家長們常說的一句話: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在孩子面前可以說是一個小巨人,家長沒有養成蹲下來與孩子平視說話的習慣,總是高高在上,也讓孩子養成了依賴順從,而不是溝通。家長錯誤的溝通方式之一就是不懂共情,忽略感受。
  • 傾聽孩子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
    看到孩子犯錯誤,或者接到老師反映孩子在學校不良行為的電話,就大發脾氣,打孩子、罵孩子,說刺激的話傷孩子,結果造成了親子關係十分緊張,與孩子在一起要麼不說話,要麼一說話就吵架。這位母親對我說:「其實我特別愛孩子,希望他能夠健康成長,有所作為,不想看著他無所事事,他要彈鋼琴,無論多麼貴,鋼琴我也買給他。對於他的未來,我是望子成龍心切,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夠自力更生,能夠衣食無憂,生活得好。
  •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高效養育孩子
    幫助父母走出管教孩子的誤區,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管教難題。孩子不願上學,不願收拾房間,不願和父母溝通等,都讓父母焦慮不已。父母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有效地管教孩子呢?今天介紹一個效能父母解決親子問題的方法,指導父母科學育兒,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
  • 當父母與孩子共情,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回應:培養孩子積極的行為習慣》這本書正是從回應孩子這個角度展開,指出了正確回應孩子在親子關係乃至塑造孩子人生觀念中的重要意義,並且對各種回應方式運用案例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使父母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各種回應對孩子產生的直接影響,進而能夠對自己的回應方式進行反思,這對於改善親子溝通有非常好的作用。
  • 家長和抑鬱症孩子說話,最忌命令、要求口氣
    來源:健康時報網(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敦玥 蘇允愛 司天梅)2017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 體會正反心態看圖說話 「卡牌傳情」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月11日訊(記者 劉嘉敏 通訊員 楊紀歐)寒潮來襲,卻擋不住社區居民渴望學習的熱情,擋不住他們參加社區活動的腳步,1月10日上午,深圳市羅湖區桂園街道老圍社區「卡牌傳情」OH卡親子關係藝術溝通工作坊熱鬧進行,14對親子跟著老師玩分組遊戲《你比我猜》,在老師的引導下,用正反兩種心態看圖說話。
  • 和老公說話不要用命令的口氣,要心平氣和商量
    夫妻兩人是上下級的關係,常常會通過「命令」來達到目的,而在生活中、即使兩人達不到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程度,也絕對不是上下級的關係,所以在兩個人的相處中「命令」無法達成想要的結果。男人不常望在單位被上司指揮了一天回到家又要遵從妻子的命令,所以同老公說一件事情的時候,先將嘴邊的命令咽下去,換成和顏悅色的商量,只有商量,事情才能很好地解決和開展。有事商量而不是命令,這證明你對丈夫的尊重,也許命令的時候你是不想讓他擔心,但他卻認為這是你對他的不重視和不在乎。
  • 怎樣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大家都知道,親子關係的重要性。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什麼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就是爸爸媽媽與親生子女之間存在的權利與義務的關係。父母與孩子屬於直系血親,在血緣上,是最近最親的關係,是一個家庭關係中的核心部分。親子關係,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影響著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比如性格、毅力、人際交往等等,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親子關係重要嗎?親子關係會影響到孩子的發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上周六我跟大家分享了親子溝通五步法,其中第一步就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假如親子關係不好,和孩子溝通時讓孩子接受我們的建議和想法是很難的。如果親子關係良好,可能你的語言沒有那麼優美,說的也未必那麼合適,但是孩子能聽得進去也願意接受。如果親子關係本來就很緊張,即使你說得很正確、很對、很有道理,在他(她)聽來也許能聽出敵意、聽出控制、聽出不舒適的感覺,所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有效溝通的前提。邀請您做一個體驗。
  •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中年人最大的財富
    「好著呢,你不用管了。」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不清楚,好像一夜間。中年父母將這總結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身邊年齡稍長的過來人都曾熱心給我忠告:趁著娃還小,好好和他玩,等一長大就不愛跟你說話了。像麥家這樣處在夾心層,和上下兩代人關係都不好的,不在少數。和孩子關係不好,其實只是表象。已為人父母的中年人,和自己父母的關係本身就不好,是源頭。大自然的生物,只有人在兩三歲前不能自主吃飯,全憑父母餵養。
  • 暑假中如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平等的、民主的、權威的、理智的、富有情感的親子關係,是一種彼此信任、理解和欣賞的關係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這種關係時,孩子會無意識地朝著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一、改變自己。父母通過學習,提高自身文化修養。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影響親子關係。文化修養高的父母,更傾向於用心理的方式去對待子女,而非生理的方式。父母的文化修養越高,家庭關係相對越好,因此父母應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父母改變自身的教育態度。
  • 良好親子關係的意義
    因此,在一個家庭中,親子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對於孩子的進步成長是非常有利的。時常聽到家長的抱怨,孩子總不如人意不說,親子關係也一塌糊塗,非常的鬱悶。那麼,良好親子關係的意義是什麼?
  • 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如何構建?
    所謂&34;,在不和諧的關係裡,父母和子女都是受到傷害的人。提倡&34;的家庭,孩子長大後大多也會用&34;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長大後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對愛情沒有信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良好的親子關係決定孩子未來的發展。親子關係好→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會互相信任→孩子遇到困難或者高興的事會與家長分享→家長會更加了解孩子→孩子會更信任父母→良性循環。
  • 所謂良好的親子溝通,無非就是我們都」好好說話」
    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大概是這屆父母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市面上也經常會有很多類似的書籍,比如親子溝通技巧、怎麼說孩子才會聽之類的內容。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今天,就為你奉上親子系列書單,讓你和你的孩子成為「鐵磁兒」,也讓你的孩子擁有個人氣息、個人理想的自律!這個8月,我特意安排了遊戲力養育的主題閱讀,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到更多的父母,讓更多的父母成為懂遊戲、會遊戲的父母,讓我們和孩子之間搭建起來遊戲的橋梁,更好的增進親子關係。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更多的家庭在面對電子遊戲時,仍能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也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和孩子在面對電子遊戲時,變得更加從容。孩子要獲得良好的發展,需要刺激和練習,這是沒有任何爭議的。不管怎樣,孩子需要良好的,能夠激發思考的家庭氛圍。
  •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時刻參與,度過美好時光並表現出溫暖,關懷和尊重,您可以加強與孩子的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為什麼重要孩子最重要的早期關係是與父母的關係。積極的親子關係可以幫助孩子了解世界-世界是否安全可靠,是否被愛,誰愛他們,哭泣,大笑或鬼臉時會發生什麼,等等。這些關係影響著兒童發展的各個方面。
  • 和爸爸聊到「變老」,孩子的回答令人感動,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法寶
    的確如此,從視頻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年輕寶爸的溫柔和包容,也能夠看出孩子對父親深深的依賴。親子關係的建立,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只有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才能夠換來孩子真心的信賴和接納,以此達成親密的親子關係。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和孩子保持親密的親子關係?
  • 想讓孩子省心懂事,良好親子關係是基礎,簡單3招改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對於家長而言也十分重要,因為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1」,其他都是後面的「0」。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就甭提家庭教育了。所以如果想讓孩子省心、懂事,作為父母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吧! 目前獨生子女居多,對於孩子的管教也成為了父母最頭疼的問題。在建立親子關係的時候,總是存在著顧慮,擔心關係太親密了,恐怕產生溺愛;關係疏遠了,又恐孩子抱怨。很多父母覺得難以平衡,感到焦慮。
  • 親子關係:如何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這種親子依戀關係分為兩種類型: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依戀。其中不安全依戀可分為反抗型依戀及迴避型依戀。這種類型的孩子在媽媽離開後,就會大哭大叫,極力反抗。等到媽媽回到他的身邊,他表現出很矛盾,一面想讓媽媽安撫他,另一面又拒絕和媽媽接觸,但會時不時地瞅媽媽一眼。這類小朋友剛上幼兒園時就會哭很長時間。這類孩子沒有和父母建立起特殊的親情關係,不喜歡和父母親近,對媽媽視而不見,喜歡自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