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到中美之間的真實差距,對於中國當前發展很重要

2020-12-11 熱點我見

近些年來,中美長期處於戰略競爭狀態,尤其是進入貿易戰以來,兩國輿論都相當關注中美之間實力消長變化。但由於媒體的過度渲染,導致國內民眾對中美差距有些過度樂觀,甚至可以說是有點膨脹了。

我覺得,現在大眾對目前中國的發展現狀的認知,的確有點被媒體帶偏了,有做一下糾正的必要。

就拿最近幾年網上盛傳的「新四大發明」來說,高鐵、網購、行動支付、共享單車,這些都被中國人引以為自豪,認為是中國科技進步的標誌。而實質上,這些發明離真正的技術進步差遠了。

因為,除了高鐵,其餘3個可以說都是信息技術普及,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模式創新,是其在中國這個巨大市場下的必然產物。共享單車就是切合了中國國情,人多且上下班地點分布集中,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出行問題的一種商業模式。

行動支付也與中國國情有關,由於我國信用卡使用還處於初級階段遠未達到普及程度,而得益於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的金融支付手段可以採用行動支付,從而跳過信用卡階段。

高鐵屬於我國自主創新的硬核技術,不屬於模式創新,但並不意味著我國就在這一方面戰勝了美國。中國人口多、密度大,中國人喜歡大聚集的習慣,使得中國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在此情況下,修建高鐵聯通各個城市,就有實際意義。

而美國國情與中國截然不同,美國人居住分散,很多都居住在郊區,開車上下班。而且喜歡搬家,所以汽車銷量前三的都是皮卡。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修建公路比高鐵更有實際意義。

而且美國的航空業十分發達,美聯航的票價只有175美元,相當於美國的購買力來說,大概約等於我國一張普通鐵路的票價。所以說,在美國,公路和航空是更為便捷的出行方式。經過比較後我們就不再會盲目地為高鐵而炫耀了。

因此,我們必須客觀理性地看待中美兩國國力的對比與變化。當前對於中美國力變化,輿論普遍認為「此消彼長」,即美國在衰落,而中國在崛起。不過對於發展趨勢卻存在兩種不同看法。

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實力已全面超越美國,中國實際上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強國;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國實力與美國差距仍相當大,有人甚至驚呼中國距離美國還差50年。

實際上,以上兩種觀點都有失偏頗。具體分析,2019年美國GDP21.43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4.75%。中國GDP為14.36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6.58%。中國從2008年GDP佔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由7.3%上升到16.58%,自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僅用9年時間GDP就已是日本的近3倍,的確是開始崛起。

但中國國力距離美國仍存在著明顯差距,只不過這種差距並非全面性的,而是局部性的,並呈現漸進式的縮小趨勢。

從經濟方面看,當前中國GDP約為美國的67%。先看經濟發展水平(人均GDP),這是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常用的單一指標。從世界發展史看,人均GDP從8千美元到4萬美元,美國用了月26年,日本用了約31年,中國需要多久?

根據普華永道的測算,2050年中國的GDP為49.85萬億美元,美國為34.10萬億美元。基於世行估計的人口數據估算人均GDP,中國在2050年的人均GDP為3.73萬億美元,美國為8.78萬億美元。

所以,單純比較人均GDP,中國再過32年也追不上美國。除了人均GDP,還有經濟效率。

按照經濟學定義,用全要素生產率衡量生產的效率,產出增長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長率的部分為全要素生產率,一般有3個來源:一是技術進步;二是經濟規模;三是效率改進。

從CTFP(按目前的的購買力平價計算的TFP)來看,我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較快,但與美國差距仍然較大,不到美國全要素生產率的一半。

根據世界勞工組織的測算,中國勞動生產率從2000年的2023美元上升至2017年的8253美元,而美國的勞動增長率2000年就已達到81316美元,2017年已達到101101美元。

除了上述衡量經濟實力的指標,中國在許多軟實力方面也落後於美國:

1、營商環境,世界銀行公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世界排名46,美國排名第8位。國際知名諮詢公司科爾尼近日發布《全球城市營商環境指數》顯示,紐約排名第一,前20名中美國有6座城市入選,北京則排在百城榜上綜合排名第41位。

2、人均GNI(均衡一個國家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標),2019年,我國人均GNI為10410美元,排名第71位,而美國2018年為62850美元(沒找到2019年數據)排名第6位。為在全球人均財富方面,2019年,中國人均財富為4.56萬美元,相比美國人均財富高達32.3萬美元,僅相當於美國的14.1%。

3、居民消費水平,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672.25億美元,美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2375.57億美元,中美相差約2700億美元。

4、2019年服務業佔GDP的比例,中國為50%,美國為70%

5、人均醫療支出,2018年美國(沒找到2019年數據)為11,000美元。中國2019年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為1902元人民幣。

6、股票市值,2019年中國股市總市值為7.6萬億美元,美國股市市值為31.3萬億美元。

7、高等教育,中國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1.6%,美國為87%。

綜合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除了GDP總量中美之間正在接近外,很多方面中國還是與美國有著巨大差距的,尤其在人均指標方面。

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所以,單純看人均指標對中國是不公平的。經濟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以匯率計價的人均GDP是被遠遠低估了。如果換算成以購買力平價計價,排名會發生較大變化。

購買力平價是一種國家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比如,購買相同數量和質量的商品,在中國用了100元人民幣,在美國用了25美元,那麼對於這些商品來說,人民幣對美元的購買力平價是4:1.

所以,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早在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就認為中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同時印度也超過了日本。

所以,綜合分析來看,雖然在人均相關數據上,中美看似有數量級的差距。但實際上,中美兩國的實際差距以及民眾生活水平的差距,並沒有統計數字所顯示的那麼大。

正確地認識中美之間的真實差距,對於中國當前發展很重要。因為我們可以正視自身不足,不妄自菲薄,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更好地為中華崛起而努力奮鬥。

相關焦點

  • 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張召忠:負責任地說,大多數人都被誤導了
    面對中國的高速發展,有人提出,用不了多久,中國就可以趕超美國,那麼中美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我國著名的軍事評論家張召忠先生給出了非常中肯的回答: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大多數人都被誤導了,中美之間的差距其實還很大。
  • 中國駐日大使:相信日本能在中美之間把握好平衡
    對於各國而言,當前最重要的是加強抗疫合作。中國將繼續積極支持世衛組織發揮關鍵領導作用,加強國際聯防聯控,主動分享經驗,繼續積極參與疫苗國際合作。二是堅持開放發展。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過去40多年的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 面對當前的困境和難題,中美關係又將如何發展?
    崛起中國作者:滕飛崛起中國編輯:淺夢自49年前基辛格的到來,打開了中美合作關係的大門後,這幾十年間,我們與美國有較多合作往來。而作為全球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我們和美國的關係發展現如今卻出現了阻礙。那麼,面對當前的困境和難題,中美關係又將如何發展?日前,中美兩國多位專家學者、前政要人員和媒體機構利用視頻會議開展一次「雲會面」。在此次會面中,雙方就「合作與尊重」開展在線討論並發表各自意見。其實,這一次「雲會面」舉辦的時間也頗有意義,因為49年前基辛格訪華也是在7月9日這一天。
  • 如何認識當前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
    原標題:如何認識當前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 在這一政策的鼓勵和指引下,一方面,改革開放之後我國越來越多的人口走上了富裕道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當前我國低收入者數量雖然龐大,但已經大幅度減少。據統計,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有2.5億人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以下,而到2014年底,在貧困線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則為7017萬。而且,即使是貧困人口,其生活水平與以前相比也有極大提高。以前的貧困更多表現為缺衣少吃,現在的貧困更多表現在缺少現金收入。
  • 外報:中美文化差距似「米老鼠」與「黑貓警長」
    外報:中美文化差距似「米老鼠」與「黑貓警長」   中新網1月13日電 美國《國際日報但從另一個角度,中美的文化也有相融合之處。對於可調和的,可以努力讓兩種文化相互趨同,對於不可調和的則要讓雙方都明白,認識和接受差異。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大選年的總統選舉辯論,議題都會集中於經濟與外交軍事政策,前者有關於民眾的生活,選民往往採實用主義的短期行為立場,後者則有關於美國的利益,選民則往往呈現理想主義的短視觀點。
  • "修昔底德陷阱"扭曲了當前中美關係
    但無論如何,鑑於中國的崛起和亞洲在許多方面對中國的重要性,這種平衡的變化也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考慮到中美兩國在該地區一些重要問題上的分歧,以及美國人普遍認為其在亞洲的軍事優勢對於確保地區和平與繁榮是必要的,如果中美兩國的平衡無法穩定,中美在走向分庭抗禮的過程中,在亞洲發生危機甚至發生衝突的可能性。
  • 中美科技差距如何?英國教授:中國這個領域要超越美國還很艱難!
    其實,現代科技跟從前比起來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了,說實話,以前的時候,科技的研究方向不算特別多,因此各個國家發展的方向說白了也都大同小異。但現在各種尖端科技的研究,差之毫厘謬之千裡,科研領域越來越廣,各項科技齊頭並進,將整個世界打造的更加美好。
  • 今年,中美經濟差距縮小了多少?復旦教授公布一組數字,國人振奮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數據,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宋國友教授表示,"中美之間的經濟差距正逐步縮小,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預測顯示,2020年中美兩國的GDP增速分別為1.9%和-4.3%,今年中美GDP增速差距達到6.2%,中國GDP與美國GDP比重將會提高到70%以上。"
  • 中美航天技術差距只有10年?院士回應:真實差距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然而早前網上一直流傳著「中國和美國比航天技術僅相差10年」的說法,那麼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對此一位航天局的老院士回應道:真實差距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早在中國還為民生發愁的時候美國就已經開啟了航天領域的研究,雖然有些人說美國的航天技術比不上蘇聯,但是事實上美國在該領域的研究進程要遠超蘇聯。像我們所熟知的載人航天技術就是美國先實現的。
  • 中美當前緊張局勢趨勢明顯,面對這樣的局面,中國該怎麼辦?
    文\唏兮 近幾年來,中國的經濟以及軍事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同時也在加劇的是中美之間的關係,美國政府認為日益發展的中國威脅著美國的地位。於是中美之間拉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尤其是在美國大選前後的這段時間,在之前,想借國際局勢影響國內選情,在之後,想要為下一屆政府留下難題。
  • 2020年中美GDP差距將明顯縮小,15年內中國有望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中美兩國作為目前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兩者的GDP規模都非常龐大,2019年美國GDP為21.43萬億美元,中國的GDP為14.36萬億美元,中美兩國GDP的差距為7.07萬億美元,這個差距仍然是比較大的。
  • 何亞非:中美之間沒有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
    我們也要對我們的世界有一個重新的認識,以此來穩定中美關係,為解決眾多的全球性挑戰找到出路。我想談兩個方面的內容,供大家參考。我覺得第一個問題也是我們經常問的問題,就是中美究竟是什麼關係,是敵人還是朋友?中美之間是不是一定要分出一個敵友來?中美能不能避免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
  • 直面半個世紀的真實差距:從中美高科技TOP5含金量說起
    BATJ+1所代表的中國TOP5科技企業市值也在1萬億美元之上波動。1∶3(或1∶4),也許是比較靠譜的中美科技實力差距,與兩國GDP的數字對比關係不大。嚴格來講,這個TOP5的美中對比還存在一些問題,因為BATJ+1中的阿里和京東有同質化之嫌,雖然兩者體量懸殊。
  • 如何認識收入差距擴大問題
    2000年到2005年的五年間,城鎮居民中10%最高收入組與10%最低收入組的收入之比從4.6倍上升到9.2倍,擴大了一倍。最近,中國勞動學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2年至2006年,全國在崗職工工資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但不同行業、不同群體之間收入差距不盡合理,部分行業及企業普通職工工資增長緩慢。其中行業工資差距問題尤為突出。
  • 第五屆中美體育教育峰會:體育合作是為認識共性,而非差異
    中美大學體育教育峰會是每年Pac-12中國賽系列活動的重頭戲,如何平衡體育和學業的關係、如何讓學校體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據教育部學生體協秘書處秘書長、大體協副主席薛彥青介紹,在經歷了球員提高自信和賽事關注度顯著上升的兩個階段後,中美體育教育合作的下一階段主要目標是提高教練員的人文素質,從完善教練體系上著手,全面提高中國大學的籃球水平,希望不久中美高校之間的比賽不會出現那麼大的比分差距。
  • 中美科技關係發展歷程及其展望
    美國憑藉強大的創新能力,始終作為頭號科技強國,在眾多科研領域的成就無出其右者,其科技產品從龐大的中國市場中獲取利益,並進一步支撐其研發創新活動。相較之下,美國在科技領域處於頂端,中國正處於不斷攀登的路上,伴隨兩者之間差距縮小,兩國之間的科技關係必然會受到影響,隨之而發生變化。
  • 世界分類別各學科學術排名,中美之間差距一目了然
    中美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強的兩個國家,在各方面都進入了全面競爭的狀態,中國近幾十年的發展卓著,從羸弱的國度變成了可以和美國在某個領域扳手腕的國家。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所中國在學術不行,全面落後,那我們今天就要來看看,中國在各學科到底表現如何呢?
  • 騰訊研究院發布《中美兩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全面解讀》:中國AI產業...
    但這些已經夠了麼?當下,中美兩國雖同屬AI領域第一梯隊,但美國AI整體實力卻是公認的全球第一。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又是在哪裡?頂層戰略和美相似,基礎研究和應用落後美國和中國政府都把人工智慧當作未來戰略的主導,出臺發展戰略規劃,從國家戰略層面進行整體推進。美國人工智慧報告體現了美國政府對新時代維持自身領先優勢的戰略導向。
  • 王毅接受人民日報專訪:不能讓矛盾分歧定義當前中美關係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為雙方處理中美關係提供了根本遵循,這些原則不僅沒有過時,反而越來越成為確保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政治保障。雙方應認真落實好上述原則,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拓展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管控分歧,確保兩國關係大局不受到大的幹擾。三是要聚焦擴大合作。回望40年,中美關係從來都是與時俱進的。
  • 長江商學院教授許成鋼談當前中國AI發展短板:大量論文無人引用 有...
    當前,人工智慧(AI)技術已經成為中國商業界關注的熱點話題,不過,我國的AI發展仍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的原因在哪裡?3月20日,在中國人工智慧指數報告發布會上,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許成鋼結合數據分析稱,目前在科研領域,中國的AI科研成果影響力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明顯差距,被廣泛引用的科研論文還不多,同時還存在大量從未被引用和關注的科研論文,這一現象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