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相信你也常常有這種感覺:
別人明明答應你下午五點完成任務,可是他沒完成,你心中就會失望,會覺得這個人怎麼這樣,說話不算數。
別人明明答應了你,周末請你吃飯,但卻沒有去,也沒有告訴你,你心裡莫名的一陣失落。
明明想這次考試要考個好成績,可是這次的成績卻是沒及格。
我相信,這樣的想法或心情,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
這就叫做「落差」。我們在生活中對很多事都是有一定期待的,但是實際發生的結果和我們期待之間是有一定差距的,這就是落差。
以上的這些事情,都是由落差帶給我們的失望。
反觀我們生活中絕大多數負面情緒都是來自心裡落差,這種落差可能給我們帶來的情緒感受有很多,比如失望、憂慮、憤怒、迷茫、空虛、不快樂、缺乏安全感等。如果我們認為由落差帶的的負面情緒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感受的話,那怎麼樣去減弱甚至消除這種感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三個內容:
1、絕大多數的負面情緒都來自於假煩惱。
2、避開負面情緒首先要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鈴鐺模式和推拉系統。
3、改變思維方式能夠改變我們由落差帶來的負面情緒。
01
絕大多數負面情緒其實都是來自假煩惱。
什麼是「假煩惱」呢?我們的負面情緒又是怎樣受假煩惱影響的?
為了說明什麼是假煩惱,我們先來看個案例,了解什麼是「真煩惱」。
領導交給小王一項任務,讓小王第二天一早給回復。結果第二天小王沒能完成任務。領導說怎麼這點任務都沒完成呢?此時小王覺得很煩惱,這就是「真煩惱」。
那什麼是「假煩惱」呢?
小王被領導責備了,此時他心裡會想領導是不是對我有意見了,會不會討厭我,是不是自己能力太弱了不適合這個崗位,領導會讓我辭職嗎,我是不是要面臨失業了?
後面這一系列的煩惱就是「假煩惱」。假煩惱就是自己內心對真煩惱的進一步解讀。是我們假想出來的問題,而這些假問題往往比真正發生的問題要嚴重得多。往往是這種假問題讓我們陷入負面情緒無法自拔。
其實我們生活中99%的糟糕的結果都不會發生,可是我們卻真實地陷入到了這種糟糕的想像當中。所以,我們其實很少被事情本身所影響,真正影響的是這些事情本身給我們帶來的感受。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負面感受,讓我們覺得很失落的時候,首先要想一想,我們這些失落的情緒來自於真的帶來負面結果的本身還是我對這個問題又進行了很多自己的聯想想像和解讀?
當同事沒跟你打招呼,你懷疑別人跟他說你壞話而糾結還是因為他只是心情不好?
你生老公的氣,是因為老公沒有給你送花還是懷疑他有外遇?
你給領導提建議領導沒回復,是因為領導還沒來得及回復還是你認為領導不想理你?
處理不好這些假煩惱會讓我們深深陷入到負面情緒中。如果我們要擺脫這種帶來的落差、失望那麼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消除這種原本不存在的由假煩惱帶來的負面情緒,直面真正煩惱的問題。
所以,要邁出第一步,我們就要直面真煩惱。那麼真煩惱該怎麼面對呢?這就是我們要思考的第二個話題。
02
如何面對並處理「真煩惱」?首先我們要了解大腦的工作模式:推拉系統和鈴鐺模式
我們大腦中間有一個小球,這個小球會向各個方面擺動,就像鈴鐺內部的小錘一樣,這個小球一樣的東西在醫學上就叫做扁桃體,或者說大腦的邊緣系統。我們的情緒,主要是受大腦邊緣系統的控制。在我們大腦中,還有一部分叫做大腦新皮層,這個區域,就是負責我們的大腦思考和理性分析。所以,我們大腦有專門負責情緒的區域和專門負責理性的區域。關於大腦的這兩部分有個重大發現:即這兩個區域不能同時工作。也就是說當我們感到很感動情緒佔主導地位的時候我們就會失去理智,而我們用理性腦思考問題的時候就不太容易開動感情,所以,生物學家就把這個系統稱為「推拉系統」。
什麼是「推拉系統」系統呢?
「推」指的是大腦將情緒向內部驅趕。此時,鈴鐺內部的小球和情感產生效應,我們會感動,失去理智。
「拉」則指大腦將事件推送至皮層,我們思考問題卻不會動感情。
這一發現是心理學上的一重大裡程碑。為了證明「推拉」系統,有人分三個步驟做了實驗。
第一步:讓志願者觀察令人難過的圖像和令人感動的圖像,例如哭泣的男人或女人。在他們觀察圖像的同時,有人會通過複雜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科技測量他們的供血量以及大腦的活動情況。當志願者感動時,腦部扁桃體(鈴鐺中的小錘)處於活動狀態而外皮層則幾乎沒有活動。
第二步:對同一批志願者進行心算測試,這就要求他們思考,而不會有感動。這種情況下大腦皮層開始活動而腦部扁桃體則處於休息狀態。
第三步:讓志願者看另一幅令人激動的畫(戀愛場景或事故現場),同時讓他們數一數圖片上有幾個人。在清點流淚的男女或婚禮見證人的數量時,他們大腦中的一切都變了。大腦皮層活動,情緒感變弱。心算會使得大腦皮層運作,而腦部扁桃體在此期間則「安靜」了下來。
研究大腦的實驗告訴我們,當我們在面臨各種情緒的時候,如果能讓我們的新皮層部分進行理性的思考的話,那就能控制情緒腦,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在有情緒的時候理性思考,那就會更好地控制負面情緒。
這就是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如何面對真煩惱?要利用情緒腦和理性腦不能同時工作的原理,在面對負面情緒帶來的落差失落的時候,調用理性腦思考問題,平復負面情緒帶來的落差失落。
知道了大腦處理情緒的原理,我們還要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那麼有哪些方法,或者工具來應對負面情緒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第三點。
03
有哪些方法、工具,甚至是思維模式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負面情緒?
①思維阻斷
很多事情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其實是我們大腦自己建立起兩者的關聯的,比如早上被領導批評後很難過,可是反過來想想,被批評過後真的要難過嗎?為什麼一定要難過呢?要問問自己,真的只有這一種選擇嗎?
我們為大腦設定了一個固有的反應,或許一切都是因為大腦中的思維定勢,我們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思維定勢,在被領導批評後除了生氣難過還可以反思下怎麼做的更好,怎麼讓領導滿意。
選擇這樣思考的話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可能就不是負面情緒了,而是積極地看待問題。
②、多角度思考方法。
我們的生活其實不取決於某些事情的成敗,我們的成敗是由多元因素決定的,我們每個人不是只有成功或失敗,只有優點或缺點,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混合的成功與失敗的混合體,而這一切都不能決定我們最終的人生價值。
跳出固有思維,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就會發現其實都不是事。某一個維度沒有做好不代表我們的生活就搞砸了,要全面完整的看待事情。
③、自戀
多看自己成功的地方以及優點。把目前遇到的不開心的事情都看成通往成功路上的必經之路,就會把負面情緒賦予積極的意義。多肯定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其實是處理負面情緒很重要的方法。
④、專注於化解問題
很多負面情緒都是因為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那我們就專注於解決問題本身。遇到問題,首先要明白這是什麼問題?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要用理性腦分析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法。找到一個最可行的方法後充分的做出實施計劃,最後賦予行動。當我們解決了問題,負面情緒也多會煙消雲散。
最後:
負面情緒不可怕,但是一旦出現就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我們要充分認識並避免陷入由假情緒帶來的情緒陷阱。了解大腦的工作原因:鈴鐺模式和推拉系統,當出現負面情緒時充分調動理性腦,讓情緒得以更好的控制。利用一些方法,改變思維定勢,減少落差帶來的負面情緒,從而更好的控制情緒,掌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