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解決問題能力差?用《故事思維》去思考問題,將事半功倍

2020-12-11 聞書香識人

小時候,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依偎在外婆的懷裡聽她講故事了。外婆給我講了很多個故事,而唯一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這個故事:

有一個小女孩和媽媽吵了一架,一氣之下她就向外跑去。她跑了很長時間才發覺肚子餓了,這時候她看見一個麵攤,她想要吃麵,可是身上沒有一分錢,老奶奶看出她的窘迫,於是就請小姑娘吃麵,小姑娘非常感動,她在吃麵的過程中忍不住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當老奶奶問她為什麼哭的時候,她說:我們素不相識,你就對我這麼好,願意煮麵給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媽媽,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趕出去。老奶奶說:孩子你怎麼這麼想?我只不過是煮一碗麵給你吃,你就這麼感謝我,你媽媽煮了這麼多年的面給你吃,你怎麼不感謝她呢?

每次我和父母鬧矛盾,想要賭氣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個故事,它已經在我的內心深處紮根,讓我時時刻刻記住父母的恩情,永遠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故事的力量有多大,這個故事就是很好的詮釋,說故事永遠勝於講道理

從我們的遠古時代開始,人人都會講故事,而如今的年代,我們需要學習關於更多故事的力量,因為現在人們越來越開始注重精神和情感方面的滿足,另外在人際溝通方面要想讓別人信任你,學會講故事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份技能。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故事思維》這本書了,它通過商界溝通中常用的六大類故事,詳細闡釋了在何種情況下、如何講述這些故事,以及從獲取投資人信任到贏得商業合同,徹底講透了用故事提升個人在商界影響力的方方面面。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告訴我們:講好一個故事,可以賦予冰冷的數據和殘酷的事實以溫情,可以觸及最有心機、最強硬、最敵對的人內心深處的柔軟所在。說故事並非與生俱來的天賦,是可以學習和逐步提高的思維模式,了解其中關竅所在,便可以迅速掌控全局。

一、為什麼要通過講故事來影響別人

《哈佛商業評論》說,講故事是一種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夠增加個人魅力,能夠影響別人的價值觀,塑造個人形象,傳播商業文化。同時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說在和朋友的聊天約會中,在面試工作和老闆同事的交流中,故事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表達自己思想的媒介。

假使你想說服一個人,如果要給對方講道理,對方一定不會接受,因為我們誰都不喜歡被說教。而如果你是用故事去包裝這個道理,對方就會在無形中接受了這樣的道理。比如你想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不是介紹你的履歷,而是介紹你的經歷,也就是你的故事,故事更能夠打動人,也能讓人感興趣。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根本就離不開故事思維,而所謂的故事思維就是我們可以通過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觀點主動表達給對方,讓對方更容易接受。那麼講故事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我用下面這則故事來給出答案。

一天動物們召集了一場比賽來測量他們的力量,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展示自己的力量,猴子爬得很高,在樹與樹之間蕩來蕩去,所有動物都為它的力量鼓掌。然後大象將樹連根拔起,把樹舉起頭頂,動物們都同意最有力量的是大象而不是猴子。人說我仍然可以更強,動物們都笑了,人怎麼能強過大象呢?對於動物的嘲笑,人很生氣,他做了一把槍,從此以後動物們都遠離了人。不清楚力量和死亡之間的區別,如今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的無知。

這就是《故事思維》這本書中針對貪婪的人而講的故事,對於一個貪婪的人來說,他們是最不關心,也不願意去聽你講什麼東西,而要去影響他們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我們在面對貪婪者的時候,一定要講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通過愛和歸屬感來影響他們,讓他們通過故事來反省自己的行為,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做。

講故事的好處就在於,無論對方的情緒是吹毛求疵、憤恨、貪婪、嫉妒絕望、冷漠……都不用擔心,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新故事和他們建立穩固聯繫,從而改變他們的看法。

二、要想提升影響力,我們需要講這些故事

《故事思維》這本書中的作者通過個人的案例,用了很多自己的故事,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讀者更深入地思考屬於自己的故事。

一個人要想影響到別人的選擇,最有效的方式是講最真實的故事,而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故事。只有我們把自己的故事講好了,講的感人了,才會感動到別人。

要想提升你的影響力就需要講這6種類型的故事。第一種是告訴別人我是誰的故事;第二種是別人知道我從何而來的故事;第三種就是能夠提供人願景的故事;第四種是能夠給人智慧的故事;第五種是能夠給人價值觀的故事;最後一種是告訴聽眾我知道你在想什麼的故事。

在與聽眾溝通的時候,首先就是要告訴聽眾自己是誰,為什麼在這裡?然後來獲得聽眾的信任,當你打破了聽眾對你的猜忌以後,這個時候就可以和他們去講關於願景的故事了,以及如何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只有了解聽眾的想法,漸漸地就會打消聽眾的質疑和擔憂,也就是我知道你在想什麼的故事。

講故事是獲取信任的捷徑,如果我們講的故事有意義,就會情不自禁地影響著身邊的人,他們會相信我們的故事,並且對我們產生信任感。

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永遠都相信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如果這件事與自己無關,就沒有人會去關注這麼多。所以在看待事情的過程中,也是比較地客觀。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故事當成是他們自己的故事,這樣才能挖掘出信任的強大力量。當你的故事打動到他們以後,每次他們回憶起此故事的時候,不僅是在擴大你的影響力,還會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影響。

比如肯德基無論是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我們都能看到一個老人的笑臉,他有著花白的鬍鬚,一臉的慈祥,還有著讓人溫暖的笑容,就是這個笑容,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昂貴的笑容了。因為這個和藹可親的老人就是著名快餐連鎖店「肯德基」的招牌和標誌——哈蘭·山德士上校,他也是這個著名品牌的創造者。每當我們看到這個老爺爺就會想到他經歷了1009次失敗才創立了「肯德基」這個品牌。

肯德基之所以能夠影響著無數人,就是因為它的創始人活出了精彩的人生,他的親身經歷更是打動了很多人,所以在無形中給人力量。

三、想要講好故事,需要做到以下3點

要想成為講故事的高手,我們需要掌握故事的思維模式,講故事其實並不難,我們只需要把事情說清楚就可以了,而真正難的是如何去講好故事,讓聽眾感同身受。在《故事思維》這本書中作者也給出了具體的方法。

安妮特.西蒙斯在書中說到:要讓故事感動聽眾,首先要保證故事的真實性,否則一切免談。所以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要保持表達的方式和方位步調一致。

1.別人不僅聽你說什麼,還要看你的身體表現

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校園演講活動,一個男同學上臺演講關於「勇氣」的話題,在這期間他引用了一個小故事,然而他在發言的時候,由於太過於緊張,導致他的故事並不吸引人,同學們也沒有從他的故事中感受到勇氣的力量。可想而知,他那次的演講是非常失敗的。

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觀眾有可能只注重到15%的詞彙,其他的就要從你的表情,姿勢,眼神,語氣等方式中看出來。

就拿上面這個小故事來說,既然是講勇氣的故事,那麼就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在上場的時候要平復自己的情緒,拿出不一樣的姿態,充滿信心地去講述這個故事,當你把自己的情緒帶入到裡面,聽眾自然也就會被感染。

2.面部表情非常重要

假設你想要講述一個關於「希望」的故事,但是你的內心是絕望和沮喪的,這個時候,你講故事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為你表達的內容並非是自己想要表達的。就算你露出了笑容,給人的感覺也會覺得很彆扭,十分假。別人更不能從你的故事裡感受到希望,因此就很容易適得其反。

所以在講故事之前,如果感到沮喪,可以先不要講故事,因為你的情緒會表達出來,這個時候要給自己一個開心的故事,把自己從悲傷的中拉出來。

當我們真正地了解了故事的真意,自己也能夠體會到故事裡的真情實感,這個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感染了別人,而且自己也很享受講故事的樂趣。

那麼應該如何去運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呢?

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練習,我們可以把自己要講的故事用手機把它給錄下來故事講完以後,再進行回放,在回放的過程中,把聲音調低,觀察自己的表情是否到位,如果不到位,可以加強練習。

3.適當的沉默,會讓故事更深刻

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渲染氣氛非常重要,並且合理地停頓和適時的沉默,可以讓故事變得更加深刻。

前兩天我家的狗不小心被車撞死,我非常傷心,我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的閨蜜,為了讓她感受到我和狗狗深厚的感情,我把自己是如何和狗相遇、相識、相知的經過講了一番,然後又講到狗被車撞的時候,我停頓了幾秒,然後眼含淚水,保持沉默。閨蜜被我的故事所感染,她忍不住抱著我,和我一起失聲痛哭。

閨蜜並沒有養狗,她之所以能夠被打動,一方面是這個故事是我親手經歷的事情,當我去講的時候,真實的感情流露,會讓閨蜜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是我在講故事的時候適當地停頓和沉默,讓當時的氣氛更悲傷,閨蜜在那期間能夠想像當時的場景,更容易感動。

所以講故事的過程中,適當地沉默就可以渲染氣氛,可以給聽眾更多的考慮空間。不過要注意,沉默的時間一定要適中。當講故事的人在沉默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聽眾會把注意力都放在你的故事裡,並沉浸其中。這樣的故事一定能夠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想成為影響力高手,就一定要學會用故事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並不斷地練習故事思維的技巧和方法,只要加以練習,就一定會牢牢掌握。《故事思維》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值得我們細細咀嚼,慢慢消化。

作者簡介:聞書香識人,一個九零後安靜的小女子,專注於個人成長、讀書寫作。喜歡用文字來記述自己的喜怒哀樂,也喜歡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時更希望可以轉角遇到你,成為最好的靈魂知己。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點讚、留言、轉發。

相關焦點

  • 解決問題的關鍵 思考問題「核心」是解決的關鍵
    到底為什麼要看這麼多思考架構?有用嗎?簡報實驗室創辦人孫治華老師曾分享:「鍛鍊對於未知解決能力和想像力。透過將每個步驟寫出來後,進一步找出搜尋關鍵字。有時候與競爭者差別就在於有沒有做事情的條理,以及排列先後順序是否正確。」幾句話點出了建立思考架構重要性。
  • 麥肯錫筆記術—職場人士解決問題的思考武器
    麥肯錫公司的成功源於他們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高效的工作方法成為人們爭相學習的職場技能,金字塔寫作原則、MECE分析法都源於麥肯錫公司,而《麥肯錫筆記思考法》則是介紹的麥肯錫筆記術,一個能解決問題的筆記。 《麥肯錫筆記思考法》作者大島祥譽,麥肯錫頂尖諮詢顧問,美國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MBA學位。
  • 面對問題你時常束手無策?這三大解決問題的思考工具,對你有用!
    之前,我零零散散地接觸過了各類思維模型,但從沒有建立多思維模型的組合框架。而這本書通過14個案例,教我們如何重組思維模型,以此更好更快去找到解決問題之道。思維模型是解決問題的好幫手。查理·芒格說:「你必須把經驗懸掛在頭腦中的一個由許多思維模型組成的框架上。」
  • 用思維導圖式的溝通,拓展孩子的語言、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用更好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父母的語言》這本書中,作者用30年的科學研究告訴我們:父母對孩子交流的詞彙量和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方式,會對孩子的數學能力、空間推理、自身行為約束和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 職場攻略:想要站穩職場,如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麼我們如何向周圍的同事請教問題呢?該如何開口說話呢?職場中經常有老員工會向我們傳授一些經驗說:有不懂的問題就要多多詢問周邊的同事,不然不會還不問說明你是一個思維固化沒有上進心的人,不管你在職位上多少時間,都會被周圍的人貼上不思進取的標籤。如果經常向老闆同事詢問,就能留下謙虛好學,有上進心,專業,能力強的標籤。
  • 深度思考,看透問題的本質:每個職場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
    相信每個職場人都遭遇過這樣的經歷,當你碰到一個職場難題的時候,分析了很多原因和可能性,但總是覺得自己在反反覆覆的兜圈子,始終不得要領。而對於公司來說,每一個崗位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設立的,我們對於公司的價值就在於能否有效的解決各種問題,所以,這對職場人來說就是一種折磨。
  • 乾貨分享:如何提高思考能力,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怎樣提高思考能力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在成長的路上,我們都在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不打招呼,沒有彩排。可能是業績銷量突然下滑,可能流量越來越難獲取,可能是如何與人相處,等等。可以說,看一個人的能力,就是看他如何解決問題,以及能解決多少問題。
  • 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職場人的邏輯思考課
    @善用網文 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01什麼是解決問題?有人對解決問題的定義是這樣的:靈活運用「邏輯思維」與「創新思維」,找到問題的最佳解決辦法。「思考」這種行為,追根究底也不過是運用這兩種思維方式而已。只遵循邏輯思維不行,同樣,一味地追求標新立異也不妥。你需要通過在兩種思維方式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來解決問題。
  • 以曲線的思維看待問題,用和諧的方式解決問題
    算來算去,算得滿頭大汗仍沒算出來。一連換了幾十個公式,還是沒結果,時間過去了兩個多小時,阿普頓急得滿臉通紅,狼狽不堪。愛迪生在實驗室等了很久,不見阿普頓把答案拿來,覺得奇怪,便走到阿普頓的工作間,只見阿普頓那一臉窘相,再看看那幾張十六開的白紙上,密密麻麻地列滿了算式,但還沒有得出答案,便拍拍阿普頓的肩,笑了笑說:「還是換個別的辦法試試吧!」
  • 一書一法一工具|解決問題的三個思考工具:送你22個商務思維框架
    現在我給大家提出一個問題,就是我打算將9塊巧克力均等地分給4個小孩去嘗一嘗,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分配呢?是不是感覺就一個答案,感覺不知道如何去思考解決這個問題?這本書《解決問題的三個思考工具》會對以上問題進行很好的回答,書中將會教會你如何將邏輯思考、橫向思考和批判性思考這三大思考工具綜合運用於實際工作,能幫助我們解決以上問題的同時也能幫助我們解決職場上的大部分問題,大大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
  • 職場‖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什麼有關?答案很現實
    職場常說老闆請你來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的,如果一個人不能發現問題或是解決不了問題,那麼這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能夠解決多少問題,能拿多少薪水,職場中,解決問題能力的強弱決定了績效的高低。不管你如何辛苦忙碌,解決問題的效率不高,業績不高,那麼你的辛苦都是白費,付出沒有價值。
  • 擁有哲學思維,你將事半功倍!
    人到中年,或許是因為頗有一番經歷的緣故,慢慢對哲學類的書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閒暇時泡一壺茗茶,捧一本哲學經典,與哲人對話,同內心交流,進而思考如何將哲理演化出模型、工具,如何運用這樣的原理、工具去解決現實中的種種問題,越來越覺得是人生值得追逐的一大樂事。
  • 這裡有一整套解決問題的思維工具包,你要不要?
    在這本《解決問題的三大思考工具》裡,吉澤準特為我們提供了邏輯思考、橫向思考和批判性思考這三大思考工具,還提供了基於這三大思考工具的22種職場常用思維框架。「邏輯思考」指的是,把一個複雜的問題抽象化、圖表化,將問題分解成多個相對容易解決的小問題,再有邏輯地各個擊破小問題,最後使大問題得到解決的方法。
  • 高效解決問題之思維技巧四:解決問題(上)
    經過前面的發現問題、描述問題、分析問題三個階段,我們終於來到了本次「旅程」的最後一站: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又可分為兩大步驟:決策和執行。決策和執行分別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呢?細心的朋友應該還記得,在《擁有哲學思維,你將事半功倍》這篇文章中曾提到過,決策是解決「做什麼」的問題,而執行解決的是「怎麼做」的問題。然而現實當中,我們大多數人的思維模式是:分析出問題的根因以後,往往迫不及待地馬上採取行動,好像只有立即行動才看起來「像」是在解決問題。而此時我們採用的行動方案往往基於所謂的經驗,且通常是沒有經過再思考的唯一經驗。
  • 鍛鍊並運用這5種思維方法,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衡量一個人有沒有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是這個人能不能有效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來自於知識和經驗的積澱,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工作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鍛鍊並靈活運用下面的這5種思維方法,大部分問題我們都可以迎刃而解。
  • 深入掌握分解思維,讓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快速躍升
    而當我們面對複雜問題的處理過程時,我們就需要進行同樣科學、嚴密、精確的分解動作和整合動作。分解思維,正是完成複雜事項,達成更高目標的方法論。善於運用分解思維,那麼你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得到快速躍升。
  • 模型思維: 思維模型化, 變成擅長解決問題的人
    本文來自連線家,在職場或者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面對和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有些人忙作一團,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路徑。而有些人卻可以通過清晰的分析框架一步步解決問題,這樣的思維差異,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不論是從效率上還是效果上來說。
  • 職場為何人與人不同?思考方式註定差異性,敏捷性思維助你更聰明
    小李可能具有提升的能力,但他並沒有將這種「聰明」真正的用於為自己服務的企業做貢獻,反而只是彰顯自己的「聰明」,雖然不是大忌,也絕對不是職場生存智慧,他只是一個比一般人強的「聰明人」。案例二中的閨蜜小穎是那些我們會羨慕的少部分人,他們工作謙虛謹慎,遇到問題不是逃避而已迎難而上,在不否定他人的基礎上,對原有內容創新提高。
  • 職場的4種頂級思維,你務必知道,看看聰明人如何思考
    在職場中,隱藏著這4種世界級的頂級思維,你務必要懂得,這才是聰明人思考問題的方式。1、墨菲定律。這種負面的心理暗示經常會打擊我們的心態,因此,在職場上,我們首要的則是克服墨菲定律,要堅定自信,以穩定的心智、積極的心態來應對工作,而非感情用事,消極思考。2、吉德林法則。把所有的難題明明白白地寫出來,就已經相當於解決了一半問題。只有認清問題所在,才能更好地解決。
  • 培養良好的職場「洞察力」,讓你事半功倍!
    一個人需要強大的洞察能力,尤其是在職場上更是如此。職場上什麼樣的人才吃得開?不是工作能力很強的人,也不是只會見風使舵的人,而是那些既工作能力強,同時洞察力很強的人,他們往往會在職場上殺出一片天地。因此,在職場中,如果你有敏銳的洞察力,那麼在工作中你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