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醫院 百姓評說」活動
記者陪診第三站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商報健康事業部第三屆「滿意醫院 百姓評說」活動進入第四周,參與的讀者、患者已達近百人。他們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分享了各自在醫院就診時的經歷和感受,其中不少人還告知了自己近期的就醫計劃,邀請河南商報記者全程跟蹤、陪診。
經過篩選,河南商報記者參與了鄭州市民趙先生到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就醫的全過程。該院專家的耐心、熱情,獲得了趙先生的肯定。
為嶽父求醫他煞費苦心
10月26日下午3點,記者趕到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門診樓前,與帶著一大包影像資料的趙先生會合。趙先生說,自己是替老嶽父來看病的。老人家去年突發腦梗,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現在南陽老家調養。但最近老人家經常感覺到頭暈,不知道是藥物的副作用還是什麼其他原因。
「我們說把他接到鄭州看病,老爺子說啥也不來;在南陽看吧,我們又不放心。」趙先生說,所以只好想出這樣的辦法,帶著老人家從去年發病一直到前幾天做檢查的所有影像資料、病歷,到鄭州尋找專家的幫助。
趙先生說,自己雖然已經打聽好了專家,但心裡其實很忐忑。「專家病人都多,我只拿了一堆資料,不知道會不會一句話就把我打發了,誰讓我沒帶病人來呢!」
為患者問診她始終面帶微笑
接診趙先生的,是該院腦病科主任醫師、教授李燕梅。我們走進診室時,屋裡已經有了三位病人,兩個年紀較大,頭搖手顫,說話口齒也不是很清楚,但李燕梅卻能跟他們談笑自如,一看就知道是經常找她看病的老病號,雙方就像老朋友般融洽。
輪到趙先生就診時,他趕緊把手上厚厚一疊資料遞過去,自己在一邊解釋為啥病人本人沒來。李燕梅認真地翻看了手中十幾張CT片子,然後指著最近的一張告訴趙先生:「這是多發梗塞,病灶很多。特別是腦幹上有一片病變,這在去年剛發病的時候是沒有的。」
找到危險因素後,她又問了一些病人的日常情況、吃藥情況,趙先生都回答不出來,急得現場就要往老家打電話,被李燕梅制止:「沒關係,你回去把正在吃的藥列個單子再拿來,我幫你排排隊,看哪些該吃,哪些該停。」她建議趙先生趕緊讓病人住院,因為「腦幹有病變,再發作可不得了」,還是及早就醫更穩妥。
在十多分鐘的就診時間裡,儘管趙先生多次回答不上來她問的一些情況,儘管趙先生抓住「老爺子為啥頭暈」問了一遍又一遍,李燕梅仍然不急不躁,始終面帶微笑與趙先生溝通,好像根本沒把趙先生擔心的問題放在心上。
「對患者這份耐心,我沒想到」
走出診室後,趙先生告訴記者,其間好幾次,他都以為醫生要訓斥自己了。
「問我血壓高不高,我不知道;問我現在吃什麼藥,我不知道。一問三不知,又不見病人自己來,這病還咋看?我以為她肯定要訓斥了,沒想到這位專家脾氣還真好。」趙先生說,李燕梅對患者的這份耐心,讓他真沒想到。
兩天後,記者再次聯繫上趙先生時,他已經拿著詳細的用藥單子,回醫院找到了當天接診的李燕梅。「她看了藥單,劃掉了幾種藥物讓停掉,又重新標了幾種藥的用量,寫得非常仔細。」趙先生說,要是每次看病都能遇到這樣的醫生就好了,耐心、熱心、負責,難怪她診室裡病人多,都是口口相傳找來的。 (王惠叢 劉勝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