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對病人的耐心呵護需要精神原動力

2020-12-25 人民網

為了提高醫護服務品質,減少因醫護人員面對病人及家屬的「沒耐心」而造成的醫患關係緊張,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聯合下發通知,明確要求杜絕護士態度不熱情、解釋沒耐心、服務不到位等現象。通知還對不同等級的醫院的「達標率」進行了量化,以及羅列了延伸服務具體項目。

護士為何成了「高應激群體」

天涯論壇「劉咣」(醫務人員):應該相互理解和尊重。護士是高應激群體,特別是一些急診科的,壓力更大。工作超負荷,社會地位低、待遇低,職業風險大,知識更新快,各種晉升考核等因素,護士工作壓力大、職業疲憊感重,難免就影響護理工作的質量。像美國護士一周看10個病人,我們現在的現狀是一個三甲醫院,白班兩個護士面對幾十個病人,夜班一個護士面對幾十個病人,每天光輸液換液就累死你。而且每個行業都有好有壞,我還覺得事業單位、公務員裡也有不耐心、不熱情,為什麼不杜絕?

微博網友「湖苑洪舟」:醫院服務年年在改進,但同時患者的要求也年年在增長。患者人數與服務質量有時真是一對矛盾。道德問題最終都是資源配置不足問題,一個護士對接幾十名病人,對一個耐心,對其他人就是不負責了,現階段醫院首先還是滿足病人最基本就醫需求。

知名博主「@段郎說事」:重醫輕護,才是問題根源,適當提高護士待遇是關鍵。再說,任何問題別輕言杜絕二字,正如一個社會杜絕不了違法犯罪。

成功的醫改醫生也受益

黃潔夫(全國政協委員、原衛生部副部長):每周工作時間在70小時左右的醫務人員佔了多數。超時、超負荷、報酬低、休息時間被佔用,是大醫院醫務人員普遍面對的問題。然而,與中國醫生的辛勤付出不相匹配的是醫生的收入和社會地位的相對下滑。醫務人員是醫改主力軍,醫改政策的每一步落實都應讓他們感到歡欣鼓舞,這樣的醫改才能成功。醫生不滿意,老百姓就很難滿意。

南方時評:時下醫患關係緊張,護士成了「出氣筒」,護士要為緊張的醫患關係買單,鐵打的護士也「耐心」不起來。另外,護士「沒耐心」,從一定意義上說,還是多年來的「大鍋飯」帶來的後遺症,簡單粗糙的管理模式,幹多幹少一個樣,評價考核制度還是老一套的標準,以「沒有和患者發生爭執」、「笑臉」論英雄,沒有與護士的素質,護理水平,護理質量掛鈎,大家都在吃大鍋飯,又怎麼能讓護士耐心起來?

調動護士的積極性,改善醫患關係,不是靠「有錢能使鬼推磨」,而是靠通過深化優質護理體制的改革,建立一套全面、客觀、科學地評價護士的職業素質、工作能力及質量的評價機制,這是護理管理者最為關注、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同時,科學的考評在護士人力資源管理中具有導向、激勵作用,達到長效管理。除此之外,最為關鍵的是建立改善醫患關係矛盾的長效機制,應讓護士成為改善醫療關係的參與者實踐者,而不是讓護士成為醫患關係矛盾的犧牲者,如此,才能解決護士「沒耐心」的根源。

相關焦點

  • Patient 是「病人」還是「耐心」
    它作名詞就是「病人,病號」的意思,作形容詞是 「耐心的,能忍耐的"。為什麼今天說這個詞呢?今天去了一趟醫院,排隊的候診過程中,看見有的病人非常不耐煩,不斷抱怨,怎麼這麼慢呀,怎麼還不到自己啊!腦子裡突然靈光一閃:病人的英語是patient ,耐心的也英語是patient ,兩個詞的拼寫一模一樣。隨聯想到:生病了,就不能著急,就要有耐心,這樣病才能好的快。
  • 精神的關照更需長久呵護
    長江商報消息 「一個人喜愛觀鳥,就如同獲得了一張自然劇場的終身門票。」武漢市有一個觀鳥會,會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律師、公務員、公司職員、小學老師。幾年來,他們到鄉村小學,教當地孩子們觀鳥。任何孩子都有權利享受到精神的愉悅,也有能力體悟到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樂趣。只要外部世界一縷春風吹進來,山村的歡樂就能爆發開來,激起積極奮進的浪潮。記得我讀初中時,如果有人從省城來校做講座,或者哪怕是兜售鋼筆字帖、推銷作文書之類,同學們都像看稀奇一樣興奮,趨之若鶩。待在電燈還沒普及的內陸窮鄉僻壤,外部的世界是怎樣的絢爛多彩,一直是我心中的疑問。更何況那些邊遠山區的孩子們呢?
  • 如何幫助精神病人回歸社會
    讓精神病人回歸社會,像常人一樣工作、學習、生活,是治療與康復的主要目的,也是病人家屬最為期盼的。如何幫助他們振作起來,重新回歸社會?家屬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鼓勵:精神病人越是不接觸社會,其社會功能的退化就越快、越嚴重。應該積極鼓勵病人多參加社會交往與社會活動,讓病人走出家門,上街購物,與別人談心,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等,堅定其回歸社會的信念。
  • 高喜翠:如何與精神分裂症病人溝通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狀態非常敏感,所以與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溝通時,常常會不被信任,同時患者也不願意吐露心聲,加大病情治癒難度。下面介紹幾種與精神分裂症病人溝通的技巧,可以使患者心理防備降低,有益於吐露心聲,解開心結。1.耐心──患者的康復需要時間。患者的康復過程是長期的,進步是微小的,家屬要有耐心去等待,期望值不要過高。每個患者恢復的速度也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病程發展規律。
  • 羊城晚報:護士有「耐心」,病人就得等?
    而現實中,由於態度不熱情、解釋缺乏耐心、服務不到位等護理弊端,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就醫感受與滿意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深化改善護理服務,無疑大有必要,相關部門發文要求杜絕護士「沒耐心」,也算直指沉痾。 不過,通知一發,護士們的熱情與耐心是否便能徹底回歸?恐怕還不能過於樂觀。
  • 好醫生對病人要有耐心
    該院專家的耐心、熱情,獲得了趙先生的肯定。  為嶽父求醫他煞費苦心  10月26日下午3點,記者趕到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門診樓前,與帶著一大包影像資料的趙先生會合。趙先生說,自己是替老嶽父來看病的。老人家去年突發腦梗,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現在南陽老家調養。但最近老人家經常感覺到頭暈,不知道是藥物的副作用還是什麼其他原因。
  • 特此致信,謹致謝忱 | 致長江日報的一封感謝信
    17:45:40 來源: 中國綠髮會 舉報 感·謝·信  長江日報
  • 認真耐心對待每位病人,他是患者眼中的好醫生
    從醫十五載,他認真耐心對待每位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在許多患者眼中,他像是無微不至的親人,總是予人春天般的溫暖,耐心細緻。而在荔灣區中醫醫院醫生麥顯峰心目中,他只是做好了本該做的事情,履行了作為一名醫生的職責。
  • 河南日報記者平萍喜獲長江獎,河南日報通訊《馬氏「兄弟」跨越二十...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11月2日揭曉。來自全國報社、通訊社、電臺、電視臺和新聞網站的256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3件,一等獎40件(含10個新聞名專欄),二等獎85件,三等獎128件;20名新聞工作者獲長江韜奮獎,其中長江系列10名,韜奮系列10名。
  • 留英碩士期待加入長江日報
    12月10日下午,「就在長報 創贏未來」長江日報報業集團2020年冬季武漢大學校園招聘會舉行。除武大學子外,附近高校如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同學們也紛紛聞訊來到現場,2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最小的學子僅19歲,還有父母受孩子所託特地前來現場報名。
  • 聽律法律解讀:精神病人犯罪,竟需要監護人賠償!
    導讀:有粉絲在聽律小程序上諮詢精神病人實施犯罪行為,必然會給被害人造成損害。這時,被害人應該向誰要求賠償呢?是精神病人,還是他的的監護人呢?在當時醫學不發達的時代,人們對精神病的判斷往往局限於這樣的觀念:精神病人就是指完全喪失了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人,否則,就不是精神病人。因此,不認為精神病人與正常人之間存在一種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然而,科學的發展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簡單地把精神病人劃分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者和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者是不科學的。
  • 長江日報 - 個人有特殊困難需要可向慈善組織求助
    長江日報訊(記者宋磊 通訊員王丹)11月24日,長江日報記者從當日召開的湖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獲悉,為推進我省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我省擬就相關領域立法,當日,《湖北省慈善條例(草案)》提交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
  • 幫助精神病人回歸社會--中國數字科技館
    只要精神病人不胡言亂語、不打不鬧就算治癒了嗎?當然不是,病人的社會功能並沒有得到恢復,他們仍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精神康復——也是我國精神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
  • 精神病人打人真的不用負責任嗎?被精神病人打了如何維權?
    說到精神病人,大家普遍認為精神病人打人不用負責任。在我曾接待過的客戶當中,有人甚至長期被精神病人毆打而束手無策。其實,人們普遍認為的精神病人打人不用負責任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我們首先分析精神病人打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在刑事責任上,可以把精神病人分為三類。第一類,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這類人想要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必須是精神病,同時又喪失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
  • 精神病人電梯內砍死男童,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近日,四川一精神病人電梯內砍死8歲男童的消息出現在網絡,一時間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來源於網絡目前嫌疑人已被刑拘,據了解嫌疑人並不認識已經被害的8歲男童,為何3個月後出現在其所住小區,並尾隨實施作案,這些疑問還需要警方進一步去調查
  • 精神病人能結婚嗎
    ,那麼也就是說,在登記的時候需要進行一定的審核,審核通過之後才會發放結婚證,但是在法律上,存在著不允許結婚的情況。很多人便會有疑問,這種情況裡是否包含精神病人。那麼,精神病人能結婚嗎?法律規定患有哪些疾病不能結婚?
  • 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程序有無溯及力
    修改後刑訴法在第五編特別程序中增設了「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該法第284條規定:對實施暴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經法定程序鑑定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有繼續危害社會可能的,可以予以強制醫療。不過,對於修改後刑訴法實施之前發生的有暴力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行為的精神病人,是否可以適用強制醫療程序,實踐中有爭議。  一種意見認為,不能實行強制醫療。
  • 患者揚言炸醫生 如何避免精神病人傷人
    昨天中午12點多,有網友稱,上午10點多,浙大一院1號樓3層的精神衛生科外候診走廊上,有人在放鞭炮。「就是過年時放的那種紅紅的鞭炮。」網友說。  一坐下就開口要求配藥 聽說停用就揚言炸死醫生  記者聯繫院方後得知,這名男子是前來就醫的患者,有精神病史。上午門診時,因為醫生不同意為其開一種已經停用的抗抑鬱藥物,他就威脅醫生,稱身上攜有炸彈,並點燃了鞭炮。  昨天下午,記者找到了當時接待該名患者的精神衛生科周醫生。
  • 涉案精神病人回歸社會之困
    案發後,經法定程序鑑定,蘇強為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他被送到湖南省強制醫療所接受強制醫療。在湖南省強制醫療所,像蘇強這樣的嚴重肇事肇禍的精神病人有近500名,年齡最大的81歲,年齡最小的19歲。2011年8月,籌建中的湖南省安康醫院接管了懷化市安江精神病監護所的305名病人,魏朝輝也是從這時開始接觸到這類精神病人。
  • 搖擺的精神病人
    他們是人類,卻因為分裂的神經和情感性精神障礙,不能正常運用人的思維思考,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也不能為其負責。他們是動物,人權被剝奪,尊嚴被踐踏,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又意識不到,只要能活下去不就挺好嗎,像動物一樣。 在人和動物的兩極行走,精神病人難有一個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