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事醫生憶彭銀華:對病人有耐心,主動加班讓同事回家過年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記得你像個大男孩一樣,溫文爾雅,待人客客氣氣。總是默不作聲,不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還經常幫別人。」2月20日凌晨1點,曾與彭銀華共事過的醫生張任在朋友圈緬懷。

2月20日,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彭銀華因感染新冠肺炎,於21時50分不幸去世。彭銀華2017年就與妻子領取結婚證,因為培訓學習及工作太忙,本打算正月初八舉辦婚禮,疫情發生後,他選擇延遲婚期堅守一線。

去年7月,彭銀華結束了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為期3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重返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

南都記者採訪了數名曾在培訓期間與彭銀華共事的醫生。熱心、能吃苦、願意付出、對病人溫和耐心,幾乎是所有受訪者對他的一致評價。

彭銀華在隔離病房為患者送藥。

不怕苦不怕累,規培期間獲醫護、患者好評

2015年,彭銀華從湖北科技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被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錄用。2016年,他獲得執業醫師資格後,去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開始了為期3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在不同科室輪轉學習。

培訓時與彭銀華共事的醫生張任向南都記者回憶,2017年春節,大年初四、初五,他與彭銀華連續上了兩個24小時的班,收了十幾個病人,彭銀華和他一起跑前跑後,忙得焦頭爛額。

「雖然收治的患者很多,但他跟患者、患者家屬的安撫溝通工作做得非常好,很多人都誇,小夥子很不錯,關心患者體貼人。」張任說,在培訓期間,教授、主治、進修、規培的醫生們以及科室的護士們都對彭銀華的評價非常高。

張任在朋友圈悼念彭銀華。

「他對人處事比較熱情,會主動幫助別人,對待病人也很溫和。」2018年下半年,彭銀華進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期間,曾在急診內科共事的醫生趙凌告訴南都記者,急診科重點是「急」,且也有危重症患者,屬於門診,很多時候面臨的情況更加複雜,彭銀華雖然剛畢業,但都能很好完成工作,不怕苦,不怕累。

趙凌說,急診內科上班12小時輪換制,白班12小時,夜班12小時,「很多時候我們到下午一兩點才有時間換著吃午飯,最忙時白天都沒有時間吃飯,午飯晚上吃。」

趙凌回憶,與彭銀華的最後一次見面,是2019年11月在武漢協和醫院本部呼吸科年會的時候。當時,彭銀華告訴她,自己回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後安排在了呼吸科,為了快速適應新的環境及學習相關專業前沿知識,他參加了那次年會學習。

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醫生張萍告訴南都記者,去年7月,彭銀華結束規培後回到該院,與她同在呼吸科工作。 「他對工作積極認真,對病人耐心熱情,對同事溫暖包容。」

樂於助人,主動放棄春節休假讓同事回家過年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的醫生周晴,曾在2019年與彭銀華同在急診外科進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她告訴南都記者,當時急診外科主任曾向大家表揚彭銀華的工作態度。

「2019年的五一假期,每個組只需輪換著安排一個人去查房,不用每人每天都去查房,但他直到假期結束的最後一天,仍然在堅持每天查房。」周晴說。

周晴在朋友圈悼念彭銀華。

分屬不同的教授小組,二人平時沒什麼機會交流,但偶爾周晴在值班時,彭銀華來加班,會閒聊幾句,便慢慢熟悉起來。

有一次,周晴因為個人原因需要請假,但恰好又排了班,彭銀華在一旁聽到了,主動和周晴換了班。還有幾次,周晴同時有很多事忙不過來,彭銀華又主動幫她上了幾臺手術。

「我們不在一個小組,個人工作加手術確實已經夠忙的了,他能在別人遇到困難時,總是主動提出幫助,確實很難得。」周晴說。

與彭銀華同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工作的李星,也曾是他這三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期的室友。

「我們在一起住了三年,對他的印象是,非常能吃苦,很有上進心的一個人。」李星告訴南都記者,對彭銀華印象最深的事情,是2018年春節主動放棄休假,連續在病房上班,「日以繼夜的那種」。

當時,李星問他為什麼要主動放棄休假,彭銀華回答得坦然:「這樣就可以讓別人休息回家過年呀。」

相關焦點

  • 大學室友憶醫生彭銀華:他樂於助人多次獻血,是考證一次過的學霸
    2月21日凌晨兩點,王瑞波看到群裡有彭銀華病逝的消息傳來,心裡一驚,他不確定這是自己的大學室友。「當時不敢相信,還給他打了幾個電話,打過去都是關機。」直到看到新聞,他看到了彭銀華的照片。2月20日,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29歲的醫生彭銀華因感染新冠肺炎,於21時50分不幸去世。
  • 抗疫醫生彭銀華逝世322天:家人的愛與思念
    妻子拉著兒子,有說不完的話,他就在一旁靜靜地聽著。  父子倆最後一次在車站見面是2020年元旦。彭清柏從上海回到武漢,彭銀華接他到鍾欣家,商量結婚的事,兩家約定在正月初六,女方家辦婚禮,初八在男方家辦。  飯後,兒子陪他們散步,說起自己工作幾個月,病人都很信任他,感覺蠻好。彭清柏和妻子很開心,讓他對病人熱情點。
  • 將要誕生的孩子,是29歲殉職醫生彭銀華生命的延續
    最近的一次產檢,醫生告訴鍾欣,孩子有5斤,「孕周和胎兒重量都正常」。此前B超檢查顯示孩子臀位朝下,為利於順產,鍾欣遵醫囑,每天都會在母親陪伴下外出散步。離家不遠的環山公路上,母女二人緩步走上七八千步,肚子大了,邁不開大步,兩個小時裡,她和母親走走停停,呼吸新鮮空氣。
  • 29歲醫生彭銀華感染新冠殉職70多天後 他的孩子就要出生了
    圖片來自網絡 「你有一位英雄父親,是一名醫生」 距離6月6日的預產期只有一個多月時間,「準媽媽」鍾欣變得忙碌起來。 產檢頻率一周一次。從家裡到湖北省婦幼保健院需要一個小時車程,武漢解封之前,社區志願者負責接送鍾欣。
  • 抱薪者|彭銀華:一個「沒有故事」的男醫生
    彭銀華和妻子。兒子彭銀華離世40多天的時候,彭清柏還是不敢回家,他怕一回家,就會想起彭銀華還在世的日子。4月,湖北雲夢縣早晚的溫差還很大,特別是在夜裡,有些寒涼的氣溫對於一個失去孩子的父親來說,不太好過。「心裡空了。」
  • 那些主動退票春節不回家的人:醫生堅守崗位,網際網路人在線辦公
    和安排好的春節值班不一樣,設計師裡歐是除夕這天早上被電話催起來加班的。活兒來的又快又急。他有些崩潰。他說自己由衷的希望以後新聞聯播春節報導在崗工人的時候不要老是只說公職人員,服務人員,過年始終在崗的網際網路民工也是春節加班的一部分,需要多一點關注。「本質上我們跟所有過年在崗的工人是一樣的,沒什麼稀罕,不該被遺忘,更不該被鼓勵。」
  • 好醫生對病人要有耐心
    「專家病人都多,我只拿了一堆資料,不知道會不會一句話就把我打發了,誰讓我沒帶病人來呢!」  為患者問診她始終面帶微笑  接診趙先生的,是該院腦病科主任醫師、教授李燕梅。我們走進診室時,屋裡已經有了三位病人,兩個年紀較大,頭搖手顫,說話口齒也不是很清楚,但李燕梅卻能跟他們談笑自如,一看就知道是經常找她看病的老病號,雙方就像老朋友般融洽。
  • 姑娘,你為什麼不回家過年!婦產科醫生過年值班有話說
    下午突發下腹痛,到附近醫院檢查發現一邊卵巢有個10cm囊腫,懷疑囊腫蒂扭轉。病人不想住院過年,結果晚上20點又痛了,轉到我們醫院,同樣建議住院手術,再次拒絕。今天凌晨實在受不了,5點多再次我們醫院急診,這次終於願意住院,估計是痛怕了。
  • 認真耐心對待每位病人,他是患者眼中的好醫生
    從醫十五載,他認真耐心對待每位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在許多患者眼中,他像是無微不至的親人,總是予人春天般的溫暖,耐心細緻。而在荔灣區中醫醫院醫生麥顯峰心目中,他只是做好了本該做的事情,履行了作為一名醫生的職責。
  • 對他們來說,過年回家,是一種奢望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一個毫不遲疑的「當然」而對於有些人來說「過年回家」這四個字卻並不是那麼容易 他們有的是在大城市拼搏的奮鬥者有的是因追求夢想而離鄉的追夢人還有全年無休堅守一線的工作人員……警察要站崗、醫生要值班、飛機要飛行
  • 抗疫烈士彭銀華的孩子在武漢出生
    >  母女平安   推遲婚期,主動請纓上一線  彭銀華生前系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  2017年11月,彭銀華與妻子領證結婚,由於工作等各方面原因,他們一直沒有舉辦婚禮。彭銀華一直記掛著,要為妻子補上一場婚禮。最終,他們選擇了2020年2月1日這一天。  沒想到疫情來得如此突然,彭銀華推遲了原定於正月初八的婚期,主動請纓上一線。
  • 「很討厭一起共事的同事,怎麼辦?」3招告訴你和同事相處的秘密
    周末和朋友Tina小聚了一下,剛落坐,她就問了我一個問題,說:「你有沒有那麼一瞬間,想要拍死和你一起共事的同事和領導呢?」我毫無猶豫的給了她答案。「有!」我想,關於這個問題,任何一個職場人都會回答說:「有!」
  • 西安醫生主動為病人獻血 家屬硬塞2000元也被轉入患者帳戶
    李瑞正在查房   西安市第三醫院普外科二病區來自甘肅金昌的57歲患者張先生突發疾病急需輸血,主管醫生李瑞到獻血點擼起袖子為病人獻血,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病人家屬為了表示感謝,送了2000元紅包,李瑞將錢上繳醫院政工科,並轉入病人就醫帳戶。  4年前,患者張先生因患十二指腸腫瘤,進行了切除手術。今年1月下旬,張先生因低蛋白血症及貧血住進西安市第三醫院普外科二病區治療。
  • Patient 是「病人」還是「耐心」
    它作名詞就是「病人,病號」的意思,作形容詞是 「耐心的,能忍耐的"。為什麼今天說這個詞呢?今天去了一趟醫院,排隊的候診過程中,看見有的病人非常不耐煩,不斷抱怨,怎麼這麼慢呀,怎麼還不到自己啊!腦子裡突然靈光一閃:病人的英語是patient ,耐心的也英語是patient ,兩個詞的拼寫一模一樣。隨聯想到:生病了,就不能著急,就要有耐心,這樣病才能好的快。
  • 外科醫生肚皮暖血袋刷爆朋友圈網友:這才是真正的好醫生
    魏醫生用體溫給病人暖血袋 本組圖片 N14新文化延邊訊(記者 楊威) 幾天來,敦化市民的朋友圈被一張圖片刷屏:一名身穿綠色手術服的醫生,兩手將一袋血漿緊緊地捂在自己的肚皮上。文字說明是:市醫院魏醫生用體溫給病人暖血袋,無數市民稱讚「這才是真正的好醫生」。新文化記者12日聯繫到當事醫生魏小海。
  • 平常那些主動加班的人,內心是怎麼想的?
    相信沒有幾個人內心願意主動加班吧,從人的精神狀態和法律法規上來說,長時間的工作,都是不合理的。人又不是機器,必須得有充足的休息,才能更好的面對工作。可不少公司的有些人卻主動去加班,就算沒有領導安排和要求,下班後在辦公室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這些人心裡是怎樣想的呢?有沒有什麼私心?其實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 戰疫者|馳援武漢新婚護士:病人主動打掃病房,醫護被稱英雄
    劉蕊和同事們。第一班崗最難忘來到武漢後,我和醫療隊隊員們一起整理物資、熟悉環境,緊急培訓,於1月29日正式接管武鋼二院隔離病房的新冠肺炎病人。病房裡比較冷,護目鏡上起霧,看東西模糊不清,給病人護理起來十分不方便。有時輸液的病人較多,我們會忙得出一身汗,汗水浸溼了內層護士服,還有的同事下班後累到虛脫在清潔區。以前上班12個小時,也比不上現在的4小時累。第一天工作下班後,我和爸媽視頻聊天,看到我臉上被口罩壓的印痕,媽媽的眼眶一下子就溼潤了,為了掩蓋自己的心疼,媽媽趕忙把手機鏡頭扭到爸爸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