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歷程

2020-12-13 超凡博弈

1.早期的古典詩歌

中國古典詩歌的出現與民歌密不可分,民歌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體現,所以古典詩歌是根植於這個民族深處的智慧。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在《詩經》中一共收錄了詩歌作品305篇,因此它也被稱為「詩三百」,這三百多首詩歌貫穿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社會變遷。

《詩經》按內容分為「風、雅、頌」三部分,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後來有人將「風、雅、頌、賦、比、興」歸納為《詩經》六義。

到了戰國後期,屈原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文人詩人,他在楚歌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新的詩體,也就是我們如今耳熟能詳的楚辭。

楚辭的代表作是《離騷》,因此楚辭也被稱為騷體詩。楚辭是在楚地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句式以六言、七言為主,長短參差,靈活多變,多用語氣詞「兮」字。

到了漢代,詩歌又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形式--漢樂府民歌,由此,樂府詩形成。

樂府詩有點像是我們今天的歌詞,因為它可以配樂演唱,或者說它原本也是為了配音樂演唱而出現的。

這些詩歌是由西漢樂府機關和東漢黃門鼓吹署在民間搜集並整理而得來的,漢樂府中最著名的便是《孔雀東南飛》,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

除此以外的著名篇章還有《十五從軍徵》、《陌上桑》、《羽林郎》、《有所思》等。

樂府詩畢竟來自民間,直到東漢,才有一部分文人在樂府民歌的影響下試作五言詩。現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的《詠史》。

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標誌是東漢末年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

漢末建安時期,在「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劉楨)的帶領下,社會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高潮,他們創造出輝煌的「建安文學」,並將樂府民歌向文人詩轉變的關鍵步驟完成了。

此時產生了一大批流傳至今的著名詩篇:曹植的《贈白馬王彪》、《白馬篇》,曹丕的《燕歌行》,曹操的《短歌行》,王粲的《七哀詩》等。

其中,曹丕的《燕歌行》是現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詩,對七言詩的形成功不可沒。

此外,賦也是漢魏流行的文體之一,著名的篇章有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東漢班固的《東都賦》、《西都賦》,以及曹植的《洛神賦》等。

以建安文學為代表的詩歌作品在三國時期吸收了豐富的樂府詩的營養,為後來格律更嚴謹的近體詩奠定了基礎。

西晉太康時期,詩歌創作走上形式主義的道路,講究形式,辭彩華麗,描寫繁複。

這樣的狀況被東晉末年的陶淵明所改變,他的出現為古典詩歌開創了一個新的境界,在他手中的五言詩有了一個新的高度。

他開創的田園詩,對後世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他的代表作有《歸園田居》、《飲酒》。

南北朝時期一批新的樂府民歌像潮水一般集中地湧現出來,它們與漢樂府詩前後輝映,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南朝的民歌代表作是長詩《西洲曲》,北朝的民歌代表作《木蘭詩》,與漢樂府中的《孔雀東南飛》,並稱為「樂府雙璧」。

在這其間交流產生的《古詩十九首》是五言詩的代表,標誌著五言詩由產生發展到最終的成熟。

2.唐宋的近體詩

唐代是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此時的詩歌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度成熟的時期。

這一時代,名家輩出。我們常常講到的「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和比他們稍後的陳子昂根據永明體而創造出新體詩--律詩;五律最後是在宋之問、沈期手上定型的。

到了盛唐時期,詩歌的發展到了繁榮的頂峰。 我們所熟知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便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他們分別代表了我國古典詩歌中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並被譽為唐詩的「雙子星座」。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成就顯著的詩人,我們暫且可以將他們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山水田園詩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孟浩然和王維;另一類是邊塞詩人,代表是高適、岑參、王昌齡等人。

中唐時期剛歷經了安史之亂,然而詩歌的創作仍然延續了盛唐的高潮。

承了王維、孟浩然一派的是劉長卿、韋應物;繼承了高適、岑參一派的是盧綸、李益。

而白居易作為這一時期最為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成就也值得一提。他不僅僅是繼承並發展了《詩經》和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還倡導了一場新樂府運動。

元稹、張籍、王建都是參與這一運動的重要詩人。同時也有大量的名篇傳世:《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以韓愈、孟郊、李賀等人為代表的韓孟詩派,是這一時期除新樂府運動外,能夠與元白詩派齊名的流派。

韓孟詩派以議論見長,作詩力避平俗而求生硬奇險,開了後世宋詩的風氣。其中李賀的詩風更是獨樹一幟,有「詩鬼」之稱。

在社會動蕩、經濟衰退的大背景影響下,到了晚唐時期,詩歌的主旋律顯得非常傷感,世稱「小李杜」的杜牧、李商隱便是這一派的代表人物。

杜牧擅長寫七絕,名篇有《山行》、《泊秦淮》、《過華清宮》等;李商隱長於寫七律,名篇有《錦瑟》、《無題》、《夜雨寄北》等。

唐代晚期,詞開始漸漸興起,詞是詩歌的延續,是詩歌的別體。詞也被叫作長短句、曲子詞、詩餘,它起初是為了吟唱而作,詞是可以演唱的。

詞牌就是詞的調子,不同的詞牌規定了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等。

第一個專力作詞的是唐末的溫庭筠,他的詞非常華麗,後人稱之為「花間派」。

五代時,《花間集》問世於西蜀,這是中國第一部文人詞總集。這個時期的詞人中最耀眼的莫過於南唐後主李煜,其名篇有《虞美人》、《浪淘沙》等。

3.宋詞的發展壯大

走過唐詩這座豐碑,宋詩很難超越。但是宋代詩人另闢蹊徑,講求理趣,由此將詩歌鑄成另一座豐碑。

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是不可多得的宋詞大家,其中宋代影響最大的「江西詩派」在黃庭堅、陳師道二人的努力下形成。

而南宋的陸遊,更被讚譽為宋詩第一人,其名篇有《關山月》、《示兒》等。

以「田園雜興」詩而出名的範成大和以寫景說理而出名的楊萬裡,他們與陸遊幾乎同時出現,也是成就非凡。

南宋最後一個大詩人文天祥也有很多作品傳世,《過零丁洋》是其代表作。

詞源於唐代,在宋朝到達巔峰。唐詩、宋詞,堪稱中國文學的雙璧。

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等為北宋詞人的代表,為宋詞的發展留下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

長調的慢詞的開創者柳永,重新創製了詞的規模,其代表作是《雨霖鈴》。

而蘇軾可以說是詞的革新家,在他手中,詞變成了獨立的抒情詩體,完成了所謂的「以詩為詞」。其名篇有《江城子》、《水龍吟》、《念奴嬌》、《水調歌頭》等

在蘇軾的啟迪下,南宋豪放詞派誕生。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女詞人李清照出現在南北宋之交。

她的詞意境深厚,感情宛曲,造句清新,尤其是南渡以後的作品如《聲聲慢》等,將國破家亡的悲憤與身世漂泊的傷痛融合一氣,纏綿抑鬱,感人心魄。

進入南宋,詞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辛棄疾便是此時最傑出詞人的代表。

在繼承了蘇軾豪放風格的基礎上,他又對此進行發展創新,最終將詞的藝術推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其名篇有《破陣子》、《永遇樂》、《摸魚兒》等。南宋後期最著名的詞人是姜夔,他繼承周邦彥,走上了尚風雅、主格律的創作道路,其名篇有《長亭怨慢》。

4.詩歌的後期發展

元代開始流行散曲,詩詞慢慢退居其後。

而曲則可以說是詞的另一體,但它與詞除了詠唱時的伴奏樂器不同以外,在語言上也不盡相同,曲更加接近口語,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以加襯字。

這個時期著名的人物有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和白樸,世稱「元曲四大家」。

明代並沒有非常著名的作品和詩人出現,究其原因是當時的詩歌不斷在擬古與反擬古中反反前行。

清代詩詞流派眾多,如婁東詩派的吳偉業,其《圓圓曲》成為了「梅村體」的代表作;虞山詩派的錢謙益,似乎得到杜甫精髓,風格沉鬱悲涼。

但大多數詩人仍然沒辦法擺脫擬古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套子,很難超越前人。

納蘭性德當屬清代最著名的詞人,他的詞哀感頑豔,頗有南唐後主遺風,王國維評曰:

「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其名篇有《木蘭花令》、《畫堂春》等。清末的龔自珍站到了中國詩歌史的末端,成為詩歌史上最後一位偉人,他的詩直接描寫心靈,表現物我衝突,代表作有《秋心》、《己亥雜詩》等。

自此之後,中國古典詩歌再沒高潮。

中國數千年古典文學的大門因五四運動而閉合,與此同時現代文學開始嶄露頭角。

相關焦點

  • 中國古典詩歌的美感特質與吟誦
    中國古典詩歌的美感特質     中國古典詩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發之力量為最基本的特色。說到作詩,一定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內心感動,然後用詩歌表達出來。中國古典詩歌以興發感動為其主要特質,如果就這一點而言,那麼較之於「比」的經過思索的感發作用,「興」所代表的直接感發作用則更能體現中國詩歌的特質。
  • 英語世界詩歌的發展歷程
    事實上,希臘人幾乎發展出了西方詩歌的所有固定格式詩體,有頌歌詩體、史詩體(epic)、抒情詩歌詩體,悲劇和喜劇等等,這些對文學、戲劇、音樂和詩歌的後續發展都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同時,伴隨著戲劇的繁榮和發展,在學術研究領域和學校教育中也增加了戲劇等內容,這些都進一步促進了詩歌的普及和發展。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認為,英國伊莉莎白時期,詩歌的發展比西西里詩歌學派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詩歌學派等相比毫不遜色於古希臘時期的表現主義詩歌學派。
  • 《華夏集》:中國古典詩歌在英語世界的「涅槃重生」
    1915年,美國著名詩人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1885—1972)翻譯了一本名為《華夏集》(Cathay)的中國古典詩歌文集。這本詩集出版以後,在英語世界引起了極大反響。「它的出版立刻在英美詩壇掀起了翻譯中國古詩的熱潮,甚至它使中國古詩一度淹沒了英美詩壇」。
  • 吟誦,讓古典詩歌生命延續
    現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她是為數不多的用英語講授中國古典詩詞的中國學者之一,對中國古典詩詞創作、教學、研究、對外傳播作出了傑出貢獻。   中國古典詩歌的美感特質  中國古典詩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發之力量為最基本的特色。說到作詩,一定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內心感動,然後用詩歌表達出來。作者看到了外部的景物,進而引起了內心的感動,然後寫出詩作。所以說,人心是不能夠死的。辛棄疾有兩句詞:「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
  • 戲曲與中國古典詩歌有何關聯?對中國文學史有何影響以及意義?
    戲曲是文學的四大體裁(即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之一,又是我國詩歌的三大形式(詩,詞、曲)之一。它既是戲(戲劇的一種),又是曲(是詩歌的一種),「一身而二任焉」。戲曲的這個「雙重身份」至關重要。在我國文學的諸種體裁中,以詩歌的歷史最長。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的形式有很大發展和變化。
  • 葉嘉瑩:吟誦,讓古典詩歌生命延續
    中國古典詩歌的美感特質中國古典詩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發之力量為最基本的特色。說到作詩,一定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內心感動,然後用詩歌表達出來。作者看到了外部的景物,進而引起了內心的感動,然後寫出詩作。所以說,人心是不能夠死的。辛棄疾有兩句詞:「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
  • 宇文所安:為中國古典詩歌而生的美國人
    (圖:宇文所安)宇文所安,美國著名漢學家,現任教於哈佛大學東亞系、比較文學系,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詩歌,是唐詩研究領域首屈一指的美國學者。中國唐朝詩人的憂鬱吟唱,成為少年宇文痴迷唐詩和中國古典文學的機緣。自此他欲罷不能,沉迷期間。宇文所安身為物理學家的父親,曾一度擔心他對遙遠而陌生的中國古典詩歌的嗜好,會讓他將來餓肚皮。宇文所安曾自嘲說,自己後來竟能夠自食其力,「實屬僥倖」。後來,他進入耶魯大學東亞系學習。1972年,26歲時以論文《韓愈與孟郊的詩》獲文學博士學位。1972—1982年任教於耶魯大學。
  • 高考有可能要考查「現當代詩歌閱讀」?我們不妨先對其發展歷程做一...
    大家先別慌,小編今天就帶領大家從整體上來梳理一番現當代詩歌的發展脈絡,讓我們宏觀掌握現當代詩歌的解讀框架。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脈絡(1919~1949) 與戲劇、小說散文比較,中國新詩的100年發展是相對薄弱的。小說畢竟還有魯迅、沈從文、巴金和老舍;戲劇有曹禺、老舍和高行健;這些作家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認。而詩歌卻缺少這樣的人物。
  • 新世紀,徐志摩詩歌對中國古典文學傳統和西方文學的影響
    徐志摩來自中國傳統大家庭,從小在古典文學的浸染中成長,青年時代出國留學。徐志摩的詩歌中表現出與中國傳統文化渾然天成的契合,又呈現出對外國文學豐富的借鑑。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開放視野中認識評價徐詩的獨創性,並由此梳理考辨徐志摩詩歌與外國文學和中國古典文學的關係,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是徐志摩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 在我國文學史上詩人皆茶人,中國古典詩歌與茶文化的關係源遠流長
    中國既是詩的國度又是茶的故鄉,在我國文學史上詩人皆茶人,中國古典詩歌與茶文化的關係源遠流長。歷代的文人墨客不僅僅把飲茶品茶鬥茶當做一種物質享受,更重要的是借詠茶以寫人狀物抒情明志。詩因茶而興濃,茶因詩而名遠,茶與詩結緣形成茶詩,廣義的茶詩不僅包括以茶為主題的詩歌,而且也包括內容涉及到茶的詩歌。據統計,我國古典茶詩總量在2000首以上,茶詩作為古典詩歌的一部分,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現實生活與思想感情,是透視文人心態的一面鏡子,具有豐富的文學意蘊。同時茶詩又是茶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使茶這一生活日常飲品得以升華而進入到高尚的文化世界,從而實現了從物質需求到精神愉悅的飛躍。
  • 古典詩歌的分類及其特點
    古典詩歌的分類及其特點:古典詩歌,我們一般按照內容可以分為七類。一、送別詩:它一般以寫叮囑對方或讚頌對方為主,表達一種依依不捨的之情或別後的思念之情。二、詠古詩:這類詩歌內容以憑弔古代的人或事為主,表達緬懷之情,抒發對古代聖賢之人的仰慕之情,自己渴望像古代聖賢那樣建功立業,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之情,通常又以借古喻今為目的。
  • 尋求二十一世紀詩歌發展的切入點:從探討現當代優秀詩歌流派出發
    從五四運動以來,縱觀詩歌的發展歷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現了許多傑出的詩人,這些詩人形成了不同的詩歌流派。二十世紀初,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劉大白等人是第一批嘗試用白話來創作詩歌的,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詩歌流派」嘗試派「,這也就是新詩最初萌生出來的雛形。
  •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詞」,是如何興起的,又是怎樣演變的?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詞」,是如何興起的,又是怎樣演變的?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到了唐朝,從形體上來說,無論古體律絕,長篇短制,都達到了成熟的階段。在唐詩發展繁榮的歷史過程中,中國詩歌又產生了一種新形式,便是詞的興起。
  • 活在當下的古典詩詞
    當然,在這種歷史遺產中,也有不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封建遺存,因此,我們對它的繼承,不是簡單地平移和複製,而是一種淬鍊和提取,讓優秀的民族文化基因得到傳承延續。就此而言,與其說我們在傳承古典詩詞,毋寧說我們在通過古典詩詞傳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畢竟,古典詩詞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最集中的載體之一。  蔣寅:中國詩歌源遠流長,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 楊湯琛│蘊藉古典美感的現代抒情詩歌:王曉波詩歌閱讀札記
    ,王曉波質樸而古典的抒情詩仿佛一串悠遠的民謠,它從古典詩詞歌賦中款款飄來,真摯而優美,既呈現了蘊含中國傳統之美的詩意、詩境,又細緻入微地呈現了現代個體的情感維度與噬心體驗,其古典與當下、傳統與現代的渾融一致使之成為古典抒情傳統在現代有效轉換的重要詩歌樣本。
  • 「中國高校拉丁語專業建設暨西方古典語言文化教學」國際學術研討...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琳瑞):11月24日,「中國高校拉丁語專業建設暨西方古典語言文化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趙剛在致辭中介紹了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和拉丁語專業的發展歷程,並預祝大會舉辦成功。「拉丁語是一把古老的鑰匙。」趙剛認為,拉丁語專業的開設對中國古典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並肯定了拉丁語學習對當今文明發展的積極意義。
  • 中國古典詩歌不僅修辭唯美,而且內容含蓄一語雙關
    中國古典詩歌,往往有大量比喻、隱喻,一語雙關,內容含蓄。《文心雕龍·隱秀篇》說:「隱以復意為工。」又說:「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隱以復意為工,秀以卓異為巧,斯乃舊章之懿績,才情之嘉會也。」說的正是此意。
  • 2019中國詩歌十件大事
    2019中國詩歌十件大事1、第五屆中國當代詩歌獎(2017-2018)頒獎盛典舉行入選理由:中國當代詩歌獎首昌專家評審與網絡評選相結合的原則該論壇將古典詩學與現當代詩學、各高校詩學研究機構融合、聯合的舉措有望對漢語新詩研究產生重大積極影響。
  • 中國文學常識: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它是指哪些內容?
    中國文學常識: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它是指哪些內容?意境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玄言詩玄言詩是東晉的詩歌流派,約起於西晉之末而盛行於東晉。其特點是玄理入詩,以詩為老莊哲學的說教和註解,嚴重脫離社會生活。自魏晉以後,社會動蕩不安,士大夫託意玄虛以求全身遠禍。到了西晉後期,這種風氣逐步影響到詩歌創作。尤其是東晉時代,更因佛教的盛行,玄學與佛教逐步結合,許多詩人都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玄理的領悟。
  • 請問拉丁語的發展歷程。古典拉丁語和通俗拉丁語有什麼區別?_澎湃...
    X 請問拉丁語的發展歷程古典拉丁語和通俗拉丁語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