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氣與陽氣,就在天地人之間,就在你的身體裡。陰陽失衡,人肯定生病,影響健康。修行,就是修心,修性,修道,修德。人生修行,佛說修的是一顆心態。佛修行之路,坎坷與艱辛,佛寫出《心經》,專門講空與色,把宇宙空色之間道理,講的清楚明白。人是宇宙一個分子或者原子,人類要生存,這是人類進化的基本法則。沒有生存,談不上修行,更談不上研究理論與實踐了。但是,人生也不能太現實了,否則會活的很沉重,這就要活出哲學那樣的精氣神來。人生如夢又不是夢,太真實和太現實了就會窒息的。佛在《心經》裡讓大家放下,觀自在去啊。空色之間,不要拘泥,所以,佛陀提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你生活的太色了,就像吃飯吃得太飽了,幾乎撐著了,就是不空了,那麼,多餘能量只好到處跑,最後身體裡怕浪費,就把多餘的能量儲存起來了,可是,儲存多了,總是不吸收了,只好得糖尿病與其他病啊。空還是好,適可而止,始終空著或者半空著,有利於健康。其實,我們的生活如水又不是水,水多了的時候,身體溼氣也就太大,而缺水了則容易上火。陰氣與陽氣總是在尋找平衡,孤陰不長,獨陽不生。修行之路,依靠自己。在生命中,許多事情都是在於你自己以及心態的平衡。所以,有人說,很多感受在於你個人,當你的心大了路則寬了,一旦心小了事則難了,做人與做事需要真心與恆心,還要一鼓作氣,滿頭苦幹。用最好的心態來做「擴胸運動」,人的心胸需要拓寬,需要高度與格局,遠見與境界,心不能是純粹的物質與肉體,心是悟道的最大大門與進口。同時,一個人的心態也需要放平,最好是做到中正平和。(新華社高級編輯 楊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