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洛陽一孩子打遊戲半月充值2萬餘元,家長不知情卻已實名認證為成人

2021-02-26 掌上汝陽V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郭帥 陳琳/文 李書寶/圖 見習記者 郭義凡/剪輯

2月24日上午,記者見到了家住洛陽市伊川縣的戴先生,戴先生告訴記者,過年期間他準備用妻子工資卡裡的錢購置年貨,卻發現銀行卡裡原有的6000多元都不見了,調出消費帳單後才發現,是自己12歲的兒子樂樂(化名)購買遊戲道具花完了。

除了銀行卡裡的6000餘元,戴先生又查詢了支付寶、花唄、微信等各種可以進行網絡消費的APP消費記錄,發現僅半個月時間,樂樂在遊戲中消費了2萬餘元,是妻子半年的工資收入。

「玩的遊戲叫和平精英,是在360遊戲裡玩的一款槍戰遊戲,花錢是買遊戲道具。」樂樂告訴記者,遊戲道具包含各種不同的槍,還有遊戲角色,能讓自己在遊戲中更厲害,同時升級更快。

記者看到戴先生列印出的遊戲消費記錄,從1月22日到2月4日,半個月的時間內,大大小小的遊戲道具消費大約30筆,金額也從10元開始,到998元不等,總金額2萬餘元。

「孩子消費完了就把消費記錄刪掉,銀行卡平時我們也沒有開通簡訊提醒,所以一直不知道錢已經花出去了。」樂樂的媽媽告訴記者,孩子是用她的手機打遊戲,綁定的是自己的工資卡,這張卡平時需要用錢就直接用,沒有在意餘額是多少,之前孩子承認也斷斷續續買過一些遊戲道具,不過數額不大,所以一直都沒發現。

「孩子才剛12歲,對錢完全沒有概念,花這麼多錢買遊戲道具肯定不合適。」戴先生撥打奇虎360的客服電話進行申訴,希望遊戲方能退回一部分消費。

3個工作日後,戴先生收到了360遊戲客服的簡訊回覆:「經核實,您提供的360帳號已進行了實名信息認證成年身份,並且在充值過程中,需要多次輸入密碼等信息(開機密碼、支付密碼等),無法核實為小孩充值,故無法為您退款。」

戴先生承認因為對孩子比較信任,所以手機開機和支付密碼孩子都是知道的,但是實名制一事,他和妻子一點都不知情。「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就行,實名制後每天玩遊戲的時間就沒有限制了。」樂樂告訴記者,為了延長打遊戲時間,他早在兩年前註冊遊戲時就進行了實名制。

隨後,記者下載了和平精英遊戲,發現實名制的過程更為簡單,只需要用微信登錄,就會提示:您的實名信息已存在於騰訊平臺的帳號實名庫,可以正常登錄騰訊遊戲進行體驗。於是,記者再次致電遊戲方客服人員,得到的答覆和簡訊回復一致。當記者問到實名制如何進行時,客服人員表示具體流程和需要提供的內容自己也不知道,如果對申訴有異議,可以再次提起申訴,並按照要求提供材料,1到3個工作日內會有客服回復。

孩子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律師認為家長有權要求退還費用

河南春屹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少春律師表示,根據《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也就是說,八歲以上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本案中,如果12歲的未成年人出現大額充值,則認為該行為超出了未成年人年齡和智力狀況,如果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該行為是無效的。無效的民事行為,自始無效,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因此,戴先生有權要求遊戲公司退還上述費用。

至於「實名制」問題,則屬於雙方舉證責任分配,一方面戴先生需要證明上述充值系孩子單獨操作,如作偽證需要承擔法律後果,另一方面遊戲公司同樣有義務證明其實名制是否已經完全杜絕了未成年人使用該帳戶充值的現象,比如「實名制登錄」加「面部識別」充值,孩子不可能偷偷充值。



來源:今報洛陽

相關焦點

  • 實名認證難,有遊戲可讓「7歲兒童」充值付款
    測試30款遊戲其中19款不主動提示實名認證「很多遊戲在進入頁面後根本就沒任何關於需要實名認證的提示。」12月2日,重慶的林靜(化名)向記者表示,「孩子手機上裝滿了各種遊戲,稍不注意就玩上幾小時甚至一天時間。」
  • 手機遊戲實名認證難 有遊戲可讓「7歲兒童」充值付款
    測試30款遊戲其中19款不主動提示實名認證「很多遊戲在進入頁面後根本就沒任何關於需要實名認證的提示。」12月2日,重慶的林靜(化名)向記者表示,「孩子手機上裝滿了各種遊戲,稍不注意就玩上幾小時甚至一天時間。」
  • 遊戲平臺實名驗證形同虛設 10歲娃拿父母手機玩遊戲充值5000多元
    其間,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向網易、騰訊旗下的4款遊戲充值了5630元。諮詢網易公司後得知,洋洋所玩的兩款網易遊戲實際是OPPO渠道版本,還需與OPPO公司客服聯繫,「OPPO公司客服承認這個帳號沒進行實名制,可就是不退錢。」對此,OPPO公司官方客服人員表示,已記錄此事,會反饋給相關部門。騰訊公司官方客服表示,已受理此事,相關工作人員正與客戶核實處理此事。
  • 未成年人可實名認證,充值額度不受限,這些APP被點名
    但是,在實踐中,不少企業以第三方帳號實名認證為前提,簡化軟體本身的實名認證設置,導致未成年消費者非常容易通過成年人的第三方帳號登錄遊戲,為未成年人長時間遊玩及過度充值提供了便利。本次調查中,9款遊戲均可以通過其他帳號例如微信、QQ、郵箱、手機號碼等註冊或點擊授權直接登錄,實名認證流於形式。
  • 未下載、未實名認證也能大額充值遊戲?OPPO用戶自述被扣款兩萬多
    受疫情影響,不少孩子在家上網課時要使用家長的行動裝置,又有一波未成年人陷入了充值陷阱。據黑貓投訴、聚投訴等平臺顯示,關於未成年人使用手機誤充值的投訴累計已有幾千條,內容多為「誘導未成年人消費」、「自動扣款」、「無需實名認證」等,涉及金額在幾百至十幾萬不等。未下載遊戲,未實名認證,也能大額充錢?
  • 玩王者榮耀 商洛12歲男孩用母親信用卡充值2萬餘元
    五一假期,劉女士把手機給孩子讓他「放鬆」一下,沒想到月底收到了2萬餘元的信用卡帳單,全部用於王者榮耀遊戲充值。不到一個月,12歲男孩給遊戲充值2萬餘元劉女士在商洛市商丹高新學校做保潔工作,兒子聰聰今年12歲,上六年級,也在該學校就讀。
  • 網遊防沉迷調查:實名認證難,「7歲兒童」可充值《賓果消消消》
    測試30款遊戲 其中19款不主動提示實名認證「很多遊戲在進入頁面後根本就沒任何關於需要實名認證的提示。」12月2日,重慶的林靜(化名)向記者表示,「孩子手機上裝滿了各種遊戲,稍不注意就玩上幾小時甚至一天時間。」
  • 消費者報告|遊戲公司防沉迷系統「失靈」,未實名認證仍可充值
    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針對未成年人網絡消費情況發布了《未成年人遊戲充值、直播打賞調查報告》。其中,報告以《王者榮耀》、《第五人格》、《開心消消樂》等9款手遊為樣本調查發現,存在實名認證、青少年保護模式流於形式等問題。具體來看,9款遊戲均可以使用其他帳號例如微信、QQ、郵箱、手機號碼等註冊或點擊授權直接登錄。
  • 實名認證形同虛設 未成年人遊戲「氪金」風險誰買單
    「沉迷網絡世界,孩子偷偷充錢打遊戲。」近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這樣的新聞被報導出來。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過度「氪金」消費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人民網遊戲頻道調查發現,有的網路遊戲可用虛假身份證繞過實名認證並充值消費,還有一款著名的兒童遊戲則充滿了各種「道具」購買的陷阱,讓不少家長防不勝防。
  • 寧德6歲小孩玩手遊3天花4000餘元 家長還不知情
    近日,市民陳先生致電本報反映,自家6歲的孩子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手遊充值了4000餘元,目前該筆費用很難退回。如何讓孩子正確地使用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大問題。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 男孩用家長手機給遊戲充值5萬多元,退款無果
    近日,多位市民向我們欄目反映,未成年的孩子在家上網課的過程中,偷偷玩手機遊戲,在大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多次進行遊戲充值,在向遊戲所屬公司申請退款時卻遇到了「退款難」的情況。李女士說,疫情期間,孩子不能返校,需要在家上網課,她就把手機交給了兒子。可怎麼也沒想到,平時聽話懂事的兒子,竟在一款手機遊戲裡,進行了150多筆充值。僅單筆648元的充值,就在短短幾分鐘內操作了數十筆。
  • 家長支付密碼洩露 小孩大額充值遊戲
    主要是由於特殊的外部環境,未成年人使用遊戲設備的場景增加」,騰訊方面日前表示,在他們接到的客戶反饋中,大部分家長都提到近期孩子因為上網課接觸到了電腦、手機,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遊戲消費。針對未成年人過度充值消費情況,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家長支付密碼保護不當、孩子借用父母身份證繞開監管、部分遊戲未實行嚴格實名制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 為打遊戲,小學生58次充值近8萬氣哭單親媽媽:他說只是缺少陪伴
    雖然相關規定有約束沒有行為能力的未成年充值消費是可以要求遊戲公司退還費用的,可還必須提供相關的證據來證明錢是孩子充值消費的,可這樣的證據家長們幾乎是束手無策,到最後退不退就得看遊戲公司的「心情」了。充值最高的一筆為49999元,但因為交易金額受限,這筆充值才未成功。銀行記錄顯示,於女士的帳戶一共充值了75821元,而這全都是11歲的兒子小浩所為。小浩告訴記者,他主要玩的就兩個遊戲,支付密碼是他媽媽支付的時候偷偷看到的。」
  • 9歲小孩玩手遊充值近2萬元難退款,記者親測:實名認證存漏洞
    「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全部是華為應用裡遊戲充值消費。」近日,汕頭的林女士突然發現,近幾個月來,自己的花唄帳戶累計欠下了近2萬元,事後她得知,原來是自己9歲的兒子迷戀上了一款手遊,多次偷用家長的手機在遊戲裡進行了充值消費。
  • 銀行卡少了2萬多 孩子說玩遊戲充值30元 客服:用成年人證件實名
    網路遊戲讓不少孩子沉迷遊戲不好好學習等,遊戲有利有弊。控制得好是可以消遣時間,但是小孩子玩遊戲家長一定要看牢,不然小孩子充值遊戲幣你卡裡的錢都不知道怎麼就沒有了。滕女士最近發現自己銀行卡裡面的錢少了2萬多,去銀行查詢發現自己的錢打給了一家網易的遊戲公司。滕女士立馬凍結了銀行卡列印了詳單,不用說這個錢肯定是孩子玩遊戲充值了。滕女士找到兒子是不是充值了遊戲?
  • vivo應用商店遊戲誘導未成年人充值?8歲孩子兩小時花掉六千元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17日電(常濤 實習生郎競寧)「我家孩子不滿10歲,為何沒經過實名認證就進入了遊戲頁面,並完成多筆大額充值。這是不正常的充值方式,我要求vivo方面退還費用。」2月10日,徐先生在使用微信時,發現有多筆非本人消費支出,總額為3370元,均流向了一家名為廣東天宸的網絡科技公司。
  • 青少年遊戲之患:色情賭博廣告,充值不受限,就在熱門手遊裡
    一方面是遊戲中的不良信息讓孩子們躲無可躲,另外,家長們還在為孩子沉迷遊戲傷透腦筋。儘管近年來各大遊戲廠商已相應上線或升級防沉迷系統,不過在對未成年人打遊戲實名認證、遊戲時長時段限制等方面依舊存在漏洞,未遵循《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等規定要求。
  • 【昆檢•文明上網】家長們注意了,這些網路遊戲公司的「貓膩」要小心!
    湖南張家界市的黃先生最近很心煩:13歲的兒子把家長帳戶裡的1萬多元充值到一款電子遊戲中。黃先生家境並不富裕,夫妻倆既生氣又心酸。疫情期間,一些未成年人「宅」家沉迷打遊戲,瞞著父母充值,家長找網路遊戲公司投訴要求退款多數未果。
  • 大額充值玩遊戲,熊孩子「坑爹」漏洞該補了
    近期,未成年人消費申訴確實相較往年有所增加,僅3月以來,三湘都市報新聞熱線就接到近10位家長的求助,家長都提到近期孩子因為上網課接觸到了電腦、手機,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遊戲消費,家長支付密碼保護不當、孩子借用父母身份證繞開監管、部分遊戲未實行嚴格實名制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未成年人大額充值遊戲何時休?
  • 9歲孩子玩遊戲半個月充值2萬元 家長要求華為退款
    2月17日,陳先生發現自己帳戶裡的2萬元「不翼而飛」,查了半天才在華為應用市場的「已購買」項目中發現了這筆錢的去向——原來,孩子在短短的半個月裡分數十次給遊戲充值,最高單筆充值648元。陳先生認為,華為應用市場提供了遊戲軟體下載,但在產生消費後卻沒有及時通知用戶,再加上這筆錢是孩子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消費的,自己有權要求華為方面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