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鄔達克的名字如雷貫耳。這位旅滬的匈牙利籍建築師設計的房子遍布上海灘各個角落,成為城市人文景觀的組成部分。
鄔達克,猶如一位建築詩人,矗立上海的許多街頭為您吟誦浪漫和情懷,娓娓訴說那些生生不息的往事。
今日《流連》的申城一日遊系列,為您推薦這樣一條徒步線路——漫步街區,遇見鄔達克和他所帶來的建築之美。
何不來一場與近代建築藝術家的跨時空對話?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開放的歷史,細覽這些建築,仿佛閱讀上海近百年來的陰晴圓缺。
當年的「亞洲高度」國際飯店、有巨大落地窗的大光明電影院、還有銅仁路上那座最負盛名的「綠房子」……上海的大街小巷遍布著鄔達克的作品。隨鄔達克一道,上海建築史也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
這位傳奇建築師設計的建築現已褪去舊上海的繁華,沉澱成一種靜默的氣質,重疊著舊上海特有的「情調」,停在那裡,既不消散,也不過時。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用腳步丈量是最直接的方式。漫步申城,在不經意之間,在鬧市的某個角落,你就有可能邂逅鄔達克,領略他對於建築藝術和生活美學的經典詮釋。
匈牙利籍建築師鄔達克是近代上海建築師中,民眾知曉度最高的建築師。他1918年來到上海,至1947年離開,設計了50多個建築項目,近百個單體建築。
圖說:國際飯店 南京西路170號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探秘「遠東第一高樓」
國際飯店位於南京西路170號,由四行儲蓄會投資興建,1934年12月1日落成開張,是中國人自己出資並建造的第一幢摩天大樓,是鄔達克的著名作品。曾被譽為「遠東第一樓」「遠東第一廈」。
你知道這棟建築是如何建造的嗎?英文名為何叫ParkHotel?當年的菜單設計是怎樣的?走進國際飯店2樓的文史館,這些問題你都能找到答案。這裡還陳列了國際飯店的設計平面圖、建設施工照片,展示了當年的股東股票、銀制餐具、高級套房內所配置的哥倫比亞留聲機、美國20燈電子管收音機、中西餐廳菜單等珍貴資料。
從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整整半個世紀,矗立在這裡的國際飯店一直是上海最高的大廈,是當時上海的標誌之一。國際飯店還曾因所在路名叫過「派克飯店」,大樓總高83.8米,地上22層,地下2層。建築立面強調垂直線條,層層收緊直達底端,表現出典型的美國現代派裝飾藝術風格特徵。
國際飯店還是上海的城市坐標原點。1950年11月,為了統一上海市的平面坐標系統,上海市地政局對全市進行測量,以國際飯店樓頂中心旗杆為原點確立了上海城市平面坐標系。中心原點的設立為城市平面控制測量奠定了基礎,浦江大橋在江心的準確合龍,地鐵在地下的順利貫通,飛機、輪船的導航等都需要有準確的坐標作保證。
一股清香襲來,迎面而來的噴水池剛剛進行過改造提升,新增的公共空間打造了「電影藝術沙龍」……在國際飯店的右側,就是曾有「遠東第一影院」之譽的大光明電影院,位於南京西路216號,始建於1928年,1933年由鄔達克設計重建。鄔達克出人意料地在大光明電影院設計上,表現出罕見的先鋒主義傾向,使該影院成為中國西式建築轉向「現代的裝飾藝術派」的標誌。開放後,這裡成為當時上海最高檔、最大的電影院。該建築也是現代裝飾藝術風格,入口處一個高達30.5米的方形半透明玻璃燈柱,夜晚時尤為光彩奪目。在二層休息廳,還保留了一個1933年噴水泉,是鄔達克設計的大光明電影院的原物。整個噴泉由黃、黑兩色水磨石構成。當年,這座噴水泉隨時可以噴水,因光學的作用,可使水花幻成五色,綺麗奪目。
圖說:吳同文故居 銅仁路333號「綠房子」 徐正魁 攝
尋訪「遠東第一豪宅」
西藏中路316號的沐恩堂是另一著名的鄔達克建築,新哥德式風格的教堂坐東朝西,是當時上海乃至遠東地區的著名教堂。據說當年宋美齡在此上過學堂。在神聖莊嚴的教堂中,聽著信徒們唱著讚美詩,心靈也能得到洗滌。
逛完沐恩堂,你可以乘地鐵二號線至靜安寺站,走進了銅仁路333號那座無人不知又無限神秘的「綠房子」,尋訪曾經的「遠東第一豪宅」——吳同文故居。
1927年,吳同文已是個成功的染料商人,娶了顏料大亨貝潤生家的小姐,銅仁路和北京西路轉角的一大塊地皮便是她的嫁妝。幾年後,吳同生找到鄔達克,希望為他在銅仁路那塊地皮上設計建造一棟私宅。這棟房子總共四層,建築面積1732平方米,在建成時被譽為全遠東最大最豪華的住宅之一。建築表面和圍牆大量使用了綠色的釉面磚,因此有了「綠房子」的稱號。綠房子是一個四層高的住宅,這在近代上海的花園住宅歷史上比較罕見,一二層是公共空間,三層和四層分別是吳同文與大太太和姨太太的起居空間,每層的主臥裡還套有一個陽光房,即使天氣不好,仍然可以在裡面和都市的一點大自然的氣息有親密接觸,欣賞外面花園的宜人景色。現在,「綠房子」用於辦公,只能在外面參觀,不能進入。
步行幾百米,便能走到陝西北路457號何東舊居,鄔達克的代表作之一。何東舊居又稱何東公館,典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房子的原主人何東爵士,是香港太平紳士,著名慈善家、實業家。20世紀初,他先後擔任上海多家公司的主要股東,致力開拓上海建設。1958年此房子改為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現為上海辭書出版社。遊客不能進入參觀,可以通過掃描牆壁上的二維碼「閱讀」建築。
聆聽「亞洲第一影劇院」
徒步一天,也有些許疲倦,到哪裡歇歇腳,也為一天的文化之旅畫個圓滿句號?江寧路66號的美琪大戲院是個不錯的選擇。距離何東舊居僅僅400米。
雖不是鄔達克的手筆,美琪大戲院建築本身也值得品味。建築兩面臨街,5扇深棕色的榕木大門將繁華的鬧市與戲劇的奇幻緊緊相連。建於1941年的美琪大戲院裡,藏著幾代上海觀眾和市民的文化記憶。這裡曾是「亞洲第一」的影劇院、遠東最先進的藝術影宮,很長時間內都是上海西片的首輪放映影院。這裡也是文化名流的雲集地,作家張愛玲、艾青都曾是這裡的常客,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抗戰後在此復出;芭蕾舞大師烏蘭諾娃曾攜經典劇目蒞臨,樣板戲《沙家浜》也發源於此。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將於5月15日至31日在上海舉辦。其間,我們可以前往美琪大戲院欣賞京劇《紅軍故事》、滬劇《敦煌兒女》等劇目。
新民晚報記者 楊玉紅
【行有跡】
推薦遊覽線路: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沐恩堂→吳同文故居→何東舊居→美琪大戲院(十二藝節劇目)
國際飯店文史館
開放時間:9:00-17:00
地址:南京西路170號2樓
門票: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