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流連|轉角「遇見」鄔達克

2020-12-13 新民晚報

在上海,鄔達克的名字如雷貫耳。這位旅滬的匈牙利籍建築師設計的房子遍布上海灘各個角落,成為城市人文景觀的組成部分。

鄔達克,猶如一位建築詩人,矗立上海的許多街頭為您吟誦浪漫和情懷,娓娓訴說那些生生不息的往事。

今日《流連》的申城一日遊系列,為您推薦這樣一條徒步線路——漫步街區,遇見鄔達克和他所帶來的建築之美。

何不來一場與近代建築藝術家的跨時空對話?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開放的歷史,細覽這些建築,仿佛閱讀上海近百年來的陰晴圓缺。

當年的「亞洲高度」國際飯店、有巨大落地窗的大光明電影院、還有銅仁路上那座最負盛名的「綠房子」……上海的大街小巷遍布著鄔達克的作品。隨鄔達克一道,上海建築史也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

這位傳奇建築師設計的建築現已褪去舊上海的繁華,沉澱成一種靜默的氣質,重疊著舊上海特有的「情調」,停在那裡,既不消散,也不過時。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用腳步丈量是最直接的方式。漫步申城,在不經意之間,在鬧市的某個角落,你就有可能邂逅鄔達克,領略他對於建築藝術和生活美學的經典詮釋。

匈牙利籍建築師鄔達克是近代上海建築師中,民眾知曉度最高的建築師。他1918年來到上海,至1947年離開,設計了50多個建築項目,近百個單體建築。

圖說:國際飯店 南京西路170號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探秘「遠東第一高樓」

國際飯店位於南京西路170號,由四行儲蓄會投資興建,1934年12月1日落成開張,是中國人自己出資並建造的第一幢摩天大樓,是鄔達克的著名作品。曾被譽為「遠東第一樓」「遠東第一廈」。

你知道這棟建築是如何建造的嗎?英文名為何叫ParkHotel?當年的菜單設計是怎樣的?走進國際飯店2樓的文史館,這些問題你都能找到答案。這裡還陳列了國際飯店的設計平面圖、建設施工照片,展示了當年的股東股票、銀制餐具、高級套房內所配置的哥倫比亞留聲機、美國20燈電子管收音機、中西餐廳菜單等珍貴資料。

從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整整半個世紀,矗立在這裡的國際飯店一直是上海最高的大廈,是當時上海的標誌之一。國際飯店還曾因所在路名叫過「派克飯店」,大樓總高83.8米,地上22層,地下2層。建築立面強調垂直線條,層層收緊直達底端,表現出典型的美國現代派裝飾藝術風格特徵。

國際飯店還是上海的城市坐標原點。1950年11月,為了統一上海市的平面坐標系統,上海市地政局對全市進行測量,以國際飯店樓頂中心旗杆為原點確立了上海城市平面坐標系。中心原點的設立為城市平面控制測量奠定了基礎,浦江大橋在江心的準確合龍,地鐵在地下的順利貫通,飛機、輪船的導航等都需要有準確的坐標作保證。

一股清香襲來,迎面而來的噴水池剛剛進行過改造提升,新增的公共空間打造了「電影藝術沙龍」……在國際飯店的右側,就是曾有「遠東第一影院」之譽的大光明電影院,位於南京西路216號,始建於1928年,1933年由鄔達克設計重建。鄔達克出人意料地在大光明電影院設計上,表現出罕見的先鋒主義傾向,使該影院成為中國西式建築轉向「現代的裝飾藝術派」的標誌。開放後,這裡成為當時上海最高檔、最大的電影院。該建築也是現代裝飾藝術風格,入口處一個高達30.5米的方形半透明玻璃燈柱,夜晚時尤為光彩奪目。在二層休息廳,還保留了一個1933年噴水泉,是鄔達克設計的大光明電影院的原物。整個噴泉由黃、黑兩色水磨石構成。當年,這座噴水泉隨時可以噴水,因光學的作用,可使水花幻成五色,綺麗奪目。

圖說:吳同文故居 銅仁路333號「綠房子」 徐正魁 攝

 尋訪「遠東第一豪宅」

西藏中路316號的沐恩堂是另一著名的鄔達克建築,新哥德式風格的教堂坐東朝西,是當時上海乃至遠東地區的著名教堂。據說當年宋美齡在此上過學堂。在神聖莊嚴的教堂中,聽著信徒們唱著讚美詩,心靈也能得到洗滌。

逛完沐恩堂,你可以乘地鐵二號線至靜安寺站,走進了銅仁路333號那座無人不知又無限神秘的「綠房子」,尋訪曾經的「遠東第一豪宅」——吳同文故居。

1927年,吳同文已是個成功的染料商人,娶了顏料大亨貝潤生家的小姐,銅仁路和北京西路轉角的一大塊地皮便是她的嫁妝。幾年後,吳同生找到鄔達克,希望為他在銅仁路那塊地皮上設計建造一棟私宅。這棟房子總共四層,建築面積1732平方米,在建成時被譽為全遠東最大最豪華的住宅之一。建築表面和圍牆大量使用了綠色的釉面磚,因此有了「綠房子」的稱號。綠房子是一個四層高的住宅,這在近代上海的花園住宅歷史上比較罕見,一二層是公共空間,三層和四層分別是吳同文與大太太和姨太太的起居空間,每層的主臥裡還套有一個陽光房,即使天氣不好,仍然可以在裡面和都市的一點大自然的氣息有親密接觸,欣賞外面花園的宜人景色。現在,「綠房子」用於辦公,只能在外面參觀,不能進入。

步行幾百米,便能走到陝西北路457號何東舊居,鄔達克的代表作之一。何東舊居又稱何東公館,典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房子的原主人何東爵士,是香港太平紳士,著名慈善家、實業家。20世紀初,他先後擔任上海多家公司的主要股東,致力開拓上海建設。1958年此房子改為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現為上海辭書出版社。遊客不能進入參觀,可以通過掃描牆壁上的二維碼「閱讀」建築。

聆聽「亞洲第一影劇院」

徒步一天,也有些許疲倦,到哪裡歇歇腳,也為一天的文化之旅畫個圓滿句號?江寧路66號的美琪大戲院是個不錯的選擇。距離何東舊居僅僅400米。

雖不是鄔達克的手筆,美琪大戲院建築本身也值得品味。建築兩面臨街,5扇深棕色的榕木大門將繁華的鬧市與戲劇的奇幻緊緊相連。建於1941年的美琪大戲院裡,藏著幾代上海觀眾和市民的文化記憶。這裡曾是「亞洲第一」的影劇院、遠東最先進的藝術影宮,很長時間內都是上海西片的首輪放映影院。這裡也是文化名流的雲集地,作家張愛玲、艾青都曾是這裡的常客,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抗戰後在此復出;芭蕾舞大師烏蘭諾娃曾攜經典劇目蒞臨,樣板戲《沙家浜》也發源於此。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將於5月15日至31日在上海舉辦。其間,我們可以前往美琪大戲院欣賞京劇《紅軍故事》、滬劇《敦煌兒女》等劇目。

新民晚報記者 楊玉紅

 【行有跡】

推薦遊覽線路: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沐恩堂→吳同文故居→何東舊居→美琪大戲院(十二藝節劇目)

國際飯店文史館

開放時間:9:00-17:00

地址:南京西路170號2樓

門票:免費開放

相關焦點

  • 上海有這麼多優秀建築,為何一直強調的設計師是鄔達克?
    摘要:「鄔達克現象」背後的城市理念 5日中午12時許,氣溫只有14攝氏度。但武康大樓人氣不減,身著露肩婚紗的新娘,不得不見縫插針地在拍照的人群前回眸望向攝影師,留下幸福一刻。這些流連的人中有不少有備而來,知道這幢大樓由匈牙利籍斯洛伐克建築師鄔達克設計建造。
  • 微旅行 | 循著鄔達克的足跡走進上海長寧區
    這一曾擁有遠東第一高樓美譽,保持上海城市高度記錄近50年的新藝術風格建築,在上海近代建築史乃至城市發展史上堪稱神話——神話的締造者就是拉斯洛·鄔達克(Ladislaus E. Hudec),一個以流亡戰俘身份,改寫城市天際線的建築師。鄔達克在1918年至1947年之間生活在上海。
  • 這些「寄給鄔達克的畫信」,記錄著我們「喜歡上海的理由」
    你想看看鄔達克寫給弟弟的親筆信和他青年時代的水彩習作嗎?又或者,你想看看鄔達克的同行們,上海的當代建築師們如何用線條和色彩描摹這座熟悉的城市嗎?圖說:鄔達克青年時代的水彩習作如果你想,去番禺路129號吧,去鄔達克紀念館吧,去秋末冬初上海的街頭巷尾吧。
  • 鄔達克客廳誕生網紅下午茶 錦江都城將打造視聽空間
    上海2020年6月29日 /美通社/ -- 在上海,鄔達克的名字如雷貫耳。這位旅滬的斯洛伐克裔匈牙利藉建築師設計的房子遍布在上海灘的各個角落,成為城市人文景觀的組成部分。不論是在鬧市還是在寂靜的小巷,人們都可能與鄔達克邂逅:諾曼第公寓、哥倫比亞住宅圈、吳同文住宅……上海灘上25處優秀歷史建築均出自鄔達克之手。 在這麼多的建築裡,鄔達克最愛哪一棟,無從考證,但鄔達克在達華公寓裡居住十年之久,也是他離開上海前最後停留的地方,想來對它也是喜愛的。
  • 在鄔達克的客廳吃頓下午茶是怎樣的體驗?魔都這家網紅酒店將打造...
    在這麼多的建築裡,鄔達克最愛哪一棟,無從考證,但鄔達克在達華公寓裡居住十年之久,也是他離開上海前最後停留的地方,想來對它也是喜愛的。如今,這棟「小白樓」已經變身為一家老上海風情的酒店——錦江都城達華經典酒店。在這家酒店的一樓,保留了鄔達克的客廳,推出的下午茶供不應求,已經成為魔都網紅。
  • 上海老建築設計人鄔達克舊居修繕 每周二日可參觀
    東方網3月2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沐恩堂……這些上海的最著名地標性建築都由匈牙利人拉斯洛·鄔達克設計。昨天,在上海番禺路129號鄔達克的上海舊居內,一批鄔達克的珍貴遺物首次向上海觀眾展示,其中有建築大師在滬用過的皮尺、在滬拍攝的照片、寄往匈牙利的信件、建築參考書籍,還有鄔達克上海舊居保留至今的僅此一件他使用過的家具——儲物櫃。   記者看到,鄔達克在滬舊居目前已經修繕一新,已是上海市政府公布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之一。
  • 上海數十幢優秀歷史保護建築,都出自同一個外國人!鄔達克為何如此...
    鄔達克的成功離不開上海的包容性 就在離武康大樓不到一公裡的番禺路129號,由鄔達克舊居改造而成的鄔達克紀念館裡,第6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再次開幕,多位建築師手繪上海的鄔達克建築遙寄感悟,數百位市民自發前來參加活動。
  • 《安家》裡爆火的建築師鄔達克,值得為他來一次上海
    △ 劇中出售的上海老洋房 這位鄔達克,堪稱老上海「最網紅建築師」。 上海有無數著名的建築都出自他之手,為此,上海還專門做了「鄔達克建築遺產月」等活動。 光他的一個名字,就值1.5億。
  • 夜上海·流連|滬上覓古堡
    想看城堡,不用去歐洲,上海不僅有夢幻的迪士尼,有讓你假裝在《唐頓莊園》的英式古堡,有爬滿藤蔓的東歐古堡,有北歐風情的童話樂園,還有佔地面積超2萬平方米的巴洛克建築城堡群。本期《流連》精選高顏值、高出片率的滬上城堡,懷抱公主夢的你,還不趕緊挑一身復古穿搭,找個好天氣出去拍拍拍?
  • 梧桐下的上海繁華不喧囂
    這些流連的人中有不少有備而來,知道這幢大樓由鄔達克設計建造。就在離武康大樓不到1公裡的番禺路129號鄔達克紀念館,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拉開帷幕。多位建築師手繪上海的鄔達克建築遙寄感悟,數百位市民自發前來參加活動。從外灘萬國建築群到梧桐樹下掩映的公寓,率先「出圈」的,為什麼是鄔達克?
  • 夜上海·流連|《安家》老洋房滬上覓蹤
    上海老洋房是滬上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都見證了一個當年的傳奇故事,也見證了近代上海的歷史變遷。據統計,上海現存的老洋房有4000-5000幢,佔總量90%以上的國有花園住宅2004年起就只租不售。私有產權的老洋房有200-250幢,能出售的更是少之又少。除了著名的鄔達克建築愛神花園外,榮宅、孫科別墅和白公館等都是上海赫赫有名的老洋房。
  • 匈牙利著名建築大師拉斯洛-鄔達克紀念室正式開幕
    上海2018年3月28日電 /美通社/ -- 為了紀念建築大師鄔達克誕辰125周年暨到滬100周年,2018年03月22日中午,在匈牙利對外經濟和外交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匈牙利駐上海總領事館和錦江都城酒店品牌共同設計的匈牙利著名建築大師拉斯洛·鄔達克紀念室正式開幕。
  • 轉角遇到「周邊型公寓」,這些代表上海門面的老大樓原來那麼有故事
    周邊型公寓,一般是建在街道轉角處,底層作為商店出租,既方便居民購物,又美化街景,但此型公寓朝向很難選擇,且環境較為喧囂。上海周邊型老公寓較多,其中有一些特別有代表性。 1949年之前,由於地塊分割的緣故,上海很多街角、不規則的岔路口轉角都會呈現各種形狀,如要建造一些容積率低、大方、寬闊的庭院式豪宅,實在勉為其難,那麼巧妙利用地形拔地而起的高層公寓就應運而生。 這些高層公寓分布也是有一定規律性的。主要集中在原租界範圍內,並隨著越界築路,沿幾條東西幹道向西發展。
  • 炎炎夏日,T恤轉角遇見運動褲,瞬間颳起學院減齡風潮
    炎炎夏日,T恤轉角遇見運動褲,瞬間颳起學院減齡風潮。感興趣的小仙女,不要在一旁發呆,還不趕緊和小編一起來look下嗎?炎炎夏日,白色字母T恤轉角遇見黑色運動褲,顯瘦之餘更不失小清新,美得恰到好處。黑色尖頭小高跟,簡單而不平凡,打造大氣灑脫範。頭戴黑色的遮陽帽,起到點晴之筆的效果,防曬同時帶有一絲俏皮,活力值滿分,等你來撩哦!
  • 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系列講座 聽嘉賓細數哥倫比亞圈的社區...
    央廣網上海12月14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王璟瑜)昨天下午,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系列講座「鄔達克建築的過去和今天」第三場在鄔達克紀念館開講,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設計總監馮立對哥倫比亞住宅圈做了非常深入細緻的研究,講座以哥倫比亞圈原居民鄔達克、孫科、巴拉德以及Patricia的故事為四個象限,通過個體回憶
  • 上海- 轉角遇到愛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車聲響歌舞昇平……還記得周璇那咿咿呀啊的「夜上海,夜上海」嗎?還記得「金大班最後一夜」的百樂門舞廳嗎?關於上海,一定有「繁華」「十裡洋場」之類的字眼。擁擠的人潮、密集的建築、耀眼的霓虹,新上海帶著現代氣息撲面而來;而微微泛黃的洋房、老舊的弄堂依舊在述說著舊上海的風雲往事。上海的縮影一南京路華美的南京路,是上海繁華的象徵和驕傲。從外灘的和平飯店南北樓開始,一棟棟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華東電力大樓海侖賓館新世界商廈……徜徉在南京路上,從東到西,商店林立,是名副其實的購物天堂。
  • 樓房變畫布,橋墩很藝術,在重慶轉角遇見的每一處都可能是驚喜
    住宅大變身遇見街巷中的童話樂園【沙坪垻石井坡塗鴉街】從兩江新區出發,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在藝術氣息十足的塗鴉作品中流連你會折服於這片奇幻空間從樓房到牆面,從校園到店鋪各種鮮豔的巨型英文字母、卡通形象構成了一條巨型3D塗鴉畫作
  • 轉角再次遇見你
    轉角再次遇見你,你依然是最初時的模樣,依舊美好。歲歲年年路。知行人,一起走。文案來源:郝文霞    編輯: 符凌晨  柳君瑩           圖片來源:郝文霞  鄭小娟      排版:符凌晨  柳君瑩    運營:環工系宣傳部
  • 全城有戲 上海「演藝大世界」裡轉角就能遇見藝術
    這裡,名家、名團、名劇紛至沓來;這裡,首演、首秀、首映頻繁上演……城市的原點,環人民廣場區域,上海「演藝大世界」的品牌標識度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而豫園也將繼續圍繞「豫園故裡、豫園漫步、空中豫園」三大主題重塑空間場景,引入更多元文化元素及活動,展現「最上海」文化品牌。
  • 目前世界僅存三棟,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名字即建築形狀
    法國文藝復興式公寓大樓,由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設計。建築為八層鋼筋混凝土結構,高30米。由法國萬國儲蓄會投資建造,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築之一。遠遠看過去,它像一艘隨時揚帆起航的巨輪,停泊在武康路上。這幢樓高八層的奇特建築與武康路、天平路、興國路、餘慶路形成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