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這麼多優秀建築,為何一直強調的設計師是鄔達克?

2020-12-11 中國青年報

摘要:「鄔達克現象」背後的城市理念

5日中午12時許,氣溫只有14攝氏度。但武康大樓人氣不減,身著露肩婚紗的新娘,不得不見縫插針地在拍照的人群前回眸望向攝影師,留下幸福一刻。

這些流連的人中有不少有備而來,知道這幢大樓由匈牙利籍斯洛伐克建築師鄔達克設計建造。就在離武康大樓不到一公裡的番禺路129號,由鄔達克舊居改造而成的鄔達克紀念館裡,第6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再次開幕,多位建築師手繪上海的鄔達克建築遙寄感悟,數百位市民自發前來參加活動。

從外灘萬國建築群到梧桐樹下掩映的公寓,近百年來上海留下諸多形態不同、風格各異的建築,記錄上海市民生活的痕跡,吸引遊客紛至沓來。

可率先「出圈」的,為什麼是鄔達克?

鄔達克筆下自己的舊居、如今的鄔達克紀念館建築圖

留下了鄔達克,顯現上海的包容性與整合力

「鄔達克在上海的經歷,喚起了我與這些建築交集的美好回憶。」參加活動的一家文化公司的創意總監陳榮偉,回憶起自己與鄔達克的「交集」:在大光明電影院看朝鮮影片《賣花姑娘》,在當時最高的建築國際飯店參加姐姐的婚禮,到生物所孫科別墅拜訪同學,去辭書出版社何東住宅參加家居雜誌的會……

鄔達克在上海留下許多建築,其中數十幢是上海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不乏地標性建築。行走上海街頭巷尾,不經意就會邂逅鄔達克的作品。室內設計師、公眾號「80後上海小阿姨」的主人胡瑜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在大光明電影院座位上跳來跳去,數國際飯店究竟多少層樓時被陽光晃了眼。2007年,她隨當時國際飯店室內改造設計師工作。揭開國際飯店14樓餐廳被地毯包裹的地板時,柚木拼接出的裝飾主義圖案地板令她驚豔——和胡瑜一樣,鄔達克的建築已經成了上海城市記憶、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胡瑜畫手繪的國際飯店,她是參與了國際飯店室內改造工程

「鄔達克為上海做出了貢獻,上海也成就了鄔達克。」鄔達克紀念館館長劉素華介紹,1918年25歲的鄔達克從西伯利亞戰俘轉移的列車上跳車,一路輾轉來到上海,當時連身份都沒有,卻能在上海紮根並且成就一番事業:「上海有包容性,也有整合力,能包容不同的人才和各種因素碰撞、融合、萃取,鄔達克就是一個例子。」

「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我一直把鄔達克叫『上海建築師』。」高級建築師、石庫門起源研究學者徐大緯曾前往鄔達克的家鄉斯洛伐克「溯源」,發現當地建築以石材為主,幾乎沒有裝飾主義元素,與鄔達克在上海的設計大相逕庭:「鄔達克設計的很多想法和元素,其實是他在當時的上海觀察記錄和積累的。」

徐大緯在鄔達克家鄉看到的建築與鄔達克在上海的設計截然不同

城市有機更新,關鍵是凝聚起一種共識

「為什麼是鄔達克?」

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辦到第二屆,劉素華產生了一種「罪惡感」:有人指責她,上海有這麼多優秀建築,背後都是優秀的建築師,為何一直強調鄔達克?

不過隨著對鄔達克的研究逾深,劉素華就越釋然:「從鄔達克身上,我們總能找到符合時代精神的新的理解。」作為建築師,華建集團設計中心方案創作部總監廖方則強調:「鄔達克代表了一種思想解放。」

鄔達克留在上海的諸多建築,很難用一個風格和幾個關鍵詞來定義,在不少愛好者看來這正是鄔達克不拘泥於形式、不斷吸納中西元素得到的結果。「上海一直是國際化的城市。」徐大緯說,上海不僅被認為是僅次於紐約保留最多裝飾主義建築的城市,也是江南文化的薈萃之地。

鄔達克設計的「綠房子」頗具未來感,與其他作品不盡相同

「寄給鄔達克的畫信」展上,不少作品不約而同地畫到了梧桐樹。廖方筆下的梧桐樹掩映著銳利的建築線條;建築師、上海市美協會員費曦強則把冬日梧桐樹的枯影投射到鄔達克的建築上。

「上海的小馬路的魅力,一半來自道旁樹。」廖方說,這些小馬路和建築有不少受西方的影響,但同樣受到江南文化的浸潤:「鄔達克生活的時代,上海很多大戶人家都是江南望族,如果沒有梧桐樹影掩映建築的線條,就缺了中國不張揚的審美。」

費曦強筆下的雨中武康大樓,近景遠景都有樹

「建築用圖,審美用畫。圖強調『工』,畫強調『意』。」在廖方看來,街道美學和城市建築,「圖」只是第一步,建築首先要工整、安全;除此之外,美的形制符合人的心理感受,才是「美」的意境。

「意境生成需要幾代人不斷的積累,不可能是一個人一蹴而就。」廖方以鄔達克設計的武康大樓改造工程為例,周邊居民給予了大量的支持配合:「這樣的積累需要城市規劃者、建築師和市民共同努力,背後是大家對城市憧憬凝聚成的廣泛共識。」

城市最大的魅力,在於「冰山下看不見那部分」

武康大樓能成「網紅」,不少遊客和市民都認為「架空線入地要記上一功」。

武康大樓是地處五條道路交匯處的建築,周邊道路路幅有限、地下管線情況複雜,該路段工程一度被業內人士稱為「全上海架空線入地工作中施工條件最複雜、難度最大的路段之一」。

如今,這幢近百年前鄔達克設計的建築,留在市民遊客手機鏡頭裡的背景,只有舒朗的天際線,背後是交通、市政、電力等多個部門和周邊居民齊心協力的結果。在廖方看來:「一座建築折射出上海的城市治理水準。一座城市最重要的不是建築,而是良好的市政基礎設施。」

「修舊如舊」前武康大樓掛滿空調外機,店招遮掩建築,既保障居民生活又保護建築外觀體現上海水平

上海明文規定64條馬路「永不拓寬」,鄔達克的建築,大多藏身於這些小馬路上。「國際化大都市吸引人才的關鍵,是這座城市的底蘊。」在廖方看來,城市有機更新的理念要求城市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定位,這些承載上海城市風貌的小馬路未必能直接為經濟貢獻數字,卻對帶動經濟整體發展有益:「可以通過相應的折算機制來考察保留城市文化為發展帶來的效益,確保城市文脈保護的可持續性。」

劉素華去過國際上不少大城市,每每回到上海,都有種「繁華卻不喧囂」的感受:人們會有秩序地排隊,馬路上即使擁堵但幾乎沒人鳴號,在機場不需要等候太長時間就能乘不上計程車……「鄔達克是設計師,『設計』的對立面是『隨意』。上海絕對是一座『不隨意』的城市。」

鄔達克紀念館二樓大窗戶前,擺著廖方「寄給鄔達克的畫信」——鄔達克舊居速寫。從這扇窗看出去,原本是廖方筆下描繪的草坪與花園,不過如今成了一所學校的操場。

「城市有機更新在上海如何進一步演進,需要大家一起思考和實踐。」

廖方描繪鄔達克舊居的畫,如今正放在畫中二樓窗戶下,但窗外的景色已今非昔比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上海數十幢優秀歷史保護建築,都出自同一個外國人!鄔達克為何如此...
    鄔達克的成功離不開上海的包容性 就在離武康大樓不到一公裡的番禺路129號,由鄔達克舊居改造而成的鄔達克紀念館裡,第6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再次開幕,多位建築師手繪上海的鄔達克建築遙寄感悟,數百位市民自發前來參加活動。
  • 梧桐下的上海繁華不喧囂
    這些流連的人中有不少有備而來,知道這幢大樓由鄔達克設計建造。就在離武康大樓不到1公裡的番禺路129號鄔達克紀念館,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拉開帷幕。多位建築師手繪上海的鄔達克建築遙寄感悟,數百位市民自發前來參加活動。從外灘萬國建築群到梧桐樹下掩映的公寓,率先「出圈」的,為什麼是鄔達克?
  • 夜上海·流連|轉角「遇見」鄔達克
    當年的「亞洲高度」國際飯店、有巨大落地窗的大光明電影院、還有銅仁路上那座最負盛名的「綠房子」……上海的大街小巷遍布著鄔達克的作品。隨鄔達克一道,上海建築史也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這位傳奇建築師設計的建築現已褪去舊上海的繁華,沉澱成一種靜默的氣質,重疊著舊上海特有的「情調」,停在那裡,既不消散,也不過時。
  • 上海老建築設計人鄔達克舊居修繕 每周二日可參觀
    東方網3月2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沐恩堂……這些上海的最著名地標性建築都由匈牙利人拉斯洛·鄔達克設計。昨天,在上海番禺路129號鄔達克的上海舊居內,一批鄔達克的珍貴遺物首次向上海觀眾展示,其中有建築大師在滬用過的皮尺、在滬拍攝的照片、寄往匈牙利的信件、建築參考書籍,還有鄔達克上海舊居保留至今的僅此一件他使用過的家具——儲物櫃。   記者看到,鄔達克在滬舊居目前已經修繕一新,已是上海市政府公布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之一。
  • 匈牙利著名建築大師拉斯洛-鄔達克紀念室正式開幕
    上海2018年3月28日電 /美通社/ -- 為了紀念建築大師鄔達克誕辰125周年暨到滬100周年,2018年03月22日中午,在匈牙利對外經濟和外交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匈牙利駐上海總領事館和錦江都城酒店品牌共同設計的匈牙利著名建築大師拉斯洛·鄔達克紀念室正式開幕。
  • 這些「寄給鄔達克的畫信」,記錄著我們「喜歡上海的理由」
    你會好奇在空調、布局、聲學等方面都有時代的局限和缺陷的大光明電影院,為何至今還能「大光明」嗎?你想像過上世紀30年代哥倫比亞生活圈的日常生活圖景嗎,或者你想知道上生·新所和孫科別墅修繕保護的故事嗎?你想看看鄔達克寫給弟弟的親筆信和他青年時代的水彩習作嗎?又或者,你想看看鄔達克的同行們,上海的當代建築師們如何用線條和色彩描摹這座熟悉的城市嗎?
  • 滬說| 上海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30周年:59處建築,您都去過了嗎...
    大上海大戲院,1933年,西藏中路520號連同大光明,很難想到專家們在總共60席左右的首批優秀歷史建築中劃入了四座影院,足以見到電影院對於上世紀20-40年代的上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力。可能是59處首批優秀歷史建築中最神秘的一位。它的照片不多,據說風格頗似美國建築設計師賴特的Falling Water。現作為西郊賓館四號樓.
  • 微旅行 | 循著鄔達克的足跡走進上海長寧區
    貝聿銘在回憶童年經歷時曾說起,是國際飯店讓十歲的他對建築設計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一曾擁有遠東第一高樓美譽,保持上海城市高度記錄近50年的新藝術風格建築,在上海近代建築史乃至城市發展史上堪稱神話——神話的締造者就是拉斯洛·鄔達克(Ladislaus E. Hudec),一個以流亡戰俘身份,改寫城市天際線的建築師。
  • 鄔達克客廳誕生網紅下午茶 錦江都城將打造視聽空間
    不論是在鬧市還是在寂靜的小巷,人們都可能與鄔達克邂逅:諾曼第公寓、哥倫比亞住宅圈、吳同文住宅……上海灘上25處優秀歷史建築均出自鄔達克之手。 在這麼多的建築裡,鄔達克最愛哪一棟,無從考證,但鄔達克在達華公寓裡居住十年之久,也是他離開上海前最後停留的地方,想來對它也是喜愛的。
  • 在鄔達克的客廳吃頓下午茶是怎樣的體驗?魔都這家網紅酒店將打造...
    在上海,鄔達克的名字如雷貫耳。這位旅滬的斯洛伐克裔匈牙利藉建築師設計的房子遍布在上海灘的各個角落,成為城市人文景觀的組成部分。不論是在鬧市還是在寂靜的小巷,你都可能與鄔達克邂逅:諾曼第公寓、哥倫比亞住宅圈、吳同文住宅……上海灘上25處優秀歷史建築均出自鄔達克之手。
  • 《安家》裡爆火的建築師鄔達克,值得為他來一次上海
    作為最近三年來,兩次賣房又兩次買房的人,與魔都的各家房產中介真的打了不少交道,也確實有蠻多買房/賣房經驗可以聊聊。 有機會,我再專門寫一篇,給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要說的,是《安家》裡提到的一個案例。
  • 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系列講座 聽嘉賓細數哥倫比亞圈的社區...
    央廣網上海12月14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王璟瑜)昨天下午,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系列講座「鄔達克建築的過去和今天」第三場在鄔達克紀念館開講,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設計總監馮立對哥倫比亞住宅圈做了非常深入細緻的研究,講座以哥倫比亞圈原居民鄔達克、孫科、巴拉德以及Patricia的故事為四個象限,通過個體回憶
  • 《安家》中「網紅建築師」在上海多厲害|內行看門道
    在1933年由鄔達克設計重建之後,延續了其「遠東第一影院」的美譽,至今仍是人民廣場區域最受歡迎的電影院,它見證了中國電影的興衰。位於南京西路的國際飯店,直到1980年代仍是上海最高建築。這是一棟細緻而優雅的磚飾面建築,建築外形仿早期美國摩天樓形式,帶有明顯的裝飾藝術特徵。被大家熟知的「武康大樓」,原名諾曼第公寓,始建於1924年,是鄔達克最著名的一棟公寓建築,它也是上海第一棟外廊式公寓大樓。
  • 上海這個近年走紅的街區,不只是拍照聖地,每一棟建築都大有來頭
    說到上海的街道,很多人腦海中就會浮現出老上海法租界的風情。法國梧桐齊齊地栽種在道路兩側,茂密的樹冠將街道圍攏,陽光透過枝葉縫隙,在路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人行道兩邊,是舊時代留下來的花園洋房,有著和中式建築、現代樓宇完全不同的姿態,仿佛在訴說著很多年前,這個大都會裡各家名流名媛們的故事。上海有64條道路,被列作一類風貌保護街道,會保留歷史路形,永不拓寬。這些街道都成為上海特有的一道風景線。但其實除了這些馬路之外,上海還有不少很有老上海味道的街區。這兩年走紅的外灘源圓明園路一帶,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個。
  • 75歲匈牙利館觀博達人印象:上海世博最棒
    「這些木棍為何這麼聽話?」蓋萊·約瑟夫揭秘道,這些木棍被倒掛在屋頂上,一根木棍都有一個線路連接在線路板上,分別由600個可以上下移動的閥門控制。蓋萊·約瑟夫等匈牙利的技術專家通過電腦控制閥門,讓這麼看似普通的木棍成為一個個動作玲瓏的「舞蹈演員」,跟著音樂的旋律上上下下舞動著。 「除了每天控制場館內的各種設備,我還負責場館的保安和保潔工作。」
  • 目前世界僅存三棟,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名字即建築形狀
    隨著國慶的臨近,相信很多朋友都會選擇在黃金小長假出遊,如果是選擇來上海遊玩的朋友,尤其是初次來上海遊玩的朋友,在做旅行攻略的時候,別錯過武康路。武康路不僅是一條歷史文人街,沿途的優秀歷史建築,轉黃飄落的梧桐葉,將武康路襯託得極為美麗。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上海
    建築是可以閱讀的,建築是城市文化特徵的載體,上海匯聚了眾多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優秀建築,它們不是沒有溫暖的鋼筋水泥,而是積澱著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與時代風貌的立體畫卷。12月19日,陸家嘴讀書會聯合織城網絡(UrbanNetworkOffice)啟動了「建築可閱讀」系列城市行走活動。
  • 「首都第一印象建築」設計師牛逼,投資人牛逼,為何輿論不看好?
    「首都第一印象建築」設計師牛逼,投資人牛逼,為何輿論不看好?文圖丨二指禪掌門提起望京,人們自然先會想到望京SOHO。這個看上去很藝術的建築,出自世界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Hadid)之手。設計師牛逼到什麼程度?曾獲「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所以,這樣的建築師設計出什麼樣的作品也不為怪。也因為這,老扎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除了北京的銀河SOHO、望京SOHO,還有上海的凌空SOHO和廣州大劇院都是他的大手筆。
  • 匈牙利駐上海總領事館新年音樂會在沐恩堂舉行
    徐玉蘭牧師致辭.png 1月22日晚,由匈牙利駐滬上海總領事館主辦,上海市基督教兩會協辦的新年音樂會在上海沐恩堂隆重舉行。今年已是匈牙利駐滬總領事館第四次邀請匈牙利藝術團體在沐恩堂這座由匈牙利國家級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的宗教建築演出。徐玉蘭牧師代表上海市基督教兩會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徐牧師表示沐恩堂是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中匈兩國人民深入文化交流、增進傳統友誼的橋梁。音樂和建築都是沒有國界的藝術,能夠在沐恩堂舉辦此次音樂會具有特別的意義。
  • 微遊上海|如何紀念一次城市漫步?拼貼出你的個性建築!
    應伊瓊拿著話筒和大家講解武康大樓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在近代上海,活躍著一批西方建築師,他們為這座城市引入了許多歐洲建築文化,創造了一大批極具藝術相和功能性的建築。因此,20世紀初的上海建築有了多元風格、鱗次櫛比的風貌,其豐富程度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應伊瓊在開場白中說,「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鄔達克設計的武康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