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麼激動,但為什麼還是沒有行動?

2020-12-11 栩先生

01 //

周末的時候,清理家裡的東西。

看到了大學時用的電腦,插上電試了試,居然能打開。

於是,又忍不住回味了下大學時曾為之心動的好文章。

這些文章大都和成長有關,如何戰勝拖延症、如何學英語、如何調整情緒、與人相處的小技巧……

說實話,無論是現在知乎上點讚過萬的回答、微信裡閱讀十萬的文章,甚至我自己寫的東西。

裡面的很多核心內容,早在很多年前的人人網、開心網、貼吧、博客時代,就已經有無數人寫過,也有無數人看過,分享過,收藏過。

然而,世界還是同樣的世界,人生還是一樣的人生。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什麼也沒有改變。

高二的時候,李陽帶著他的瘋狂英語來到了我們學校。

全校師生被集中起來一起聽李陽和他的團隊講奮鬥經歷,放煽情的音樂,一起感恩父母,一起愧疚於自己「不好好學(英語)」。

全校至少有80%的人當場痛哭流涕,有些人激動得恨不得當場咬破手指寫血書。

這場瘋狂的「售賣」結束後,很多人還長久地沉浸在那種要改變世界、改變命運,要感恩父母、報答師長,要向過去墮落、迷茫的人生徹底決裂的激昂情緒中,課上課下都在瘋狂學英語。

據我觀察,這個「長久的時間」大概持續了一兩天。

最長的大概也就一個月。

全班40多名學生,到學期結束,沒有一個堅持下來。

02 //

和高中我那幫痛哭流涕的同學們一樣。

大學裡,我也曾被那些或雞湯或雞血的文章所打動。

深夜裡,熱血沸騰。

想像著從明天起我就要早起,我要到圖書館上自習,我要開始學英語,我要每天鍛鍊身體。

可悲的是,往往第二天早上就一覺不起。

在大學畢業都好多年以後,當我再回溯那段時光。最後悔的事情大概就是8個字:

想的太多,做得太少。

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想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

小時候,我坐在山上放羊,躺在野草坡上,能望著藍天、遠山想一天。

在現實裡需要付出極大努力,耗費數年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在腦子裡只要動動念頭就好了。

往往深夜裡想到熱淚盈眶,起床沒多久就變得麻木不仁。

我把這種模式稱為「大腦按摩」。

就像按摩身體的某些部位會讓身體很放鬆、很舒服一樣,通過文章、音樂和幻想,刺激到了大腦的某個區域,也能讓腦子感到很舒服,很喜歡,欲罷不能。

多數時候,我們受到了啟發和激勵,在那一刻總能感到力量無窮,就是因為腦子裡的某些區域被「按摩」到了。

但也僅此而已。

這就是我想說的,絕大多數人喜歡看的東西,要麼是立竿見影的「武林秘籍」,要麼就是這種看過之後覺得很受激勵和啟發的「按摩」。

你只想要體驗李尋歡和傅紅雪刀光一閃的爽,卻絕受不了他們十多年裡默默練刀的痛苦和磨練。

其淺層次原因和解決方案,我在另一篇文章裡曾經寫過——年輕的時候做點什麼,才能讓今後受益終身。

但深層次的東西,我一直沒有機會講出來。

為什麼,到底是為什麼,我們看了那麼多激勵人心的好文章,有時候甚至被激勵到感動落淚,最終卻只堅持了那麼幾天?

03 //

心理治療大師薩提亞曾經提出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冰山模型」理論。

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就像冰山一樣,我們只能看到他表面上行為——也就是冰山上的部分,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恰如冰山。

她的理論原本是用來進行心理治療,透過一個人的行為去查探其內心深處真正的自我。

但在我看來,這個理論還有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解讀角度。

既然造成人外在行為的原因,越往深層次挖掘,越重要、越根本;反過來看,要想真正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僅僅只是影響到淺層次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需要的是深層次的改變。

而我們看過的文章,被激勵被感動,影響到的絕大部分都只是「感受」這個層面,在這個層面裡,我們有了激動、高興、感動等情緒。

但僅僅只是這個層面影響下產生的行動,往往並不持久、也不堅定。

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激動過後,努力一把就完事了。

你要想讓自己的行動更持久,需要的是繼續往深層次去改變:產生動機,形成觀點,發掘意義,直至變成自己的信仰。

這有點像諾蘭的《盜夢空間》,越往下層意識去改變,行動的意志才會越堅定,持續的能量才會越充足。

04 //

我在微信裡寫下過很多關於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文章。

在寫這些文章的時候,我看了很多那個時代的資料。

很多人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受革命的氛圍所感染,懷著一腔熱血,一激動就參加了革命。

毛澤東參加革命時,或許也有過那麼的「一激動」;但他能堅持下來,絕對不是只靠那麼「一激動」。

他是在激動之後,又經過了長時間的思考、分析、研究,反覆地求索後,最終選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那些只有「一激動」的人,很容易就半途而廢;一旦受挫很容易悲觀失望,懷疑「紅旗到底還能打多久」,甚至不聲不響地自己跑掉了。

金一南教授曾經做過一個統計:當年參加中共一大的一共13人,平均年齡27歲,都是青年人。這些人裡面,1人脫黨,1人被開除,3人叛黨,2人投靠了日本人,也就是說一半以上都已半路放棄。

除開犧牲的幾個人,真正堅持到底的不過兩三個人,而毛澤東正是其中之一。

井岡山時期,當有人懷疑「紅旗能還能打多久」的時候,毛澤東果斷站出來予以了堅決的回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靠的不是一腔熱血,而是有理有據的分析。

抗戰時期,有人質疑中國會速亡,還是毛澤東站出來進行了大聲回答。

回答的內容,就是那篇思想驚世駭俗、語言樸實無華的《論持久戰》。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真看過這篇名氣很大,但讀起來像論文的文章。

在我看來,這篇文章之所以那麼振奮人心,不在於他的論調有多積極,他的結論有多光明,而在於——他說的很有道理。

毛澤東,是在對世情國情軍情進行深入分析後,寫下的這篇文章。

他的所有堅持,所有樂觀,所有的革命行動,不是源於淺層次的某種情緒,而是認真思考,邏輯縝密地層層推進後的產物。

據說,蔣介石當年看了這篇文章既氣急敗壞又寢食難安——因為他雖然也很會煽動人心,但這樣深思熟慮的文章他寫不出來。

05 //

能堅持很久的、真正的改變,一定要深深地發自內心。

先有理念,產生動機,再然後激發情緒,於是有了行動。

每一次看完一篇好的文章,學到什麼獨特的「法則」和「技巧」,被什麼經歷所深深打動,都不要只滿足於「大腦按摩」。

你需要的不是一次激勵後的應激行為,而是有意識地去選擇你的行為和反應。

你可以用他們來獲得初始的力量,但你將要面對的卻是艱辛的付出和漫長的歲月。

相信我,你的激動管不了你一個月的行動。

多說幾句。

在我的新書(《所有的奮鬥都是一種不甘平凡》)裡,既有關於方法論的乾貨文章,也有激勵人心的文章。

有一些真實的經歷,我自己每每想起都會熱淚盈眶。

但這些也只是改變我自己的一次契機,一個窗口,一種力量。

真正對我產生根本性影響的,還是在於我在書中所提到的那些法則,那些思路,那些觀點。

書裡一共有49篇文章,壓軸的文章叫《從零開始,搭建屬於自己的思維體系》

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後,除了我覺得它擔得起這個分量之外,還因為這篇文章一點也不激勵人心,而是有點晦澀、克制、理性。

如果放在前面,很可能讀者沒看完就放棄這本書了。

但事實卻是,這篇晦澀、讀起來有點費勁的文章裡,才是我成長進步最核心的精華。

在這篇文章裡,我把自己搭建的思維體系,用相對好懂的武俠術語分為了三個層次:

招式 內功 心法

其實也就是對應了這篇文章裡的行為,情緒,觀念。

那篇文章讀起來最費勁,卻最值得多讀幾遍,因為那裡蘊含的才是人生得以改變的真相。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得知懷孕二胎的心情沒有大寶那麼激動?
    開始第一篇,我的心情有些難以言表,大寶剛剛3歲,我和媽媽只是剛剛有了想要二寶的想法,就懷孕了,雖然有些突然,但是爸爸媽媽已經做好了迎接你的準備。 不要相信所謂的安全期,關鍵的是你不知道驚喜什麼時候會降臨,所以男人們適量的戒菸少酒還是很有必要噠
  •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01經常聽到有人感嘆,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我的朋友小A,每年年末在朋友圈曬年度總結,年初在朋友圈曬新年計劃,無論她的總結還是計劃裡,都少不了的是讀書清單。前幾天朋友聚會,小A一臉落寞地問我:「為什麼我那麼努力,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我的人生啊?」我問她:「咱倆都讀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時都感慨良多,雄心勃勃,發誓要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來高標準嚴要求自己,你覺得你做到了幾個?」
  • 為什麼一款手機遊戲,會讓那麼多人情緒激動呢?
    為什麼小編會說,玩這個遊戲的人情緒容易激動呢,因為小編看到過,小編身邊有很多玩這個遊戲的人,不是興奮就是緊張,不是懊惱就是沮喪,成年人玩急了還會口吐蓮花,小朋友玩這個遊戲被氣哭的也是不少,那有人問了,為什麼這個遊戲這樣還會有人玩?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 為什麼學了那麼多推廣引流方法,你還是沒有流量?
    為什麼你經常看推廣引流方法,手裡還是沒有流量呢?因為你的思維與執行力不到位。這裡胖張給你分析下這個推廣的思維與執行力,你看了後保證你受益匪淺。一:思維問題首先,做流量應該是要選擇平臺的,這個平臺你沒選好,再怎樣努力也是白搭。平時你經常看到什麼貼吧引如何如何,豆半引流如何,其實這些你看了,然後去執行了,發現還是引不來流量對不對,然後你就開始懷疑自己執行力不到位,沒錯執行力是一個小點,但另一個關鍵點就是你選擇的平臺不對。
  • 龜沒有牙齒為什麼被咬感覺還是那麼痛?
    對於如何動物來說,口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僅用來進食,同類交流。你估計也得痛的叫出兩聲!被咬了好像也就痛一下的事情,不知道你有沒有過被咬龜不松嘴的經歷?雖然小編沒有,但在電視劇裡也看到過,被甲魚咬到它不松嘴的場景。
  • 世界那麼大,你為什麼還要讀大學?(上篇)
    整個專欄是一個續篇系列,若你沒有看過之前的幾期文章,可先關注我們,建議從專欄第一篇文章開始閱讀.3.專欄文章,每周六晚更新一篇。其實,看得多和快並不麼重要,關鍵是積極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去思考、制定學業職業規劃和實地踐行。
  • 為什麼你總在行動,卻毫無變化?
    每早七點,給你好聽大家早上好,我是Sally-01-有夢想就要行動,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你可以在很多的公眾號或其他碎片化閱讀的平臺上,搜到一大堆能夠激勵你去行動的雞湯一碗。 可是呢,行動再怎麼重要,它都只是一個瞬間的決定,是一個你內心鬥爭的是非題。
  • 諾貝爾獎告訴你,為什麼寶寶那麼可愛,而你還是那麼醜…
    導讀:諾貝爾獎告訴你,為什麼寶寶那麼可愛,而你還是那麼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諾貝爾獎告訴你,為什麼寶寶那麼可愛,而你還是那麼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大一新生這些準備還沒有做?老學姐:趕緊行動起來
    昨日少年已經成為了一名名準大學生,相信大家由高中強烈的約束過度到到較為自由的大學生活,還是有很大期待的。無論是在社團活動中積極踴躍,還是在圖書館發奮圖強,亦或是談一場風花雪月的戀愛。那麼作為一名待命在家的準大學生,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 為什麼你那麼努力,卻還是不夠優秀?
    看完文章之後,覺得這位學長說的太對了,為什麼那麼努力,卻還是不夠優秀,歸根究底就是自學能力的問題,如果現在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有這個困惑,這篇文章說不定可以幫到你。至此,如果你已經成功幹掉拖延症,那麼接下來就可以進入提升我們的自學能力的環節了。
  • 你的努力,奮鬥 為什麼最後還是沒有得到回報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自己明明一直都在很拼命很努力,期望能夠帶來理想中的改變或者提升,但是結果卻往往不如人意,屢屢的努力付出並沒能換來相應的回報,這都是為什麼呢?興趣習慣決定了你在一條路上能走多久,或者走的是否開心;意識之基礎則決定了你能否走的更加深遠開闊。知識技能等則只是一種工具,輔助你走的深遠,前提則是你會使用它,否則,它就只是個數據,就像這位趙大姐。
  • 你對5G的期待為什麼沒有當初那麼高漲了?
    談到5G網絡,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很清晰的認知,對於普通用戶而言,5G和4G最大的區別就是速率!4G網絡在2010年左右開始佔領市場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速度變得很快,下載一部電影,傳送一個視頻、文件或者照片等,終於不用像2/3G網絡那樣苦苦等待了,不過,這些在5G網絡面前都不算什麼,那麼,我們即將面世的5G網絡到底有多快呢?想像一下,一部超高清畫質電影可在1秒之內下載完成,感覺不要太爽。據說,它的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10Gb,對於5G你是不是既興奮又期待呢?
  • 狗很久後再見主人會很激動 可是貓為什麼就不會?
    狗很久後再見主人會很激動 可是貓為什麼就不會?大家應該看過很多關於這種狗狗的視頻 在主人出差或者當兵好久之後回家 狗狗隔著老遠看見會激動的直接衝過去 瘋狂的撒歡 在主人的身邊開心的蹦跳 以顯示它們的激動 著實是非常的感人 但是貓咪卻不會這樣 這也說明狗狗對人類很忠誠 那貓咪呢?
  • 人生當中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如果,沒有那麼多為什麼
    一個人的格局和人生高度,其實並不在於你身價幾何,有多少人敬仰,而是就簡簡單單幾個字:看得開,看得淡。唯有如此,你才能心無掛礙天地寬。當然,看開、看淡,並不是叫你玩世不恭、遊戲人生,而是要你容 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團結大多數人。做到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目光如豆,從不斤斤計較,糾纏於非原則的瑣事。
  • 為什麼我們知道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
    為什麼我們知道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這個問題很常見,也很經典,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道理」和「過好」之間到底需要什麼紐帶呢?用通俗的話來說,這就是理論指導實踐,但理論為什麼指導不了實踐呢?從邏輯上來說,應該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我們沒有真正地理解理論,二是雖然我們知道「道理」,卻沒有真正地去執行這些道理。首先,我們沒有真正的理解道理。
  • 沒有行動的格局是沒有意義的!
    行動與格局很多年前,有人告訴我:沒有行動的熱愛是沒有意義的。今天我想說:沒有行動的格局是沒有意義的。格局與熱愛藏在心裡就好,行動是最好的證明。未來,寫手與光還會為您輸出更好的文章,因為海納百川、因為放眼世界、因為行動證明、因為從不放棄、因為努力拼搏,要相信熱愛的終將會抵達。不管未來有多漫長,只要腳步堅定、繼續向前,你總能到達目的地。
  • 為什麼你那麼努力卻還是失敗?因為思維不對,努力白費
    黃宇風也在文章裡提過,思維很重要,但是成功的思維那麼多,怎麼選呢?下面這四種思維,我覺得是比較重要的。1、規劃思維人的天性就是好享樂,遠痛苦,所以,想要做事有效率,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前做好規劃。當然啦,這是別人的方法,不一定符合你,有的人下午工作比較有效率,那你偏偏把工作時間安排在上午,那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嗎?給自己一種苦盡甘來的盼望,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受苦時候也會舒服很多,再加上日積月累,當你把這種生活養成一種習慣,每次開始工作,都能快速進入狀態,那麼,我們距離成功是不是也容易多了呢?
  • 你那麼專業,為什麼還是發展不好?
    我說職業規劃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需要了解你這個人,還需要有足夠的水平,閱人無數,有深刻的職業閱歷。你突然問我這個,因為你沒有找到職業方向,想聽聽別人的職業推薦,但我並沒有全方位的了解你這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只能說點看到的職業邊界。你還年輕,以後自己找個事情慢慢摸索。 沉澱了很多,分享一部分內容,不一定正確,隨便看看。
  • 教育整頓·治庸·便民丨那麼多次警告️,為什麼你們還是要轉款?
    直到有一天,再一次鬧脾氣的芳芳說:「轉10個1314元給我,這樣我才相信你是真的愛我,少一個都不算數。」上周阿怡在該二手平臺找到了中意已久的衣服,激動的她立刻就想拿下。但賣家以「避免手續費」為由,要求她繞過平臺在微信交易。
  • 有些事情,沒有那麼多為什麼
    翻來覆去思考久了,一開始燃起的熱情也被反覆的考慮澆滅了,最後只落下一句:「聽起來很麻煩的樣子,還是算了吧。」小學的時候,被身邊幾個朋友影響,特別想去老人院孤兒院當志願者。沒有任何社會活動,讀書成績又不算好的我,在其中毫無優勢。最後,只能懊惱地說那一句:「如果那時候我這樣做就好了。」可是世界上沒有如果,你不能一直抱怨著,下次還是去做那些糟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