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幼兒園學什麼?日本幼兒園重視戶外活動

2020-12-25 網易親子

3歲是寶寶發展最快最重要的一個時期,這一階段內給寶寶一個什麼樣的生長環境和教育環境,對於寶寶日後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幼兒園是寶寶第一個獨立生活的環境,所以對寶寶來說,幼兒園的好壞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那爸媽在選擇幼兒園時要注意些什麼呢?

隨著幼兒入園的越來越難以及幼兒園收費高的現狀,很多年輕一代的家長們為了讓自己的寶寶能夠進入一個好的幼兒園,紛紛都提前幾年就開始做準備了。想辦法找關係,一切都為了能爭取到稍微優質的幼兒園,當然也有部分家長則另闢途徑,選擇將孩子送進私立幼兒園或者國外幼兒園。

然而,讓家長們感到困惑的是,國外和國內的幼兒園差別大嗎?孩子入學後是否會比較輕鬆?是否像我們印象中的「只用天天玩」? 哪些教育方法又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呢?

下面就來看看各個國家的幼兒園都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或許我們能從中找到可取的學習之處。

美國幼兒園:不能自理會被勸退

美國幼兒一般年滿3歲,如果能夠大小便完全自理、自己吃飯,就可以順利入園了,否則會被勸退。3歲之前的孩子可以入託兒所,最小的幾個月就可以入託,但是費用一般都比較高。

幼兒園給孩子設置的學習課程不多,大多數是PIay-based(以玩為主),其餘的也以手工和戶外活動居多。幼兒在園時間很靈活,可以在園半天,可以全天,也可以一周選送1—4天不等。接的時間很重要,家長切記要在關園之前到,因為幼兒園有規定,遲到一分鐘就會收取1~3美元。

在美國,幼兒園的學年在6月底就結束了,在9月份新學年開始之前,各幼兒園是夏令營期,與平時相比增加了不少集體的戶外活動。一份3歲幼兒夏令營的內容安排, 包括戲水、燒烤、模擬食品大排檔做生意、製作檸檬汁打折廣告牌等等,內容趣味十足。

英國幼兒園:讓寶寶自己探索知識

在英國幼兒園的課堂上,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來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寶寶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遊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一些技能。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比如,在讀故事書的時候,讓寶寶裝扮角色來演繹故事、理解情節、體驗人物感情; 在解釋「浮」和「沉」意義的時候,讓寶寶在水盆裡擺放塑料片、鐵片、紙片進行觀察;用娛樂性軟體,讓寶寶在電腦上通過遊戲認識形狀、數量,學習下棋、走迷宮等等……這些方式都充分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到自主探索的樂趣。

在活動中,老師從不會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對於寶寶提出的各種解釋,只要有合理性因素,或者有想像力,都會給予很高的評價。

法國幼兒園:家校結合很密切

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色。大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環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幼兒園說了算,而是充分聽取父母的意見,跟父母委員會一起討論決定;小到每個寶寶在家裡和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都利用父母接送時間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繪畫和藝術活動引入教學是他們常用的方法。通過用不同的材料與工具畫畫、舉辦木偶戲表演、做角色裝扮遊戲等,來發展寶寶的語言、情感表達、藝術表現和創造性等各種能力。

科學技術活動是他們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強。寶寶在動手動腦的製作、拼拆、修補等活動中,了解事物的屬性、特徵,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

奧地利幼兒園:用童話和音樂培養創造性寶寶

奧地利幼兒園的老師們會充分利用童話、太空世界等素材,讓寶寶通過扮演童話人物、自編童話故事、做太空旅遊遊戲等,展開想像的翅膀,同時也促進了創造力的發展。而在想像與現實的比較中,寶寶還掌握了理性的對比方法。

幼兒園裡有專門的手工間,有專供寶寶使用的刨子、鋸子等工具;有專門的廚房,裡面的設備也是適合寶寶使用的。寶寶在遊戲般的勞動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還對社會工作有了感性的認識。

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幼兒園也是如此。為了培養寶寶的樂感和節奏感,規定音樂老師必須會彈奏吉他, 同時老師至少還要會其他一種樂器。但重視音樂教育不是強制孩子學習,不為學習音樂而扭曲孩子自由發展的天性,也沒有「督促」孩子學習音樂(包括樂器)的做法。

他們還將畫畫與詩歌欣賞相結合,鼓勵寶寶為自己的圖畫、雕塑、木刻作品,創作出三言兩語的兒歌來描繪,並朗誦出來。這些似乎是藝術家做的事,可對寶寶說,絕大多數都能勝任這樣的創造性工作。

比利時幼兒園:在玩中培養孩子的個性

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比利時幼兒園學前教育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學會應用常識,使他能夠學會應付日常生活,並學會感知生活中的樂趣。孩子大部分時間 都在老師的帶領下玩遊戲,剩下的教學時間都是手工課。手工課上累了,老師就帶他們去郊遊或者去博物館參觀,老師就像個講解員,指著實物向孩子介紹那段歷史 所發生的故事。 比利時幼兒園的老師們認為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培養生活情趣,因為這能讓孩子的性格變開朗。在玩中培養孩子的個性、獨立性和快 速的行動力是他們的教學目標。

丹麥幼兒園:走進森林的大自然幼兒園

在丹麥,6個月到3歲的小寶寶上託兒所,3-6歲的寶寶就上幼兒園,通常都是混齡班。老師在孩子們5歲以前很少教具體的內容,往往讓孩子們玩耍,從玩耍中去學習交往。通過交往,讓小朋友們建立起初步的交友觀念和自信心。

丹麥小女孩Fabiola3歲時,爸爸媽媽把她送進了一所森林幼兒園。每天早上森林幼兒園的大巴車就把小朋友們一起拉到森林裡,去觀看自然界裡的各種動物、植物,吃飯也在戶外。如果碰上下雨或者下雪的時候,大巴車就把小朋友們帶到圖書館裡。儘管Fabiola因為整個冬天都待在戶外而鼻涕長流,但是她心情很 愉快。在這樣的森林幼兒園裡,積累了大量的地理、動物、植物知識,有時候和爸爸媽媽談論起來,夫妻倆都自愧弗如。

德國幼兒園:提倡培養完整的人

德國是原料缺乏的國家,它所取得的經濟成就主要依靠的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力量,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和職業引導對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 用。在德國,社會提倡的口號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因為一個活潑完整的人,才是一個快樂獨立、掌握了生存方法的人。德國早期教育的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 把教育的責任歸之於爸爸和媽媽,認為嬰幼兒階段,爸爸和媽媽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主角。在德國憲法上,有明文規定:教養兒童是父母的自然權利和義務,政府對 幼兒教育站在輔助的立場上,真正承擔教育責任的是爸爸和媽媽。

對於德國媽媽來說,把寶寶送到幼兒園,通常是令人放心的。最小的寶寶在出生6星 期以後,就可以送到幼兒園。那裡的老師會像家長一樣,教寶寶很多事情。比如如何進餐、如何如廁、如何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讓孩子們認識各種家具、環境 等。基本上媽媽在家裡教的東西,幼兒園老師都會教。由於幼兒園數量有限,入園的名額還很緊俏。這樣,很多德國的小孩子還是在家待到1-1.5歲,甚至3 歲,然後才有機會進入質優的公立幼兒園。

日本幼兒園:重視戶外活動

日本幼兒教育是在日本教育部的統一指導下,幼兒園老師不允許在課堂裡教授文字、算數和英語。幼兒園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小朋友變得獨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集體生活學會融入社會。

在日本幼兒園,老師會讓孩子們自然地學會數數。比如,老師會把畫有各種實物的照片和圖片拿給孩子們看,讓孩子們數清照片和圖片上的實物數量。或者在真實生活中讓孩子們到戶外,用手指點數院子裡盛開的花朵的數量、樹上結的瓜果的數量。

小孩子滿3歲以後,幼兒園「散步」的活動便多了起來。散步的日期是每月初就定好的,無論這一天陰天還是颳大風,只要不下雨,就不屬於惡劣天氣,老師照樣帶孩子們去散步。孩子們散步路程比較遠,一般兩三站,走去走回,還在公園裡玩一個小時。通常只要散步就是一個上午,而且冬天一般不讓穿大衣。小朋友們也不覺得冷,有時候還會出汗。

為了讓孩子們體驗自己的成長,給五六歲的大孩子更多動手的機會,日本幼兒園往往安排大班的小朋友幫助小班小朋友穿衣服。這些五六歲的大孩子中午午睡起床後,來到小班,幫助那些兩三歲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們穿衣服、疊被子,再協助小班老師,將被子放到壁櫃中。這樣的活動讓大孩子感受到自己真的很有能力,能夠幫助老師做一些事情了,同時也給小孩子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

瑞士幼兒園:提倡寶寶自己吃飯

在瑞士的幼兒園裡,孩子們吃飯時,老師只把飯盤放在寶寶面前。大點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點的則用手抓著吃。吃飯時間結束,如果沒有吃完,飯菜也會被工作 人員收走。瑞士的爸爸和媽媽在家庭中一般也不追著餵飯,他們認為孩子若是餓了,他自己就會吃的。不會做的事,爸爸和媽媽也只是在必要時給予話語上的鼓勵和暗示,爸爸和媽媽不會強逼孩子去做,也不會去包攬過來。因為這樣會抑制他的獨立行為,而個性受到壓抑的孩子就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不會做別人沒做的事,從而失去創造性。因此,瑞士的爸爸和媽媽讓孩子自己進餐,也是對他的獨立行為的一種尊重。

義大利幼兒園:注重想像力和創造力

義大利家庭在早期教育上,非常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性。通過提升人的素質,來實現強國之夢。

義大利媽媽Alice認為:「7歲前的孩子並非靠頭腦來理解,而是透過生活來形成 自我,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模仿。孩子將自己接受到的印象全部吸收後,從中挑出讓自己感動的部分,再加以模仿,形成自我的表現,這樣的自我表現,在自由創意遊戲中,能很輕易地發現。

挪威幼兒園:讓孩子親近陽光自然和交流

挪威的幼兒園一般每天早晨7點30分開門,下午5點關門,恰好與上班族的上下班時間錯開,讓家長也輕鬆不少。

幼兒園會按孩子大小分成兩個部,每個部都會配備一名熟悉兒童心理、專門學習過兒童教育的幼兒教師,每個教師配備兩名助手。開始玩耍前,老師會把孩子集中起 來,告訴他們,今天要做什麼事情,並讓他們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後才去玩。孩子在玩中學到了各方面的知識,親近了陽光和自然,明白了與夥伴交流合作的重 要性。而且,在遊戲中,他們也會學到文化知識和文明禮貌行為方式。

澳大利亞:孩子玩得開心最重要

澳大利亞幼兒園教師與兒童的比例不會超過1:10。讓孩子們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是澳大利亞幼兒園的主要任務。

幼兒用餐時,至少有一位成人坐在幼兒身旁,邊用餐邊談話,為孩子們營造輕鬆愉快的生活氛圍。年齡大一點的孩子,老師會帶他們出去做遊戲,去動物園、博物 館、水族館這些地方參觀,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觸摸來感受這個世界。兒童參觀博物館,基本上都是免費的。澳大利亞的幼兒園按天計算費用,很多小孩 不一定每天都去幼兒園,比如有時一家人出門度假,孩子就不去上幼兒園了。

澳大利亞遊泳冠軍索普曾表示,當他在中國看到家長們讓三四歲的孩子去鍛鍊遊泳,並告訴他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像他一樣的遊泳冠軍時,索普坦言自己「著實嚇 了一大跳」。他說,自己在那么小的時候,從來沒有人強迫他幹什麼,無論是上幼兒園,還是不上幼兒園;選擇遊泳,或者不遊泳,都是在「玩」,沒有任何目的。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綜合 責任編輯:馬麗_NQ3052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大班戶外活動開展狀況的調查研究
    針對這些現狀,本文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思考,最後從增加活動時間、豐富戶外活動的內容、利用一切資源營造和諧的活動場地,戶外活動器材的檢查、更新與消毒、重視教師戶外活動的指導等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旨在提高常熟市幼兒園戶外活動的整體水平,促進常熟市幼兒園戶外活動的良好開展。
  • 幼兒園為什麼要重視戶外設計,有何意義
    幼兒園設計除了考慮整體的美觀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小朋友得認知和喜好,幼兒園不僅僅是幼兒的樂園,還是小孩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機構。因此在幼兒園的設計中,著重點放在教學樓、活動室、功能室等室內設計上,而室外環境布置往往不會花費太多的心思。
  • 世界各國的幼兒園
    世界各國因為自己的優勢產業、地理位置、歷史文化的影響,在實施早期教育時,也各有自己的特色。  丹麥:走進森林的大自然幼兒園  在丹麥,6個月到3歲的小寶寶上託兒所,3-6歲的寶寶就上幼兒園,通常都是混齡班。老師在孩子們5歲以前很少教具體的內容,往往讓孩子們玩耍,從玩耍中去學習交往。通過交往,讓小朋友們建立起初步的交友觀念和自信心。
  • 幼兒園設計: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功能分區怎麼做?
    所有建築設計都不是簡單拼湊就可以完成的,幼兒園設計更是,它的特殊性在於使用者是兒童,設計者是成人,所以幼兒園設計的難點是需要設計用成年人的思維去思考什麼是適合兒童的設計,幼兒園戶外場地作為幼兒園整體設計中的重要一部分,打造出幼兒園工作人員和孩子們都喜歡的戶外活動場地
  • 幼兒園秋冬季戶外活動倡議書
    幼兒園應當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充分利用日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環境,有計劃地鍛鍊幼兒肌體,增強身體的適應和抵抗能力。正常情況下,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於2小時。很多家長開始擔心氣溫低、不敢帶孩子出去、怕生病,甚至建議取消戶外活動。其實,秋冬時節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重要的組成部分,旨在通過運動鍛鍊,增強幼兒體質,通過豐富多彩的的戶外體育活動,讓孩子們走出教室,體會到真正的「秋冬季節運動快樂」。
  • 德國森林幼兒園:回歸自然,在戶外活動和學習
    逐漸,這些媽媽們發現,天天在戶外活動的孩子們,他們體能較佳,少有爭執,互動頻繁,身心平衡。於是,當Ella Flatau萌生成立森林幼兒園的想法時,這些幼童的家長展現了極大的興趣,他們聯合起來,促成了第一個森林幼兒園的建立。
  • 幼兒園晨間戶外活動的好處
    幼兒園晨間戶外活動的好處2020-09-29 12:12:5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適當的晨間戶外活動,有助於促進孩子身體動作的協調發展,提高孩子身體的各個機能,是以孩子為本的一種活動。這也是孩子開始美好一天的重要環節。
  •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開展現狀的個案研究
    >(一)重視環境的作用,創設科學的戶外活動場地 15(二)樹立科學的觀念,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活動 17(三)加強家園聯繫,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 17(四)促進幼兒發展,降低意外傷害的機率 18五、結語 20參考文獻 21附 錄 22致 謝 24常熟S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開展現狀的個案研究
  • 淺談:幼兒園戶外區域混齡體育活動實施策略探討
    本文從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通過對戶外區域混齡體育活動的基本內容概述,探討幼兒園實施戶外區域混齡體育活動的有效策略。  一、引言   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遊戲和體育活動……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那麼如何在能夠實現幼兒教育的情感目標呢?實踐表明,開展戶外區域混齡體育活動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 區直幼兒園戶外活動——跳跳樂
    我們又可以戶外活動嘍!喜愛遊戲、熱愛運動是孩子的天性,豐富多樣的戶外體育活動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源泉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戶外活動越來越受重視,每天不少於2小時的戶外活動也逐漸成為我園心照不宣的基本活動之一。
  • 幼兒園大型戶外玩具有哪些?幼兒園戶外玩具廠家
    山東厚樸戶外設計1、幼兒園大型戶外玩具有哪些有什麼作用?幼兒園大型戶外玩具有兒童滑梯、刀山組合、幼兒園攀爬組合、兒童鑽洞訓練、碳化梯子、幼兒園蕩橋、體能組合、碳化積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 幼兒園戶外活動方案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幼兒園戶外活動方案 2011-11-10 15:43 來源:www.allkids.com.cn
  • 幼兒園以後還需要上嗎?幼兒園學什麼?
    幼兒園不能教拼音和認字,不能教數學,那孩子不是光玩嗎?等他們到了小學,什麼都不會,不是輸在起跑線上了嗎?以後怎麼高考?還有,拼音不準教,英語更不能教,我的孩子還要留學,等他出國,不是兩眼一抹黑嗎?小班不教拼音識字還可以接受,小班孩子哭哭鬧鬧也學不了什麼,可是,中班呢?大班呢?尤其是大班最後一學期,也什麼都不學,那真的把孩子毀了。
  • 德國森林幼兒園:無論颳風下雨,課堂都在戶外
    這一天,北風刺骨,氣溫幾乎跌破零攝氏度,面對明鏡周刊記者的擔心,園長索斯滕·萊內克笑了:「這根本不算什麼,『無論颳風下雨』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即使零下28攝氏度,我們也在室外呆著。孩子們從來沒得過感冒。」在少數格外嚴寒的日子裡,孩子和老師會鑽進露營帳篷或木頭建的小教室,暫時躲避一下。但萊內克表示,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戶外活動,即使大雪積到3英尺厚。
  • 嘉魚:茶庵幼兒園開展戶外公開課活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參加戶外活動鍛鍊能增加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幼兒認識自我,探索、體驗和認識外部環境的重要方式,能夠促進幼兒身體、心理等各方面的發展。12月10日—12月18日,嘉魚縣茶庵幼兒園組織教師開展了戶外公開課活動,活動採取現場授課,現場說課,現場評課的方式進行。
  • 看日本小朋友怎樣度過幼兒園的一天
    中國日報網6月17日電(張同彤) 幼兒園是教育生涯的第一站,中國孩子一般早早就在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下,背唐詩、做奧數、學英文,而日本幼兒園孩子卻還光著腳在公園玩沙子。日本教育注重深耕細作,在幼兒園階段,主要培養孩子的基本習慣和態度,保護每個孩子的個性,讓他們在玩耍中體會集體生活的道德和規範。
  • 新加坡幼兒園教育有什麼特色?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教育的投入和發展,特別是在幼兒教育方面,新加坡的幼兒園教育相當的成功,一起和行與知商務考察小編來看看新加坡幼兒園教育有什麼特色!白天如果有室外活動需要更換衣服等,小朋友也會在老師的指導下更換衣服。2、保證一定的運動量基於健康的考慮,政府要求幼兒園每天要給孩子安排足夠的運動量。幼兒園除了在室內安排活動,還會進行很多戶外活動,活動的過程中,老師們會充分保證小朋友的安全,家長也本著信任學校和老師的原則,放孩子盡情玩耍學習。
  • 《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讀後感
    走進一所幼兒園,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環境,尤其是戶外環境。戶外環境不僅是課程生發與實施的載體,而且是幼兒園的形象和品質的展示。本周教研活動我認真閱讀了旭等專家撰寫的《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的其中幾章內容,下面結合本園環境創設淺談一下感想。
  • 【強身健體】幼兒園秋冬季戶外活動倡議書!
    幼兒園應當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充分利用日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環境,有計劃地鍛鍊幼兒肌體,增強身體的適應和抵抗能力。正常情況下,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於2小時。
  • 天冷了,為何幼兒園堅持讓孩子戶外活動?
    正常情況下,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於2小時。很多家長開始擔心氣溫低、不敢帶孩子出去、怕生病,甚至建議取消戶外活動。其實,秋冬時節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重要的組成部分,旨在通過運動鍛鍊,增強幼兒體質,通過豐富多彩的的戶外體育活動,讓孩子們走出教室,體會到真正的「秋冬季節運動快樂」。在體育鍛鍊的同時,既享受到運動的快樂,又增強了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