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網上文章,
什麼「我們不招35歲以上的中年人」,
什麼「要罵就罵中年人,他們不敢跳槽的」……
寫得都很對,事實也是如此……
一般來說:一個人進入職場第10年開始,大概也就是30到35歲左右,開始遇到天花板,上又上不去,往下又不甘心,真的不要太普遍了。
你說中年人不拼嗎,
也是很拼的……
業務熟不熟呢,
那必須是很熟的……
但就是卡在那裡,很無奈,也很無力,有點像在海裡往岸上遊泳,你使勁遊,海岸還是那麼遠……
問題出在哪兒呢?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喜歡把這樣的職業天花板歸咎於年齡,性別和外在環境。
不可否認,外界有很多天花板,但外界的東西不是我們能控制的。當我們想要去突破這些障礙的時候,卻發現唯一能控制的只有我們自己。
01
職業天花板之一:傲慢
大多數人成長最快,都是在剛進職場的時候。
為什麼?
因為你不成長就得淘汰,所有的進步都是逼出來的。
但隨著我們學的越多,工作越順手,越沒人逼著往前趕了,就越容易鬆懈下來。
於是就容易開始「傲慢」,人一旦變這樣,什麼新思路、新知識、新技能……就統統跟你沒關係了。
但你自己是不自知的,反而優越感還強得很。漸漸地,這種「傲慢」便成了阻礙職場成長的絆腳石之一。
02
職業天花板之二:勤奮
很多職場人覺得自己超勤奮,每天從早到晚忙個不停,跟個陀螺一樣。
後來,看到過一篇文章中的一個觀點,非常認同,是這樣說的:
他說發現之前的工作,其實90%都是離開公司以後,沒什麼用的。
只有10%,是可以沿用到別的公司,甚至別的行業的。那10%不是具體工作,而是:思考。
比如看待行業的某個角度,比如快速學習新東西的套路,還有辨人識人、待人接物的細微體感,等等。
幹活兒當然重要,但是思考比幹活兒重要100倍。
一個人剛進職場,不得不思考如何幹活兒、如何與人打交道,但是當他越來越熟練,形成思維定勢以後,他就停止思考了。
你雖然勤奮,但是太忙太累,以至於不再思考。那「勤奮」就是你的天花板。
03
如何打破
擋在你眼前的職業天花板
1. 持續實踐知識技能,內化成能力
我們都清楚,職場中真正重要的是把事情做成。
給你一個任務,你可以發現困難在哪,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困難,並能立刻設計方案後開始執行,這其中涉及到了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計劃能力,執行能力等等。
刻意練習加上思考,打造屬於你自己的思維方法和能力體系,就相當於你在不斷升級自己的作業系統。
理論上,年齡越大,經驗越多,你的作業系統會越高級,越智能,你也就擁有了獨特的競爭力。
到那時,不管你身後有多少優秀的後輩,你也不會焦慮,因為你們的能力根本不在一個競爭維度上。
2. 不斷嘗試和總結,發揮優勢
在職場上碰到了很多障礙,很迷茫很不快樂,這其中的根源,是因為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你不知道要什麼,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麼,你不知道追求什麼,所以你一直在原地打轉,沒有長進,也一無所獲。
只有你開始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發掘出自身優勢,你才會賦予自身新的身份,用新的價值觀來突破職業的天花板,甚至換一個新的跑道來彰顯自己的價值。
亞馬遜的CEO貝佐斯曾說:「人們經常問我,未來10年會有什麼變化,可是他們從來不問我,未來10年什麼不會變。」
在變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有以不變應萬變的核心競爭力,而能力和獨特優勢就是那個不變的東西。
寫在最後
當你覺得自己遭遇了職業的天花板,請試著向內看,是能力不行,還是優勢無用武之地?是自己不夠自信,還是內心過於恐懼而不敢行動?
外界會有很多聲音,但真正會影響到我們的,還是我們自己選擇聽到的聲音和做出的反應。
無論你怎麼看待自己的工作、生活,我覺得有兩點還是應該保持。
一個是開放的心態,二是學習的欲望。
把自己修好了,你的世界就會煥然一新,因為你看世界的眼光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