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未來可棲」(ID:hifuturecity),作者:小屋,36氪經授權發布。
圖片來源:國家文物局
文 | 小屋
5月26日,何鴻燊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一代賭王生涯落幕。
作為澳門博彩史上名氣最響、獲利最多、在位最長的賭王,何鴻燊身後,留下一個5000億資產的財富王國,涵蓋博彩、旅遊、航運、房地產、機場等領域,全部交到了何家「富二代」手裡。
就在何鴻燊去世的一周之前,5月20日晚間,實地地產集團正式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這份長達700頁的招股書,在傳遞一個信號:老一輩式微,New Money 出山了。
01
香港人,曾是內地房地產的師父。
八九十年代,內地開放之後「摸著石頭過河」,求發展心切。
海南、深圳成為改革試驗場,並誕生了王石、許家印、馮侖、潘石屹等地產大哥,以及任正非、馬明哲、黃宏生等科技金融界大佬;
香港則是取經地,李嘉誠、包玉剛、霍英東、李兆基、何鴻燊、鄭裕彤都曾是內地的「經濟講師」和座上賓,兩地經常有意組織交流,但香港企業家多以「師父」自居。
1996年的時候,中原地產施永青在香港本地組織了一個港房地產開發商研討會,一邊是上海十大房企,一邊是香港的五大地產商。上海十大房企的董事長全部到場,但香港的地產師父們只派了銷售總監這一層級的人參會。
看到這些比內地企業早起步三四十年的企業家的傲慢之後,施永青當時撂下一句話:我們香港人太自大,10年之後、20年之後,在臺上的上海十大開發商絕對會有好幾家超過香港的開發商。
20年後,內地的New Money 在規模上全面趕超了香港的老一代,施永青的話應驗了。
對這場新老對比,恒隆地產陳啟宗在博鰲上的一句話很能代表香港商人的心態,「我知道他們的心態,從前是很羨慕香港的房地產商,也很尊敬香港的房地產商,經過了20年之後,現在他們相當一部分是瞧不起我們。」
02
90年代,曾有一批香港企業家到內地開發房地產的熱潮,長實、新世界、中原地產都是在這個階段到上海、廣深拿地/開店的。
賭王何鴻燊在1993年開始到上海談投資地產項目,後來通過華國、暉捷兩家公司獲得虹橋上海城55%股權。這個項目包含商業、甲級寫字樓、豪宅,規劃總建面超過20萬平方米。
虹橋上海城一期竣工的時候,何鴻燊親自到場,為家族在內地的房地產投資業務站臺。
但香港地產商最擅長的是囤地,開發速度很慢。2006年何鴻燊家族的博彩業受到金沙等「後起之秀」的衝擊,市場佔有率同比下降10%,利潤下降了50%。
為了維護博彩業務,何鴻燊開始找人接盤虹橋上海城,並在2007年7月將虹橋上海城商業辦公部分及黃浦區中區廣場兩大物業打包出售,從此將主業收縮在了博彩業務上。
賭王在內地的腳步就這樣停滯了。
03
與何鴻燊一樣,李嘉誠、鄭裕彤、施永青們也在90年代紛紛開啟大陸的生意。
1998年,施永青在上海開出第一家中原地產門店,引發了一大波「學習開店」的潮流。
早期的中介行業,以香港模式和臺灣模式為主,後來香港模式全面勝出。但在2008年之後的一輪又一輪調控之後,中原地產被鏈家超越。
鏈家創始人左暉在兩年前的一次會議上暗示:中原地產扛大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2015年年底,恆大開始接手新世界在內地多個城市的地產項目,總共耗資超過600億元。被培養出併購味蕾的恆大,在2016年、2017年兩年間,土地儲備增加了近1.6億平方米。
新世界大規模從內地房地產市場撤退。
李嘉誠則更早一步,2014年開始就從內地房地產市場全面撤退,數年間陸續轉賣了1700億元項目,又把掙到的錢投到了歐洲市場。
資本教父們的 Old Money 越來越難以摸準大陸的市場,新人輩出,老一代教父退場。
04
在最輝煌的時候,賭王何鴻燊旗下擁有包括澳博控股、新濠國際、信德集團、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王牌國際、澳門誠興銀行等多家企業,控制資產達5000億,個人財富達到700億。
但再放肆的青春都會落幕,再勇敢的英雄都會逝去,何鴻燊家族的市場佔有率後來被新賭場超越,何家二代雖已接班,但賭王桂冠旁落。
在內地房地產市場,曾經長發飄飄的馮侖禿了頭,辭了職;曾經一呼百應的王石退了休,落寞在人間;還有一些喜歡呼籲的人,沒了聲音。
只有市場依舊向前,只不過其中人新顏換舊面,那些 Old Money 也永遠沉澱進了高樓,New Money 卻在蠢蠢欲動,推波助瀾。
掃碼關注 未來可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