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看起來很忙,不動腦子的勤奮比懶惰更可怕

2021-01-09 千面略懂先生

每天忙忙碌碌,結果卻難以讓人滿意……你很可能是在窮忙!今日多幾分鐘的思考,明日少一輩子的遺憾!如何改變窮忙困局,拼命不如拼腦子。

無效的努力比勤奮更可怕,走出「窮忙」困局必知的6頂思考帽:

01忙碌有時是另一種偷懶:懶得動腦子

現代的人好似都很忙,仿佛從早到晚都困擾於忙不完的事情中,沒有片刻的清閒。

假如有人問:你最近在忙什麼?你的忙能帶來什麼成果嗎?我們又會語塞,因為我們常常只埋頭做手頭的事,卻沒有給自己留出思考和反思的時間。所以仿佛一頭拉磨的驢,雖勤勤懇懇,實際上卻依然在原地轉圈。

實際上,忙碌是另一種偷懶,懶得思考,用忙碌來逃避。只有思考,唯有勤於思考,才能改變低效的現狀,才能根本性改變「窮忙」的困局。

因此,千萬不能拿忙碌作為不思考的藉口,越忙越要抽空思考。因為手腳越忙,腦子越容易偷懶。越是忙碌,越需要放下手中的事情,找個安靜的地方,看看夕陽、喝喝咖啡、沉澱自我,好好地思考。

一個小時的思考可能勝過我們一個月的忙碌。在順境中多思考,能讓我們頭腦更清醒,從而穩健前進;在逆境中多思考,會找到失敗的癥結,吸取教訓走向勝利。

02思考是最高效的時間節流器

「我很忙」是時下一句流行的口頭禪。的確,我們要做的事情太多,可時間又太有限,於是我們忙得像陀螺,再沒時間思考。於是我們隨意而為,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實際上,「忙得沒有時間思考」,這是人生最大的謬誤,越忙的時候越是需要我們花時間來思考的時候了。

磨刀不誤砍柴工,花時間思考才能讓我們反思人生方向、工作效率等等,反而更能有效節省出時間來。追根究底, 思考不是時間問題,而是習慣問題。讓思考成為一種習慣,我們便會在高效中享受幸福。

可見,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張弛有度。人生就像調弦,太鬆了,彈不出優美的樂曲;太緊了,容易繃斷,只有鬆緊合適,才能彈奏出舒緩優美的樂章。一個懂生活、會生活的人,能夠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

一味的張,就會讓自己繃得過緊,導致身心疲憊不堪。一個從不空閒的人,就像一個未曾倒過的垃圾桶,一個不曾排洩過的膀胱。這樣的比喻或許讓我們有些不舒服,但唯有用這樣的方式才能讓我們醒悟。

事實上,我們將工作安排得越滿,就越是不安。一味的弛,往往會讓自己變得松垮、懶散,失去進取心和鬥志,進而停步不前。所以,工作和生活需要保持一種平衡。

03學會獨立思考,成就與眾不同的自己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曾經告誡畢業生:

如果沒有獨立深刻的思考,就難以做出正確的決斷,將來在工作中也難以有真正的創見。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只會失去自己前進的方向。獨立思考、善於作為,才能擁有更有價值的人生。

的確,自己不進行獨立思考,卻凡事按照別人的意見去辦,最後只能自己承擔苦果。人生是屬於自己的,一味遵循他人的思想、按別人的指令行事,是懦弱的表現,也是一種悲哀。

這樣的人很難有屬於自己的路,也很難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一個毫無主見的人,不但容易被人欺騙,而且容易招人反感,讓人不待見。

獨立思考是有所突破,有所成就的前提條件。一個不能獨立思考的人,無法創新,只能人云亦云,墨守成規。

因循守舊的思考充其量只能讓我們緩步前行,如果想實現質的飛躍,就必須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會使頭腦更聰明,進而在解決問題時,才能想出更好的辦法。

相關焦點

  • 低質量的勤奮,比懶惰更可怕
    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忙完一個活動又忙另一個——事實上可能是以犧牲有效性為代價而維持忙碌狀態的。一些不易察覺的小習慣,制約著我們所擁有的時間發揮出最大功效,讓每天用14個小時去工作的我們,一邊「勤奮」地推掉朋友的聚會,一邊「懶惰」地刷新著無意義的新聞。而結果就成為「我沒有時間做任何事,我甚至沒有時間完成我的工作」。當然,選擇在自己最有精力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僅僅是尋找一天中的額外時間,還要將你的有效時間和你的有效精力匹配起來。
  • 低質量的勤奮,比懶惰更可怕
    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忙完一個活動又忙另一個——事實上可能是以犧牲有效性為代價而維持忙碌狀態的。他們也許需要重視一些其他的能力:培養選擇性忽視的能力,少做無意義的工作……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效率的勤奮,你的目標應該是富有成效。
  •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的勤奮是有效的嗎?
    其實你只是一名「低品質勤奮者」。所以提問者很困惑:她自己努力學習,卻對未來出國和找工作都沒有太大的幫助;別人不努力學習,卻更有可能獲得好的人生。為什麼自己那麼辛苦地泡在自習室,卻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引用雷軍的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永遠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飾你戰略上的懶惰。
  • 揭開孩子「努力」假象,假勤奮比真懶惰更可怕
    可是考試成績出來並不理想,究其原因,又怪在自己還不夠努力上,然後花更多時間去學習學習再學習,最後結果依舊不如意的死循環。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努力」這個詞是看得見的行為,卻並不是既定的結果。很多人擅長用「努力」來掩飾自己的懶惰,欺騙自己:「我已經很努力了,結果不是我能掌控的。」以此來逃避家長的責問,不願意面對現實。
  • 孩子「假勤奮」,比真懶惰更可怕
    我又問:「這些錯題,你都弄明白了嗎?」他說:「現在還沒時間研究這個,等抄完再說吧。」也就是說,他用了大把時間去抄錯題,卻沒時間充分理解每一題的思路。很難說這位同學不刻苦,但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不了戰略上的懶惰,所以只能稱之為「假勤奮」。
  • 職場最怕的是懶惰?不,是低效率勤奮!
    更可怕的是,你的工作量明明沒有變化,可看起來每一天它都在成倍地遞增著,你開始害怕夜幕降臨。因為那一刻,意味著這一天還有很多的事情被貼上了「沒完成」的標籤。所以,比起懶惰,其實低質量的勤奮才是更可怕的。當然,這裡面不排除一小部分人是因為天資聰明。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學習的效率要遠遠高於那些只知道埋頭苦讀的人。因為付出時間的量並不等於獲得知識的質,起的早不是重點,學習得有沒有效率才是重點;培訓班上得多少也不是重點,重點是上的課有沒有消化吸收才是重點。
  • 為什麼說假勤奮比懶惰更可怕?北大教授給出答案請孩子遠離假勤奮
    身邊很多小學的家長很苦惱:我家孩子每天寫那麼多的作業,可是考試成績依舊不理想。看著他這麼勤奮,我也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其實,孩子的勤奮並不一定會有優異的成績。方法和習慣才是好成績的根源。請告訴孩子必須遠離低質量的勤奮,你認為的勤奮,比懶惰更無用!
  • 「假努力」比「真懶惰」更可怕
    所謂的「假努力」,害了多少人,往往只是做著形式上的努力,實質一點沒有改變。有時候,我們披星戴月,努力到都讓自己感動。每天忙忙忙!沒有時間應酬、沒有時間陪家人、沒有時間逛街,其實好多時候我們都被「假努力」所迷惑,這是一個十分可怕的現象,我們壓抑自己,努力了那麼長時間,最後卻沒有一點成績,內心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工作和生活狀態,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這比我們什麼都不去做,看上去更可怕。 可以說「假努力」已經深入骨髓,成為我們做事的一種習慣。
  • 克服懶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忙碌起來,養成勤奮的習慣
    但這種人的腦瓜子可不懶,他們總想不勞而獲,總想佔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他們的腦子一刻也沒有停止活動,他們一天到晚都在盤算著去掠奪本屬於他人的東西。正如肥沃的稻田不生長稻子就必然長滿茂盛的雜草一樣,那些好逸惡勞者的腦子中就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思想雜草」。懶惰是一種惡劣的精神重負。
  • 孩子只想不做懶惰成性?寶媽這樣做,你的孩子會更勤奮
    孩子的性格都是各種各樣的,有些孩子從小就很勤快,有些孩子則從小就很懶惰,讓很多的家長為此煩惱不已,甚至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太懶,擔心自己孩子將來要吃大虧。那麼孩子懶惰家長應該怎麼辦?1.正確看待孩子的懶散行為面對孩子的懶惰,一味指責不可取,「快一點」「我跟你說了幾遍了,怎麼還不動」......時間長了孩子對父母說的話便不在乎。
  • 研究發現聰明的人更懶惰,這是一種高智商的生物行為
    研究發現聰明的人更懶惰,但是懶惰的人不一定就是聰明人。比爾蓋茨曾說過,自己更喜歡懶惰的人,因為這些傢伙總是能找到更加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 職場中,那些「瞎忙」的人比懶惰的人更可怕
    現在,我們在工作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是感覺一天下來自己並沒有幹什麼事情,就到了下班的時候,其實這就是自己沒有給自己的工作做好一個規劃,現在很多職場當中有一些瞎忙的人,其實對於這種人來說比懶惰的人更可怕,那麼,究竟你是不是這樣的人呢?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來了解一下。
  • 論勤奮與懶惰的對話及幽默逗:勤奮的兔子輸給跑慢的龜
    對與不對,全是錯出現。所以勤能治餓,勞作為本。但也有不盡如意,應該是更努力更勤奮。但為何?還有天天勤勞而不知歲月苦,卻還為何還那麼一貧如洗呢?答案!比如兔子不吃窩邊草,就想想,兔子多勤奮努力,每天為了吃一口飽飯,甚至全家過的更美滿。必須要到很遠的地方勞作弄些白菜葉子了,雜草了!都不在家門口吃。 懶惰能做到嗎?脖子掛個餅,最後餅沒吃完,自己餓死了。因為吃了幾口,夠不著了!就懶的,都自動化了,而放棄了在想吃的希望及理由,它夠懶嗎?最後羞恨含餓而死。
  • 沒有效率的勤奮,比懶惰的後果還可怕,家長們一定要切記
    只能說孩子的勤奮是真的,但是這份勤奮的質量實在是太低,顯然孩子的努力都是沒有效率的,而且這種現象比孩子懶惰還可怕。只能說孩子在努力的時候可能方法不對,所以即使付出了時間,結果也是不盡人意的那種。家長要切記不讓孩子做這種徒勞的努力,應該趁早提醒孩子不做這種無用功,而是換種方式繼續努力,這樣才會得到該有的收穫。
  • CMA揭 秘丨「你是否既勤奮又懶惰」?
    還有一個學生拿著《託福高分作文》問我,「老師,如果我把你這本書裡的作文全都背下來,到了考場上照寫一篇,會不會遭受雷同懲罰?」這些學生真的是懶惰嗎?報班起早貪黑來學習、決心背下185篇作文的學生,怎麼可能單單是懶惰呢?
  • 比懶惰更可怕的事:孩子「假努力」,家長「假關心」
    看到這,我們應該都已經發現了問題所在,看起來,這個小姑娘確實很勤奮、很努力,但事實上,由於方法得不得當,她的行為,就是一種「假努力」。偽勤奮掩蓋下的真懶惰鄭州外國語中學的董遠老師做班主任時 · 然而考試成績出來,依然不上不下,前進的腳步維艱,無語問蒼天,為什麼努力得不到回報。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滿足了以上幾條,那麼恭喜得到這麼一個稱呼——假努力者。
  • 居家學習一種奇怪的狀態,一種慌亂,既勤奮又懶惰,如何提高效率
    還有同學向我請假,老師我家停電了,我請假,我手機有電 , 我並沒有發火,我只是回復了一句:停電,手機還有電啊 !學生最後回復,「老師我來上課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我終於明白了-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候出現了「既勤奮又懶惰」的怪異現象,他們面對的是自己如何管控自己,時間壓力的感受,「沒時間了」或者「時間不夠了」的恐慌,使學生出現一種超乎尋常的勤奮。
  • 猶太富人思維:埋頭苦幹賺不了大錢,有一樣東西,比勤奮更重要!
    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猶太人都非常重視勤勞品質的培養,因為懶惰永遠帶不來財富。但猶太人認為,想賺大錢,光靠勤勞是不夠的,還有一樣東西比努力工作更重要,那就是——你的大腦,也就是智慧!曾經有一個猶太人從農戶那裡買了1頭驢,但是牽回家第二天就突然死了,這猶太人一想這不虧大了嘛!
  • 低質量的勤奮,比懶惰還可怕
    ,而且她明明感覺孩子並不算腦子不快的小孩兒,但孩子就是成績不好。我看到過很多家長,和當年我小姨面對的情況一模一樣,臉上寫著不甘和無奈,孩子看起來都這麼努力了,那成績上不去還能有什麼辦法?很多孩子其實比他當下的成績更為優秀,也就是說,他是有潛力有能力做得更好。只不過,他在不知不覺中用錯了學習方式,而且沒有人及時指出他的問題,使孩子一直呆在舒適圈中,進步得很慢。
  • 最勤奮的「點燈人」,最懶惰的大多數|《小王子》教給我們的道理
    他隱喻著我們大多數,既勤奮,又懶惰的大多數。大多數人很勤奮,廢寢忘食遵守規則小王子問點燈人,你為什麼要點燈和滅燈呢?點燈人回答說:這是規則。小王子不明白,點燈人說,沒什麼不明白的,規則就是規則。大多數人都遵守著某種規則,這裡的規則是指什麼?《小王子》是一本關於內心的作品,這裡的「規則」自然不是外部的規定,它必定也是關於內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