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學齡前兒童宜每天至少運動三小時

2021-01-08 上海熱線教育頻道

  孩子們挑選運動項目的時間越來越早。新華社記者王雷攝

  參考消息網11月15日報導外媒稱,和專注於某一項運動的孩子相比,接觸多項運動的孩子體育成才比例更高,且他們受傷的機率要比只專注於某一項運動的孩子低40%左右。

  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11月12日報導,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孩子們在周末的足球比賽中揮灑汗水,卻只有一小部分能夠成功進入最頂級的大學校隊。這種極其偶然的機會逐漸讓運動員們(通常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專攻某一項運動,以期獲得競爭優勢。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讓孩子與其他項目完全隔離可能會影響到他們達到一流水準。

  報導稱,孩子們挑選運動項目的時間越來越早。按照邏輯,要想競爭,孩子們必須儘快專注於一件事情,並且在這上面多花一些功夫:終年的練習並長時間訓練。

  埃默裡大學研究年輕運動員和項目專門化的專家尼魯·賈揚蒂說:「父母、運動員和教練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們儘快達到優秀水平。」

  但僅努力掌握某一項技能可能適得其反。正在發育的身體很有可能因為重複某個動作及過度使用某個部位而受到傷害。同時,這在心理方面也存在風險:在某事物上花費過多時間可能會導致焦慮和疲勞,並可能令參與者精疲力竭並最終放棄。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讓孩子與其他項目完全隔離可能會影響到他們達到一流水準。新華社發

  事實上,有證據表明,將訓練時間分散化可能會讓選手們更穩健地與優秀運動員競爭。最頂級的美國大學校隊裡的大多數女性運動員在高中階段參加過多種運動項目。許多教練甚至鼓勵成年運動員進行交叉訓練,將他們的鍛鍊計劃與各種體育活動進行混合。

  報導表示,任何懷有職業夢想的人最終都必須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這是當然,但何時應該開始專業化的訓練尚不清楚——而且開始的時間可能會因看待某項運動的方式(進行消遣或者追求專業)而有所差異。

  賈揚蒂說,父母和教練認為孩子應該認真對待某個項目時,關鍵是要留意孩子是否有受傷的跡象,併合理規劃訓練時間,控制其疲勞情況。

  另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1月13日報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首次公布關於體育鍛鍊、健身和健康情況的聯邦指南,其中包括對三到五歲學齡前兒童的特別建議。當地時間12日公布的《2018美國人體育活動指南》是一個顧問委員會歷經21個月的研究成果,該委員會包括17名體育活動和健康方面的專家。

  報導稱,這份指南建議學齡前兒童每天至少運動三小時。但根據已知數據,美國學齡前兒童一般達不到這個標準。例如,《兒科》雜誌刊登的一項2015年研究調查了西雅圖10個託兒所的98名學齡前兒童,發現他們平均每天只有48分鐘運動。這對孩子和他們的監護人來說都是壞消息。

  報導表示,美國兒童肥胖問題的態勢令人擔憂,這可能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有災難性的影響。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是鼓勵年幼的孩子玩耍。玩耍有助於孩子發展語言、認知、執行功能技巧以及教會他們在一個團體中相互配合。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參考消息網 作者: 責任編輯:李芸

相關焦點

  • 每天要運動3小時!中國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
    一個良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比如運動,3~6歲小朋友該如何運動? 近日發布的《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就小朋友運動的時間、運動類型以及運動的監測與評估給予了推薦。
  • 學齡前兒童每天活動應達3小時
    上周六,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正式發布,其中首次提出學齡前兒童每天活動應達3小時以上。 學齡前兒童身體活動形式主要包括日常活動、遊戲玩耍以及體育運動等。
  • 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
    目的 針對健康的3~6歲學齡前兒童,旨在為基層婦幼保健機構的兒童保健專業人員、幼兒園教師和廣大學齡前兒童家長等,提出科學的運動推薦與指導,幫助學齡前兒童從小培養積極的生活方式,讓運動成為兒童養育文化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
  • 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發布 每天看屏幕別超過60分鐘
    2018年6月11日訊,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至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近日發布。針對越來越低齡化的「久坐行為」和「電子保姆」現象,《指南》特別建議,在保證每天活動時間和活動強度的前提下,學齡前兒童每天應儘量減少久坐行為。其中看屏幕時間每天累計不超過60分鐘,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為每次持續時間均應限制在60分鐘以內。
  • 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發布
    據新華社電(記者吳俊寬) 由北京體育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三家單位共同研製的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以下簡稱《指南》)9日在京發布。該指南的目標人群為健康的3~6歲學齡前兒童,並首次提出我國學齡前兒童每天運動的指導原則和具體推薦量。
  • 每天要運動3小時,中國兒童運動指南
    一個良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比如運動,3~6歲小朋友該如何運動?近日發布的《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就小朋友運動的時間、運動類型以及運動的監測與評估給予了推薦。分鐘,每天至少120 分鐘戶外活動 其中,要注意個體差異,對於原本就不活躍或體質較弱的幼兒,要注意循序漸進。
  • 超詳細的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解讀來了!你的孩子運動對了麼?
    兒童運動一直是家長們關心的話題,可是孩子每天需要多少運動量一直沒有一個權威的數據。小狀元找到了國內發布的《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為大家解讀學齡前兒童到底該如何運動!學齡前的兒童在肢體運動上還不夠熟練,應該多進行一些基礎動作的的運動,比如行走、跑步、跳躍、投擲、踢等動作,這些動作能為孩子將來掌握許多運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 學齡前不重視孩子運動,這些負面影響會在學齡期爆發!
    原來,小傢伙從幼兒園起,就是班裡的「搗蛋大王」,老師上課時,他亂跑;老師要求安靜時,他興奮大叫;連午睡時間,孩子也要作弄身旁的小夥伴……後來,孩子參加了籃球和足球活動,每天的運動量非常大,孩子竟然變得較規矩和安靜了。這位媽媽的心得是,「累了就不搗蛋了」。兒童行為研究中也有相似的結論,「運動得足夠多,就能安靜下來」。
  • 學齡前兒童適合什麼運動
    為了有一個健壯的身體,家長們都希望讓孩子從小開始鍛鍊身體,多做健身運動,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學齡前兒童適合什麼運動,給家長們一個參考。適合兒童的運動項目首先,選擇好適宜的運動項目。
  • 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出爐 建議全天身體活動3...
    新京報快訊(記者張秀蘭)6月9日,由北京體育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共同研製的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正式發布,首次提出我國學齡前兒童每天運動的指導原則和具體推薦量。
  • 3~6歲兒童每天該做多少運動,怎麼運動?專業指南來啦
    指南中明確指出:全球只有三分之一的兒童身體活動量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推薦水平。 我國的情況同樣很不樂觀,有研究者對北京、上海等地的學齡前兒童身體活動情況進行調查後發現,多數兒童均未能達到WHO的推薦。
  • 學齡前兒童飲食的八大特點
    與幼兒相似,學齡前飲食也應注意到熱能需要的個體差異,既要防止熱能攝入不足,也要防止攝入過多發生肥胖症。學齡前兒童肌肉發育較快,再加以內臟器官增長、酶和激素等合成機能的成熟,均需要大量蛋白質。每日應供給45—558的蛋白質。2、礦物質、維生素:充足的鈣與維生素D的供給不僅能夠影響學前兒童骨骼增長和骨骼硬度的增加,而且與恆牙的健康也有很大關係。
  • 學齡前兒童的飲食特點 要多吃什麼最好
    原標題:學齡前兒童的飲食特點 要多吃什麼最好   學齡前兒童的飲食和其他時期相比有哪些特點呢?學齡前兒童是成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飲食的合理安排和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在這裡,為大家科普一下學齡前兒童的飲食方法,千萬不要錯過了。
  • 學齡前(3-6歲)孩童每天能看多長時間屏幕,專家給出答案
    2018年6月11日訊,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至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近日發布。針對越來越低齡化的「久坐行為」和「電子保姆」現象,《指南》特別建議,在保證每天活動時間和活動強度的前提下,學齡前兒童每天應儘量減少久坐行為。
  • 3-6歲上海學齡前兒童睡覺時間太少 低於全國水平
    據《勞動報》報導,昨天,在由市衛計委和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主辦的「嬰幼兒運動發展與睡眠健康」專題公益講座上,滬首份《學齡前兒童運動發展與睡眠健康萬人問卷報告》正式出爐。該調查涵蓋浦東、靜安、松江、閔行4個區內的174所幼兒園的9833名兒童。
  • 課堂筆記:主任醫師張立琴談學齡前兒童體格生長發育
    近日,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張立琴教授在一場公益講座上詳細為家長們解答了關於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問題,樂學小編前往現場聆聽並認真做了二十三條筆記,希望這些知識能對家長朋友們有所幫助。
  • 3D電影可致斜視 學齡前兒童不宜觀看
    因為有小孩使用3D眼鏡而導致眼睛發炎,義大利全面禁止6歲以下兒童觀看3D電影。對此,眼科專家表示,3D電影有利有弊,長時間觀看會使眼部過於疲勞,學齡前兒童由於雙眼單視、融合,立體視能力還在發育階段,不宜多看。
  • 學齡前兒童教育 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書籍
    學齡前兒童教育1、隨意運動的發展其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兒童的個性傾向開始形成。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書籍五歲的寶寶正在上幼兒園,這時候孩子的模仿能力,認知能力,都是比較強大的,在這個時期是孩子人格性格等多方面形成的一個時期,所以說這個時期的教育是比較重要的,作為家長來說一定要遵遵教導,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這對孩子未來的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來了解一下。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什麼意思
    學齡前兒童9月份了,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小朋友都要進去學校學習知識了,3-6歲兒童教育是很重要的階段,一般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學齡前兒童教育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了,那麼,學齡前兒童是幾歲?來了解一下吧。學齡前兒童是幾歲學齡前兒童指:尚未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
  • 〔連結〕如何做才能讓學齡前兒童更聰明
    從腦神經科醫生的角度來看,如何幫助學齡前的孩子打造更加聰明的小腦瓜?我整理出「一個中心、五大基本點」, 和大家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