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重度RPG強迫症患者

2020-11-27 80後說遊戲

我最開始玩的RPG是紅白機上的《吞食天地》,那時候還沒中文版,面對滿屏幕閃爍的片假名,為了推動劇情,只好去跟NPC一個個對話,唯恐漏掉一個。但即便如此,依然會卡關。因為,遊戲居然要求橫跨半個地圖回到原來的村莊找某人對話!天殺我也,這誰能想得到!


被坑了無數次的我,慢慢就養成了習慣,不跟NPC對話到出現重複的蝌蚪文,絕不離開,出現長對話的NPC還得特別記下來他的位置,沒準將來還得再找他一次。

即便做到了上述一切,依然有可能沒法推動劇情,這時候就得回去再找每個人重新對話一次,看有沒有不同長度蝌蚪文出現。因為來回在幾個NPC之間跑腿也是很常見的劇情安排。那年頭,玩個遊戲,太不容易了。


卡關還不算什麼,無非浪費點時間,最悲劇的是看不懂道具,打怪的時候只能一個個試著用。有時候看走眼,一不小心把珍貴的道具白白浪費掉了,事後發覺,特別心疼。


逼得沒辦法,學乖了,習慣性強迫自己留出時間做一些事情。先存檔,然後做筆記,歪歪扭扭地抄下蝌蚪文,外出打怪,後面再寫上自己體驗得到的道具或魔法的實際效果。如果當時用掉的是高級貨,立刻回檔。

後來到了16位機時代,遊戲裡面出現了中文,雖然就那麼幾個字,依然讓我感動莫名,終於由空想劇情進化到可以猜想劇情了!


隨著RPG遊戲越來越多,我老毛病還沒治癒,新的症狀又出現了!

迷宮大家都了解吧,為了不給玩家太大的挫折感,廠商一般都會在錯路上放幾個寶箱,而且還是很珍貴那種。這下可害死我了!明明第一眼就看出來正確的道路在左邊,但還是忍不住先跑去右邊轉上一圈,看有沒有收穫。


不把每個迷宮的每一條道路都走上一遭,絕不離開,哪怕早在一個小時以前就知道出口在哪裡。如果不小心走到了出口,還得故意掉頭走回去!唉,我果然是個強迫症。


到了次世代主機時代,RPG大作為了把玩家留得更久一點,廠商又出了新的sao主意。增加了各種與主線無關的收集要素,比如FF8收集卡牌就坑死我了,要滿世界找人對決,但是不完美收集就通關又不甘心!我終於是病入膏肓了。



所以,到了現在我已經輕易不敢碰RPG了,怕一玩自己就犯病,好在現在好玩的日式RPG也是越來越少,也許,還有救吧?

相關焦點

  • 重度強迫症患者的心路歷程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患病的前幾年我一直是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無言地忍受著各種症狀的折磨,唯一一次想向專業人士求助我也是淺嘗輒止。後來實在是不堪痛苦的折磨,我開始從網上搜集相關症狀,才知道原來我是得了強迫症,並且還是重度的,後來我就買相關的書籍自學,也關注了相關公眾號,學習他們分享的一些方法心得,自此開啟了我的強迫症自救自愈之路。俗話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 六邊形小鎮:由重度強迫症患者設計,2萬居民被「傳染」
    世界衛生組織曾公布過:強迫症是15-44歲人群最常見的20種疾病之一,其症狀主要為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兩大類。與反覆洗手或懷疑門窗是否關緊等症狀不同的是,一個重度強迫症設計師居然參與了一座小鎮的規劃,最終設計出一座正六邊形的小鎮,更誇張的是,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們也或多或少的因此受到「傳染」,日常生活中也出現了強迫症的症狀。正常情況下,一座城市的先期規劃是以經濟、空間和社會三大結構的可持續性發展為基礎,這裡的空間也就是片區劃分、道路規劃以及公共空間的城市設計。
  • 強迫症潔癖患者應當怎麼辦
    核心提示:潔癖強迫症在強迫症當中非常的嚴重,會有很多的原因誘發該病的發生,帶給患者相當多的侵害,我們要將潔癖強迫症關注起來,尤其是要深入了解一些該病的治療措施,接下來帶大家認識一下潔癖強迫症的治療辦法有哪些呢。
  • 重度強迫症患者的心路歷程之我的自白書
    今天終於鼓足勇氣將我患強迫症這些年經歷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使大家對強迫症有些許了解。掐指算一下,我患強迫症已有七年之久,從最初的發病到病情越來越嚴重再到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行為,從最初強迫一個點到強迫點越來越多再到後來的強迫症泛化、各個方面都要強迫一下,從強迫思維到強迫行為再到一遍遍去確認、陷入一個無限死循環,我每天都被強迫症支配著、折磨著、吞噬著,身心疲憊、苦不堪言,可以說是生不如死,當然也浪費了大好的青春,耽誤了許多正事。
  • 男子患重度強迫症存傷人幻想 手術開顱糾正神經
    而這是世界上僅有2%的人患有的重度強迫症。  昨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為他進行了微創開顱手術。他的強迫症或將徹底治癒。  懼怕窗戶  擔心自己推落窗戶砸傷人  戴著一副眼睛,說話條理清晰,30歲的彭樂看上去文質彬彬。但他的人生軌跡在大學畢業後,開始接近空白。
  • 強迫症是好是壞?我的強迫症行為究竟需不需要看醫生呢?
    輕度嚴重:處於輕度嚴重的強迫症患者,其症狀已經對患者的生活、學習或職業開始造成一定的影響,患者的症狀會隨著環境和情緒的變化不斷的波動,如果不能儘早的解決,很容易會朝著嚴重的程度發展、泛化,此時是治療效果最理想的時期,建議儘早治療。
  • 重度強迫症患者的心路歷程之「山形曲線」法則
    相信很多關注強迫症的朋友對「山形曲線」這個詞並不陌生,「山形曲線」法則是森田療法裡一個重要的法則,是繼「轉移注意力」法則之後又一個治療強迫症的奇招。「山形曲線」法則是指當症狀來臨時,患者的焦慮不安會越來越重,不斷上升直到達到頂點,然後才會慢慢下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情感體驗變化就像山形曲線一樣。
  • 瑞金醫院聯合中科院神經所揭示重度強迫症手術治療的神經環路機制
    上海瑞金醫院及中科院專家利用術前額葉-紋狀體功能連接來預測手術後強迫症患者的臨床改善狀況,首次發現腹側和背側額葉-紋狀體功能通路分別對應著手術治療的作用機制和預測因子,為利用功能影像生物標記來指導臨床治療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 重度強迫症患者的心路歷程之完美主義並不完美
    之前的文章也說過,我得強迫症已有七年之久。我得強迫症在意料之外,同時也在情理之中。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從小就是一個嚴格的完美主義者,事事都要做到完美,我總是習慣把各項標準定的過高而不切實際,受到挫折打擊後,變得逃避、拖延、自責而失去行動力。常常心裡計劃今天該做什麼明天該做什麼,總是不停地想:某件事如果換成另一種方式,也許更加理想。
  • 解密強迫症:寫給強迫症患者的話
    強迫症是心理疾病裡的頑疾。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是:「強迫與反強迫的對立」。首先就是有了強迫行為、或者強迫思維。來訪者感覺到強迫行為沒必要,所以,就想解決強迫症,想克制強迫行為。而經過自己反覆的克制強迫行為無效後,導致病人更加焦慮、擔心、害怕。從而誠惶誠恐。強迫症加劇了。
  • 拉康:分析中的強迫症患者
    拉康:分析中的強迫症患者強迫症地試圖中和對方。他越強迫,就越不可能進行分析。因為進行分析就是尋求另一個人的幫助,這個人通常被認為具有專業知識——簡而言之,一個象徵性的他人。在更多的日常情況下,強迫症患者拒絕別人的幫助:「我自己能做,」提姆(「工具人」)泰勒在使用工具的時候說,儘管他總是需要幫助——實際上是專業的幫助。「既然我能自己安裝這個暖氣設備,為什麼還要找專家呢?」當600磅重的玩具從閣樓穿過天花板砸進他的起居室時,在教練上的主角問道。
  • 強迫症患者
    過度追求完美其實是另一種病態的表現,也可以說是強迫症吧以下為百度百科內容:「強迫症(OCD)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反覆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
  • 作為強迫症患者,我要如何自救?
    強迫症令很多患者不堪其擾,很多人都將強迫症看成是自己的敵人,試圖通過正面交鋒的方式對抗強迫症與強迫症保持社交距離在與強迫症的關係中,很多患者都覺得強迫症是施虐者,自己是受虐者,於是一場「反抗之戰」在所難免,結果卻多以失敗告終,而這樣的經歷也會使強迫症更加頑固。其實,你不必非得去戰勝它,事實上,這一場「反抗之戰」也不必打響。
  • 你是強迫症的潛在患者嗎?關於強迫症的精神分析報告
    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最典型的神經症之一,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主要臨床表現,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存在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這種想法在腦海中反覆出現,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很精神健康。
  • 《荒野行動》四種重度強迫症的表現,第一種必須讓彈夾全部裝滿!
    《荒野行動》重度強迫症的四種表現,最後一種就連廁所都不放過!《荒野行動》四種重度強迫症的表現,第一種必須讓彈夾全部裝滿!「吃雞」手遊《荒野行動》玩家們的喜好和習慣不盡相同,時間久了就會形成強迫症,有一些還是重度強迫症。小編「我尚的大世界」介紹四種重度強迫症的表現!
  • 強迫症的真相丨你認為是自己在強迫自己嗎?錯了!認清本質才能好
    另外一個原因是,我當時自己患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症、強迫自殺思維、恐懼症,因為總看一些抑鬱症相關的東西,所以感覺自己抑鬱症更多一些。一個人得了心理疾病,實際上是很難判斷自己得的到底是什麼症的,可能去看抑鬱症也有點像,強迫症也有點像,亦或是焦慮症、恐懼症......傻傻分不清楚。不但患者本人分不清楚,就連定義了這些病名的西醫也難以分別清楚。
  • 強迫症患者家屬需要做什麼
    因為患者訴說的症狀,在常人看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足為奇,但是神經症尤其是強迫症確實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外人沒有得過強迫症及神經症的人是很難理解的。這樣就有很多的孩子沒有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神經症患者一般性格大多內向,不善於溝通交流,在自己的痛苦或是被症狀幹擾達不到嚴重的程度是不會告訴家長的。
  • 強迫症為新加坡三大常見精神疾病之一 年輕患者居多
    調查結果顯示,每28個受訪者中有1人就患有強迫症,這使強迫症在新加坡成為了繼重度抑鬱症和酗酒之外的第三大精神疾病。該研究團隊人員援引新加坡第二次心理健康研究的結果稱,18歲至34歲的年輕人比50歲及以上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研究還發現,家庭月收入在2000至3999新元(約合人民幣1萬到2萬元)之間的人比家庭月收入在2000新元以下的人更容易患強迫症。
  • 強迫症患者的人生:惠紅的故事
    我是不是有點「不講人情」?一路上,我不斷反問自己。如果當時我還不離開,惠紅就會逮住我,繼續講她的故事,一個永遠都找不到結尾的故事。不!這不是故事,惠紅是一名強迫症患者,她講的是她腦海裡的各種奇怪甚至荒誕的想法。這些想法常常是片段式的,根本拼湊不出什麼邏輯,但就是這些零零碎碎的思想片段,從她14歲開始就一直折磨著她。今年惠紅42歲了,她不知道這樣的生活有沒有盡頭,她說她累了。
  • 一位強迫症患者的自述:我一度懇求丈夫殺了自己
    然而,心理學上定義的真正的強迫症遠遠比你的小潔癖要恐怖得多。來看看一位強迫症患者的自述。本文為編譯,有部分刪節。來源:marieclaire.com我的強迫症一度嚴重到要懇求丈夫殺了自己。除此之外,我還會躺在浴室裡逼自己嘔吐,因為我害怕吃任何食物。現在說這些聽起來有些好笑,但在那一刻的確十分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