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實現了中西文化的科學交流和融合,人類英語進入新裡程

2021-01-07 真正的英語思維

北美學習、生活的幾年,既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因中西方文化衝突,長了不少教訓。現在貢獻出來,與國內的朋友們分享。希望各位今後在和外國人(英語是母語)交 往中更富有成效;也使那些為學好英語而苦惱的朋友少走一些彎路,更快、更好地di學好、用好英語。中國人在學習英語上花的時間最長,效果也最差。這和學習和應 用英語方面存在重大誤區有關,一是長期的「填鴨式的」教育方法,使很多人認為學英語是為了考試,其英語實際水平可想而知;二是誤認為英語不過是由「發音、 語法、句子和詞彙」組成的。認為只要學習「發音、語法、句子和詞彙」就能學好英語。事實上,如果以達到有效交流為目的,比英語的發音、語法、句子最重要的 部分,但被國內學習和使用英語的人忽略的是:表達語言所應用的、符合英語文化和習俗的正確方式、方法和內容。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在國外生活幾年以後,我才漸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果以達到「有效交流」為目的,英語的發音、語法、句子絕對沒有國內的各種人士強調的那麼重要,而被國內學英語的人士忽略的、也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表達語言所應用的、符合英語文化和習俗的正確方式、方法和內容。

語言是其文化和習俗的載體、沉澱,雖然人類的各種文化多少有相通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其特殊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有著與中華文化截然相反的一面。例如,她崇尚「積極進取」positive orambition的態度,和中國人「謙虛、藝術」的處事、說話原則,經常發生「衝突」,構成對有效交流的妨礙。這就是所謂的「文化衝突、差異」。

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 研究表明,人在交談時,80%的信息來自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語音(intonation)and語調(tone)。 此外,對交流有效性的影響,還包括雙方交流的意向、談話的內容、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和有效運用等諸多因素,而絕不僅僅是句子、語法和詞彙。因此,常常能見到 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只有五、六千詞彙的秘書、助理,能用英語同「老外」流利的交流,而一些有號稱三、五萬詞彙量的、手持六級英語證書的碩士、博士, 學了十年、二十幾年的英語,面對英語為母語的人,除了最簡單的幾句不痛不癢的所謂的對話,有多少人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呢?更不用說用English而非Chinglish表達自己的思想了。

Chinglish則是指:用 漢語文化、思維和習慣等去套用「英語文化」,其結果是所學到的、所謂的「流利的英語」僅限於和同胞交流,和「英語為母語的人士」交流時,雙方因「文化差 異」在語言表達上的體現,無法相互理解和溝通!不去了解和學習英語國家文化在交流、溝通運用上的體現,而只是套用本國的文化和習俗,往往是造成交流障礙的 原因。其後果和損害,遠遠大於因為發音、語法和句子的缺陷而造成的損害。因為發音、語法和句子暫時不好,每個人都會表示理解,因為畢竟英語不是你的母語, 可以慢慢提高。但因為「文化衝突」造成的人格、品行上的誤解,甚至有可能起到和你要達到的目的相反的結果,毀掉了寶貴的發展機會!在一個人有限的生命裡,如果考慮到年齡、職業發展軌跡、客觀環境和條件等因素,人生真正的屬於你的機會只有二、三次而已!

舉個例子來說明文化衝突:西方人在交談中講究 「eyecontact」,交談的雙方要注視對方的雙眼,中國人對於「自己的兩眼直視對方的兩眼」的看法多半是:這樣"直勾勾地"盯著別人不太禮貌。但西方人士卻認為:說話的一方「兩眼直視」表示自己的誠意和坦白的胸懷,聽話的一方「兩眼直視」表示了自己對話題的興趣和對於對方的尊重。

因此,西方人在見面時,配合著「eyecontact」的,是自信的微笑(無論內心中怎麼想)、有力的握手(禮節性的碰碰手,英語中稱為「死魚」shaking a dead fish)和正面思考型 (positivethinking)的談話,會使人產生和你繼續交往的意願。相反,如果是躲躲閃閃的目光(有的人更是因為想英文詞句,而抓耳撓腮、呲牙咧嘴或上翻白眼)、木然的表情(稱:喜怒不形於色)和消極的談話內容,無論你的語法、發音和句子多麼純正和優秀也讓別人"敬而遠之"。察己知人,你願意和一個同你根本就格格不入的人交往嗎?!

簡單幾句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英語,What is it? It is what? 和 Is it?的區別。

What is it? 是詢問它是什麼?如果發問者覺的那個它很震驚,很詫異或很好奇的話,或是發問者沒想到的事物,在這種語境下,發問者可能會問It is what? 來突出It的那個它,但這樣就不符合語法的要求,也就語法錯誤,但在發問者覺的那個它很震驚,很詫異或很好奇的話,或是發問者沒想到的事物,這樣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發問者把It放在前面來突出和強調,用肯定句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從思維和邏輯上來和具體的語境取的一致性,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又是活生生的話語。如果要探索一個美國老太太為什麼要這樣說?她一定會眼睛瞪的很大,她自己也不知道的,她只是在具體語境中,用思維來自然表達自己的觀點。Is it? 是它是嗎?表達了一種疑問、疑慮,以及不確定的語氣,在具體的語境中,也是種地道的表達。

轉自《英語思維》(石海浪著)第五章 語形、語音、語義思維。

本書按科學哲學觀系統全面的介紹了語言和英語的詞彙、語法、文化、 宗教、哲學、邏輯、思維、修煉的智慧和知識,以及深刻闡述了東西方思維的同與不同,創造性的,系統完整的提出了具體的元語言和元思維。充分的讀寫了語言思 維的核心元素,本書集實用性和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實踐性和理論性為一體,集各學科精華與名家經典之大成。使的讀者可以有形的、系統的、科學的,學習 到思維這個人類核心的要素,使的讀者能有效的掌握語言英語思維,使的英語語言學習更上一層樓,實現英語母語化的交流和溝通。

語法、語感、思維。

語法從第一章到第五章:

第一章 文字的起源和世界文字的演進

第二章 文字的分類

第三章 句子、文章的產生

第四章 語法思維

第五章 語形、語音、語義思維

語感從第六章到第十章:

第六章 語言的邏輯

第七章 大腦語言思維

第八章 語言與文化

第九章 語言與宗教

第十章 語言與禮儀

思維從第十一章到第二十章:

第十一章 語言的哲學思維

第十二章 東西方思維的同與不同

第十三章 人性本能與兼容東西大思維

第十四章 語言大思維的點、線、形

第十五章 點、線、形與元語言和元思維

第十六章 元語言與元思維

第十七章 語言思維的本質、性質、能量、場

第十八章 英語語言思維的修煉

第十九章 思維的頂級功夫

第二十章 英語名言諺語集

8000名中國留美學生被開除,真的是不誠實嗎?8000名中國留美學生被開除,80.55%因學術表現差或學術不誠實而被開除。託福,雅思,SAT等考試培訓幫了學生也害了學生,幫是一系列包裝式的培訓,材料申請到美國大學的入學通知書,害是因為粗製濫造式考試培訓不能真正意義讓學生掌握英語,更談不上英語思維,這種急急巴巴的英語,在美國的校園都是令人詫異的風景線。這可悲的情形真的是中國留學生不誠實嗎?不聰明嗎?還是他們背後的培訓有問題?請大家深思!

《英語思維》(石海浪著)讀者最新評價:

1、朋友推薦買的,發貨好快呀!看了很長時間,有感於它的價值。在人類歷史上,該書第一次實現了中西文化的科學交流和融合。而不是中西文化的讀後感。標誌著中國英語發展新的裡程,從應試式英語轉向全面應用型英語的劃時代意義。

2、沒想到會是這樣的詮釋方式,與想像中有很大不同。

3、清華老師推薦買的,看了一周,內容很好獨到,把英語起源,發展,文法,邏輯,思維,方方面面都講透了。科學的英語思維,把中英文語言思維都講透了,邏輯性很強,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特讓我好奇的是,孔子向老子問道的難題這本書中意外得到了答案。

4、滿意,奇書,價值是書本身的X倍!從根本上解決英語難點! 通俗易懂的把高深抽象的思維講的如此清楚,天才之作! 發貨快,書是嶄新的,贊!

5、從北京快遞紐約來到用了5天,蠻快的。在美國住了50年了,看了這書,感慨良多。很客觀的,很科學性的,很學術性的,很有能量的,很有現實指導意義的。國際間交流的科學思維橋梁,非常難的得英語思維科學著作。為作者驕傲。為祖國點讚。

6、我來自美國的留學生,是同學的介紹,正好是我們美國人內心的思維世界,更是把思維寫的這麼系統和科學,是我看到的唯一,更是學習了,是我永久的朋友。

7、東與西,感性與理性,理與文的科學思維,更是純正系統的英語思維。超讚。麼麼噠。

8、發貨快,書質很好,作者是天才中怪才!Good,收穫很大!

提煉人類智慧,傳播人類文明,專注英語思維研究與實踐,讓每一個英語學習者流利準確地使用英語,讓英語成為價值的增值器,成功的推動力。英語思維石海浪,英語思維之父,世界英語思維培訓導師。

《英語思維》(石海浪著)作者簡介:

石海浪,BKSCCO企業集團CEO

長期從事國際貿易,國際交流,在跨國公司工作,外派到瑞典、德 國、美國、芬蘭、印度等地工作,長期致力於英語思維的研究和實踐。曾在中國人民大學 學習英語,北京大學學習MBA,美國紐約大學學習人類學。《英語思維》原創作者,英語思維培訓創始人,大腦思維潛能喚醒培訓創始人

相關焦點

  • 英語思維科學的專業著作,為你打開人類英語語言世界那扇厚厚的門
    人類思想的盛宴,科學思維,跨文化溝通東西,英語聽不懂,說不出是個大麻煩,但英語聽不懂、說不出,不是簡單的聽不懂、說不出的問題,而是對英語的心理反應、理解、語感的問題,主要是語言和思維的掌握程度,《英語思維》(石海浪著)英語思維科學的專業著作,為你打開英語思維語感那扇厚厚的門。
  • 科學系統全面解決英語聽不懂,說不出的困難
    在人類歷史上,實現了中西文化的科學交流和融合。標誌著中國英語發展新的裡程劃時代意義。英語起源,發展,文法,邏輯,思維,科學的英語思維,孔子向老子問道的難題意外得到了答案。很客觀的,很科學性的,很有現實指導意義的。
  • 劉津:做中西文化交流使者
    當時我在孔子曾經講學的杏壇拍照留影,沒想到若干年後,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師,在美國教授中文,以及當代中國、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其實即使在讀研的時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具體想幹什麼。曾經有一位韓國博士生好友說我當老師挺適合,我還不屑一顧,總覺得老師是那種帶著深度眼鏡、老實巴交的形象。不過有一點我很清楚,那就是,我一心想從事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現在想想,如今在美國教中文不正實現了當年的夢想嗎?
  • 獨家 | 楊武能:為什麼說中西文化交流的第四次高潮必將到來?
    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中西文化存在顯著差異,但83歲的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自1980年開始研究中德文學與文化關係的楊武能日前在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時指出,差異是交流的前提,而不是障礙。若無差異,中西方也就沒有了交流互鑑的必要。儘管當前受到多重因素幹擾,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四次高潮必將到來。
  • 在文明與文化之間:嚴復的中西融合論
    在西力東侵和西學東漸的晚清危機語境中,中國轉型之「古今」問題始終與「中西」問題相糾纏。因而,「中西古今」成為中國啟蒙運動的一個特定的核心命題,這也是中國之外源型現代化的一大思想表徵。嚴復的中西融合論立基於社會進化論,從現代文明的視角,以富強為其旨,主張大力攝取西方現代文明,改革中國文化中的舊宗法傳統,實現中西新舊的融合會通。
  • 「仁學」精神的現代意義,加速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導語:「仁學」精神的現代意義,加速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譚嗣同仁學的精神,一方面激勵著當時代的仁人義士,毅然決然的去衝破時代的枷鎖,另一方面,這種精神實則是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相衝撞、磨礪後而升華出來的一種精神,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講,它體現了一種共同的價值追求
  • 徐光啟:中西文化會通第一人
    同樣,一個歐洲人,也可以在東西方不同文化中有多種認同。所謂的「跨文化認同」(Cross Culture Identity),最終是可以實現的。   天主教與儒教的融合   徐光啟皈依天主教,他的天主教徒身份和原來的儒家身份是一致的,他是以儒家的道德觀詮釋基督教義,以「儒」釋「耶」,補充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足。
  • 一所掩映於書院裡的中西融合學校藏著怎樣的秘密?
    在美中國際GIA學院,有四大學院:寅恪學院、柏拉圖學院、陽明學院、居裡學院,學生入學時根據年齡、性別被劃分進入不同的學院,每個學院有不同的精神,學校的各項以學院為單位,培養團隊意識和寫作精神。四個學院的名字也體現了美中國際GIA學院中西融合的特色。
  • 融會中西知識體系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追求
    在不同文明交往對話日益頻繁的今天,人類社會進入了「第二軸心時代」,愈發需要全球民眾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以增進每一個人和社會的福祉。善於向他人學習的能力已經成為任何社會在全球化時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 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
    文/李鐵《航海往事》15世紀以後,隨著歐洲勢力向整個世界拓展,中西文化交流也成為大趨勢。在這方面,最早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是義大利籍天主教耶穌會神父利瑪竇。他1578年從葡萄牙裡斯本出發,先在印度傳教5年,又進入澳門,之後前往中國內地,先後在肇慶、韶州、南昌、南京、北京等地傳教。
  • 船政學堂的歷史地位與中西文化交流
    影響之三:促進中西文化交流  中國近代新式學校是從西方引進的。作為中國第一所高等學校,它的創辦本身,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體現。  福建船政學堂辦學模式,最初的設計者是法人監督日意格。他採用法國體制,把船舶工程學校與海軍合為一所學校,辦成一所按學科分設專業與課程的近代高等學校。
  • 成都七中普高&國際部攜手,共同探究面向新時代的中西融合物理教學
    ,5月28日,成都七中普高和成都七中國際部攜手探究面向新時代的中西融合課堂,以《人造衛星,宇宙速度》為課題,在子云書院舉行了「高中物理中西融合教學研討會暨同課異構公開課」。這樣的課,特別是周老師和Ben 這種形式的中西聯合授課,我也是第一次聽。我和其他老師有共同的感受:對於同樣的知識,西方的表述方式和國內是有區別的,這種表述更加準確、精準,更帶有物理本質上的科學。作為中國老師,我們更熟悉自己的表述方式,更熟悉自己的教材,有時候會顯得眼界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 聯合國赴華項目負責人何勇博士:用故事搭起中西文化交流之橋
    他們總是習慣去聽別人的故事,感受別國的文化,卻沒有很好的途徑向外國朋友介紹中國。於是,他想到編一本這樣的書《用英語講中國故事》,通過英語這門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語言,讓青少年成為溝通中西文化的小使者,讓更多的人從故事中認識中國、了解中國……
  •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舉辦科學文化高端論壇
    生態環保理念是基於對西方自然觀(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思所得出的結果,以此化解西方文化的悖論。而中國傳統文化中個體意識的缺失亦可以解釋其所產生的矛盾,缺乏個體意識也會引發邊界意識模糊的問題從而導致缺乏尊重的可能性。最後提出要公允地看待中西文化差異,而在全球化的衝擊下,中西文化「至少大大增加了融合的可能性」。然而「今後的方向在哪裡,依然還是一個大的問題。」
  • 古今之辯與中西之辯
    儘管人類對科學技術的無約束濫用,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和危機,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21世紀的文化進步,只能是現代科技基礎上的新發展、新完善。按照和合學的理論原理,元素、因素在和合體的結構地位和功能作用,取決於該元素、因素的實力狀況、能量級別以及它對和合體的貢獻水平。
  •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學表達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學表達 ——訪中英雙語作家、加拿大滑鐵盧孔子學院加方院長李彥 2016年09月01日 07:4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項江濤 字號 內容摘要:向西方讀者介紹真實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報
  • 2015考研英語看圖作文範例:中西文化交流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寫作輔導>正文2015考研英語看圖作文範例:中西文化交流 2014-06-06 09:59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 上海新天地 在中西融合中彰顯歷史街區新魅力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上海市開啟了石庫門地區的綜合改造,經過20多年的建設,如今的石庫門地區成為了一個具有上海歷史文化風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遊景點,它以上海近代建築的標誌石庫門建築舊區為基礎,改變了石庫門原有的單一的居住功能,創新性地賦予其商業經營功能,把這片反映了上海歷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餐飲、購物、演藝等功能為一體的時尚、休閒、文化娛樂中心。
  • Experience丨忘卻裡程焦慮,進入幾何A的世界
    告別電量困擾,迎接未來新物種。幾何A,簡簡單單,寓意非凡。精心雕琢的背後,是以設計去打磨,用細節去丈量。點、線、面交織而成的純白色車體,稜角不多卻層次分明,淡化的吉利LOGO似乎在告知世界它的特殊身份。對於未來世界的解讀,從這輛車開始。
  • 湖北交通裡程指標實現新跨越 三大指標均進入全國前三
    原標題:湖北交通三大指標進入全國前三 公路總裡程較5年前增長14.2%湖北日報訊 (記者戴輝、通訊員石斌、潘慶芳)「十三五」末,我省交通裡程指標實現新跨越。12月1日,省交通運輸廳最新數據顯示,全省公路總裡程、農村公路總裡程、高等級航道總裡程(內河)分別達到28.9萬公裡、25.4萬公裡、6166公裡,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14.2%、9.5%、0.5%,三大指標均進入全國前三名。近三年,我省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裡、一級公路1700公裡、二級公路330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