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爬先走是神童?是時候讓你知道真相了

2020-10-13 育兒百寶箱

俗話說:「七坐八爬九扶站,十學扶走捏小物」。隨著月齡的增長,寶寶掌握的技能越來越多。但如果寶寶能提前掌握一些技能,比如沒學會爬先學會站甚至學會走,很多家長就會認為寶寶聰明伶俐。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寶寶不會爬是智力發育有異常?

寶寶8個月時,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越來越強,但他還沒有足夠的肢體力量使自己自由活動。

「爬」這個動作需要同時運用手腳,可以為身體提供足夠的支撐,所以這個月齡的寶寶通過爬行活動身體,以便讓自己接觸到更多事物。但有的寶寶對四肢控制得還不夠好,也就不會去練習爬行。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有一部分孩子一直不會爬,但他們會通過其他方法移動身體,其實這也是在探索周圍環境,讓身體越來越強壯,為學會走路打好基礎。

正常情況下,寶寶會通過其他運動來移動自己的身體。只要寶寶可以靈活運用四肢,有移動身體的想法,智力發展就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寶寶不僅不爬,還不願動,手腳支撐力不足,協調性不佳,那麼肯定會對以後的運動發展有所影響。因此,爸爸媽媽幫助寶寶學習爬行還是很有必要的。

先爬後走的寶寶優勢更多

通常而言,相比於未爬先走的寶寶,先爬後走的寶寶具有以下這些優勢:

1.大腦發育更出色

美國費城人類智力潛能開發研究所所長認為,開發寶寶智力潛能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練習爬行。

在練習爬行過程中,寶寶的感官受到進一步的刺激,相應的大腦區域獲得了鍛鍊。據調查,年幼時很少進行爬行訓練的孩子中,67.8%的孩子長大後出現了閱讀障礙問題。

研究發現,寶寶小時候經常爬行,可以有效避免長大後出現肢體協調能力差、暈車、恐高等情況。爬行能力強的寶寶長大後會有更好的身體平衡能力。

2.身體更強壯

爬行這個動作不但可以鍛鍊手腳,還能讓背部、頸部、胸部的肌肉群得到有效鍛鍊。爬行可以讓寶寶提升四肢的肌肉力量,為以後學習站立和行走做好準備。

3.身體協調性更強

對於一個只有幾個月大的寶寶而言,能做出爬行動作真的不容易,它對寶寶的手腦協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在練習爬行過程中,寶寶的肢體控制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寶寶越爬越熟練,這說明他的身體協調能力變得更強了,長大後運動能力更出色。

幫助寶寶學爬,爸媽請牢記三點

寶寶學爬有利於今後的身心發育,大家在幫他練習爬行時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做好防護

寶寶學習練習爬行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在旁看護,將有可能刺傷寶寶的尖銳物全部清除掉,並做好護欄。另外,不要讓寶寶在窗臺或樓梯附近練習爬行。

2.創造良好環境

為了讓寶寶更好地爬行,要給他創造一個舒適寬敞的練習環境。寶寶的爬行墊不能太軟,也不要有過多的裝飾物。使用膠墊時,應注意查看材質是否達標。

3.保持適度互動

寶寶1-3個月時,大家可以用玩具吸引寶寶抬頭,幫他進行俯臥抬頭訓練。

寶寶4-5個月時,他就可以用雙手撐住床面抬起胸部啦~但此時不要讓他支撐太長時間。

寶寶6-7個月時,他因為沒有方向感,往往只能原地轉圈、後退。大家可以在前方用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練習向前爬。

寶寶未爬先走,並不能說明他智力發展有異常。但爬行給寶寶帶來的好處真不少,當他學會走路後,也可以練習爬行。

相關焦點

  • 孩子「未爬先走」好還是「先爬後走」好?兩種選擇,兩種發育情況
    比如比較著名的「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會走」,不少人對比了下自己家的孩子,發現也都差不多。 有些家長不太明白寶寶的自然發育規律,當孩子身體不正常的超常發揮的時候,還沾沾自喜。
  • 寶寶「先爬後走」和「先走後爬」,有什麼影響?這三點區別很明顯
    奶奶和其他家長聊起這個話題,這才知道,當初自己驕傲的「先走後爬」其實是坑了寶寶。寶寶「先爬後走」和「先走後爬」,有什麼影響?而先走後爬的寶寶,受到的相應鍛鍊就少了很多,身體協調能力也會弱一些。2、感官能力爬行時,寶寶大腦中分管前庭系統的部位能得到鍛鍊,因此經常爬行的寶寶平衡杆會更優秀,不容易暈車、恐高,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 你家寶寶是「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順序反了差距很大
    但是,也有極少數寶寶是例外,還沒有來得及爬,就已經學會走路了。有的父母把孩子還不會爬就學會走,當成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認為寶寶的這種表現是天賦異稟,肯定暗示著他更加聰明,更加健康。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可能讓各位父母失望了。其實寶寶的成長,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是「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對他成長的影響大不同,順序反了差距很大。
  • 寶寶「先走後爬」對以後的身體發育會有哪些危害
    當父母發現寶寶能夠在自己腿上站立的時候一定是滿心的歡喜,老淚縱橫,一瞬間會有一種寶寶長大了的激動,但要注意的是要先走後爬對寶寶未來的身體發育有著一定的危害。一、為什麼說要先讓寶寶爬1、爬行對寶寶的好處寶寶爬行能夠促進身體的協調性。
  • 「先爬後走」和「先走後爬」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先爬後走」和「先走後爬」對寶寶以後的發育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先爬後走是發展規律在傳統的育兒觀念中,老一輩的人認為孩子越早會走就越聰明,至於爬不爬的基本不去考慮。事實上,還有更多養育者人為的幹預了孩子大運動的發展,如我們常見的學步車等。
  •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哪種寶寶更聰明?三方面比較一目了然
    儘管未學爬先學走不能說明寶寶發育有問題,但先爬後走是人類身體發育的規律,爬行對寶寶的好處,是先學走的寶寶體會不到的。寶寶學走路直接「跳過」爬,媽媽和奶奶反應各不同小悠在寶寶三個月的大的時候就結束了產假開始上班了,寶寶一直在奶奶那裡照顧。每天和寶寶視頻是她最大的樂趣。
  • 寶寶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有何差別,四點不同,你家寶寶中了嗎
    導讀:寶寶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有何差別,四點不同,你家寶寶中了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有何差別,四點不同,你家寶寶中了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讓機器人「爬樓」搬東西
    而比這些爬樓機更吸睛的是,目前,小神童正在開發一種適用於全地形的殘疾人輪椅,已進行到二期樣機階段,一旦成功量產,行走障礙人士將可藉助它自由出行。●一次樓梯房裝修,打開一個關於「爬樓機」的暢想趙勇是小神童的創始人和董事長,也是公司產品的發明人和技術骨幹。而他進入這個領域,卻有很多偶然性。
  • 講起來都是神童,背後卻全是生意
    但神童不一樣,神童不用到18歲才上大學,也不用大學畢業才走入社會。神童1歲就開始徒步暴走,3歲就走到社會面前,12歲不到,就已經在準備碩士和博士的考試了:看截圖不直觀,還是看他自己說吧。這個小朋友名叫何宜德,2008年出生的,今年12歲。別人1歲的時候才開始蹣跚學步,他已經能夠徒步暴走了。
  • 科學家研究神童,卻未發現任何與常人不同處
    郭小明是神童,按現在能跳級上學,至少可以上初中一年級,在80年代鄉村,小明爸爸是一個思想陳舊的農民,更不知道如何對待兒子的聰明才智,學校領導們以及小明的班主任不會允許一個小孩子跳級上學,因為規矩在那放著,誰破壞學生上學制度誰就被認為違反國家制度,不討好、也不允許,所以小明也只能按年齡一級一級的上學!哪怕是小明覺得上學沒意思,也要和其他學生一樣,正常上課,正常放學。
  • 樓博士爬樓機CEO趙勇:爬樓機如何闖過行業五關
    【每日科技網】   爬樓機最早發跡於西方,但目前最大的增量市場來自於中國物流產業和養老產業升級,和無數中國曾經被國外品牌壟斷又被國產品牌逆襲的行業一樣,同樣的逆襲故事正在爬樓機行業上演,這次扛起中國爬樓機行業逆襲大旗的,就是哈工大機器人集團(HRG)旗下的小神童科技CEO趙勇。
  • 家長摒棄「神童情結」才能終結「天價培訓」
    □苑廣闊「你的孩子與天才的距離,只差一套潛能開發方案!」「只需兩天時間,就能獲得『超感知力』。」記者在多地採訪發現,一種打著「全腦開發」旗號的培訓班,陸續在暑假來臨前後恢復營業。培訓方聲稱,其課程基於量子力學理論,能讓孩子「蒙眼識字、過目不忘」。
  • 這首神童詩,被魯迅評價「誇著讀書人的光榮」,我們到底為何讀書
    這首神童詩,被魯迅評價為「誇著讀書人的光榮」,我們到底為何讀書大約所有人都知道這兩句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依稀記得小時候看電視,裡面出來個窮秀才,搖著把扇子唱到這一句,伯父「啪」的一下把電視關掉。
  • 先爬再走的孩子,比不爬就走的孩子聰明?美國兒科學會這樣說
    執筆:輯香編輯:羅梓花定稿:楠楠爬行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許多媽媽們都知道爬行對寶寶的大動作發育非常有利,因此,大家就會進入一種「爬得好的孩子更聰明」的誤區。先爬再走的小孩子,比不爬就走的孩子更聰明?有的寶媽看到孩子還未爬就直接走,會莫名的驚喜,覺得自家寶寶雖然沒有經過爬行,但可以「超前發揮」,不由的讚嘆寶寶聰明。還有些家長認為先走不爬的孩子因為經常摔倒,看起來肢體不協調,所以覺得不會爬就學走路的孩子,大腦發育有問題?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 小學生研究癌症,少女日均作詩2000首,「神童」背後真相太扎心
    一個連「基因」是什麼都不懂、要上網搜索才知道的孩子,居然能在短短幾天,做出了一個關於基因研究的課題,背後的真相大家可想而知。其實,如果你認真瀏覽一下歷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名單,你會發現,這樣的「科學神童」、這樣「高大上」的研究項目並不在少數。
  • 我不是神童:為什麼「神童」會窮困潦倒?
    你再看那個一天寫2000首詩的女孩,你稍微算一下,一天24小時,不吃不喝,平均1小時要寫84首,如果是真的,七步成詩的曹植都要自愧不如啦。假神童的背後,是大人們的野心和精心合謀,至於這個神童光環會對孩子的將來造成什麼影響,有誰會去關心?有人可能會說,假神童,將來肯定還是一個普通人嘛。那如果是真神童呢?他將來一定會更好嗎?還真不一定,也許過得還不如普通小孩呢。這又是為什麼呢?
  • 爬樓梯能鍛鍊身體?真相竟是這樣
    每年各地都會有爬樓梯大賽,似乎全世界人民都熱衷於此,甚至網絡上還流傳著:「《新英格蘭雜誌》研究指出每爬一級臺階可以多活4秒鐘。」很多人平時也有爬山的習慣,由於現在城市中很多山丘都為登山者建好了石板階梯,所以這樣的爬山基本和爬樓梯也差不多。他們認為這樣既可以鍛鍊身體,又可以欣賞美景、陶冶情操。
  • BBC紀錄片曝:「先走後爬」和「先爬後走」的孩子,差距太大了
    ,你暈車暈船暈飛機只能在家葛優躺;人家運動會3000米不在話下,你哼哧哼哧跑一半歇一半還累的半死;人家軍訓身姿挺拔是護旗手,你連個軍姿都站不好走正步還同手同腳;......這慘烈的對比,讓人不禁懷疑:女媧捏人的時候是不是和了把稀泥
  • 父母是中科院的,孩子就穩拿科技創新獎,還被稱為神童?
    開始時,「超前教育組」的孩子比「循序漸進組」更聰明,成績更好;再後來,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超前教育組」孩子的優勢慢慢喪失;再後來,初中時,一些「超前教育組」的孩子對吸收知識失去新鮮感;「現形記」叫你一聲神童,你還真就現形了……上小學時,學校總有那麼幾個同學,競賽獲獎、學生代表、三好學生、大隊委……總有他們的份;上高中時,有個同學參加奧林匹克競賽,據說在考場裡睡了一覺
  • 神童與水晶草|來自三年級妙歌的奇妙故事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就連小寶寶的媽媽也不知道!有一天媽媽帶著這神童去買麵包,從口袋拿出錢來的時候發現錢不夠,剛想回去,突然看見自己手裡有一百塊錢,高興不已,連忙買好麵包。媽媽覺得這事很奇怪,看了看寶寶,寶寶笑了笑,馬上在媽媽手裡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很精緻的音樂盒,裡面正放著媽媽最喜愛的音樂,要知道媽媽是很愛聽音樂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