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七坐八爬九扶站,十學扶走捏小物」。隨著月齡的增長,寶寶掌握的技能越來越多。但如果寶寶能提前掌握一些技能,比如沒學會爬先學會站甚至學會走,很多家長就會認為寶寶聰明伶俐。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寶寶不會爬是智力發育有異常?
寶寶8個月時,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越來越強,但他還沒有足夠的肢體力量使自己自由活動。
「爬」這個動作需要同時運用手腳,可以為身體提供足夠的支撐,所以這個月齡的寶寶通過爬行活動身體,以便讓自己接觸到更多事物。但有的寶寶對四肢控制得還不夠好,也就不會去練習爬行。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有一部分孩子一直不會爬,但他們會通過其他方法移動身體,其實這也是在探索周圍環境,讓身體越來越強壯,為學會走路打好基礎。
正常情況下,寶寶會通過其他運動來移動自己的身體。只要寶寶可以靈活運用四肢,有移動身體的想法,智力發展就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寶寶不僅不爬,還不願動,手腳支撐力不足,協調性不佳,那麼肯定會對以後的運動發展有所影響。因此,爸爸媽媽幫助寶寶學習爬行還是很有必要的。
先爬後走的寶寶優勢更多
通常而言,相比於未爬先走的寶寶,先爬後走的寶寶具有以下這些優勢:
1.大腦發育更出色
美國費城人類智力潛能開發研究所所長認為,開發寶寶智力潛能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練習爬行。
在練習爬行過程中,寶寶的感官受到進一步的刺激,相應的大腦區域獲得了鍛鍊。據調查,年幼時很少進行爬行訓練的孩子中,67.8%的孩子長大後出現了閱讀障礙問題。
研究發現,寶寶小時候經常爬行,可以有效避免長大後出現肢體協調能力差、暈車、恐高等情況。爬行能力強的寶寶長大後會有更好的身體平衡能力。
2.身體更強壯
爬行這個動作不但可以鍛鍊手腳,還能讓背部、頸部、胸部的肌肉群得到有效鍛鍊。爬行可以讓寶寶提升四肢的肌肉力量,為以後學習站立和行走做好準備。
3.身體協調性更強
對於一個只有幾個月大的寶寶而言,能做出爬行動作真的不容易,它對寶寶的手腦協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在練習爬行過程中,寶寶的肢體控制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寶寶越爬越熟練,這說明他的身體協調能力變得更強了,長大後運動能力更出色。
幫助寶寶學爬,爸媽請牢記三點
寶寶學爬有利於今後的身心發育,大家在幫他練習爬行時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做好防護
寶寶學習練習爬行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在旁看護,將有可能刺傷寶寶的尖銳物全部清除掉,並做好護欄。另外,不要讓寶寶在窗臺或樓梯附近練習爬行。
2.創造良好環境
為了讓寶寶更好地爬行,要給他創造一個舒適寬敞的練習環境。寶寶的爬行墊不能太軟,也不要有過多的裝飾物。使用膠墊時,應注意查看材質是否達標。
3.保持適度互動
寶寶1-3個月時,大家可以用玩具吸引寶寶抬頭,幫他進行俯臥抬頭訓練。
寶寶4-5個月時,他就可以用雙手撐住床面抬起胸部啦~但此時不要讓他支撐太長時間。
寶寶6-7個月時,他因為沒有方向感,往往只能原地轉圈、後退。大家可以在前方用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練習向前爬。
寶寶未爬先走,並不能說明他智力發展有異常。但爬行給寶寶帶來的好處真不少,當他學會走路後,也可以練習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