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恐嚇制止孩子調皮?你用來嚇孩子的那些話,終會變成他的焦慮

2020-09-13 貝丫媽媽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對外界一些事物產生恐懼,兒童心理學家賽爾瑪.弗雷伯格曾經說過:沒有任何養育方法可以讓孩子完全體驗不到焦慮,人類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傷害和危險。所以,家長必須明白:害怕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恐懼是人類任何發展階段都無法全部避免的。作為家長如何處理孩子對事物恐懼的問題尤為重要。


在不同年齡階段,恐懼心理會有不一樣的發展趨勢。家長為減小恐懼對孩子的傷害,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樹立好榜樣,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孩子,讓他們對世界事物有正確的認知,有足夠的安全感抵禦恐懼。

在孩子童年期,以下是幾種是常見的恐懼的類型。

一、 對事物的本身產生恐懼。

有些孩子怕黑暗、怕放鞭炮、怕蟲子、怕巨大的響聲、怕雷鳴閃電。當孩子因為這些說:「我害怕」時,許多家長只會說:「別害怕,有媽媽陪著」。其實,這種回答並不能克服對事物的恐懼,當下次遇到同樣害怕的事件時,孩子一樣會感到焦慮不安,甚至會助長恐懼的情緒。

所以當孩子說感到恐懼的時候,家長首先應該找出害怕的根源,與孩子商量如何克服事物對他的恐懼,循序漸進引導孩子,與孩子共同面對,千萬不要只跟孩子說:「這沒什麼好怕的,就一點點小事而已」。


二、人為的恐嚇產生恐懼。

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習慣用恐嚇來制止調皮搗蛋的孩子。例如,許多家長曾經說過「你再不吃飯就讓大灰狼把你叼走,你再不寫作業就把你賣掉」等等。這些看似無心的話語,卻讓孩子產生焦慮,今後在許多場合下特別容易產生焦慮和不安的情緒。

所以在孩子不聽話時,不應該要挾威逼,在孩子失敗時,不應該一味的去指責孩子。家長應該儘量避免這種恐懼心理的產生,讓孩子聽話懂事,並不是靠恐嚇能夠解決的,學會用激勵政策讓孩子主動去嘗試事物並勇於面對挫折,跟孩子強調,失敗是成功之母,勇敢面對失敗和挫折才是正確的做法。這樣才能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性格,


三、 對接觸的事物產生恐懼。

當孩子看電影或者電視劇時,裡面有許多恐怖的橋段和場面,會讓孩子產生現實恐怖畫面的聯想。而當現實生活中出現類似的場景時,孩子會害怕甚至逃避出現在這種場合,比如有的孩子不敢打開衣櫃,怕藏著壞人。有位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說過,在孩子4~8歲時,是缺乏主觀的認知,對事物的認知是混亂的,對於事物間的因果關係,孩子會進行毫無邏輯的聯想。所以,為克服這種恐懼心理,家長應該正面引導孩子,消除這種恐懼的心理。


為儘量克服這些恐懼,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讓孩子成長過程中,能夠有良好的身心發展,別讓孩子因為這一恐懼心理而阻礙今後的發展。以下幾點父母應該特別注意:

1、父母應該多帶陪伴孩子出去接觸事物,創造體驗感,體驗成功的喜悅,建立孩子的膽量和自信心。

2、對孩子不應該限制太多,讓他們勇於去嘗試,有些父母為保護孩子安全,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頭來讓孩子養成膽小的性格。

3、不把壞情緒傳遞給孩子,特別是當他們失敗時,沒有能力時,多鼓勵孩子,增強他們堅韌的性格,創造溫馨的家庭環境,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總之,當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時,家長應該冷靜思考,認真對待孩子的心理狀況,尋找正確的方法去克服這一障礙,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不斷增長他們的自信和膽量。

相關焦點

  • 你有這樣恐嚇過孩子嗎?
    這種情況下,很多「聰明」的父母往往會抓住孩子的軟肋,用孩子最怕的東西來恐嚇或威脅他,結果孩子當然會聽話了。然而,僅僅是因為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規則做,或是孩子調皮,很多父母就不經意就說出了這些話.它對孩子心理的傷害,不亞於體罰。以下這些話,你對孩子說過嗎?別再這樣恐嚇孩子後果很嚴重!
  • 這4種話別輕易說出口,孩子會被你嚇出各種後遺症!
    孩子調皮搗蛋,家長總愛說「你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要把你抓走了……」還有大灰狼、大老虎、怪獸、巫婆、醫生甚至乞丐、陌生人等等帶有「恐嚇」意味的詞語,也常被家長用來懲治調皮搗蛋的小屁孩兒,屢試不爽。然而,這樣嚇唬孩子真的好嗎?嚇孩子的話,哪種最可怕?其實,這種「恐嚇育兒法」可以算是中國父母的一大傳統了。
  • 【家教誤區】你是否也在用警察/醫生/老師嚇唬孩子?被「恐嚇」著...
    被「恐嚇」著長大的孩子,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怎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希望這篇文章能帶來一點啟發。園長和老師們,快轉給家長看看吧! 你是否也在用警察嚇唬孩子?
  • 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恐嚇教育"讓孩子聽話,同時也讓孩子受傷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聽過這樣一些話,&34;&34;等等,雖然長大後就懂得爸媽肯定不會丟下自己,但是當時肯定是被嚇得哇哇大哭。而讓人感到痛心的是,當年被嚇唬的小孩長大自己也有了孩子之後,依然在用恐嚇教育試圖讓孩子聽話。
  • 教育不是恐嚇,切莫因為你的無知而害了孩子
    01用「啟發式」提問正向引導用啟發式提問,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的答案。這種方法不但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能激發孩子的自主性和責任心。一個小男孩非要跟弟弟擠一張床睡覺,全家四口在一張床上太擁擠了,他的媽媽想讓他改變做法。但她並沒有粗暴地呵斥他:「你再跟弟弟擠,我就揍你。」而是很耐心地跟他溝通。
  • 威逼恐嚇孩子,你成功了,卻輸掉了自己的孩子
    威逼恐嚇給孩子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恐嚇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靈懼怕的體驗感。每接受父母一次到恐嚇,他們的心靈就會經歷一次恐懼和焦慮。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可能您在路上走著,就會聽到那位母親對孩子說這樣的話,或者說逼孩子。父母用恐嚇,威逼的方法比孩子,並非是為了孩子不好,本意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聽話,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你用錯了方法。
  • 孩子教育請停止「恐嚇」,為什麼
    細心觀察孩子害怕什麼,設法從心理上消除他們的恐懼感,克服緊張情緒,再去引導會更好。簡單粗暴的方式不能讓孩子改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耐心指導。被「恐嚇」著長大的孩子,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怎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家長們帶來一點啟發。你是否也在用警察嚇唬孩子?
  • 「媽媽,我聽話,別不要我」父母不要再對孩子恐嚇教育了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時,經常聽到有的父母用語言來恐嚇孩子,"你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把你扔進垃圾桶裡。」「你再哭,壞人來把你抱走。」恐嚇就是事情沒發生,也很可能不會發生,更可能是在胡說八道,卻被家長當成了事實給孩子描述和渲染,讓孩子產生恐懼感,繼而變得聽話。也許父母認為孩子小,說這些話,只是嚇嚇孩子,讓孩子不再哭了,不再鬧了。但這種恐嚇孩子的話,也許能讓孩子暫時停止了哭鬧,但父母的恐嚇的話,孩子聽多了,會對孩子的成長發育,以及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 被「恐嚇」著長大的孩子,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簡單粗暴的方式不能讓孩子改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耐心指導。被「恐嚇」著長大的孩子,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怎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家長們帶來一點啟發。你是否也在用警察嚇唬孩子?
  • 還在用嚇孩子的方式養孩子嗎?快停止吧!這樣做真的危害很大
    我們都很羨慕,向他請教有什麼育兒法寶。他笑哈哈說,哪有什麼法寶。小孩子嘛,嚇一嚇不就乖了。他這一套理論,聽得我們一眾人面面相覷。不過對於他所說的「嚇一嚇就乖」事,我們還真實地見著了好幾回。有一次我們一群人在戶外玩,小孩子們在溪邊玩水打鬧。小的們一玩起來就會收不住,有幾個膽大的老是往深處走,說了好幾次都不聽。
  • 「再哭警察就把你抓走」你還在恐嚇式教育?這樣溝通孩子才會合作
    一會兒那個保安就來把你抓走了!」 孩子聽後,聲音果然小了很多,驚恐不安的眼神望向穿著制服的保安。那位媽媽看到見效了,這才滿意地抱著孩子走了。不管我們承不承認,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束手無策的時候,可能都會想到「恐嚇」這一招:再哭,就把你關黑房子裡;再鬧騰,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再不聽話,就帶你去醫院打針…… 就連我們自己,小時候也多數是被「嚇大」的。
  • 父母的焦慮,孩子的焦慮
    孩子還沒出生時,希望他是健康的;孩子出生以後,希望他是快樂的,及至上學之後,就希望他是優秀的,這是大多數父母的心理變遷過程,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的焦慮感越來越強。忘記是在哪裡看到的這段話,但覺得很有道理。
  • 別老用「數到3」嚇唬孩子了,當心帶來這些危害
    小孩子很調皮,很多家長給孩子下達禁止令的時候,很少會用語言溝通,往往都會採取「嚇唬」的方式,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比如說:「我數到3,趕緊停下來。」「你再這樣,我不要你了!」「外面很黑,有抓小孩子的」......家長說這些話,雖說能達到目的,但是很容易影響孩子成長。
  • 威脅恐嚇的教育方式,儘量少用且慎用,不知你做對了沒有
    比如,老師經常威脅班上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揚言要讓學校開除他,這種話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開除學生不是由老師說了算,而九年義務教育,學校不可能隨便開除學生。這種話說多了,只能讓老師失去信譽,孩子會越來越不把老師的話當話。類似這樣性質的例子還有,很多家長會恐嚇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叫一個乞丐婆把你抱走。」
  • 別用話恐嚇孩子,「你不走,我走」,因這句話媽媽痛失愛子
    相信有些孩子鬧脾氣,發脾氣的時候,有些家長就會變得順著孩子的意思,有些家長就會直接和孩子一起發脾氣。就是一種「發脾氣誰不會嗎?你發,我也發」。家長的這種幼稚行為,有時候孩子會聽,有時候孩子是不聽的。這天又到了回家做飯的時候了,可是孩子正在跟著小夥伴們,玩得正起勁。所以,就不願意回去。要求媽媽再玩一會兒,可是孩子玩了30分鐘,都還沒有走的意思。那麼,小陳的脾氣就上來了,對著孩子說「你不走,我走了」。說完,她就走了,孩子見狀,趕緊跟上媽媽,可是正當媽媽停下來等孩子的時候,孩子就被後面來的車給撞了,看到這個場景,小陳嚇懵了,趕緊過去看孩子怎麼樣了,可是救護車還沒有來,孩子就不行了。
  • 孩子雖然調皮,也不能對他約束太嚴
    或許男孩的天性就是調皮好動,隨著兒子漸漸的長大,他也變得越來越調皮了。有時候他的「調皮」竟讓我意想不到。只要兒子不上學在家裡的時候,我們家就變成了一個兒童「遊樂場」,兒子會把他所有的玩具「一股腦」的全都拿出來,撒落一地。
  • 家長經常言語恐孩子嚇?你的一句話,可能會讓娃有一輩子心理陰影
    父母不再是孩子溫暖的依靠,變成了像魔鬼一樣恐懼的存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會因為這些恐嚇而不搗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知道了家長不會讓警察來抓他,矛盾也就開始顯現。3·經常跟孩子說不要他了家長不會真的不要孩子,這只不過是想讓孩子乖乖聽話的權宜之計。
  • 「恐嚇教育」雖是管教孩子的有效方法,但對孩子來說是「殘忍」的
    當孩子不睡覺,大人就恐嚇說「把你趕到街上睡」; 當孩子不肯結束某個遊戲,大人就恐嚇說「我不要你」; 當孩子撒潑要買玩具,大人就恐嚇說「把你賣給售貨的阿姨」; 當孩子不肯寫作業,大人就恐嚇說「再不寫就叫老師不讓你上學」……
  • 調皮的孩子更受歡迎?媽媽做好下面4點,很重要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別不聽話?他總是違背你的意願,挑戰你的底線,總是拒絕按照你說的去做?父母往往很頭疼這一類的孩子,並給這些調皮的孩子貼上「固執」、「霸道」、「叛逆」等等諸如此類的標籤。相反的是,在美國,調皮的孩子更受家長的歡迎。這是為什麼呢?那些所謂「調皮」的孩子,更獨立,有主見,想要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 老人帶娃說這些話,寶媽要不留情面制止,否則孩子會喪失安全感
    導讀:老人帶娃說這些話,寶媽要不留情面制止,否則孩子會喪失安全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老人帶娃說這些話,寶媽要不留情面制止,否則孩子會喪失安全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