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心臟驟停基層診療指南,要點一覽

2020-12-22 騰訊網

心臟驟停是指心臟突然停止射血,造成循環停止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徵,包括意識喪失、暈厥、大動脈搏動消失等,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臟驟停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知性,這便決定了其識別和救治應普及到所有基層醫務人員、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甚至逐漸推廣到全社會。近日,中華全科醫師雜誌發布了《心臟驟停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對心臟驟停的基層管理進行了闡述,並將在這一領域起到推動作用。現摘錄心肺復甦(CPR)部分要點,以郷讀者。

心臟驟停發生後4min內是搶救的最佳時機。《2015年AHA CPR指南》強調「早CPR」和「早除顫」,並指出4min內成功被救者,存活率可達32%。

1

CPR

適用於院外未被目擊或院內外不能立即獲得除顫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心臟驟停。

視頻來源:騰訊視頻

視頻製作:協和醫學院博士科普團隊與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數字虛擬實境工作室

註:字幕中雙手掌跟重疊,跟應為根;在心臟按壓轉為口對口人工通氣時,雙膝不應該挪動位置,而並非是由跪姿轉為單腿跪;仍需商榷的地方:是否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不是由身份決定,而是由施救者的意願決定;推薦在有單向閥面罩時進行人工通氣。

CPR的正確方法:將患者放平至較硬平面上,施救者位於患者身體右側,可在患者兩側耳邊呼喚,如果患者沒有意識,應先行呼救,請周圍人撥打急救電話。若周圍無人,則自己先撥打急救電話,然後立即進行CPR。上述一系列動作越快越好,爭取1~2min完成。

CPR包括胸部按壓和救生呼吸兩部分。

(1)胸部按壓方法

胸部按壓的位置為兩側肋弓在中央交界點(也稱劍突)上兩橫指處,如果是男性患者可簡單選擇兩側乳頭連線中點處。確定位置後,將一隻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壓部位,另一隻手疊放在第一隻手上,手指鎖住,以掌跟按壓。按壓時注意肘關節固定,雙臂伸直與患者胸壁成90°角,垂直方向下壓,深度5~6cm,頻率100~120次/min,並保證每次按壓後胸廓回彈。若患者在床上,施救者可踩腳墊便於按壓;若患者在地上,施救者應跪倒在患者身體右側,左膝平其肩部,雙膝分開與肩同寬,以此姿勢實施CPR。CPR示意圖見圖1。

圖1 心肺復甦示意圖

(2)救生呼吸方法

建議按照2017年美國AHA的CPR指南更新的推薦,以30∶2的比例進行心外按壓與救生呼吸,即迅速進行30次按壓後緊接著2次救生呼吸。救生呼吸時需先開放氣道,多採用仰頭抬頜法,即左手手掌放在患者前額部向下壓,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下頜正中向右側旁開2cm的下頜骨處,提起下頜,使患者頭後仰30 °,下頜角與地面垂直,保持氣道開通的情況下,實施口對口或使用簡易呼吸器進行救生呼吸。使用面罩時,以EC手法按緊面罩,連續擠壓球體氣囊2次送氣,每次1 s,送氣量佔氣囊容積1/3左右,間隔1~2 s放氣,然後再次送氣,觀察患者有無胸部起伏,注意避免過度通氣。每進行5個循環周期(5個30∶2,約持續2min)進行評估,觀察患者有無反應。建議每2分鐘更換按壓者,以免疲勞導致按壓頻率和深度不夠。

(3)無條件採取救生呼吸

若無法行口對口救生呼吸或沒有簡易呼吸器也可僅做胸部按壓。研究發現,與不按壓相比,單純按壓仍可顯著提高成人院外心臟驟停的存活率,且簡便易行。

2

除顫

當心臟驟停發生在醫院內且有除顫器或發生在院外有目擊者且AED可立即獲得時,應以最快速度除顫。

視頻來源:騰訊視頻

方法:打開除顫器電源開關,將2個電極板置於患者胸前(心尖部和右心底部各1個),從監測屏幕中觀察患者心律。當發現為可除顫心律時(如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應立即予高能量電復律(如雙向波200J)。若使用AED,可按照儀器上的說明步驟操作。若不能立即獲取除顫器,或心臟驟停發生時無目擊者,仍主張先CPR。

3

重複除顫及用藥

(1)重複除顫

首次電復律不成功時,應持續2min CPR(約5個循環周期),然後重新評估心律,若仍為可除顫心律則再次電復律。上述過程進行同時應建立較大的外周靜脈通道(如肘正中靜脈),若第2次電復律仍未成功,應繼續徒手CPR 5個周期,同時靜脈推注腎上腺素1mg(若使用外周靜脈推注藥物,應再推注生理鹽水20ml,使藥物迅速達到中心循環,下同),然後重複電復律及上述CPR循環。

(2)除顫後需銜接CPR

電復律後均應立即銜接CPR,同時觀察患者反應及心律情況,而不可僅觀察監測器上的心律,停止復甦。因為此時即使復律成功,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已終止,在自主心律恢復的早期,心臟仍不能完全有效射血,需要心外按壓幫助維持循環,待數秒鐘後確認心跳恢復才可停止心外按壓。

(3)藥物使用

若第2次除顫不成功,CPR同時應靜脈注射腎上腺素1 mg,推注後再次除顫。以後可間隔3~5 min多次重複使用,每次1 mg。當推注1~2次並除顫後仍無效時,可靜脈迅速推注胺碘酮300 mg(或5 mg/kg),以提高再次電復律的成功率。胺碘酮可重複使用1次,第2劑150 mg(或2.5 mg/kg)靜脈推注,若電復律仍無效,則不再使用。在2018年CPR和心血管急救科學與治療建議的國際共識中提出,利多卡因與胺碘酮相比用於除顫後頑固心室顫動/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患者,對於出院生存率無明顯差異,故可以使用。

具體用法:利多卡因1.0~1.5 mg/kg靜脈推注,若室性心動過速持續,可間隔5~10min再予0.50~0.75mg/kg靜脈推注,最大劑量不超過3mg/kg。但此兩種藥物由於證據質量較低,推薦級別均較弱。

(4)不可除顫心律

若監測顯示為不可除顫心律(如心臟停搏或電機械分離),建議持續CPR,並儘早給予腎上腺素靜脈推注。

4

給藥途徑

心臟驟停搶救時首選給藥途徑多為較大外周靜脈,如肘正中靜脈,便於操作,避免幹擾CPR。若使用外周靜脈推注藥物後,應再推注生理鹽水20 ml,使藥物迅速達到中心循環。當除顫及外周靜脈用藥後,自主循環仍未恢復,可建立中心靜脈途徑(除非有禁忌證),可選擇頸內、鎖骨下或股靜脈。國外推薦還可選用骨內途徑給藥,通過骨髓穿刺套管進入骨髓腔內的靜脈網,優點是不需中斷CPR,但國內應用較少。

5

鹼性藥物的使用

由於碳酸氫鈉可能通過降低血管阻力減少冠狀動脈灌注壓,並產生細胞外鹼中毒使氧合曲線左移,不利於氧釋放,在CPR患者中不推薦常規使用碳酸氫鈉。但在特殊狀態下,如存在明顯代謝性酸中毒或高鉀血症,可能獲益。建議有條件者在血氣或碳酸氫鹽濃度監測下使用,初始劑量1 mEq/kg,或在除顫、CPR、通氣支持及腎上腺素注射1次以上後使用。

6

氣管插管及輔助呼吸

在CPR過程中,若無法保證氣道通暢且無可靠的自主呼吸,應儘快氣管插管。當完成插管建立高級氣道後可不再間斷心外按壓,通氣速率簡化為每6秒1次(每分鐘10次呼吸),行簡易呼吸器或呼吸機輔助呼吸(通氣量6~7ml/kg)。若有呼吸器,可與氣管插管連接。

7

避免幹擾CPR,縮短胸部按壓中斷時間

進行所有操作時,包括建立靜脈通道、氣管插管和電除顫,均儘量避免幹擾CPR,最大限度縮短胸部按壓中斷時間,至少使心外按壓時間佔到整個搶救時間的60%以上,爭取達到80%以上,才可保證CPR的效果。

8

根據情況,選擇啟動高級CPR的其他措施

要根據患者病情和當地條件,啟動高級CPR的其他措施,以進一步處理心律失常、血液動力學異常等情況,包括藥物及非藥物措施。如果當地不具備條件,應在患者自主循環恢復且穩定後儘快轉運至最近的上級醫院。應使用備有搶救設備的急救車,並配備相應醫護人員。也可呼叫急救中心轉運,轉運前做好病情和治療交接班。

成人心臟驟停救治流程見圖2,圖3。

註:AED自動體外除顫儀

圖2 成人心臟驟停救治流程

註:PETCO2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1 mmHg=0.133 kPa

圖3 成人心臟驟停救治流程

復甦後,建議將患者轉運至實力較強的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懷疑患有急性冠脈症候群的患者應分流到具有冠狀動脈造影和再灌注介入能力(主要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的機構。後續的治療應在具備監護多器官功能障礙患者經驗的多學科團隊,而且可及時開展適當心臟驟停後處理(包括低溫治療)的機構,促進神經及機體功能恢復,預防和治療多器官功能障礙。

文獻來源: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 等. 心血管系統疾病基層診療指南編寫專家組. 心臟驟停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2019; 18(11): 1034-1041.

相關焦點

  • 2018AHA心肺復甦指南發布,更新要點一覽
    11月5日,美國心臟學會(AHA)官網及Circulation雜誌刊登了三篇關於心肺復甦(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分別為《2018AHA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心臟驟停期間和之後立即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高級心血管生命支持》、《2018AHA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兒童高級生命支持》和《2018國際復甦聯合會
  • 基層醫療有了慢性腹瀉診療指南!上海嘉會國際醫院主任執筆
    慢性腹瀉是基層門診最常見的就診原因之一,但也是各式各樣「土辦法」、「經驗療法」最多的一種臨床症狀。2020 年 11 月,《慢性腹瀉基層診療指南(2019)》正式發布,為基層醫生提供了慢性腹瀉診治的科學指導。
  • 功能性便秘的治療,看《慢性便秘基層診療指南(2019 年)》怎麼說?
    《慢性便秘基層診療指南(2019 年)》從診斷到治療、診治進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提出了適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切實、可行的 規範化診治手段,同時明確了基層醫生對慢性便秘患者轉診的建議。關於功能性便秘的治療,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 世界骨質疏鬆日|骨質疏鬆社區診療怎麼做?深度解讀指南原則!
    2017 年,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更新完善了《原發性骨質疏鬆診療指南》[2],提綱挈領地為臨床醫生骨質疏鬆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工作提供了指導,強調了骨質疏鬆可防可治且預防重於治療[2,3]。這就對社區基層的骨質疏鬆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 房顫基層診療有哪些關鍵點
    中華醫學會及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組織心血管疾病基層診療指南編寫專家組制定《心房顫動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這是首個針對房顫基層診療現狀的符合我國國情的指南。指南對房顫定義、分類、病因及發病機制、診斷與鑑別診斷、轉診、治療等方面進行總結,為基層醫生提供詳細的參考。
  • 心臟驟停如何規範用藥
    心臟驟停 2019 年 AHA 心肺復甦與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推薦腎上腺素作為心臟驟停的搶救用藥(I 類推薦,B 級證據)。 周二「疾病診療」:主任提問:洋地黃中毒有何表現?90% 醫生都會答錯 周三「你問我答」:腎上腺素竟不能「直接靜推」?
  • 2018—2020年呼吸指南匯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阻塞性睡眠...
    本文匯總了2018—2020年發布的國內外呼吸科相關指南和共識,供大家查閱。感染1.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CAP)在全球各年齡組都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發生於寒冷季節或氣溫突然變冷時。基層醫生應該如何應對急性氣管-支氣管炎?中華醫學會發表了《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
  • 提升基層婦產科診療水平
    南方日報訊 (記者/焦瑩 通訊員/朱榮敏)12月19日上午,清遠市繼教項目「英德市婦產科診療能力培訓班」在英德市人民醫院舉行。省人醫教授何善陽等4名專家進行主題授課,英德市醫共體成員單位的100名醫務工作者參加培訓。
  • 專家解讀甲狀腺疾病指南 | 這種常見病,基層醫生必看
    近日,在「新冠疫情下基層醫療機構甲狀腺疾病診治及分級診療策略」直播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高瑩教授圍繞《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基層診療指南(2019)》(以下簡稱《甲亢指南》)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基層診療指南(2019)》(以下簡稱《甲減指南》)進行了深入的解讀,為基層醫療機構提高甲狀腺疾病診療水平、切實落實甲狀腺疾病分級診療提出了系統的思路和建議
  • 指南解讀|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 (2019年版)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2017年6月發布《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7年版)》[2],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肝癌分期,並在診斷和治療方面提出推薦性意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國內外對PLC研究的不斷深入,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的不斷出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修訂頒布《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3]。現就新版規範的更新部分進行解讀。
  • 腎性貧血診療指南發布,HIF-PHI首次邁入指南推薦
    煙波掩寺峰連塔,柳浪聞鶯水過橋,11月26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陳香美院士領銜,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編制的《中國腎性貧血診療的臨床實踐指南》在杭州國際會議中心正式發布,這是首部中國發布的《中國腎性貧血診療的臨床實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 最新肺結核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發布│指南共識
    沒有病原學檢查條件的基層醫院,或抗酸染色陰性仍懷疑肺結核者建議轉至上級醫院或結核病定點醫院。 胸水檢查:存在胸腔積液者可行胸腔穿刺術抽取胸水進行胸水常規、生化、結核菌等相關檢查。結核性胸膜炎的胸水為滲出液,單核細胞為主,胸水腺苷脫氨酶(ADA)常明顯升高,通常≥40U/L。
  • 關於印發《 2019年宿遷市醫政、中醫工作要點》的通知
    9年宿遷市醫政、中醫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此件公開發布 2019年全市醫政、中醫工作要點 2019年醫政、中醫工作總體要求是:按照省、市衛生健康工作的總體部署,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快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建設
  • 賀蓓:2019年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診療進展
    2019年10月,美國胸科學會(ATS)聯合美國感染病學會(IDSA)共同發布了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的診斷和治療指南,新指南共涉及16個要點,較上一版2007年CAP指南有較多更新。
  • 《中國高尿酸血症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在青發布 首提亞臨床痛風...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1月11日訊(記者 辛剛)1月11日,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高尿酸血症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  《指南》基於國人的研究證據 可有效規範高尿酸血症、痛風診療  目前,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痛風診療指南主要為2012年ACR和2015年ACR/EULAR制訂的指南,但均未涉及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此外,以GRADE系統為代表的證據分級系統已成為國內外指南常用分級方法。
  •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9 版)》外科治療解讀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9 版)》外科治療解讀.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20, 27(11): 1267-1270. doi: 10.7507/1007-4848.202009027摘要隨著胸部螺旋 CT 體檢篩查的日益普及,我國肺癌的檢出率不斷增長。《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結合我國肺癌的特點以及國內外肺癌研究的進展,每年做一次更新。
  • 兒童發熱的基層規範化診治流程
    本文來源:秦紅莉,任菁菁.兒童發熱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規範化診治[J].中國全科醫學,2019.[Epub ahead of print]. 兒童發熱的基層規範化診治流程 兒童發熱作為一種臨床症狀,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很常見,但不恰當使用物理降溫方法、靜脈輸液方式退熱、濫用抗生素或激素等不規範診療行為仍很常見。本文總結歸納兒童發熱的病情特點和處理建議,以期引導基層醫務人員能夠規範化處理兒童發熱。
  • 2020AHA心肺復甦指南更新,附2015-2019指南回顧
    這些一系列指南中,大多數議題在2015年得到回顧和總結,繼2015年之後湧現很多新的心肺復甦相關的研究,故而在2017、2018、2019年連續三年進行了更新。但部分內容自2010年版發布後未予更新,因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尚不足以引起需要修改的地方。2020年又有新的證據,促使2020年版本出爐。
  • 基層診療指南: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
    基層醫療機構推薦CURB-65(C:confusion,U:uremia,R:respiratory rate,B:blood pressure)或CRB-65評分。見表1。1.緊急轉診:(1)符合我國《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年版)》重症CAP診斷標準。(2)病情危重的不明原因肺炎原則上需轉至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同時按照感染控制相關規定處置,並配合疾控機構對病例開展相關調查處置和實驗室檢測。(3)初始治療失敗,生命體徵不穩定。
  • @所有醫護人員:收藏這份心臟驟停急救指南
    Kouwenhoven首次介紹體外除顫術;1958年,Elam和Safar介紹了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技術及其獲益;隨後Kouwenhoven、Knickerbocker和Jude介紹了胸外按壓的益處。 儘管半個世紀以來CPR、電除顫及其他高級復甦技術的發展,以及美歐復甦相關學會指南的持續更新與全社會的動員學習、參與,心臟驟停者的生存率及良好神經功能預後者的比例仍然很低。而心臟驟停後存活的關鍵是早期發現和處理,尤其是立即實施高質量CPR和儘早除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