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用56條人生法則,教你打敗一切煩惱

2020-09-24 沐心說情感

一起通過文字,給情緒找個出口,讓內心得以放鬆,輕鬆前行!

你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氣得幾天睡不著麼?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只是個被命運之神冷落的透明人?

這些我都有,從小時候到如今的四十將近,這些問題困惱得我抓心撓肺。

給孩子買書,無意中看到這本《被討厭的勇氣》,一下子被震住了,難道還有人喜歡被人討厭?索性買回來讀。

只翻了個序言,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書中,傳承阿德勒衣缽的哲人和充滿困惑的青年通過五夜對話,用56個方法讓青年人幡然大悟。我一口氣讀完,也豁然開朗。

現在,我把哲人的方法歸納成12條乾貨,它們足以解決我們普通人生活中的所有煩惱:

01

決定我們的,不是過去,而是我們自己

與弗洛伊德的原因論相反,阿德勒認為:決定我們自身現狀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如果我們一直糾結在過去中,就會永遠止步不前。

我們要明白,過去本身不會決定什麼,真正決定我們生活的,是我們怎麼看待過去。

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了如何生活。

02

憤怒是自己故意捏造的

生活中,令我們生氣的事情簡直多如牛毛,比如,哪怕你再生氣,和對方的矛盾再大,你敢拿刀刺向對方麼?你敢向正好打來電話的班主任開炮麼?

不敢吧?所以生氣其實是可放可收的,它可以在接到電話的瞬間被巧妙地收起,也可以在掛斷電話後再次釋放出來。

生氣的目的,是作為一種震懾他人的手段,進而讓對方認真聽自己的話。

另外,人憤怒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採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對方屈服。

03

不幸,都是自己選擇的

我們總會覺得自己現在過得不如意,都是過去的原生家庭、童年經歷不咋地給造成的。

一味地執著於過去,現實就能更改變了麼?

弗洛伊德的原因論,否定了人的自由意志,把人的現在狀態歸結於過去的束縛之下,這樣做,容易陷入消極的閉環中走不出來。

活在過去,對當下的生活不會有改變,人應該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阿德勒的目的論推崇:無論之前的人生發生過什麼,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過渡沒有影響。

04

不喜歡自己,其實是想要的太多

一個愛臉紅的姑娘,向哲人求助,希望治好自己的臉紅,好向心儀的男孩表白。

後來,男孩先表白了,姑娘的心願達到了,臉紅毛病不治而愈。

你看,不喜歡自己的人,一旦得到想要的東西,立馬歡欣雀躍起來。

不喜歡自己,說到底,是人的欲望和能力不匹配,無法達成自己的欲求,因為無能為力,所以只好用不喜歡自己來做保護傘,這樣可以讓自己安於現狀,避免受傷。

05

任何煩惱都與他人有關

人之所以煩惱,並不是因為獨處才感到煩惱,而是感覺到自己被周圍的人和事疏遠了,才會有煩惱這個感覺。

沒有人能一生順遂,是人都或多或少有不如意的時候,不是自己滿足不了他人,就是別人滿足不了我們!

任何煩惱都和他人有關,所以,看清這一點,然後做自己能做到的,需要做的,其他的,就不必強求,這樣子,煩惱會減少一大半。

06

不必尋求他人的認可

為什麼我們要尋求他人的認可?其實,是受到了小時候賞罰教育的影響。

小時候,當我們做了恰當的事,就會得的父母的表揚,而如果做了不恰當的事,就會受到父母的懲罰。

在這種教育下,就會讓人在潛移默化中產生一種錯誤的生活方式:得到父母的肯定,就有歸屬感,能開心一整天;得到批評,就心灰意冷,覺得自己很差。

一味地追求得到他人的認可,活在別人的嘴裡中,害怕別人的批評,無法做真真的自己,又怎麼會發自內心的開心呢?

做自己願意做的事,不必尋求他人認可,不為滿足他人期待而活,只做自我悅納的事情,做一個真正的自由人。

07

一切矛盾都是愛操閒心

這世上,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事妄加幹涉或者自己的事被別人妄加幹涉。

操別人的心,或是別人操了自己的心,都是矛盾的起源,要想解決,就要進行課題分離。

把別人的事還給別人,把別人對你的看法還給別人,嘴長在別人身上,費的又不是你的口水,不必在意。

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別人如何評價你,那是別人的事,關起門來做好自己,這樣子,內心安定,矛盾自消。

08

自由就是被人討厭

不想被人討厭,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需求。

但是,不管我們怎樣努力,都會有討厭我們的人,因此,我們想要得到認可,想盡所能地得到所有人的喜歡。

每個人想要的都不一樣,把精力放在討好上,反而讓自己身心俱疲,得了A的歡心,得不到B的滿意。

成全不了別人,不如成全自個,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不害怕被人討厭,不活在別人的眼裡,只活在自己心裡。

09

在意他人目光,其實是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在意別人的目光,這不是是對他人的關心,而是對自己的執著。

執著於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人都應該在意自己的感受,考慮自己的心情。

事實是,別人並不為滿足你的期待而活,說你好的人,也只是基於Ta 的主觀感受,說你不好,也許是你損害了Ta的利益。

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放在別人眼裡,想要一個完美的自己,享受被人敬仰,就很難自由,也不現實。

10

不喜歡自己是最大的不幸

我們生來普通,沒有過人的才華,沒有出眾的相貌,樣樣都可能不如他人!不喜歡自己也在情理之中。

但一個人不喜歡自己,是最大的不幸,會把自己捲入巨大的內耗之中,執著於不如別人的缺點,總這樣想的話,該怎麼前進呢?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都不是完美的,取長補短,用自己的長處來彌補短處,找到自身的價值,活出自己獨特的光芒。

不是每個千裡馬都能夠遇到伯樂,我們的潛力得自己開發,先喜歡自己,發自內心地悅納自己,人生因此而不同。

11

要有敢於平凡的勇氣

這世上的天才畢竟是少人,也不可能誰都是學霸校草。對比別人的人生高光,我們很難做到泰然自諾!

無法接受普通的自己,也許是我們把「普通」理解成了「無能」吧?想要「特別優秀」的夢想受挫後,便極端地轉為「特別差勁」。

與別人比,我們的確平凡,不如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與昨天的自己比,與去年的你相比。

小肚腩不見了,學了個新技能,搞了個小副業掙點零花錢,這些生活的小確幸,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

這樣看,平凡的自己是不是也很厲害?

12

最重要的是活此時此刻

人生理想好比登山,如果把眼光老盯在山頂,那沿路的風光就沒法好好欣賞了。

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認真過好此時此刻,做現在能做的事,認真而謹慎地做好現在該做的事。

夜幕將臨時,告訴自己:今天的我,很好,沒有荒廢時光,這就足夠了!

世界很簡單,人生也一樣,不較勁,不擰巴,活在當下就好!

--END--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勇氣心理學教你妥善處理
    有一位青蔥少年,對自己的長相和身材很不滿意,性格也不大好,內向、固執,對一切悲觀失望,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覺得周圍人都討厭他,不願意跟他交往。他為此感到很煩惱,對人生感到無望。類似他這樣看待自己的人也許不少吧,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覺得生活乏味,不但別人討厭自己,連自己也討厭這個熊樣的自己。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怎麼辦?
  • 讀書筆記|《被討厭的勇氣》:人生的煩惱都是自找的
    《被討厭的勇氣》就是這麼開始的。這是一本非常好讀的心理學著作,全書沒有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沒有案例分析和解讀,僅通過「哲人」和「青年」兩人的對話來傳達作者的觀點:人可以改變、世界極其簡單、人人能獲得幸福。
  • 東湖夜讀·為你講書⑤|《被討厭的勇氣》: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邁出一步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要去吸引被討厭的負向能量,而是,如果這是我生命想綻放出美的光彩,那麼,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裡走去。因為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於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前段時間,因為疫情持續蔓延,很多人待在家裡遠程辦公。雖然生活上有諸多不便,但是減少了一部分人際關係,也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
  • 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第二夜:一切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1,為什麼我們會討厭自己?因為我們太害怕被他人討厭,太害怕自己在人際關係中被拒絕,被否定而讓自己受傷,所以先用「討厭自己」這一種症狀來欺騙自己,活在幻想之中來逃避面對現實中的實際問題。
  • 《被討厭的勇氣》: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咎由自取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人生也一樣。 不是世界複雜, 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題記看完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我忽然間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所有的煩惱都是咎由自取。
  • 《被討厭的勇氣》與阿德勒心理學
    最近有幸拜讀了 岸見一郎 的《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阿德勒作為心理學的三巨頭之一,而為大眾所熟知。阿德勒心理學,與佛洛依德和榮格心理學的區別就是,阿德勒心理學從目的論而不是從原因論的角度出發,來討論的人類的行為。
  • 《被討厭的勇氣》:我們為什麼要進行人生課題的分離
    在他們看來:孩子就是我的一切。然而就像硬幣有兩面,愛也有兩面。過度的愛反而把小孩寵壞了,他們缺失了吃苦耐勞的能力,缺乏獨立面對困難的勇氣,養成了對父母過度的依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學習是孩子的課題,而父母也有自己的課題。
  • 用「勇氣心理學」斬斷「格爾迪奧斯繩結」,幫你減少80%人際煩惱
    如果你總被人際關係困擾,覺得人際關係太複雜,那你可能需要學點「勇氣心理學」來斬斷人際關係的中的「格爾迪奧斯繩結」。當你感到害怕焦慮時你是怎樣面對這些情緒的?是被情緒控制或是完全否定,把它們推到一邊,假裝自己很強大?還是擁抱這些情緒,告訴自己沒關係,即使害怕也要去做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情? 如果是這樣,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擁有了勇氣。勇氣是人們去克服困難,追尋人生意義的能力,當你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最想要的是什麼,就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
  • 《被討厭的勇氣》經典語錄
    本書的名字《被討厭的勇氣》,承擔這種自由和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這種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詞,也是我們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知乎專欄作家 動機在杭州1、不害怕被別人討厭、勇敢做自己的勇氣。2、自卑都是與別人比較產生的,一切煩惱均來源於人際關係,假使這個世界只存在你一個人,便不會有任何煩惱了,處在群居性的人類社會中,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 《被討厭的勇氣》:學會做課題分離,不再害怕被討厭
    猶太教教義中有這麼一段話:假如有10個人,其中勢必會有1個人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會批判你。他討厭你,你也不喜歡他。而且,10個人中也會有2個人能夠成為與你互相接納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個人則兩者都不是。這時,你的關注點會聚焦到在哪一部分人?
  • 讀完《被討厭的勇氣》,我明白的幾個道理
    文/羅小可「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不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到心理學,很多說滔滔不絕地談及弗洛伊德還有他的經典理論。而《被討厭的勇氣》,讓我重新認識了心理學的另外一個泰鬥—自我啟發之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這本書是劉媛媛推薦的,是一本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的以青年和哲人對話的方式展開的關於自由和幸福的思考和辯論
  • 運用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有一位青蔥少年,對自己的長相和身材很不滿意,性格也不大好,內向、固執,對一切悲觀失望,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覺得周圍人都討厭他,不願意跟他交往。他為此感到很煩惱,對人生感到無望。類似他這樣看待自己的人也許不少吧,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覺得生活乏味,不但別人討厭自己,連自己也討厭這個熊樣的自己。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
  • 你有被討厭的勇氣嗎?阿德勒心理學帶給我們的六個人生小革命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非常單純。——岸見一郎阿德勒,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心理學家,開創個體心理學。我原本對他的名字並不熟悉,只偶然一次,在地下書街隨意翻看,上頭那句話就如此赤裸裸地出現在我眼前。從那天開始,我陸續閱讀了許多阿德勒心理學的相關書籍,並且試著把它們當成人生的指南。
  • 日劇《被討厭的勇氣》教你做人
    《被討厭的勇氣》光看名字就很吸睛,亞洲人尤其歷史底蘊豐厚的中國,每個人幾乎都要戴著面具生活,八面玲瓏是最好的褒義詞,卻很少有關心能給做到的人,其實真的心好累。哪怕只能從電視劇裡看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怎樣生活,聽聽那些可以讓壓力短暫釋放的臺詞,這也是值得珍視的美好時光。
  • 《美食總動員》: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視角,看「被討厭」勇氣的意義
    接下來,我將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視角,分析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對於成長和追尋夢想的重要性。而衝破這份被他人討厭恐懼的勇氣,才是能讓人「逆傾向」,「走上坡路」的活法。因為「活的自由」,註定會被討厭,你無法選擇改變部分人的看法,但你可以讓自己不害怕。
  • 《被討厭的勇氣》:完全顛覆日常認知的阿德勒心理學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不是經常感到不快樂,無法感受到幸福?是不是經常想要是自己成為某個人就好了?是不是一直在為自己沒有朋友而感到煩惱?《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的青年正是這樣的人,他每天都煩惱纏身,敏感又自卑,看不到自己身上任何優點,一直活在痛苦當中。
  • 成年人的潛規則:想要活得「爽」,就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在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的《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一書中,我看到了答案。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他強調社會文化和自我奮鬥對個人的影響,是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思想主張: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與其他任何人都沒有關係,所有的一切取決於自己。
  • 阿德勒: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生活中,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從表面上看,這些煩惱是關於金錢、家庭和個人發展等,但實際上,這些煩惱的背後是我們所選擇的生活哲學。《被討厭的勇氣》一書,通過青年和哲人對話的方式,從生活哲學的角度,講述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
  • 《被討厭的勇氣》如何找到自由幸福的狀態
    今天為你分享的這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這是一本一位牛人解讀另一位牛人的書。第一位牛人,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岸見一郎。他是日本一位很有影響力的哲學家。岸見一郎30歲那年,遇到了另一位牛人的學說——阿德勒心理學,從此以後,便全身心投入到了有關阿德勒思想的研究中去。這本《被討厭的勇氣》,介紹的就是岸見一郎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