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出現小叛逆時,看見孩子需求!育兒師教我們先做好這件事

2020-09-22 樂哉育兒parenting

據很多家長朋友的反應:最讓他們頭疼的時段就是0~3歲,12~16歲,因為這個時間段是孩子的叛逆期。一說到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長都會把它與不當行為聯繫起來,總會想盡辦法去糾正它,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去要求他們。可結果卻是:孩子的叛逆行為並沒有減少,有時反而會變本加厲。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孩子的世界!

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我小時候是家裡的孩子王,姑姑們家的孩子每到周末都會聚在一起玩,我負責帶他們玩。有一次我帶小姑家的姑娘玩,那時候她才1歲多,在學著走路。當時我在臥室看動畫片,她就自己學著走路,走遠了或者超出我控制的範圍,我就一把將她抱回來,妹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繼續掙脫向前走,卻再次被我抱回來……最後,我失去了耐心,直接將她抱在地上,將她的雙腳綁住,妹妹感覺被控制,傷心地大哭起來……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只是單純覺得妹妹應該安安靜靜地待在我身邊, 至少是在可以保護的範圍內,而不是完全不管不顧地到處亂走,這樣不僅我累,妹妹也很危險。於是,我不斷地阻止妹妹,直到最後失去耐心,綁住妹妹的腳,既是發洩憤怒,也是希望妹妹從中會老實一些

妹妹覺得即委屈又困惑,她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妹妹剛學會走路,走路對她來說是一件非常好奇的事情,她發現自己不用藉助別人就可以走路了,於是好奇地走向這個全新的世界,享受走路帶來的成就感。當我一次一次地把她抱回原地後,她認為自己的成就感被控制,因此就會大哭大鬧。

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盧老師告訴我們:孩子出現的所謂不當行為,很多時候只是因為缺乏知識、技能的不熟練,年齡與行動不協調,或是情緒失控而產生的行為而已。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多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段的特點和發展規律,知道孩子的某些不當行為只是他們的一些適齡行為,並不是故意要跟你對著幹。

當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四處亂走時,請耐心一些,在可以保護的範圍內給予孩子最大的自由,讓他勇敢地去探索。

孩子的行為就像一座冰山,我們所能看到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而孩子行為背後是什麼樣的感覺,他們追尋的是怎樣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卻是隱藏在海面下更大的部分,是我們看不到的。zhe'ngi

我們對自己以及孩子的行為了解得越多,與孩子溝通就會越有效。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的第一把鑰匙。積極的關注,當你的心跟孩子在一起時,你不僅用眼神或肢體動作跟他交流,還能站在他的角度傾聽他的心聲,看見他的需求,讓孩子感到他的重要。這對於培養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是無比重要的事。

所以,家庭教育是根,想讓孩子枝繁葉茂,就必須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給他充足的養分。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願你在育兒道路上如順水推舟!

相關焦點

  • 當我們在做這10件事時,最好讓孩子看見
    導讀:當我們在做這10件事時,最好讓孩子看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我們在做這10件事時,最好讓孩子看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請先做好這三件事
    等孩子再長大些,出現嚴重自閉、結伴逃學、上網成癮、不敢去學校等問題時,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才想到要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然而,此時的孩子已經把父母關在了心門外,再想打開就非常困難了。第二類是控制型。
  • 李玫瑾:孩子突然變得特別叛逆,拒絕溝通?看你是否做了這三件事
    李玫瑾:孩子突然變得特別叛逆,拒絕溝通?看你是否做了這三件事孩子在某段時間突然變得特別叛逆,而且拒絕和家人溝通,這是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情況。大多數家長都把孩子叛逆的原因歸結到孩子不懂事上。
  • 李玫瑾:孩子突然變得特別叛逆,拒絕溝通?看你是否做了這三件事
    李玫瑾:孩子突然變得特別叛逆,拒絕溝通?看你是否做了這三件事孩子在某段時間突然變得特別叛逆,而且拒絕和家人溝通,這是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情況。大多數家長都把孩子叛逆的原因歸結到孩子不懂事上。
  •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讀懂孩子的心」-叛逆時的特別關愛你給了嗎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叛逆時的特別關愛《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的作者傑弗裡·伯恩斯坦,是美國有名的家庭教育專家。他經常出現在美國的公共媒體上,已幫助了2000多個叛逆的孩子和家庭重建親子關係。有一天,我兒子早上起來發現他的書包前一天放在我們另一個家裡,沒帶回來。他緊張得要命,覺得沒有帶書包可怎麼上學,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他媽媽說:「這有什麼好哭的?你為這麼小的事就哭,將來怎麼做男子漢?」這就是忽視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覺得更加委屈、更加難受,他的表現會更糟糕。
  • 看完發生在我孩子身上的這件事,你就不會再為孩子叛逆而焦慮了
    老師也沒辦法,就暫時讓她先休息了。但是到孩子吃中午飯時,她還是感到肚子疼,就又找到了老師。老師一看沒辦法了,就打電話給我媳婦,讓我媳婦中午就把孩子接回家了。我為什麼會對此事感到大跌眼鏡呢?就是因為我一直以來覺得孩子膽小害羞,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沒想到孩子在此次事件中表現得這麼積極勇敢。
  • 青春期孩子出現叛逆,父母少做3件事,教育孩子有幫助
    尤其是孩子出現叛逆的時候,別人都說7歲的孩子叛逆,父母會感到煩躁。但是小天偏偏是和父母唱反調,平時時間都是用在打扮自己,追星,對於學習總是推脫,導致學習成績日漸下降。青春期的教育也是比較艱難,這個時間段的孩子,經常出現頂嘴的情況。面對父母說教也有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把自己想法說出來。但是只要父母強迫他們做些不喜歡的事情,就會有牴觸的情緒,甚至會做出各種偏激的行為。
  • 育兒師:這6件事沒做好
    育兒師:這6件事沒做好鄰居寶媽開玩笑:孩子在家不感冒,一到幼兒園就頭疼發燒,難道是我家小寶的八字和幼兒園不合?相信不少寶媽也有此疑惑,為何在家活蹦亂跳的萌娃進了學校就生病?育兒師說了:可能是這6件事沒做好,萌娃入園患病不僅和他們的生理心理的變化有關係,還和所處環境與父母關懷存在深層聯繫。
  • 養育孩子的家庭,堅持做好這幾件事,孩子將來有擔當有門面
    養育孩子的家庭,堅持做好這幾件事,孩子將來有擔當有門面有仔細的父母會發現,在我們生活當中,越來越多的男孩子不敢哭,因為大部分的父母常常會教育自己家的寶寶,尤其是小男孩,必須要堅強,需要做一個男子漢。這樣的教育方式看似是對的,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能夠在未來可以獨當一面,不害怕困難的人才。
  • 當青春的期孩子開始叛逆,如何和孩子溝通
    女孩住在這的時候,經常母女倆經常是戰爭不斷。常常能聽到母女大聲吵鬧聲,有時戰爭升級,就會摔東西,有的時候,竟然從窗子裡往外扔東西,常常一地狼藉。甚至,母女兩人一同出去,回來時,女孩先回來,母親就被鎖在外面,怎麼叫都不開……我不禁在想這對母女到底怎麼了,母女有之間有多大的矛盾,他們的溝通得出現了多大的問題才會這樣。我的女兒也快到了青春期了,有時交流時,動不動就反駁我。
  • 入秋後孩子進入「猛長期」,父母做好這3件事,孩子能多長几公分
    想讓孩子長個子、擁有好體格,家長就要抓住"猛長期"的尾巴,做好3件事情,孩子可能還能多長几公分。 孩子出現"生長痛",如果孩子這段時間有說到自己的腿痛、骨頭痛,這意味著孩子的骨骼正在快速地生長,速度太快讓孩子的身體會出現疼痛感。
  • 入秋後孩子進入「猛長期」,父母做好這3件事,孩子能多長几公分
    想讓孩子長個子、擁有好體格,家長就要抓住&34;的尾巴,做好3件事情,孩子可能還能多長几公分。孩子出現&34;,如果孩子這段時間有說到自己的腿痛、骨頭痛,這意味著孩子的骨骼正在快速地生長,速度太快讓孩子的身體會出現疼痛感。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出現這4種叛逆,該打就打,父母別慣著
    面對孩子6歲前出現的4種叛逆,父母該打就打,千萬別慣著孩子。這4種叛逆,該打就打1、不尊重長輩,沒有禮貌孩子對待長輩沒大沒小,不懂禮貌,甚至會惡言相向,這種情況父母不能一直慣著,要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禮貌。
  • 青春期孩子變叛逆,親媽被氣進醫院,這樣的孩子到底該如何教
    老師直喊沒法教,更把親媽氣住院之前在網上看見給孩子輔導作業,家長被起到腦血栓住進醫院的新聞,沒想到身邊也發生了一件相似的事情。同時陳姐家的孩子正上高一,原本應該是埋頭苦學的時候,可孩子卻迷上了網路遊戲。陳姐忙於工作,加上孩子之前一直很聽話,根本沒想到孩子會在高中掉鏈子,直到自己被老師請進了辦公室。
  • 不讓孩子接觸零食,是在傷害孩子的心,大唐母嬰育兒師這樣說
    這不,在某檔節目中,有位藝人的孩子竟然不知道果凍、冰淇淋、巧克力這樣的零食?讓一眾人感到太過驚訝,這樣的教育也太狠了。大唐母嬰育兒師表示,很多媽媽為孩子吃零食這件事總擔心,畢竟害怕孩子零食吃多了不愛吃飯、長蛀牙等等,讓孩子少吃零食都是能理解的,可限制的過於嚴苛不見得是好事兒!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唐母嬰來告訴你!
  •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時,李玫瑾:該打就得打,否則孩子將來會怨你
    現在社會中,我們常會聽到一句話,就是:現在的孩子很寶貴,打不得罵不得。其實很多人說出這句話也是有原因的,因為許多父母都特別寵愛孩子,所有的家庭成員都以孩子為中心,不管是吃的喝的還是用的,都先緊著孩子,都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以後,父母才會考慮到自己的需求。
  • 孩子叛逆都是父母所逼!爸媽常做這2件事,孩子不逆反才怪
    ……說起孩子叛逆這件事,無數家長都只能無奈地搖搖頭。他們往往只知道感嘆孩子的各種差勁和叛逆,卻不曾細細反思,原來孩子的逆反往往都是家長所逼出來的。不管是媽媽也好,爸爸也罷,常做以下幾件事,想讓孩子變得懂事乖巧幾乎不可能。(1)明顯讓孩子感覺到難以伺候。今天在抖音裡無意間刷到了三個畫面過於真實的場景——孩子開心地玩了一下午,地上散落著各種玩具和學習用具,孩子剛剛撿起其中的一個玩具,並暗暗下定決心「今天我一定要好好收拾房間!」
  • 成長中的孩子叛逆是必然?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家長更懂孩子
    並且,幾乎每個人都能夠實現自己的「脖子以下」的需求,但是脖子以上的需求卻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夠實現,所以孩子對這部分的需求會非常強烈。孩子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開始交叉出現,但仍然還是主要以家庭為中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成績優秀的孩子最後會做出非理性行為的原因,因為他們的社交需求以及尊重需求得不到滿足,直接影響到了孩子自我實現的需求,導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變化。
  • 想孩子上好小學,家長要做好這1件事
    我常常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想孩子上好小學,家長要做好的第1件事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學習最需要的是專心。專注力強的孩子,容易坐得住,上課聽講精神集中,做作業也能心無旁騖。專注力強的孩子一般都能靜下心來思考。作為家長,平時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0-3歲的孩子,發揮玩具的作用,調動孩子的好奇心去培養專注力。會跳的小青蛙,會搖頭的小木偶,自動下蛋的母雞……小孩子很喜歡玩,你教他玩時,就邊玩邊引導他觀察,不知不覺就訓練他集中注意力。
  • 放學別催孩子寫作業,先花20分鐘做這四件事,比催100次管用
    文/鵬爸育兒經當媽的人都懂,如果評選帶娃路上的最大難題,那麼首當其衝的必定是陪孩子寫作業。多少溫柔淑女的寶媽,一遇到輔導孩子功課,就變身了暴躁失控的「潑辣」女性。其實,一味的催促孩子寫作業,不一定有效,反而還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不如做好以下四件事,反而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