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從0入門:關於四聲,古詩發音與普通話的區別

2020-12-08 青樓詩社

這是一個讓初學者從0入門,學習寫古詩的專欄,共15個章節,由淺入深講解,歡迎收藏

在前一篇開題文章中,我們講到,詩的分類大致可以按照時間節點來分:

唐朝以前,那種不拘長短,不限平仄,無需押韻的詩詞,統稱為:「古風」或「古體詩」;

東晉以後,在唐初逐漸形成的有著固定長短,明確平仄規則,必須遵循聲韻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

五四之後,伴隨著新文學而興起的,不拘泥格律的新體詩,稱為現代詩。

我們常說的「古詩」,絕大部分是指「近體詩」,也就是唐代以來的「格律詩」。

寫一篇「格律詩」難嗎?

說實話,不難,學會一個詞——韻律,這也是眾多「大家」在點評一首詩時首先看的,簡單來說,就是是否押韻,是否入律。

為了讓更多0基礎的朋友能夠循序漸進學習,接下來我們把「韻律」拆分開,大家跟著內容走,就會發現,詩詞其實沒有那麼深奧,0基礎也可以短時間內學會寫古詩詞。

我們的內容大致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基礎篇,主要講解押韻和平仄第二部分:進階篇,主要講解格律第三部分:實戰篇,實際講解絕句和律詩具體的寫法

——正式開始——

第一節,咱們講「四聲」

我們在小學的時候,都學過拼音,漢字的發音是由聲母加韻母,共同組合發出的音。部分字沒有聲母,只有韻母。

所以,我們所有的漢字,都離不開韻母。

千百年來,老祖先們在使用文字的過程中,總結出一套規律——韻母作為一個字的尾音,當兩個字的韻母相同時,放在不同句的結尾處,會出現一種特殊的味道,這種味道讓文字讀起來順口、悅耳,所以被普遍運用在「歌」與「詩」中,這種同韻的寫作手法,就叫「押韻」。

比如李白的:

故人西辭黃鶴樓(lou)煙花三月下揚州(zhou)

都是ou韻,所以讀起來非常舒服、順暢。

在現代普通話中,共有39個韻母,a、o、e,i、u、ü....,這些我們小學都學過。

除了音之外,漢語在發音時,還有四個抑揚頓挫的聲調,分別是: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以上,是咱們現代語言的發音,如果寫詩的時候,使用《中華新韻》,那就只需要了解到這個層面,也就是掌握了普通話,也就學會了新韻。

這個時候,或許有的朋友會有疑問,古人寫詩的發音難道和說話不一樣嗎?

相關焦點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
    這裡說詩詞中的平仄,自然是指古詩詞中的平仄。古音平仄古詩詞的平仄是根據古代漢字發音簡化出來的。古詩詞以唐詩宋詞為代表,而唐宋之後的古詩依舊按照古音韻來創作,所以發音就以宋末《平水韻》為準。元朝北方口音的入侵,演變到今天的普通話和唐音宋調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因而新韻和平水韻也有了較大的區別。漢字發音變化,自然就會產生不同韻部的重新組合。不過韻部的調整其實和平仄的關係不大,因為平仄只是音調標誌,與韻母變化沒有關係。平仄是古代漢字音調變化的二元簡化。
  • 詩詞中古韻的四聲標註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什麼不同?
    舊體詩四聲與現代漢語四聲是否有區別?有何區別?當然是有區別的。古代四聲是分為「平、上、去、入」,而現代漢語四聲則是「一、二、三、四」,這四個聲調有對應,但又不完全對等。因為古代四聲是基於當時中原發音總結而成,隨著元朝兵馬南下,將中原口音的漢人和知識分子趕到南邊,北方口音逐漸成為發音主流。而普通話實際上就是在當時的北方口音慢慢演變而來。音調不同,對漢字四聲劃分的標準自然就不同了。
  • 古詩初學者平仄快速入門
    我們現代漢語普通話和古音發音已經有了一些不同,所以,平仄規則到了今天在學詩的人的眼裡難免有些混亂,再加上格律詩對平仄限定很嚴,所以有很多人對平仄格律如臨大敵,甚至有一部分人乾脆放棄,打起「不以詞害意」的虎皮,痛罵平仄害人,是鐐銬,限制了思緒自由,並自得其樂。這是個人選擇,不代表大眾趨勢。平仄難嗎?並不。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否能對應?
    最近看到自媒體平臺有文友提問:「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然後有人回答:「詩詞中的平仄,與現代漢語拼音四聲的關係是:一聲二聲是平聲,三聲四聲是仄聲。」對此,六甲番人認為,這種回答是不夠準確的,詩詞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的四聲是不完全關聯的,所以很難對應和區分。詩詞的平仄,是建立在中古漢語發音規律的基礎上分類的,簡單說,就是中古漢語發音的平聲(包括陰平和陽平)屬於平聲,其餘的去、上、入聲都是仄聲。
  • 【詩詞格律與寫作】四聲、入聲辨別
    辨別讀音平仄,無疑是詩詞格律與寫作的當務之急。 古代的四聲跟現代漢語當中的四聲是不一樣的,現代漢語的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古代漢語的四聲是平、上、去、入這四聲,這裡面我們主要辨識古漢語中的入聲。
  • 詩詞寫作常識:格律詩的基本格式及平仄要領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巷,這是我們《格律詩詞創作精講,玩轉格律詩詞》課程的第一章內容。基於大家對格律詩詞的熱愛,詩巷特開設了本專欄課程,我們將全面、系統地講解格律詩詞,從律詩、絕句到詞逐一展開;希望能夠幫助欲學寫格律詩的朋友正確入門,力爭做到不但要學會、還要寫好格律詩詞。歡迎加入詩巷,帶你玩轉格律詩。
  • 古詩的特點是什麼?怎麼寫出一篇古詩?
    第一點:注意押韻對仗我認為我們今天要寫一篇古詩,最好寫近體詩風格的格律詩,就像唐詩、宋詩(宋詩以其格律出名)等,格律詩對押韻對仗、平仄有嚴格的要求。押韻和對仗是創作格律詩的入門,也相對簡單。第二點:平仄平仄就是指古漢語字調的平聲和仄聲,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因為咱們的漢語是聲調語言,所以學寫古詩就要了解古漢語的聲調。漢語的聲調就是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其中高低和升降這兩個因素是比較重要的。
  • 普通話、粵語、潮汕話、客家話發音字典古詩文、字源、甲骨文查詢
    現代標準漢語即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漢語是分析語,一般有四到十五種聲調。漢語的文字系統漢字是一種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漢語普通話及各方言有多套拼音方案,由各地區語言文字相關工作單位根據【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及相關國際標準編制。
  • 試比較粵語與普通話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注意:下文中不加任何括號的表示拼音(普通話拼音/粵拼),/ /內表示音位,[ ]內表示國際音標。粵拼方案與《廣州話正音詞典》(詹伯慧編)一致。聲母部分:除dz、ts、s、j外比較微妙外,其他與普通話幾乎沒區別。
  • 古漢語跟普通話不是有很大的差別嗎?為什麼讀唐詩宋詞還押韻呢?
    —阿諾德 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想到過:用普通話讀古詩,為什麼會押韻?古代漢語跟現在的普通話不是有很大的差別嗎? 古人的文字,我們學習過以後,至今能看懂;古人的文章,大部分我們幾乎也能讀下來。 所以,古詩詞,我們能夠讀懂,並不奇怪。
  • 怎樣寫古詩(田雲龍)
    每當孩提時代讀到這些古詩時,大家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的感慨:「古詩真美!」它是中華瑰寶,是國粹。是亟需繼承和傳承的高品位文化。你既愛古詩之美,你自己如果也會寫古詩,那種徜徉在花前月下、山高水遠的風雅之軀,將會和詩一樣,盡顯與大自然融合的醉美!
  • 有人說普通話是胡語,為什麼讀起古詩文還是朗朗上口、韻律十足?
    其實普通話只是規範發音,所用字形、字義、語法結構和其他發音的漢語沒有不同。  換句話說,普通話是一種有目的的創造,是全國通用的漢語體系上的發音規則,和普通話位置對等的只能是美式英語、英式英語這種在某個區域通用的,為了方便交流統一的語言發音規則,而並非某種語言本身。  與胡語對應的是漢語,英語、法語,包括發音、文字、語法的語言體系。
  • 古詩詞裡常用字的不同發音,原來不是高大上的文學知識?
    在學習古詩詞時,有的老師會糾正一些常用字在古詩文中的發音,如「青鳥殷勤為探看」的「看」往往讀成kān第一聲;「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讀成「xiá」,這是為什麼?所以,只要樂意,這些發音按照平時發音也是可以的,甚至一定程度上於傾向普通漢語發音更合適。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發音系統隨著時代有了巨大變化,雖然我們的文字一脈相承,但是現在的讀音和古代的讀音已經幾乎是兩個體系。
  • 古人起名字注意四聲平仄嗎?怎樣組合好一些呢?
    關於題主說的平仄,包括了四聲:平上去入,古人在南北朝齊梁時期開始研究四聲, 並且影響到了格律詩的演變與定型。詩人們作詩開始注意平平仄仄的音律協調。如果起名字時,注意一點平仄四聲的搭配,名字就不會太拗口。
  • 近體詩詞入聲韻律之拙見
    就像簡化字一樣,在偌大中國,應該知道推廣普通話並不能包打天下。比如,普通話就沒有入聲。入聲原是漢語五聲之一(即上平、下平、上聲、去聲和入聲),其聲短促,一發即收。而現代漢語發音規則居然因為作為其基礎的北京話沒有入聲而將其人為地強制性地捨棄不提了,結果普通話就只有了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
  • 輕解格律,戀上詩詞——古詩不是背的,詩歌是用來寫的
    詩詞之所以之念起來(或者默念)會給人音樂的美感就是因為這些漢字的發音組合起來會形成音樂的美感,從而相互作用的結果,就像按正確的動作去撥弄琴弦,而不是亂撥一氣,近體詩的格律是讓作者更容易把握這一點的工具。
  • 詩詞從0入門③:押韻,一文讀懂詩詞押韻、步韻、出韻等知識點
    詩詞從0入門第三課:押韻前節回顧前面的兩節內容,我們主要講了詩詞中的四種聲調、106部《平水韻》表,以及平仄的定義與使用。這些內容是詩詞的基礎,非常簡單。今天,我們主要來講另一個詩詞的重要基礎——押韻,簡單且重要的知識點。
  • 古人是依據什麼來創作詩詞的? 平仄如何判斷? 根據方言還是官話?
    他們是不是沒有普通話也沒有拼音,方言發音也不同?」關於這個問題,應該說描述是不夠準確的,為了方便大家理解詩詞的平仄知識,有必要將問題分解成如下幾個小問題:1、古詩詞一定要依照平仄嗎?古詩詞,也就是古典詩詞,包括古體詩、近體詩、詞、曲等體裁,其中古體詩並未要求平仄,只需押韻即可,而近體詩、詞和曲則對平仄有一定的要求,其中近體詩的律詩要求最是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