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古韻的四聲標註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什麼不同?

2020-12-08 梧桐樹邊羽

舊體詩四聲與現代漢語四聲是否有區別?有何區別?

當然是有區別的。

古代四聲是分為「平、上、去、入」,而現代漢語四聲則是「一、二、三、四」,這四個聲調有對應,但又不完全對等。因為古代四聲是基於當時中原發音總結而成,隨著元朝兵馬南下,將中原口音的漢人和知識分子趕到南邊,北方口音逐漸成為發音主流。而普通話實際上就是在當時的北方口音慢慢演變而來。

音調不同,對漢字四聲劃分的標準自然就不同了。

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在中原口音中,一二聲的發音是平直和略帶上揚的,都沒有大的音調變化,所以古漢語把現代漢語中的「一、二」聲都劃入平聲。至於細微區別,則用「陰平」和「陽平」代替。所以古詩所用的音調我們說是四聲,其實是五聲。分別是:

陰平、陽平、上、去、入

同樣是因為發音變化的問題,在如今的普通話中入聲字已經消失了。用音韻學的話說,叫做「入派三聲」,也就是原來的入聲字,如今都劃分進了「平、上、去」三個聲調裡面,或者說是進入了普通話的「一、二、三、四」裡面。

而入聲字的特色其實就是急促、爆破,雖然發音有音調的不同,但是在古漢語中統統屬於仄聲,而在現代漢語中卻以音調變化來確定平仄,所以入聲字在古詩中的平仄歸納是學習近體詩格律的難點所在。比如「一」、「白」這些字按今天的發音來標註的話就是「陰平」、「陽平」,是屬於平聲字,可是在古詩中因為這些都是入聲字,就要劃入仄聲。

因為入聲字消失了。所以在現代漢語中發音和古漢語發音的實際對應如下:

現代聲調: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古代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舉例:「飛、肥、匪、廢」。「飛」為陰平、「肥」為陽平、「匪」為上聲、「廢」為去聲。

這種劃分對詩句的平仄影響很大,我們看兩句詩:「何當共掃西窗白,散作天星雪舞塵。」

如果按照現代漢語的一二三四聲對應出來,那麼第一句用字四聲就是「陽平、陰平、去聲、上聲、陰平、陰平、陽平」,簡化下來就是「平平去上平平平」,再根據平仄劃分,上、去都是仄聲,得出這句詩的平仄關係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平尾是肯定不符合格律的。

但是我們用古漢語聲調來看呢?「白」是入聲字啊,在平仄劃分中應該劃入仄聲,所以在平水韻的基礎上,這句詩的平仄實際上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這是典型的平起仄收的律句格式。

下一句中,「作」、「雪」都是入聲字,但是因為這兩個字在現代漢語中發音是四聲和三聲,對應古調中的去聲和上聲,都是仄聲字,所以對平仄的歸納沒有影響。「去入平平入上平」,實際上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和出句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完美相對,符合近體詩格律的相對原則。

同時我們看到,「白」、「作」、「雪」三個入聲字在現代漢語音調標註中分別進入了平、去、上三聲,這正是對「入派三聲」的最好例證。

相關焦點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
    南北朝音韻學大發展時期,四聲標註法運用進入詩歌創作,後來因為太麻煩,在則天皇帝時期簡化成為「平、仄」二元,陰平、陽平統稱「平」,上、去、入三調統稱「仄」。這樣就大幅簡化了四聲標註的繁亂,並成功總結出格律詩的基本用字音韻關係,即格律詩最重要的四種基礎平仄格式。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否能對應?
    最近看到自媒體平臺有文友提問:「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然後有人回答:「詩詞中的平仄,與現代漢語拼音四聲的關係是:一聲二聲是平聲,三聲四聲是仄聲。」對此,六甲番人認為,這種回答是不夠準確的,詩詞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的四聲是不完全關聯的,所以很難對應和區分。詩詞的平仄,是建立在中古漢語發音規律的基礎上分類的,簡單說,就是中古漢語發音的平聲(包括陰平和陽平)屬於平聲,其餘的去、上、入聲都是仄聲。
  • 【詩詞格律與寫作】四聲、入聲辨別
    辨別讀音平仄,無疑是詩詞格律與寫作的當務之急。 古代的四聲跟現代漢語當中的四聲是不一樣的,現代漢語的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古代漢語的四聲是平、上、去、入這四聲,這裡面我們主要辨識古漢語中的入聲。
  • 古漢語「四聲」和現代漢語有什麼區別?其實很多內容都屬猜測
    古漢語中的「四聲」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是文字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有聯繫也有區別。但值得注意的,這兩種「四聲」都是指當時官話而言的,比如現在的普通話,其他方言是不在研究範圍之內的。「四聲」指的是字的聲調,漢語中用以決定字義無論是古漢語的「四聲」還是現代漢語的「四聲」都是指聲調。聲調是由音的高低來決定的,即「音高」。以「音高」來作為決定字音的要素之一,並區別字義,這是漢語的特性。
  • 學習詩詞創作必須搞懂入聲字,古韻入聲相當於新韻什麼聲?
    這個問題以前也回答過:古韻入聲相當於新韻什麼聲?前言古韻,是指隋朝切韻,唐朝唐韻,宋朝廣韻、集韻、平水韻為代表的的韻書。今天我們所說的古韻,一般是指106韻部的《平水韻》。新韻,最早的新韻,在民國時期就有了。但是我們說的新韻,是指詩詞協會推薦的中華新韻或中華通韻為代表的韻書,新韻基本等同於普通話押韻。一、古韻的入聲《平水韻》繼承了隋唐的《切韻》《唐韻》的押韻方式,但是古韻的四聲,早在南朝齊永明時期就有了。
  • 古代漢語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平聲是現在國音中的陰平和陽平
    古代漢語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平聲是現在國音中的陰平和陽平什麼是漢字的「六書」?「六書」是指漢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象事、象意、象聲指的是文字形體結構,轉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 漢語、方言、聲調發展史及四聲與平仄
    由於漢語研究家們對上古漢語有無聲調,分幾個調類等問題的結論莫衷一是,所以本文所述聲調僅從中古漢語四聲發現開始。漢語是典型的有聲調的語言,聲調是構成漢字音節不可缺少的語音要素。所謂「聲調」是指音節中語音高低不同的變化,具體是指字音中主要元音高低、升降、曲直、長短的變化,跟語調和不是同一個概念。
  • 淺談聲律(一): 四聲與平仄
    誠然,鄙人水平有限,文字中如有什麼錯誤,還煩請諸位為我指正,在此謝過。四聲與平仄1.四聲 四聲的劃分是聲律系統裡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elements),同時也是極容易讓人誤解的一部分。
  • 詩詞從0入門:關於四聲,古詩發音與普通話的區別
    這是一個讓初學者從0入門,學習寫古詩的專欄,共15個章節,由淺入深講解,歡迎收藏在前一篇開題文章中,我們講到,詩的分類大致可以按照時間節點來分:唐朝以前,那種不拘長短,不限平仄,無需押韻的詩詞,統稱為:
  • 漢語四聲「平上去入」是什麼?分辨古漢語平仄的方法
    古人把漢語發音分為「平、上、去、入」四類,並總結了四聲的特點:「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以現代樂理知識來說的話,平聲即是沒有音階變化,上聲是由低音轉高音,去聲是由高音轉低音。
  • 老師:漢語中有沒有四字短語分別是一二三四聲?小明:……
    老師:漢語中有沒有四字短語分別是一二三四聲?>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老師:漢語中有沒有四字短語分別是一二三四聲
  • 迎豐播音課堂,今天教大家播音主持中誇張四聲的練習
    大家好,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播音主持中元音和繞音的練習。今天我來帶領大家學習播音主持中誇張四聲的練習。在現代漢語語音學中,聲調是指漢語音節中所固有的,可以區別意義的聲音的高低和升降。音樂中的音階也是由音高決定的,可以用音階來模擬,學習聲調也可以藉助於自己的音樂感。
  • 學習詩詞創作不可不知 古韻與新韻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平水韻和中華新韻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有哪些?前言簡單地說平水韻和中華新韻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好像有點彆扭,只能說各有特點吧。以平水韻為代表的古韻繼承了隋唐的韻書一脈傳承而來,是沒有割裂的文化瑰寶。
  • 零基礎學詩,四聲和入聲字
    前面第一講,講了韻和押韻。今天來談談四聲和入聲字。詩除了要押韻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則,就是平仄。想很好的掌握詩的平仄,首先就要清楚"四聲"。可能大家覺得,四聲有什麼好說的。那不就是我們拼音的聲調麼。的確這裡說的四聲,就是我們漢語拼音的四個聲調。
  • 古人起名字注意四聲平仄嗎?怎樣組合好一些呢?
    有朋友問:好聽的名字,在音律、平仄、字數上有什麼內在規律嗎??比如哪些姓適合單字,哪些姓又適合雙字,好聽的名字在音律上有什麼平仄關係?比如張無忌、令狐衝、木婉清、任盈盈、任我行、周芷若、王雨嫣等等,姓氏跟名字之間有什麼搭配關係?
  •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修訂:為嘛「的盧」的「的」從二聲變成了四聲
    在我們現在讀的每一篇文章中,都必然會見到「的」字,而且,不是一次兩次出現,可能會十次二十次地出現。就在這一段話中,就已經有若干處「的」出現了。 那麼,這個「的」字有幾個讀音呢?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四個讀音。
  • 改革古韻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
    平仄的本質內涵,是根據字音節的不同,形成的一種規律性的格律。什麼叫格?什麼叫律?格是詩詞的不同音節所形成的模式,現代字分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因為所有的新韻詩詞,所用的字有平水韻裡的,也有字典裡的,又怎麼能分清不是古典詩詞的類型呢?格律和字數,隔句尾字都押同一個韻母,那一點都複合古韻詩詞,就因為用了平水韻裡沒有的字,就不是古典詩詞類型了?現在今日頭條上的詩詞愛好的朋友們很多很多,詩詞寫的意思境界都不錯。
  • 作詩利用聲韻之美 不可不知四聲八病 大紐和小紐的同聲有何不同
    今天探討一下八病的最後兩種, 大紐和小紐,昨天說了,八病的前四種(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和四聲有關,不可同聲。第五第六種(大韻、小韻)和韻母有關,不可通韻。今天的兩種是傍紐、正紐,他們和聲母有關 。七、傍紐(大紐)文鏡秘府論中記載:傍紐詩者,五言詩一句之中有「月」字,更不得安「魚」、「元」、「阮」、「願」等之字,此即雙聲,雙聲即犯傍紐。亦曰,五字中犯最急,十字中犯稍寬。如此之類,是其病。詩曰:「魚遊見風月,獸走畏傷蹄。」(如此類者,是又犯傍紐病。)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什麼是詩詞中的平仄?
    老師說,聲調有四種:一聲,二聲,三聲,四聲。比如說風調雨順這四個字,他們的聲調分別是一聲,二聲,三聲和四聲。現在,我們用專業的說法,風調雨順的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這是現代漢語的四聲。如下圖對應所示古代漢語的四聲和現代漢語的四聲不同。古代漢語的四聲為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平、上、去、入又各分陰陽。現代漢語普通話中有陰平和陽平,這就是平聲了。
  • 平仄分辨這裡有竅門!
    平仄的掌握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現代漢語來說,第一、二聲為陰平聲、陽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然而,古代漢語的入聲字,已經都轉到了現代漢語的「一、二、三、四」聲當中去了。因此,現代漢語中沒有入聲字了,至於轉到上聲、去聲的字倒沒有什麼問題,因為上、去、入三聲都是仄聲。但是,從入聲字轉到陰平、陽平中的字則是較為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