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可穿戴設備」 BaiduEye與Google Glass有哪些不同?

2020-12-16 品玩

有關百度「可穿戴設備」BaiduEye的消息最早是2013年3月份傳出來的。那個時候,有媒體曝光百度正在開發一款類似Google Glass的產品,並公布了一張諜照,諜照上是一個普通眼鏡,粗糙地捆綁了一塊晶片,與Google Glass的產品思路看起來沒有什麼不同。時隔一年半時間,當在不久前的百度世界大會上被正式公布出來的時候,它已經變成了一款與Google Glass完全不同的產品。

顯然,BaiduEye取消了像Google Glass那樣的顯示屏(用戶可以通過Google Glass向視網膜上的投射,像看大屏幕那樣看到信息),它的機身主體是一個攝像頭和一個入耳式耳機。PingWest此前的報導裡已經提到了它的使用方式:用戶佩戴上之後,可以通過語音命令控制它,它會使用垂直向前的攝像頭捕捉到用戶面前的物體,通過Wi-Fi連接,進行在圖像識別基礎上的一系列的信息搜索和交互。而在一段百度官方的展示視頻中,BaiduEye被用來在購物等場景中聯網查找眼前的物品信息,再通過入耳式耳機返回語音搜索結果到用戶。

所以你可以看到,BaiduEye與Google Glass的工作方式和使用場景有著許多不同之處:你可以利用Google Glass的屏幕和語音交互幹各種各樣的新奇酷的事情,甚至可以在它上面使用Evernote、查看郵件和信息,第一視角攝像只是它功能的一部分。而BaiduEye更像是一個跟隨在人的眼睛旁邊的「第三隻眼睛」,在你需要的時候喚醒它,它會捕捉人面前的物品圖像或是記錄,再上傳到百度的搜索網絡處理,返回服務。

而在百度開發這個項目的團隊——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看來,他們也把BaiduEye和Google Glass定義為兩個不同品類的可穿戴設備。不久前,PingWest參加了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副院長餘凱的一次內部分享演講,餘凱詳細解釋了百度為什麼要開發BaiduEye、它的產品外觀和功能設計思路、未來的使用場景甚至商業化空間——以及在這些方面,BaiduEye與Google Glass有著怎樣的不同。

顧名思義,百度的初衷是讓BaiduEye成為一個「眼睛」。餘凱認為,手機正在越來越懂用戶,了解用戶的個人信息、知道他們每天關心的內容和習慣。而在人們日常的手機使用中,攝像頭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眼睛的功能:把看到的感興趣的內容捕捉下來、對圖像進行搜索、把照片分享給朋友……如果想要手機更加了解用戶,必須更多地了解用戶每天都看到了什麼——餘凱說,大腦每天收到的信息有9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

所以,百度開發BaiduEye的基本思考是:讓這個設備成為人眼的自然延伸。

注意,他們還並不想讓用戶與BaiduEye之間發生視覺交互,也就是配備一塊屏幕。餘凱認為,想要做到讓BaiduEye成為人眼的延伸,首先要做到的是有一個無障礙的視野,用戶看到的就是它「看到」的,兩者之間通過語音來交流。餘凱坦白地表示,Google Glass會讓用戶的視力首先受到影響,而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他認為Google Glass的操作是「反人類」的設計。

來看看BaiduEye是怎樣成為「人眼的延伸」的。它的主體是在腦袋右側伸出的攝像頭。用戶可以使用語音命令控制它來捕捉眼前的圖像。此前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主要展示的是利用手勢「取景」的方式進行圖像搜索的場景,即用戶用手勢在想要捕捉的物體周圍劃一個圈,BaiduEye會通過算法識別用戶圈定的物體,再上傳到網上,利用百度大腦的圖像識別技術、搜索物體在網絡上的相關信息,再用語音的方式反饋到用戶左耳的耳機裡。而實際上這只是BaiduEye的一種使用方式。用戶還可以通過紅外線掃描來進行圖像捕捉:當你按下攝像頭旁邊的按鈕,BaiduEye會投射出一條紅外線,然後會自動捕捉和搜索紅外線所落在的物體。

在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的現場演示中,BaiduEye主要有一個作用,就是搜索人面前的物品信息。當BaiduEye捕捉到一款商品的圖像之後,會自動把圖像發送到網上進行識別,再把從百度百科等網站裡找到的商品信息「念」給用戶聽。而且,BaiduEye會在用戶的手機上配有一個專門的APP,搜索到的結果信息也會同時被推送到這個APP上展示。

你可能覺得這種操作方式和功能過於簡單了。不過在餘凱看來,這正是BaiduEye不同於Google Glass的地方——他認為,Google Glass的使用沒有一個特定的垂直場景,「一個用戶從他醒來到睡覺,一整天的時間裡面你不知道哪一個時刻和很清晰的場景是要用Google Glass來做的」。

那麼BaiduEye是為怎樣的「時刻」和「清晰的場景」設計的呢?餘凱的答案是「O2O」。餘凱認為:Google Glass主要是一個to C的產品,而百度把BaiduEye定義為一個to B的產品。目前它的使用場景專注在兩個方面:商場購物和博物館遊覽。

如果你是顧客,佩戴上BaiduEye可以隨時搜索貨架上商品的信息以及網絡上對這個商品的評價,同時它會記錄下你放棄和購買了哪些商品,向你推薦相關商品,甚至向你推薦與已經購買的上衣搭配的褲子,它就在這家商場的另外一家門店出售……

不過,這並不是百度最想做的。百度想讓BaiduEye給線下商家使用,來捕捉顧客在購物過程當中的行為,比如你拿起了哪些商品,在哪些貨架前面停留,最後決定購買了哪件……在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商場導購可以順勢向顧客推薦相關的打折促銷和優惠信息。

「我們目前主要考慮的是to B的環境。BaiduEye的圖像識別都是通過百度大腦來完成的,它可以在後臺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再推送到BaiduEye中。比如說,商店在交錢的地方一般都有一個小的貨架,那個貨架的意思就是想讓你在排隊結帳的時候再買點東西。而使用了BaiduEye的商家就可以根據你在整個店面裡所有的關注行為,為你提供一個你私人定製離店貨架。」餘凱說。

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與銀泰商業共同宣布了一件事:銀泰的線下商店將會引進BaiduEye,為商場導購配備,來幫助完成上面所說的場景。餘凱說,這就是現階段百度向商家推廣BaiduEye的思路:暫不開放,而是挑選一些線下商家為合作夥伴,一起在使用過程當中針對具體場景進行優化,同時進行產品迭代,而且百度計劃將BaiduEye向商家合作夥伴免費提供。

而餘凱提到的另一個使用場景「博物館導遊」就更容易被理解了:百度想讓它來代替導遊和傳統導遊機的作用。

在此之外,餘凱還描述了另一種更有意思的使用場景——比如工人在修復電纜線的時候,會出現的一個的問題是有能力處理故障的專家並不在現場。BaiduEye可以在這種場景下,讓工人佩戴著BaiduEye在現場操作,專家通過現場錄像進行遠程指導。事實上,這種「遠程同步」的操作也早已經開始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不久前,一位歐洲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把GoPro戴在頭上,以第一視角拍攝了整個手術過程,而在手術室外的實習醫生們就可以戴上Oculus Rift用第一視角還原整個手術的過程了。而用BaiduEye,這個過程甚至可以達到同步進行。當然,Google Glass也完全能夠勝任這個任務。

接下來,BaiduEye在今年年內還會進行兩次迭代,兩次都會以外觀上的更新為主——畢竟它還是一個需要被佩戴在人們腦袋上的東西,不能太醜。

看到這裡你差不多應該了解BaiduEye了。現在問題來了,當商場裡的導購們都佩戴著這樣一個設備,用前突的攝像頭捕捉顧客的一舉一動,你的心裡會作何感想?

 

以下是餘凱關於媒體對BaiduEye的一些問題的回答,由PingWest編輯整理如下:

BaiduEye接下來的兩次迭代會是什麼思路?只是做得更輕更時尚,還是會增加更多傳感器等功能?

餘凱:主要是更好看時尚。目前來講,在設計上發生了些故事,使我們來不及改進,後面迭代我們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可能會取消掉腦袋後面的電池。但是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對於一個人最關注的是什麼?是臉的長相。BaiduEye不會在你面前罩個什麼東西,你的視野是一覽無餘的。當然後面這個東西的美觀我們也認為很重要,所以我們會找很著名的時尚設計師跟我們一起來合作設計。

商家們關心顧客在店內活動的信息麼?

餘凱:商家會用數據來幫助提高服務質量,其實商家們現在已經在做這個事情了。比如說像尼爾森會提供這樣的服務,一些商家在擺一個貨架時,他會在旁邊你看不見的地方錄像,錄大概一個禮拜,記錄數據,再把這個數據提供給商家,進而優化他的貨架擺放。

兩個問題,一個是用戶到商店裡面,如果我從來沒有用過BaiduEye,那麼商家怎麼為TA提供服務?第二個問題,如果他使用BaiduEye,他的哪些信息會被商家識別到?通過怎樣的方式、存儲在哪裡?

餘凱:一種是老客戶,BaiduEye會在手機上面有一個相應的APP,進店的時候會有一個二維碼,商家會通過二維碼把你們匹配起來。對於新的用戶,其實對於識別他是誰,我們不是那麼關心,我們更關心的是他在店裡的行為。就像我們不關心你的名字,但我們更關心你愛吃什麼菜,所以至於說真正識別這個人並不重要,你這個人在購物過程中對什麼東西關心,這是我們所關心的。

這個聽起來很酷,但不是剛性需求,可能很難大規模推廣。

餘凱:對於用戶來講,到了商場裡面,可能想要知道這個商品大家的評價怎麼樣,對你可能不一定是剛性需求,但對有的人來講就是剛性需求。比如說我們預測的出來你非常需要這些商品推薦給你,同時這些商品是打折的,這件事對你不是剛需,對有些人是剛需。再或者,推薦給你的商品不是打折的,但是你之前沒有想到,看到之後卻很喜歡的。以亞馬遜為例,他們30%的商品銷售是顧客上網站之前原本不想買的東西。

再比如,我前段時間去了陝西博物館,搞了一個導遊機,需要在聽介紹之前輸入編號信息才行,很麻煩。

你們和合作商家的數據是相互共享嗎?

餘凱:這個還在溝通的過程中,但是數據基本上對雙方來說是共享的。

BaiduEye是你們的試水麼?

餘凱:BaiduEye不是試水。在幾年以後某種設備一定會成為主流,它知道你在做什麼,然後非常清晰地幫助你。它可能不是百度做的,可能是某個公司做的,但我們希望是百度做的。

百度的無人汽車和無人機項目,核心也是百度大腦。BaiduEye只是當中的一個模塊,它有什麼側重點嗎?

餘凱:百度大腦是一個智慧的能力,但是這個能力必須要通過物理的實現才能得到伸展。傳統上來講,所有的網際網路服務都是完全是線上的虛擬服務,但是這個是不完整的。比如我定了一個披薩,如果你完全在信息世界裡扭轉,這個披薩不會發生,一定是這個人拿著這個信息去做一個披薩,一定是真實的人騎著自行車或者是開著車送到你家裡,所以未來一定是虛擬世界到物理世界融合的過程。網際網路最後的一公裡實際上是物理世界,它有可能將來會被優化。比如說,我有成千上萬的參數知道你需要什麼東西,但是一個做披薩店裡面的人是不知道的,也不能做個性化的披薩;但如果一個機器人做披薩,這些參數會起作用:你的佐料需要放多少量,等等。最後,披薩會通過怎樣高效的方式送到你家裡去?它很有可能是一部無人駕駛汽車送到你家裡。

會不會開放給開發者?

餘凱:開發者開放這塊可能是後面的計劃,現在還沒有考慮。一開始我們選擇有價值的垂直行業去重點優化BaiduEye在裡面的交互體驗,如果完全地開放去做,我們不認為這是最好的推行方式。

還有就是,如果我們這個東西將來對開發者開放的話,就會設計價格問題。我們現在2B的模式是不涉及到價格的,肯定是免費的。如果涉及到價格,將來我們要去做這種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合作,這個價格肯定是很便宜很便宜。

BaiduEye現在的交互方式還有點兒傻。

餘凱:我們一開始設計的時候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要輕交互。它不是一個語音助手,它一定讓用戶有一個明確的預期,是來說話的。Siri很失敗的地方就是,它給用戶很高的預期,它設想可以告訴你百度股票多少錢,今天漲沒漲,你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問一件事情。現在的人工智慧,Siri達不到這種程度。我們只是給你一些指令性的東西,你可以開啟這個東西,查一下。所以一定是輕交互。而且接下來,如果語音反饋太長,我們會限制住,長篇大論會顯示在手機裡。但現在我們還沒有做到這一點。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設備最全盤點
    根據產品形態不同,智能可穿戴設備可劃分為頭戴式、手戴式、身著式和腳穿式四類。 頭戴式中,主要以眼鏡類和頭盔類為主。 【咕咚手環:運動健康系統】 咕咚手環是首款基於百度雲開發的可攜式可穿戴設備,主打「運動狀況提醒」、「睡眠監測」、「智能無聲喚醒」三大功能。 用戶可以把運動手環中所記錄的數據實時匯總到百度雲端,隨時記錄察看。
  • 從Lip Reading到Google Glass及其他:可穿戴物聯網設備的發展
    憑藉著可穿戴物聯網設備的巨大潛力,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我們到底有多遠 - 有多少設備最終不會改變世界,但是對物聯網的未來做出了重要貢獻。即使對文化和藝術未來的夢想也為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行業之一奠定了框架。讓我們來看看我們如何得到今天令人難以置信的可穿戴設備 - 可穿戴設備,有一天會被更複雜的技術所取代。
  • 華為二季度可穿戴設備位居中國第一 受益華為概念股有哪些?
    9月2日,IDC發布《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2658萬臺,同比增長4.1%。基礎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2224萬臺,同比增長6.1%,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435萬臺,同比下降4.9%。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前五大可穿戴設備廠商為華為(29.9%)、小米(21.3%)、蘋果(19.1%)、步步高(3.9%)、奇虎360(1.8%)。
  • 可穿戴設備未來十年,聊聊我對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思考
    可穿戴設備已正式的走進在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目前來說,可穿戴設備還很難說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大的改變,作者在本文中暢想了一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今天先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對於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想法吧
  • 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指引
    摘要:鑑於可穿戴設備或技術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價值,本文從可穿戴設備的選擇專利保護的好處、如何將可穿戴設備進行專利保護以及、怎樣才能找到具有專利代理資質的律師事務所和代理公司等幾個方面對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給出了指引建議。關鍵詞:可穿戴設備;專利;保護。
  • 百度愚人節惡搞:智能穿戴「百度珠環」
    百度珠環可以自由拆卸組合每一顆珠子,不同的珠子搭載不同的功能模塊,如:健康監測、運動軌跡監測、美顏拍照、實時搜索與翻譯、家居智控、情侶互動、全息投影等新奇功能。4月1日上午消息,百度發布最新科技產品「百度珠環」,全球首款模塊化智能穿戴設備。不過,百度內部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該產品目前只是「愚人節」消息,未來有可能變成現實。
  • 百度可穿戴再出新品:智能血壓計體重秤
    日 近日,百度與樂心醫療聯手,推出了兩款可穿戴新產品——「dulife-樂心I3 GPRS遠程電子血壓計」和「dulife-樂心A2智能體重秤」。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百度與樂心醫療合作推出的兩款產品,都採用了百度的帳號體系,並將百度雲作為唯一的雲服務提供商。在百度雲的技術支持下,兩款可穿戴產品記錄到的血壓、體重數據均可以備份到雲端,並在APP上實現數據打通。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多個終端查看自己的身體數據,十分便捷。雲端分享功能更可以海量長時間儲存多人數據,方便家人同步檢測身體狀況。
  • 智能穿戴設備有哪些_智能穿戴產品品牌排行
    智能穿戴設備概述   智能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手錶、手環、眼鏡、服飾等。穿戴式智能設備擁有多年的發展歷史,思想和雛形在20世紀60年代即已出現,而具備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形態的設備則於70-80年代出現。
  • 現代發布可穿戴機器人,聯手百度發力車聯網
    百度是中國目前在地圖服務、語音識別和人工智慧領域擁有最強技術力的企業,從2015年搭載車載互聯服務-CARLIFE開始,現代汽車與百度的合作不斷強化。與此前中國市場上的車聯網服務相比,此次展示的BAIDU MAPAUTO和DUER OS AUTO的最大特點是體現了車輛個性化的創新服務。BAIDU MAPAUTO是與百度地圖服務相連的通訊型導航,此次正式應用於現代汽車的車型。
  • Google Glass強勢回歸的背後
    此類需求的特點是:客戶決策快,但可替代性也高,當成一個項目來做非常好,因為變現快。3.【剛需求】就是客戶需求已經存在,但苦於沒有好的解決方案。比如AR+工業,AR對於工業的意義在於:數據可視化、採集人的數據、打通人和機器設備之間的物理隔離。從而讓一線產業工人享受到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帶來表便利。此類需求的特點是:有剛需,有延續性,一旦用了替換成本高,可替代性弱,但客戶決策慢,流程長。
  • 可穿戴設備必須時尚,才會被「穿戴」
    但就目前而言,儘管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這個領域,但多數產品還都屬於概念階段,相對離消費者近的則是可穿戴設備。多數人第一次聽說可穿戴設備,是從GOOGLE眼鏡開始的。它非常前沿,有很多功能。後來試定價1500美元,可惜銷售很差。在去年,該項目在GOOGLE內部被叫暫停。   可穿戴設備的概念的真正普及應該歸功於智能手環。它直接催生了眾多公司。
  • 蘋果AirPods又爆炸了,可穿戴設備還有哪些安全隱患?
    在無線耳機領域,蘋果的AirPods可謂是行業中最閃亮的明星產品了,但可穿戴設備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卻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患,這不, 近日有消息稱一位鄭州的AirPods用戶,在佩戴蘋果AirPods撥打電話的時候,右邊耳機突然爆炸,而小唐本人也是當場被炸暈。
  • 最實用的可穿戴設備,伴隨式個人定位硬體weknow
    2012年的興起,2013年的孕育,2014年成為了可穿戴設備爆發的一年。幾乎所有與硬體沾邊的公司都在投入這場可穿戴設備大潮,有人叫好就有人唱衰,可穿戴設備也同樣逃不過這樣的命運。        2012年的興起,2013年的孕育,2014年成為了可穿戴設備爆發的一年。
  • 回想Google Glass,AR眼鏡還能創新哪些更實用的功能?
    回想Google Glass,AR眼鏡還能創新哪些更實用的功能? 隨著後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迷上這種「神器」,而一些用戶不文明的做法卻讓整個Google Glass用戶群體一起背鍋,甚至有人專門編造出「glasshole」這個流行詞。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今天的AR智能眼鏡製造商們,又能在曾經的這些「glassholes」身上學會些什麼?
  • 可預測未來的穿戴式設備Predictables 還可當可穿戴式投影儀
    可預測未來的穿戴式設備Predictables 還可當可穿戴式投影儀 P迪 | 2014-03-05 9:03:26 | 產品市場
  • ...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5G推進可穿戴設備物聯網...
    近年來可穿戴設備概念持續火熱。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可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設備,更是通過軟體支持以及數據交互、雲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 七款「隱式」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已成為未來科技的趨勢,但礙於隱私安全,某些場合開始禁止佩戴Google Glass的人入內,相對於這樣的「顯式」設備,還有哪些「隱式」可穿戴設備呢?1. Google隱形眼鏡嬰兒用品中此前還未出現可穿戴計算相關的設備,這款智能尿布能夠每天一次檢測嬰兒的……數據,通過數據來監測嬰兒的腎臟功能和體內水分情況。同時智能尿布還能夠提醒家長嬰兒的尿路感染危險。
  • 可穿戴設備論文精選-2020.08.15
    對於可穿戴設備而言,如果想獲得用戶的認可,優美和時尚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 E. Efficiency - 效率 可穿戴設備的電池續航時間是其最大的制約因素,因而在可穿戴設備上,程序必須有很高的運行效率。除此之外,還可以考慮利用人體自身的熱量,或者身體的運動,來為可穿戴設備充電。
  • 聚焦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發展 德國萊茵TUV解讀可穿戴設備認證標準
    作為CES Asia 2016同期論壇之一,由德國萊茵TUV、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聯合主辦的「IEEE可穿戴標準會議及論壇」在上海卓美雅喜馬拉雅酒店召開,就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發展和技術趨勢,熱門可穿戴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 VTech推出兒童可穿戴設備Kidizoom智能手錶
    VTech表示可穿戴設備不僅應面向成年人,兒童也同樣適用。Kidizoom智能手錶配備了1.4英寸彩色觸控螢幕和30萬像素攝像頭,在手錶中安裝了不同的遊戲及App,當然還有時鐘功能。 這款手錶的價格大約在66美元(約合人民幣400元)。然而,兒童真的需要使用智能手錶嗎?目前,連成年人是否需要這樣一種電子設備尚且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