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的臨終遺言,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14 城市美食導航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青龍浦,船上。當弟子問要說點什麼,王陽明留下這一句話後,溘然長逝。

至此,以陽明心學照亮後世,同時開啟中國文藝復興的王陽明,走完了他探索、艱難、光輝而偉大的一生。

後世把他稱為「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他也被儒家稱為儒家四聖之一:孔子、孟子、朱熹、王陽明。

這短短的八個字,是寓意最深、感情最濃的臨終絕筆。我認為它至少包含了三層含義。

一、「此心光明」是心學的高度概括

陽明先生終其一生之力,將心學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體系構建完成,而

心學最終目的就是光復內心的良知,達到我心光明的境界:

一念發動、一言一行,都沒有私慾和惡意藏匿其中。

所以「此心光明」是其心學的高度概括。

二、「此心光明」是陽明一生的寫照

陽明先生一生有幾個關鍵點。

劉瑾掌權後,該打的打該殺的殺,朝廷沒有了反對聲音,陽明先生這時挺身而出,上書正德皇帝遠小人。

在龍場,雖然條件艱苦,仍孜孜以求聖人之道,終於悟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先生十五天平定寧王叛亂,靠著我心不動,戰無不勝。如何才能不動心,當然是沒有私心雜念最能不動心。

功成名就之後,先生學說被詆毀,個人遭污衊,卻沒有得失之心,依然堅持不懈弘揚心學,喚醒世人的良知。

所以,陽明先生的一生,秉承著光明的內心,為人處事,問心無愧。

內心既然光明,還有什麼其他好說的呢?

三、「此心光明」是陽明對後學者的期望

我們的心本來就光明,最終目的又是我心光明。這是什麼意思?

原來我們的心被私心雜念隔斷,就好像鏡子蒙上灰塵,漸漸失去了光明。我們要做的就是擦去灰塵,恢復原本光明的本心。

所以,先生最後一句「此心光明」,蘊含著對後學者的期望。

後來的人學習心學,要學習的是「我心光明」,要實踐的是「此心光明」,最終要達到的也是「此心光明」,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可學,可實踐,可達到。

除了這個,還有其他什麼可說呢?

歡迎您給我留言。 我是作者陳橋,堅持原創,傳播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人在臨終時,只要還能喘口氣,總是要交待幾句的,這便是遺言。便是阿Q,也要學人大喊一聲:「老子二十年後還是一條好漢!」這樣的遺言,徒供旁觀者發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有一句近似遺言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然後他說:「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
  • 王陽明在離世時,為何只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是何用意
    在理解王陽明的這句話之前,我想有必要重新了解一下陽明先生。王陽明作為一代儒學大家,開創了心學。我們都知道他心外無物的思想,他明辨善惡,事事講求良知。聖人如去行惡,勝過小人萬倍,行善亦如此。你懂了知行合一,懂了奇技淫巧,懂了格物致知,有看破的能力,由此你的到了權力,或者財富,那問題來了,你要去行善還是行惡?你行誰的善誰的惡? 陽明最後尋到自己的至善了嗎?
  • 王陽明心學: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這個修煉方法對年輕的王陽明極具誘惑,於是他迫不及待地開始格起了竹子。按照朱熹的意思,一草一木皆涵至理,那竹子裡面肯定也有。於是王陽明就日夜盯著竹子看,想把竹子的道理搞明白。就這麼看了七天之後,王陽明眼前出現幻覺,人也病倒了。於是,王陽明感慨做聖人是需要天賦的,自己沒有這個能耐。
  • 拿什麼來徵服生活—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說說這句話的原來意思,出自王陽明的《傳習錄》,本意是講,當你有事的時候,心著眼於事物,即心事相合,你一心在痛上,沒有功夫想別的,是謂專注。如果不好理解,換一種說法吧。錢鍾書有雲: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 歷史名人臨終遺言:貝多芬最傷感,馬克思最風趣,唯有此人最大氣
    人們一般會在臨終前向家人囑咐一些事情,名人也是。名人們的臨終遺言總是被賦予一種特殊的意義,而且他們的遺言被公開後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要是他們的遺言有些奇葩,那就更能引發人們討論的興趣了。耶穌在十字架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事成了。」
  • 王文成公,聖人王守仁:《傳習錄》—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人皆可以為堯舜在歷史上,立德立言立功都很顯著的有兩個人,指諸葛亮、王陽明。《傳習錄》是王陽明心學之經典,王門之聖書。程門立雪,如坐春風朱熹的理學與王陽明的心學,其實都差不多。其大綱都是孔孟儒學,雖然似乎各有主旨各有偏重,但那三綱五常的倫理、仁義禮智的內容都是相差無幾的。但理學古板一點,心學活潑一點,這也取決於朱熹和王陽明的性格品質。
  • 中國歷史名人臨終遺言都是什麼,最後一位大家都知道
    談到遺言這個話題,想必大家都還蠻感興趣的,特別是歷史上的那些或悲涼或有趣或無奈的遺言,更是讓人生出了許多想法,對歷史人物,和他生活的時代,會有更立體的認識。下面是一些歷史上的名人臨終時所留下的遺言,這些或孤獨或溫情或悲壯的臨終遺言,最打動最震撼你的是哪一句呢?伍子胥: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
  • 歷史上那些酷酷的臨終遺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名人將死其言超酷
    來看看那些歷史名人酷斃了的臨終遺言,去捕捉生命給予的最後的敬畏與饋贈。王陽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明世宗嘉靖八年,王陽明乘船前往南康,自知生命之火將熄,便靜坐待寂,弟子追問有何遺言,他說出了這句話。一生光明磊落,無恨無憾,不需要再留下什麼。此等境界,無愧於「陽明」二字。
  • 王陽明:守好三顆心,修好這一生!
    我們的心就是人生的方向盤,心之所向,就是人生的方向。所以要想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關鍵就在於如何引導和掌握自己的心境。此心光明,人生才能光明。在王陽明看來,做事與做人,關鍵在於一顆心。身處滾滾紅塵中,守好自己的本心,方能過好這一生。
  • 王陽明:你不快樂,是因為疏於照看自己的心
    王陽明曾經是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心學曾經是一門風靡天下的顯學。在當代中國,假如你在大街上做一個調查,問一問王陽明是誰,以及心學在講什麼,也許在一百個人中,不見得有幾個人能答得上來。王陽明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哲人。他繼承了宋代大儒陸九淵的思想,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
  • 名句解析: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三句名言!
    作為史上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陽明為後世留下了很多經典語錄。一、王陽明:你看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有一天,個性極強的王艮出遊歸來,王陽明問他:「都見到了什麼?」王艮以一副異常驚訝的聲調說:「我看到滿街都是聖人。」
  • 一篇文章告訴你,王陽明心學多「兇猛」?日本軍神:只能俯首叩拜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下王陽明,還有王陽明心學,看看這個讓日本軍神俯首叩拜的學說,究竟多「兇猛」?幾年前,火爆一時的暢銷書《明朝那些事》讓很多人都知道的了王陽明,另外,語言幽默的通俗版陽明傳記《明朝一哥王陽明》,也讓許多人知道了王陽明;「百家講壇」講述《傳奇王陽明》,更是讓他火了一把。
  • 參透王陽明:強大的內心是自己的上帝
    王陽明本一介書生,卻成為中國歷史上「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聖人,其創立的心學影響至今。   是什麼成就了王陽明?強大的內心是自己的上帝。   (1)強大的內心無須外求——「此心具足,不假外求。」
  • 王陽明心學9大經典語錄,「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王陽明的意思是,世間的所有問題,都只是心的問題,心若通達敞亮,就沒有過不去的事。從王陽明心學中,或許,我們現代人能為自己漂泊的心靈找到一個歸宿,能給人生找尋到一個全新的意義。因此,本文從王陽明心學中選取了九大經典語錄,並結合現實予以簡要的評析,以饗讀者,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
  • 王陽明說:真正厲害的人,都有這二個特性,我懂了
    心學大師王陽明先生,在自己57歲的人生之中,留下了著名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心學論著,名揚天下。公元1529年1月9日,戰亂平息,王陽明拖著病體起身回家,卻不幸病逝於歸途的船上,客死他鄉,孤苦無依。王陽明臨終之際,弟子泣不成聲,問道:「先生,有何遺言?」王陽明泰然回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言畢,安詳合眼,溘然長逝。其實,像王陽明大師等這樣真正厲害的人,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往往都擁有這兩個做人的特性,所以,成就了他們出類拔萃的人生。
  • 歷史上有那些臨終遺言:生命的大徹大悟!
    那些歷史名人的遺言,其中的愛與恨、喜與悲、慷慨與悲涼、遺憾與悔悟,讓人唏噓不已。當我們被他們面對死亡時的言語與心境所深深震撼的時候,更應抱有一份深深的思考,和體悟。思考和體悟的對象,是人生,是生命,是所有的迷與悟。
  • 明朝一哥王陽明到底有多牛?
    談論王陽明及其心學,固然是潮流使然,但能夠讓大眾保持持續不斷的熱情,在於陽明心學的豐富內涵和無窮魅力。那麼,如此多的人在如此長的時間裡談論王陽明及其心學,說到底,究竟在談論什麼呢?王陽明臨終有一句名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又有詩:「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來。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直面當下,商品經濟的衝擊使得人的欲望日漸膨脹。許多人竭盡全力攫取財富,卻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來越迷惘糾結,日甚一日地充滿挫折與焦慮,沒有安全感和存在感。正如心學愛好者白立新所言:「華夏又逢盛世,滿心卻是迷茫。
  • 王陽明八句經典語錄,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二、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是:「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沒有人能替你看顧你的內心,唯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來。三、破山中之賊,易 破心中之賊,難。出自《王陽明全集·與楊仕德薛尚謙書》。
  • 王陽明:世態炎涼,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這些情緒一齊發作,擾亂了心靈原本的寧靜,更別說拿出時間來考察自己該做什麼了,甚至在錯誤的方向上埋頭苦幹,一路狂奔。始終無法把力量使在該使的地方,忙碌不止卻無法得到滿意的結果。而結果越是不令人滿意,人們的心就越浮躁,越難以安靜,也就越難以成功,從而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 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回到朝廷後,他又被派去中南地區治理盜匪,王陽明熟讀兵法,一年之內平定西南盜匪,斬殺上萬匪賊,被當地的百姓視為戰神;之後朝廷的寧王叛亂,他又帶兵平反,但因皇帝身邊的小人作祟,王陽明被迫辭官回家。這樣反反覆覆多次,直到病逝,去世之前,他的弟子問他有無遺言,他說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