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業 通過巨額預付卡費 虛開發票和套現!預付卡風險知多少?

2020-12-20 億企贏四川

近日,多家媒體曝出,知名福利企業嘉福公司「爆雷」,涉及連環虛開發票案件。警方和稅務稽查部門聯合調查後發現,嘉福公司短短幾個月內從一家名為「易士多」的連鎖超市採購了6億元預付卡。「嘉福」公司採購的6億元預付費卡沒有在「易士多」超市消費,巨額資金在「易士多」帳戶僅停留了一天,第二天就回流到了「嘉福」公司。

嘉福虛開的發票都去哪了?嘉福下遊與大量人力資源企業合作,全國範圍內很多人力資源企業接受了虛開發票。這些企業用非法買來的發票抵扣企業利潤,偷逃企業所得稅。

涉嫌虛開普通發票可能會面臨7年以下有期徒刑,目前,案件偵查和追繳工作仍在進一步進行中。

近一年來,多個部門也不斷加大對預付卡的監管。

8月20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預付卡業務風險提示,打擊無證經營多用途預付卡業務行為;9月30日又印發《非銀行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風險防範指引》,提出了相關洗錢套現風險。

預付卡為什麼總是風險頻發?我們通過案例來學習一下常見的預付卡稅務風險。

【案例1】A公司是小微企業,全年利潤100萬左右。 12月取得了兩份合計金額5萬的辦公用品-列印紙發票,佔利潤的5%。很明顯,企業的費用和它的規模、收入、經營情況不配比。

稅務機關懷疑,是不是混入了其他費用?對這家小微企業來說,列印紙可用不了這麼多。後面稅務機關通過進一步檢查發現,企業把過節用于贈送客戶的購物卡支出塞進了辦公費。

【風險分析】購物卡發給員工作為福利或者贈送客戶,需要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如果企業計入辦公費、勞動保護費等,已產生偷逃個稅的後果。

發給員工,需要按照購物卡面值(市場價)作為福利費核算,和工資合併繳納個稅。比如,每張卡面值500元,那麼這500元需要併入到綜合所得一起代扣代繳個稅。

贈送客戶,需要按照偶然所得,代扣代繳20%個稅。

【案例2】今年12月,B公司在2019年取得的一張20萬的會議費專票,被查出有問題。B公司提供了會議通知、會議日程等資料,按理說,應該能證明業務的真實性,但後來這筆20萬元支出還是被要求納稅調增了,為什麼呢?

主管稅務機關考慮到當地的物價水平,對於一般性的會議來說,20萬金額明顯偏大,並且這筆金額為整數,由當地一家大酒店開出。

檢查人員從「金三」平臺查到了酒店聯繫方式,把電話直接打給了這家酒店的財務人員,財務人員一聽是稅務局的,有些緊張,一緊張直接就承認是辦的餐費儲值卡,金額20萬元,專門用於定點在這家酒店對外接待,根本不是會議費。B公司補交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及滯納金,並被處以5萬元罰款。

【風險分析】根據開票規定,預付卡在售卡階段,只能向購卡人開具不徵稅的增值稅普通發票,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普通發票時,使用「未發生銷售行為的不徵稅項目」編碼下設的601「預付卡銷售和充值」,發票稅率欄填寫「不徵稅」。

購卡人實際消費後,酒店不得開具增值稅發票。一般認為,可以憑不徵稅發票+消費小票,作為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憑據。

政策依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53號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改增試點若干徵管問題的公告

剛才兩個案例,屬於單用途的預付卡涉及的稅務風險。

預付卡主要分為三類:單用途、多用途預付卡、加油卡。

多用途預付卡,又叫支付機構預付卡,一般企業是沒有辦法發行的。

支付機構 :是指取得中國人民銀行《支付業務許可證》 , 獲準辦理「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 業務的發卡機構、受理機構。

多用途預付卡交易環節中稅務處理、開票與單用途預付卡基本相同,不再展開分析。

我們重點分析一下加油卡。

加油卡是比較特殊的預付卡。特殊之處在於:持卡方在購卡充值時,可以取得不徵稅的普通發票,實際消費時,還可以憑消費記錄,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增值稅。

1、在售賣加油卡時,售卡方帳務上作為預收帳款,不徵收增值稅。可開具不徵稅普通發票。

2、如果用戶是企業,要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用戶憑卡加油消費後,根據加油卡或加油憑證回籠紀錄,售卡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3、加油單位(實際銷售方)與售卡單位結算油款時,加油單位根據實際結算的油款,向售卡單位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政策依據:《成品油零售加油站增值稅徵收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2號)

相關焦點

  • 央行發布預付卡管理辦法 不記名卡限額1000元
    單位一次性購買預付卡5000元以上,個人一次性購買預付卡5萬元以上,或辦理一次性5000元以上預付卡充值業務的,應當通過銀行轉帳等非現金結算方式,不得使用現金,以增加購卡和充值透明度。  解讀2  過期預付卡可換卡  央行有關負責人解釋說,為防範匿名預付卡被用於洗錢、套現風險,《辦法》規定不記名預付卡不得贖回。單次購買不記名預付卡金額在1萬元以下時,由於未達到實名制度要求,因此,發卡機構在發行、銷售環節無法記載任何關於購卡人、持卡人的信息。
  • 小超市2年開40億發票,涉連環虛開被查!背後操手竟是清華高材生
    同時,嘉福下遊公司和嘉福公司籤訂了所謂的服務合同,但這些合同並沒有標明具體金額,也沒有具體服務內容,只是為了取得服務費發票。 通過這種操作,預付費卡發票變成了服務費發票,專門用於抵扣企業的利潤,這樣就可以幫助企業做到帳面無盈利或者微利,達到偷逃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 【預付卡的銷售、使用方分別應該怎樣核算?開不開發票?何時開發票?】不同預付卡消費,發票怎麼開?能稅前扣除嗎?
    當下,預付款消費方式已成時尚,而對不同的預付卡,由於規定不同,相關的稅收處理也各有不同,下面結合常見的幾種預付卡,就相關稅收處理作一解析:是指發卡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行的,僅限於在本企業、本企業所屬集團或者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貨物或者服務的預付憑證。
  • 警惕關店潮背後的預付費風險
    如果是因為經營不善導致了連鎖店關店,這屬於正常的市場現象,不必大驚小怪,但真正值得關注的是背後的預付消費風險  洗車卡、健身卡、餐飲卡、美容美髮卡、教育培訓卡……如今市民的錢包裡總能找出幾張預付卡,在消費領域,似乎已然卡行天下。
  • 市消協發布消費警示 預付消費有風險 當心權益受損失
    (購物卡、儲值卡等)的預付式消費成為越來越多行業的標配。但由於部分商家誠信缺失,消費者手中的預付卡變成「糟心卡」,由此引發大量消費糾紛,連續多年成為我市當年度消費投訴熱點之一。11月23日,市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擇辦理預付費(購物卡、儲值卡等)業務時,首先要明白預付卡消費存在的風險。有的經營者發放預付卡的隨意性較大,誠信意識、擔當意識缺失,關門跑路後消費者維權難以保障。如果必須使用預付款消費,不要一次充太多錢,避免承擔較大風險。
  • 購物卡、ETC卡、加油卡的帳務處理和涉稅風險!老會計都收藏了
    預付卡又分單用途卡和多用途卡,單用途卡只能在發卡企業、所屬集團或者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貨物或者服務的預付憑證,比如京東的購物卡只能在京東使用;多用途卡可以跨地區、跨機構、多平臺購買貨物或服務,比如某些地區的一卡通可用於乘坐公交地鐵,也可以在便利店消費。
  • 在辦理預付卡消費時,應當理性
    近年來,在商場超市、娛樂健身、美容美髮、KTV、餐飲住宿、教育培訓、修理服務、洗浴洗車等眾多日常消費領域,辦卡充值(購物卡、儲值卡等)的預付式消費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行業的標配。但由於部分發卡商家誠信缺失,許多消費者手上的預付卡一度變成了「糟心卡」,由此引發了大量的消費糾紛。
  • 預付卡推實名制堵漏洞 多用途預付卡市場將萎縮
    記者注意到,意見從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嚴肅財經紀律、防範金融風險、促進反腐倡廉等方面對購買預付購物卡進行規範。  商業預付卡以預付和非金融主體發行為典型特徵,按發卡人不同可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專營發卡機構發行,可跨地區、跨行業、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預付卡;另一類是商業企業發行,只在本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商業企業購買商品、服務的單用途預付卡。  意見指出,總體看,商業預付卡在減少現鈔使用、便利公眾支付、刺激消費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 2020中秋節購物卡帳務處理,會計處理不當=稽查風險
    1、企業購買預付卡,僅能從售卡方或支付機構取得普通發票,無法取得專用發票,項目是「預付卡銷售和充值」,也就是說,從發票上可以開出企業購買了預付卡,隨之而來就是「預付卡」實務涉稅問題,如果是發放了,是否屬於福利費、業務招待費等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是否代扣代繳個稅(發給員工作為福利費需要代扣代繳個稅),是否涉及商業賄賂等問題;如果用預付卡消費,又無法取得專票,也就無法抵扣進項稅
  • 關於購物卡、ETC卡、加油卡的帳務處理和涉稅風險的最強總結來了
    1、常用的預付卡有哪些?我們所說的預付卡,是指以卡、密碼等磁條、晶片等技術形式發行的具有一定消費價值的卡。預付卡分為單用途卡和多用途卡。單用途卡只能兌現同一品牌發卡企業、集團或特許經營系統之內商品或服務的預付憑證。
  • 河南駐馬店消費者協會:辦理預付卡消費時應當理性
    近年來,在商場超市、娛樂健身、美容美髮、KTV、餐飲住宿、教育培訓、修理服務、洗浴洗車等眾多日常消費領域,辦卡充值(購物卡、儲值卡等)的預付式消費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行業的標配。但由於部分發卡商家誠信缺失,許多消費者手上的預付卡一度變成了「糟心卡」,由此引發了大量的消費糾紛。
  • 購物卡年前熱銷忙套現:回收速度趕不上賣卡速度
    (新華視點)一卡在手,套現不愁?  ——購物卡年前熱銷折射送禮不正之風  臨近春節,記者在安徽、江蘇、遼寧等地調查發現,一些企業和單位公款消費購物卡,用於發放福利、過節送禮。而新出現的電子購物卡,套現更方便,交易更隱蔽。「一卡在手,送禮無憂,套現不愁」。
  • 商業預付卡新規被指仍可能滋生新灰色利益鏈條
    預付卡已成行賄主角總體看,商業預付卡在減少現鈔使用、便利公眾支付、刺激消費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預付卡市場監管不嚴、違反財務紀律、缺乏風險防範機制、公款消費和收卡受賄等突出問題,嚴重擾亂了稅收和財務管理秩序,助長了腐敗行為。預付卡已成為行賄送禮的主角,並出現黃牛產業鏈,由購物卡串聯起的一條灰色利益鏈已經愈發壯大。
  • 【問答】銷售單用途預付卡怎麼開發票?
    【問答】銷售單用途預付卡怎麼開發票? 答:《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改增試點若干徵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53號)規定,單用途商業預付卡(以下簡稱「單用途卡」)業務按照以下規定執行: (一)單用途卡發卡企業或者售卡企業(以下統稱「售卡方」)銷售單用途卡,或者接受單用途卡持卡人充值取得的預收資金,不繳納增值稅。
  • 來伊份、蘇浙匯等27家企業進上海預付卡信用警示名單
    其中,蘇浙匯、家得利、來伊份等知名企業因數據未申報、退卡投訴較多、超額發卡等問題上榜。此外,據12345市民服務熱線管理辦公室透露,近期網絡約車、共享單車方面也成為預付消費領域集中投訴的「重災區」。  據了解,由市商務委牽頭、市法制辦以及各管理部門參與的《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擬將覆蓋商業、交通、旅遊、培訓、體育健身、文化娛樂、兒童樂園等各個行業的監督規範,有望在今年年底出臺。
  • 預付卡業務如何開票和入帳?
    NO.1 發卡時/充值時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改增試點若干徵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53號)明確:「發卡企業或者售卡企業(以下統稱「售卡方」)銷售預付卡,或者接受預付卡持卡人充值取得的預收資金,不繳納增值稅
  • 預付卡營改增政策落地 預收資金不繳納增值稅
    其中,單用途卡是指發卡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行的,僅限於在本企業、本企業所屬集團或者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貨物或者服務的預付憑證。而多用途卡,是指發卡機構以特定載體和形式發行的,可在發卡機構之外購買貨物或服務的預付價值。
  • 告別年卡預付費 健身房「錢途」幾何
    1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北京市體育健身經營場所預付費式消費管理細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細則》)已通過審議,預計下個月即將對外公布。業內人士認為,《細則》中提出的「不應發售有效期超過3個月、面額(預付額)超過3000元的預付健身產品」,意味著年卡預付的健身方式即將退出舞臺。  監管從嚴  事實上,北京出臺《細則》與近年來健身房頻繁「跑路」不無關係。
  • 浙江出新辦法規範預付式消費 預付卡最高不超5000元
    日前,筆者從浙江省政府官網獲悉,《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將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這一辦法對預付式消費作了多項規範,包括規定預付卡金額最高不得超過5000元等。為防止商家以發放預付卡為名非法集資甚至攜款潛逃,實施辦法規定,經營者自營業執照核准登記之日起六個月後,方可發放單用途商業預付憑證。企業法人提供的單張記名預付憑證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單張不記名預付憑證金額不得超過1000元;其他經營者對同一消費者提供的記名預付憑證金額不得超過2000元,單張不記名預付憑證金額不得超過500元。
  • 您了解「預付卡」嗎?「預付卡」消費需謹慎
    那麼,您了解「預付卡」嗎?為此,石家莊市消費維權中心的專家對「預付卡」種類及相應的風險進行了介紹,同時倡導廣大消費者,在享受優惠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費。「預付卡」分幾種?專家介紹,目前我國「預付式消費」的商業預付卡基本上是非金融機構發行的,主要有兩類,即:一類是由專營發卡機構發行的可跨地區、跨行業、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預付卡(以下簡稱「多用途卡」),另一類是由商業企業發行的且只在本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企業購買商品、服務的單用途預付卡(以下簡稱「單用途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