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才援藏為西藏孩子打開新世界

2020-09-13 中國青年網

在西藏山南市第一高級中學,來自湖北省襄陽的援藏老師蔡春亭(中)和本地老師次仁曲旦(右後)指導學生做化學實驗(2019年5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攝

從拉薩市中心向東,有一片帶有濃鬱藏式風格的建築——拉薩教育城。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就坐落在教育城的中心地段。這所由北京出資興建的中學,校長以及管理團隊均來自北京名校,並配有50名援藏教師。而「首都標準」也成了拉薩當地教師心中的標準。

在全國各地的支援下,西藏教育取得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歷史性成就。教育部直屬系統選派幹部120多人次、援藏教師2400餘人次,接收1300多名西藏教師赴內地培訓,在內地為西藏安排5萬多名招生計劃,為西藏培養了一大批各級各類人才,幫助西藏教育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重大轉變。

從「單一式」轉為「組團式」

樹立拉薩教育的「首都標準」

不少西藏老百姓說,對內地的援藏幹部就看第二個月。由於西藏海拔高、氣候乾燥、空氣含氧量低,一些援藏幹部往往從第二個月起就尋找各種回內地的機會。因此,當地教師對北京的教育援藏團隊也抱著觀望的態度。

不過,北京的援藏教師團隊從到達拉薩第二天起就開始投入學校建設,一幹就是3個月,把空殼學校變成功能齊全並能順利運轉的學校。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曾先後兩次到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採訪,深切感受到當地教師對援藏教師團隊從最初的觀望到後來的認可並通力合作的變化。

一旦認可,就會追隨。不少當地教師把北京教師當作自己的師傅,心中樹立起了「首都標準」。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上海援藏教師中。2016年至2020年,上海市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原則,共選派6名管理人員和136名優秀中小學學科教師赴日喀市則上海實驗學校,25名職教專業教師赴日喀則第二職業學校,開啟「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和「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

經過4年的探索實踐,上海援藏教師團隊在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發揮「傳幫帶」作用,引進了規範化教研製度和師資培訓課程,創設了通過社團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路徑,積累了示範性、可輻射的組團援藏新經驗。

當單兵作戰變為組團支援後,教育援藏最大的變化就是「精準」。

其實,經過多年的支援建設,西藏的教育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一些學校在硬體方面已逐步趕了上來。兩年前,時任北京教育人才援藏隊領隊、拉薩市教育局副局長杜建峰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從幼兒園到大學,每個學段都有相應的資助政策,對建檔立卡的貧困學生還有單獨的『三包』政策,孩子在學校的吃、穿、住以及學習用品基本都能涵蓋。」

面對已較完善的資助政策,「找到精準的需求」成了教育援藏突破的方向。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創辦的「京藏宏志班」就是一個嘗試。該班投入專項經費50萬元,配置優質師資力量、教學資源,並量身設計課程體系。

西藏教育探索不斷升級的背後,是國家長期以來對當地教育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中央先後7次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對援藏工作作出部署,加強內地西藏人才培養,支持西藏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備的現代教育體系。北京、上海、浙江等17個省市支援西藏7個地市,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支援西藏7所高校,江蘇、山東等省職教集團和民辦本科學校支援西藏7個地市中職學校,援藏省市選派優秀教師開展「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和「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

從「輸血」到「造血」

打造「帶不走」的優秀團隊

有了優秀的團隊和先進的經驗,仍然無法改變一個事實:援藏教師團隊總是要離開的。那麼他們能給西藏教育留下什麼呢?

北京的教育人才援藏團隊通過調研發現,拉薩教育的教研工作完全處在一種自發的狀態。所以在2017年輪換援藏教師時,北京援藏指揮部和北京市教委決定,把北京的先進經驗留給拉薩,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拉薩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

要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師資隊伍,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成立名師工作室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當時,上海市楊浦區英語教研員、上海援藏教師盧璐準備成立日喀則市英語名師工作室。沒想到,剛一開始便遇到困難:邀請當地英語骨幹教師加入名師工作室時,大家都婉拒了。

援藏教師們覺得奇怪,「在上海,大家都爭著搶著要加入名師工作室」。

經過幾輪談心才知道,當地教師確實有顧慮,他們覺得名師工作室太「高大上」了,西藏的教師可能沒這個水平,而且大家不知道這個工作室能發揮什麼作用,還不如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知道癥結所在後,上海援藏教師便開始做工作。盧璐帶領當地教師編寫初中英語教材,設計工作室的工作方案,包括工作室成員的研訓和項目合作、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舉辦教學展示交流活動、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等。

當地教師這時才發現名師工作室的價值。就這樣,日喀則市英語名師工作室成立了。現在,日喀則市級名師工作室已從原來的1個增加到6個,通過名師工作室,上海教育的先進理念和師資源源不斷被輸送到日喀則。

從援藏教師單方面的「輸血」轉變為培養一支西藏本地優秀的教師隊伍,實現自己「造血」,是這些年教育援藏探索出的一條頗為有效的道路。廣東省通過建立「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幫扶機制、精準實施師資培訓、創新教學與管理方法、積極開展教研教改等多項措施,為西藏林芝培養了一批「帶不走」的教師隊伍。其中,林芝一中、巴宜區中學、米林縣中學、工布江達縣中學首次成功申報自治區級課題,並獲2018年林芝市教育科研課題一等獎兩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1個,實現了省級課題「零」的突破。

以「智」啟「志」

教育援藏駛入「快車道」

早在兩年前,北京援藏團隊便把「背後的」資源引入拉薩。「四中網校已經為我們學校每個師生開通了帳號,免費開放資源微課1萬多節。」曾在拉薩市北京中學援藏並任校長的曹曉東說。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地也把線上教學的方式廣泛用在教育援藏上。華南師範大學針對林芝教育教學實際,開發手機直播平臺,在林芝市多個縣、鄉級小學推廣使用。廣東援藏教師帶動當地教師積極構建智慧課堂,開設化學實驗探究課、案例教學、學生自評自改作文課等,提升課堂實效。「智慧教育」推動林芝市的教育信息化駛入「快車道」。

去年11月,來自上海的姚雪青給日喀則各縣中學上了一堂物理直播公開課,主題是壓強。「氣球上壓著板子,依然完好如初,如果換成針那一碰就破,這就是接觸面積導致的壓強不同。」很多學生和教師都對這節課的細節記憶猶新。

在準備這堂課時,姚雪青和上海徐匯區的教研員反覆進行現場磨課、課前準備,在網上找了不少視頻資料。在這節公開課上,姚雪青先通過這些視頻增強學生們的感性認識,然後進行實驗增加學生的理性認識,再通過網際網路進一步深化所學內容。區縣教師觀摩網絡公開課後,深受觸動。

後來,上海在教育援藏中強化了這種「1+5+X」的遠程教育共享模式,以日喀則上海實驗學校為基礎即「1」,日喀則上海對口支援縣(江孜、拉孜、定日、亞東、薩迦)即「5」,上海若干所學校即「X」,通過建設遠程互動教室,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教育援藏改變了西藏教育的硬體條件,也給教育科研及師資隊伍建設帶來更多變化。西藏的孩子在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同時,開闊了視野,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正像一個拉薩孩子措吉所說:「我在書上看見過這樣一句話: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兩年前,記者見到措吉時,她是「京藏宏志班」的第一屆學生。從那時起,她就下決心好好學習,改變家庭現狀。因為她有了更大的夢想:「世界那麼大,我想帶著家人出去看一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從「輸血」到「造血」教育人才援藏為西藏孩子打開新世界
    群像從「單一」到「組團」 從「輸血」到「造血」教育人才援藏為西藏孩子打開新世界從拉薩市中心向東,有一片帶有濃鬱藏式風格的建築——拉薩教育城。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就坐落在教育城的中心地段。這所由北京出資興建的中學,校長以及管理團隊均來自北京名校,並配有50名援藏教師。
  • 將「福建經驗」帶到西藏去——福建省第二輪組團式援藏教師開啟為...
    上個月,他作為我省教育援藏的先進典型代表,出席了教育部召開的新一輪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會議。這次,他更是動員同是教師的妻子一同援藏,組建了教育援藏的首家夫妻站。  李光文和他的妻子,是我省新一輪組團式援藏教師代表。7日,我省20名第二輪組團式援藏教師抵達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開啟為期3年的教育援藏工作。  教育,關乎西藏的未來。
  • 陝西省第二批援藏教育人才團隊:「組團式」奮飛在雪域高原
    來源:教師報 作者:韋汀教育援藏是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一項戰略決策,事關國家發展穩定與民族地區人才培養。2019年8月,陝西省第二批援藏教育人才團隊一行20人抵達拉薩阿里高級中學,開啟了新一輪為期三年的「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一年來,他們牢記援藏使命,奮力擔當作為,正用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努力改變受援學校的面貌。
  • 福建省第二輪組團式援藏教師開啟為期3年的教育援藏
    原標題:將「福建經驗」帶到西藏去   「我對西藏有感情!」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教師李光文第三次踏上教育援藏之路。上個月,他作為福建省教育援藏的先進典型代表,出席了教育部召開的新一輪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會議。這次,他更是動員同是教師的妻子一同援藏,組建了教育援藏的首家夫妻站。
  • 湖南組團式教育援藏首創聯校模式
    啟航篇:勇擔重任   2016年4月,為補齊西藏教育短板,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改變藏區面貌,根本要靠教育」的重要指示,國家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出臺了《「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實施方案》,組織對口援藏的17個省市各對口援教一所西藏中學。
  • 大美西藏:中國電建專業一體化 援藏立體化
    近年來,他們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職責,從人才、技術、資金、項目上全方位開展援藏建藏工作,從未停下殷勤而堅定的腳步;他們全力發揮自身優勢,承擔了西藏水力資源普查、複查以及佔技術可開發量95%的水電規劃和項目前期工作,為描繪西藏能源發展藍圖披荊斬棘,嘔心瀝血;他們科學統籌優質資源,承擔或參與了西藏水電站、新能源、基礎設施等數十項工程建設任務,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精工良建,品臻致遠。
  • 記者探訪援藏一線(四):藏族大叔即興舞蹈歌頌西藏美麗新農村
    編者按:今年是中央實施對口援藏政策26周年。26年來,山東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幹部人才響應國家號召,舍小家為大家,以責任與擔當書寫初心使命,換來藏區翻天覆地變化、藏區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正值山東第九批援藏工作正式開始一周年,山東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特派記者李靜奔赴山東對口援助的西藏日喀則市,記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新面貌,講述援藏幹部們的奮進故事。西藏,山高路遠地廣人稀,鄉村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度落後,山東援藏26年來,通過開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整治,從「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入手,紮實推進魯藏百村生態家園建設,打造西藏美麗新農村。
  • 教育援藏,年年東風吹又長
    這是這所幼兒園落成時留下的,記錄著寧波教育援藏的印跡。「教育大計,希望所系;造福桑梓,功在千秋……」2012年,在第六批寧波援藏幹部的牽線搭橋下,王紅光、嚴海國、張江平等10位民營企業家籌集200多萬元支持援建,歷經1年多的建設,終於結束了此地沒有幼兒園的歷史。「學前教育非常重要,可以為孩子的一生打下非常重要的基礎,寧波的教育援藏真的意義深遠。」
  • 塗一抹絢麗的色彩在雪域高原——陝西省第二批援藏教育人才李輝彩
    有一天能踏上高原,走進西藏,去叩問悠久的歷史,感受古老的文化,體驗淳厚的民風,去看那湛藍湛藍的天,去追那潔白潔白的雲;這是許多人的真切期盼。我曾對自己說,若是讓我做一個志願者,我會首先選擇西藏;作為一名教師,用我的知識和智慧,去為那些在藍天白雲下自由奔跑的孩子插上了知識的翅膀,讓他們飛得更高、更遠,進而煥發出無窮的力量。
  • 學校組團訪問西藏大學 全力推進我校援藏工作
    他表示,四川大學始終堅持把援藏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光榮使命,充分發揮學校特色和優勢,主動為西藏的科技教育衛生事業發展盡心盡力,全面助力西藏建設。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按照教育部「組團式」醫學援藏要求,全面對口支援西藏大學、西藏自治區成辦醫院建設,在高原醫學學科建設、師資隊伍、高原醫學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實做細對口支援工作。
  • 點亮希望的航燈——北京市大力推進教育援藏扶貧工作掠影
    在北京和拉薩兩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支持拉薩教育局在北京組團支援的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初一年級設立了西藏歷史上第一個「京藏宏志班」,面向拉薩市精準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31人,為班級配置優質師資力量、教學資源,量身設計課程體系,定期組織遊學活動,通過教育資源傾斜幫助貧困家庭孩子更好更快成長成才,北京援藏指揮部承諾每年為每一個宏志班投入專項資金50萬元。
  • 廣東「組團式」教育援藏初見成效 優質教育資源通鄉村
    廣東省第七、九批援藏幹部、林芝市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吳珍珠說。「搶人大戰」的背後,是近年來廣東省加大教育援藏的力度,大量優秀教育人才紛紛馳援對口援助的西藏林芝,特別是重點打造的「組團式」教育援藏模式被自治區高度認可,試點之一的林芝一中今年高考總上線率和重本率提升8個百分點,為歷史最佳,八一中學內地高中班錄取人數81人,比去年多了25人。
  • 【阿里 我們的故事】之六:陝西教育援藏 為藏族孩子撐起廣闊的天空
    ,讓優質教育資源在高原落地生根,是陝西省第二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團隊教師們的心願和初衷,他們用紮實、具體的行動踐行著援藏的初心,使阿里地區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每周一早上,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阿里陝西實驗學校都會有這樣隆重的升國旗儀式,1600多名學生和老師一起,在莊嚴的國歌聲中,目送國旗冉冉升起。佔地面積151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9495平方米,單體建築10個的西藏阿里陝西實驗學校,2.58億元總投資全部來自陝西援藏資金,是阿里地區目前唯一一所現代化、標準化寄宿制學校。
  • 記安徽省援藏教師金慧琳:大愛無疆 情灑西藏
    這種情懷叫大愛,這種精神叫援藏。  2019年8月,對於安徽省梅城中心小學教師金慧琳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作為安慶市唯一一名入選教師,金慧琳隨安徽省教育組團式援藏隊到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支教。  熟悉金慧琳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又喜歡挑戰的青春派。她不但勤於鑽研教學,還喜愛投身各種活動。聽說教育部等四部委在開展組團式教育援藏,她想嘗試一下,主動報了名。
  • 嶗山科技企業援藏助力日喀則智慧教育發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叢樹晗 青島報導教育就是點燃一把火,8月13日,桑珠孜區齊魯小學、情遠希望小學教師代表感受了一次科技感十足的「暑假充電」,學習如何使用智慧手寫板網絡授課、批改作業、錄製微課……原來在青島援藏幹部的對接幫助下,嶗山科技企業羅博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向西藏兩所小學捐贈100套智慧手寫板,希望用科技力量點燃西藏智慧教育之火。
  • 山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致力生態援藏 創造高原奇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周惠雯蕊 通訊員 吳長遠 趙之進 日喀則報導  暮春時節,從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驅車沿省道203往東北方向行進20餘公裡後,跨過艾瑪大橋,進入南木林縣境內,一望無垠的綠色映入眼帘,與此前沿途所見迥然不同,這裡便是由山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援建的雅江北岸生態示範區
  • 江蘇組團式教育援藏:讓雪域雛鷹飛得更高更遠
    拉薩江蘇實驗中學是江蘇省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結出的碩果之一,自組團式教育援藏以來,江蘇省結合西藏拉薩市教育改革發展的迫切需求,充分發揮江蘇教育資源綜合優勢,打造「讓雪域雛鷹飛得更高更遠」的組團式教育援藏品牌。截至目前,江蘇省對口援藏受援學校8所,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體系、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完整類型的全覆蓋。
  • ——博士專家書寫新時代援藏讚歌
    ——博士專家書寫新時代援藏讚歌新華社記者多吉佔堆、張宸民主改革60年來,西藏與內地的交流日益頻繁,並向全方位、深層次邁進。中組部、團中央組織實施「博士服務團」選派工作後,一批博士專家先後進藏,憑藉精湛專業技術填補西藏多項空白,推動先進理念在高原落地生根,受到西藏各界一致稱讚,書寫了動人的新時代援藏讚歌。
  • ...出席央企第七批援藏幹部暨西藏區屬企業管理人員到中央企業掛職...
    9月2日,國務院國資委和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在拉薩舉行中央企業第七批援藏幹部暨西藏區屬企業管理人員到中央企業掛職工作座談會。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徐福順,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常務副主席、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書記鄧小剛出席會議並講話。
  • 記湖北省組團式教育援藏教師馬丹
    2016年,馬丹主動報名參加湖北省第一批組團式教育援藏,來到山南市第一高級中學擔任音樂教師;2019年,她再次主動報名參加湖北省第二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到山南市東輝中學擔任音樂教師。    是什麼樣的情懷讓馬丹連續兩次參加組團式教育援藏?馬丹說:「想到西藏缺人才、缺教師,我就選擇主動報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