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說普通話的老外遭遇說粵語的奶奶 次元壁就是這麼破的!

2020-12-13 騰訊網

當說普通話的老外遭遇說粵語的奶奶 次元壁就是這麼破的!

被全網譽為這個冬天最暖心的紀錄片

《奶奶最懂得》

今天迎來最後一集啦~

雖有諸多不舍,不過這集真的太歡樂了

讓小編暫時忘記了桑心

正片之前,先請你看段花絮

黎奶奶一本正經地教大米

「爺 子 汁 ~」

椰子雞=「爺子汁」?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當說普通話的老外

遭遇說粵語的奶奶

原來次元壁就是這麼破的!

當然除了好玩的奶奶

好吃的美食在本集依然沒有缺席!

氣鼓魚粥

圓圓的腦袋,鼓鼓的眼睛

雖然對於密恐症的朋友們不太友好

但氣鼓魚還是可愛的

尤其是「生氣」的時候

身體鼓成一個球 小圓嘴嘟起

實在不忍心下口

但誰叫它好吃呢(捂臉)

對於海南的陳奶奶來說

氣鼓魚粥則是她童年時的「不好記憶」

一家10多口,把米煮稠 煮發

才好大家都分上一碗

而營養價值高 膠質豐富的氣鼓魚粥

則是勉強滿足了苦難時期

奶奶輩們的長身體的需求

相比於氣鼓魚粥,椰子雞是更為大家熟知的海南美食

而看了黎奶奶做的「爺子汁」

我懷疑自己以前吃過的椰子雞都是假的!

從一個在家就能看到海的院子裡

摘下一顆椰子

再從種滿了香蕉芒果的院子裡

抓一隻土雞

在椰子樹下 支一隻鐵鍋

無需任何調料

就只是簡單地蒸

真的...嘆為觀止!

最後大米也沒忘了給海南的兩位奶奶

做中西合璧的佳餚

氣鼓魚越南春卷+意式和樂蟹肉餃

給一個外國人

跨越8個省的山海

追尋16位奶奶珍奇美食的旅程

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也感謝這位普通話十級的老外

給我們帶來一個冬天的溫暖

讓我們認真去思考一次

美食的承載

也感受奶奶的意義

雖然播出過程中,有網友曾這樣質疑

「為什麼要讓一個外國人來做中國美食」?

我們想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重要

如果能讓質疑這個問題的人們

在生活中陪自己的奶奶多一點

那大概是大米和節目組都希望追尋的意義

歲末逐寒

懷著溫暖的期待

做一個溫暖的人

慢慢吃飯 慢慢喝茶

陪著奶奶慢慢走

「浪費時間慢慢變老」

期待來年的《奶奶最懂得》~

紀同學小聊

來說說你對《奶奶最懂得》的閱片感受~

今天大家都在看

相關焦點

  • 海外華埠成「粵語大本營」 老華僑開始學普通話
    幸虧記者初通粵語,採訪在比比劃劃、咿咿呀呀中勉強進行。  我不禁嘟囔:原來你們不會中文啊?  「剛才講了那麼多不是中文嗎?」他們也很驚訝。原來在很多老僑的習慣中,粵語就是中文,「他中文講得幾好」實則指粵語靈光。其實他們也掌握漢字,只不過用粵語發音。  這種現象在很多唐人街都存在,越老的華埠越是這樣。許多老移民只講家鄉話就能在華埠安然生活一輩子。
  • 廣州小孩不會說粵語是因為基礎教育只用普通話
    廣州小孩不會說粵語  是因為基礎教育只用普通話  新聞繼續追  文化學者裴鈺主動致信羊城晚報談方言的生存空間,認為  人物介紹  裴鈺,知名文化學者,作家。2009年提出「方言是母語」的觀點,倡議在推廣普通話周之外,設立「方言母語日」。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對新深圳人而言普通話就是本土語言
    雖然這裡仍屬於廣東,但不得不說,深圳速度可是越來越國際化了,其中,最外在的表現之一大概就是語言多元。在廣州生活兩周,哪怕是一個俄羅斯人都能很輕車熟路地跟你說一句,唔該,借借。然而就算在深圳生活兩年,你可能都聽不到幾句完整的粵語。
  • 吳鎮宇香港宣傳電影說普通話,被古天樂提醒三次還是說不了粵語
    吳鎮宇香港宣傳電影說普通話,被古天樂提醒三次還是說不了粵語香港也是一個好演員輩出的地方,雖然說這些年的香港電影確實像大家看到的那樣,沒有出現像以前那樣驚豔的,但有的還是和不錯的,只是和原來相比差距有點大,像最近正在熱映的
  • 一個最不像廣東的城市,普通話成為多數人方言,很少人會說粵語
    最主要的溝通語言就是粵語,如果自己會說粵語,穿梭在廣東各個地方會覺得非常親切。不過今天要說的是一個最不像廣東的城市,普通話成為多數人的方言,很少人會說粵語,你知道是哪裡嗎?它就是深圳,雖然曾經這裡就是一個很小的漁村,但憑藉著自身的優勢快速凸顯出來,還成為了很多人心中非常嚮往的城市。
  • 廣州小學禁說粵語 校長稱在校園內必須講普通話
    近日,關於冼村小學的師生被禁止在校園裡講粵語的消息,在網上流傳開來。據發帖人稱,原因是校長認為「講粵語的都是低素質的」。對此,該校校長鄭惠回應,校園確實要求師生說普通話,但並非針對粵語,而是禁止所有方言;同時,鄭惠表示絕對沒有說過類似「低素質」的言論。
  • 說了幾十年的粵語突然忘了,廣東一男子張口只會說普通話,只因……
    佛山一男子因腦梗塞導致失語,逐漸恢復語言功能後,一張口只會說普通話,而說了幾十年的粵語竟不會說了。醫生表示,該男子患病時大腦負責粵語語言的位置可能受損,而普通話部分的語言功能有一定保存。腦梗後不會說粵語兩個多月前的一天,48歲的周濤(化名)早上醒來後發現自己右側肢體明顯無力,但勉強還能動一動。當天下午,家人發現他有點口齒不清。「會不會是中風了啊?」家人放心不下,便陪著他到當地醫院就診。在當地醫院,周濤已經無法正常說話。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左側大腦中動脈閉塞,左側基底節、顳葉多發性腦梗。
  • 粵語和普通話的差異
    閒聊間,我問她:妳來廣州都5年了,怎麼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說?她:身邊沒朋友說粵語,而且粵語也沒什麼好學的。我問:此話怎說?她說:大家都講普通話就好了,像粵語這種比較沒文化的方言,都快被邊緣化了,學它幹啥呀?學來有啥用呀!……作為一個講了幾十年粵語又叫讀過下書的香港人,我對他說的當然是不以為然。我問:言下之意,你是覺得說普通話比粵語有文化有內涵?
  • 早教班要求我家孩子說普通話,我不願意
    我跟老師說:」如果真要我們一家人配合說普通話,那麼就只好886。」我是傳統媒體出身的,報社的通用語言也是普通話。在媒體10多年,我已經習慣說普通話了。這些年,普通話在大城市中越來越強勢,我自己出門張嘴說的也是普通話。但,越是這樣我越會珍惜在家為數不多說粵語的時間。
  • 說普通話很高級?方言就很low?
    但是問題來了,不知各位發現沒有,似乎在孩子們的世界裡,說方言會惹人恥笑,細細想來似乎每個人都有這種經歷,剛剛走出小城到大城市去,因為不會說普通話面臨的窘境,孩子們在接受小學教育時,被禁止使用本地方言。或是一個在外奮鬥多年小有成就的幼時夥伴,用很認真的口氣告訴你,我已經忘記了方言,只記得普通話怎麼說。似乎不知不覺中普通話開始高人一等?說方言就會顯得很嘍或者是沒禮貌?
  • 爺爺奶奶說方言父母說普通話,你的寶寶說哪國語言?
    我家就是這種情況,當時我婆婆來的時候就是一口的方言腔,我根本都聽不懂她在講什麼,所以我當時很發愁,一是愁寶寶學說話的時候是普通話還是方言,如果是方言的話,別的小朋友會不肯跟寶寶玩吧,二是愁家裡既有方言又有普通話,寶寶學習的時候會不會搞混,從而影響到寶寶學習說話呢?@初學當媽90後:她爺爺每次做了筒子骨,就教女兒說:「這是鬼頭(骨頭)」真是哭笑不得!
  • 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哪個地方的粵語說起來更好聽?
    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哪個地方的粵語說起來更好聽?粵語是中國的七大方言之一,無論是使用人數還是遍及範圍都是非常高的。大部分人比較熟悉的就是廣州的粵語了,此外還有的香港的。前者是約定俗成的粵語標準發音,後者則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
  • 「我是廣州人,不會說粵語,也不想學」
    說起粵語,我好像很久沒有聽到這種語言了,身邊說粵語的人也越來越少。之前網上也做過一個《6-20歲能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調查,發現已然有30%左右的人不會說粵語。▼從調查結果來看,低年齡層中會講粵語的人越來越少,也就是說:粵語在年輕一輩中慢慢面臨著消失。可以試想一下,將來的某一天,廣州人都不會講粵語了,那會是怎麼樣的一番景象?
  • 在廣東呆了五年,為何聽不懂粵語,也不會說粵語?
    小時候,受粵語影視和粵語音樂影響,覺得能說粵語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村裡那些從廣東務工回來的人,時不時的冒出一兩句粵語,甚是有趣,心想以後要是去廣東,可能自己就會掌握粵語。長大後,從西南到珠三角,跨越千裡,自己如願來到了廣東。
  • 說粵語,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如果你不主動跟別人說粵語,對方一般不會首先使用粵語跟你交流。即使他們跟你說粵語,一聽到你用普通話回復,也會自動切換到普通話頻道。早幾日,一篇討論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的文章廣泛流傳。熱文指出,廣州人到香港,只要說粵語超過3分鐘,就會被聽出來不是香港人。 非粵語地區的朋友表示十分驚奇,明明通用粵語的地方,口音和用詞竟有這麼多不同之處。
  • 粵語倒裝,天下無雙?據說這是粵語和普通話最明顯的區別
    俗語有云:粵語倒裝,天下無雙。粵語倒裝用法由來已久,融入日常對話方方面面,連我們自己都可能沒意識到,平時倒裝用得這麼多!感受一下我們對話的日常:「XX先」——這是粵語句式最經典的。普通話說「你先吃」,粵語說「你食先」,普通話說「找不到你」,粵語說「搵你唔到」,普通話說「對不起你」,粵語說「對你唔住」。
  • 那些普通話不常見的粵語|城事·粵語
    關於粵語和普通話之爭,在網上一直硝煙彌久。甚至之前某APP宣布不能用方言(如粵語)。不過這種紛爭之意義,假如純粹陷入所謂的地域優勢下,那就毫無意義。假如研讀一種語言,或者說文字,抑或說方言,假如不去了解其精粹,那實在敗興。
  • 聆聽香港聲音:普通話和粵語「雙行線」
    年的時間,從「聽不懂」到「學會說」,本就密不可分的普通話和粵語在當下的香港更是水乳交融,從昔日平行發展,走向日漸交匯的「雙行線」。此外,約1.4%的人以普通話為最常用語言,也高於2001年的0.9%。普通話的普及程度首次超越英語,成為香港的第二大語言。  範陽是第三代港人,畢業於香港大學,現在在一家中資企業。他笑稱,在香港工作,他掌握了三門「絕技」:英語、粵語和普通話。  「我現在說粵語時,會有人跟我說,為什麼你的粵語說得這麼好?」
  • 60歲奶奶說英文教老外手機買票
    近日,一位來自杭州的孫奶奶在烏鎮戲劇節上用英語為外國小哥講解手機購票,路人紛紛圍觀。有人表示:不但國家科技進步、「奶奶」也在進步,真給力啊!  「這位奶奶就是這個時候過來幫忙溝通的,」現場的遊客告知記者,「奶奶一開口就是流利的英文,向小夥解釋了為什麼不能入場,還很熱心的教他怎麼下載大麥買票,可惜戲劇節的票太搶手了,所有票都賣完了,奶奶還把自己多買的票讓給了外國小夥。」  記者在一旁聽到了孫奶奶流暢的英語,的確令人驚訝。「我以前是做英語老師的,現在退休了。
  • 粵語直接翻譯為普通話?訊飛輸入法新體驗
    [PConline應用]「雞同鴨講眼碌碌」這是廣東人較為熟悉的電視劇主題曲裡的一句歌詞,外地人聽不懂粵語,而一些講粵語的人們來講普通話那也是「麻麻地」,如果有粵語跟普通話的翻譯軟體就好了,這不訊飛手機輸入法新版就有了這麼一個功能,一起來體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