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極「淪陷」?北極出現648萬km罕見臭氧空洞層,原因非氟利昂
而不同於我們以往的認知,該空洞並非由我們熟知的「氟利昂」造成,而是另有原因。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是一種有腥味的淡藍色氣體。在人類工業和生活中,臭氧一般被應用於殺菌消毒,在有水的時候也可以成為強效的漂白劑,其作為氧化性比氧氣還強的強氧化劑,液態臭氧甚至可以作為火箭燃料。
-
雙語閱讀: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形狀「異乎尋常」
研究人員說,今年臭氧空洞的形狀也特別不尋常,嚴重向南美洲傾斜,而不是以南極為中心。目前,臭氧空洞的面積小於通常情況下9月中旬面積的一半,而且可能已經達到最大尺寸,比南極大陸的面積還要小一點。由於獨特的天氣模式,南極上空形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寒冷迴旋風,臭氧空洞每年消失又復現。
-
臭氧空洞有史以來最小!大氣臭氧恢復正常軌道?科學家:並無聯繫
NASA和NOAA的科學家報導說,自1982年以來觀測到了最小的臭氧空洞。臭氧空洞在每年的9月8日達到峰值630萬平方英裡(16.400萬平方公裡),然後在9月和10月的剩餘時間內縮小到不足390萬平方英裡(1000萬平方公裡)。
-
氟利昂背鍋36年,南極臭氧層非它破壞,中國科學家21年前就已預言
大部分太陽風中的高能粒子會隨著「小尾巴」掠過地球,少部分則會順著磁感線落到磁場的初始點——地球兩極,這些粒子中就含有高能質子,即氫離子。由於臭氧的強氧化性,其會與來自太陽風的氫反應生成水,這樣,臭氧分子變成了水分子,臭氧層即被破壞。
-
禁止氟利昂並非商業騙局,科學家稱此舉之後臭氧空洞幾近消失
我們生活的地球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其中有一個層富含臭氧的臭氧層它能阻擋陽光中大部分有害紫外線,這樣就可以保護地球生物免遭傷害。所以臭氧層可以稱的上生物的保護傘。
-
臭氧層空洞現象最早什麼時候出現的?
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是指每年的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20 ~25千米高度的南極大陸上空,臭氧總量開始減少並出現空洞,10月初空洞面積最大,可達2000多萬平方千米,覆蓋了整個南極大陸及南美洲南端的上空,11月份臭氧濃度才重新增加,臭氧層空洞也逐漸消失。
-
7月起我國將禁止氟利昂等臭氧層消耗物質的消費
保護臭氧層,新時代「補天運動」 有人用「新時代的『女媧補天』」來形容今天人類縮小臭氧空洞的努力,在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極地氣象研究室主任陸龍驊看來,這頗為形象。 陸龍驊介紹,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南極出現的臭氧洞,近十年來最大面積已超過2800萬平方公裡。而此前狀況較好的北極,近年也產生了令人憂慮的新變化。
-
令人又愛又恨的臭氧
但是,1775年拉瓦錫最早向法國科學院提出了發現報告,並在1777年將這一新物質定名為氧氣。氧氣的發現被認為是現代化學研究的開始。人們常把氧氣的發現歸功於拉瓦錫一人,故有人稱拉瓦錫為現代「化學之父」。可見氧氣從發現的開始,就是何等為人們所重視。
-
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達15年最大,對紐西蘭有這些影響
圖片來源:ECMWF華輿訊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網編譯報導或許大家知道,南極洲上空臭氧層現空洞,紐西蘭的紫外線較強,但具體有多麼嚴重呢?據英文《先驅報》和美聯社報導,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已經擴大到15年來最大、最深。每年8月,也就是南極春季開始的時候,臭氧層空洞就開始擴大,並在10月左右達到高峰。
-
臭氧發生器對人體有害嗎?
最近上度娘總看到有人在問臭氧發生器對人體有害嗎?雖然老納也有提關於臭氧設備的問題,但是有很多也還是需要學習滴!關於臭氧發生器對人體是否有害嗎這 個問題呢,俺還是知道,這裡就說一說吧!首先,臭氧發生器是機器設備,設備本身對人體是無害的,人類會生產有害的設備來害自己嗎?
-
南極臭氧洞的發現
他們還提出了,人類排放的氟利昂是導致南極平流層臭氧急劇損耗的重要原因,認為南極平流層在春季極低的溫度為臭氧損耗化學反應的發生提供了環境條件。雖然Farman等提出的臭氧損耗化學反應機制並不正確,但他們所揭示的觀測事實則首次證實了臭氧洞的存在。因此,臭氧洞的成因很快成為了大氣化學領域的熱點研究方向,多個團隊開展了大量的飛機、探空和衛星觀測。
-
臭氧來襲 佩戴口罩對防止臭氧傷害無效
此外,從6月4-15日,我國長三角區域、華南區域、西北區域和東北區域的首要汙染物都有臭氧的身影。為何天氣轉暖、陽光燦爛,臭氧就會不請自來?它對人體有何危害,我國臭氧汙染現狀如何,該如何防護?因此,想控制或降低大氣中的臭氧汙染和大氣氧化性,就必須同步減少氮氧化物、VOCs的排放,做到汙染物協同控制。」唐孝炎說。作為強氧化劑,臭氧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視。臭氧會強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腫痛,引發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等;甚至會導致人的神經中毒,頭暈頭痛、視力下降、記憶力衰退;破壞人體免疫機能,誘發淋巴細胞染色體病變,加速衰老等。
-
氟利昂被冤枉,南極臭氧層非它破壞,真相到底是啥?
地球環境問題一直以來備受人們關注,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地球資源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的,而人類的發展也離不開地球的資源,因此人類不斷對於地球資源進行開採,導致地球的資源處於枯竭的狀態,長此以往地球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而地球的大氣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汙染。
-
臭氧O3與GRI-9106-E-O3臭氧檢測儀
在化工生產中可用臭氧代替許多催化氧化或高溫氧化,簡化生產工藝並提高生產率。液態臭氧還可用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劑。存在於大氣中,靠近地球表面濃度為0.001~0.03ppm,是由大氣中氧氣吸收了太陽的波長小於185nm紫外線後生成的,此臭氧層可吸收太陽光中對人體有害的短波(30nm以下)光線,防止這種短波光線射到地面,使人類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
臭氧汙染看不見卻比PM2.5更可怕 可能對人體造成多種危害
臭氧超標對人體有哪些危害?1、「低調」臭氧比PM2.5更可怕 專家認為,臭氧這種看不見的汙染不容小視,應像重視霧霾一樣,採取綜合措施加以防治。 「事實上,臭氧汙染已成為困擾全國的環保新課題。」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說。
-
博士論文摘要 | 馬明亮:對流層臭氧時空分析影響因素研究及近地面臭氧估算
閱讀全文:http://xb.sinomaps.com/article/2020/1001-1595/2020-11-1507.htm臭氧是大氣中一種含量很小,但卻非常重要的痕量氣體。按照高度分為平流層臭氧和對流層臭氧。平流層臭氧是地球上生命的保護傘,使之免受太陽紫外線輻射的傷害,此外還在氣候變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
英研究稱臭氧層修復或導致南半球加速變暖
新華網華盛頓1月26日電 (記者任海軍)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地球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正在緩慢縮小。然而,一項新研究稱,臭氧層修復也有可能導致南半球加速變暖。 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最新的全球浮質模型以及1980年至2000年間的氣象數據後得出上述結論。
-
南極臭氧洞的發現——1985年Nature文章再解讀
他們還提出,人類排放的氟利昂是導致南極平流層臭氧急劇損耗的重要原因,認為南極平流層在春季極低的溫度為臭氧損耗化學反應的發生提供了環境條件。雖然Farman等提出的臭氧損耗化學反應機制並不正確,但他們所揭示的觀測事實則首次證實了臭氧洞的存在[2]。
-
負氧離子機需求爆發式增長 專家:當心臭氧超標危害健康
大河健康網訊(記者:王芳芳)空氣,作為人類生存的必需品,近年來卻遭到不同程度的汙染。隨之而來的,是人類身體免疫力的下降,百病叢生,健康遭到極大威脅。與此同時,各種空氣淨化等電子產品應運而生,負氧離子機,就是其中較受市場歡迎的一種。
-
負氧離子技術走入無臭氧時代
由於生態環境被不斷破壞,以及室內裝修所用的化工材料越來越多,室內外空氣品質問題嚴重下降,為了尋求更健康的生存環境,各種負離子產品被重視健康的人們大加青睞。現如今,琳琅滿目的負氧離子產品頻頻上市,負氧離子空氣淨化器、負氧離子空調、負氧離子暖氣扇及負氧離子節能燈等負氧離子家電正以健康的名義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