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行刑與社區矯正一體化機制研究

2021-02-11 社區矯正宣傳網

二、刑事執行一體化八大機制構建

推進行刑一體化,必須有統一的行刑管理體制和一套完整的行刑工作機制來保證。通過行刑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最終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建制規範、機制協調、體制保障、法律監督」的中國特色刑罰執行一體化工作格局。

構建統一的司法行政行刑管理體制就要在國家和省一級司法行政機關統一設置專司刑罰執行工作的管理機構——刑罰執行局,簡稱行刑局。統一行使刑罰執行權,統轄全國或全省的刑罰執行管理業務,不再設置監獄管理局和社區矯正局管理機構。

構建完整的刑事執行一體化工作機制,是實現刑事執行一體化目標、推進刑事執行一體化進程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決策、銜接、配合、協調等八個方面機制內容。

(一)統一決策機制。所謂統一決策機制,是指在收押管理範圍、教育矯正、社會幫教、生活幫扶、又犯罪處置、家庭調查、案件審理、易科行刑、管控措施使用等各個環節,建立統一決策、一體運行的決策工作機制,扣緊監獄行刑和社區矯正的鏈條,體現促進行刑執法貫通、教育矯正有效銜接的行刑管理要求,實現監獄與社區同向發力、精準發力,把一體化制度優勢轉化為懲罰犯罪與矯正罪犯的治理效能。為了促進行刑決策統一,應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系統內重組組織機構。明確界定監獄管理、社區矯正管理各部門的職能和權限。隨著一體化行刑改革的深入,司法行政機關可以將一些功能相同或相似的部門進行重組。同時,加大與第三方的合作,建立了一些以社區為基礎的機構。課題組研究認為,要取得高質量的行刑績效、使行刑決策具有統一性和戰略性,前提就是要對監獄管理、社區矯正管理部門的職能有明確的定位。為達到這一目標,兩大部門都需要圍繞協作的項目進行重組,將行刑決策和政策執行統一起來,提供整合的行刑管理服務。

二是成立系統綜合性決策機構。司法行政機關成立促進各行刑管理部門合作的跨部門組織,並設置綜合性機構直屬辦公室,主要用來處理跨管理部門的行刑管理事務,提供需要部門之間協作的統一決策。

三是設立行刑管理績效目標體系。司法行政機關綜合管理部門對各行刑管理部門約定以效率和效益為標準的績效目標,並與行刑資源配置投入相掛鈎。通過籤訂行刑管理協議,兩大管理部門有了更加清晰的績效目標,各行刑管理部門的戰略方向與系統的戰略方向更加統一,各行刑管理部門的目標設定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二)刑務銜接機制。刑務銜接機制是指監獄依法將提請假釋、暫於監外執行的罪犯,在獲人民法院裁定生效後或監獄主管機關批准後,移送社區矯正機構接受社區矯正的程序規定和工作機制。針對目前司法行政系統二元行刑體制存在的問題:立法上存在的不足;制度設計上存在的不足;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等,應積極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相關立法和法規制度體系。通過修訂刑訴法、監獄法以及通過社區矯正法立法來實現;

二是建立相關銜接工作機制和平臺,這項工作已經通過兩院兩部的工作機製得以改善;

三是建立完善相關行刑銜接的檢察監督機制。

同時要高度重視刑務信息銜接。構建行刑銜接信息共享平臺是在監獄行刑與社區矯正相銜接工作機制框架內,利用司法行政政務網的現有網絡、設施和有關數據,實現各監獄與司法行政機關之間的刑務資源共享。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各監獄、社區矯正機構可實現服刑人員信息資料的網上移送、網上辦理、執法動態的交流和業務研討、矯正信息流程跟蹤和監控,建立網上銜接、信息共享、溝通便捷、防範有力、處置及時的懲罰犯罪和矯正罪犯的協作機制,增強監獄行刑和社區矯正整體工作合力,提升司法行政系統執行刑罰的質量和效率。

(三)警務配合機制。警務配合是推進監獄行刑與社區矯正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性內容。有效的警務配合機制必須以構建以下子機制為基礎。

一是建立聯席會議機制,由監獄警務部門與區域社區矯正機構的監管部門輪流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定期研究協商合作事宜。在監獄和社區矯正機構分別建立警務配合辦公室,確定負責人和聯絡員,設立合作熱線,建立日常溝通機制,旨在推進落實聯席會議確定的合作事項,負責協調具體事宜,促進配合協作。

二是建立共建共管共保安全的警務共建機制。充分發揮監獄警務資源、社區安保資源、社會治安資源等優勢,構建區域一體、無縫對接的監管防控、社區防範、社會聯防三級監管防控機制。

三是建立警務情報互享機制。在維護監獄穩定、打擊犯罪、社區治安管理、社區服刑人員管控、犯情情報信息等領域加強合作,加強數據交換和共享,在整體警務合作框架下,分別建立專業化合作機制,在證據調取、線索協查、追逃協作、特殊人群監控、預防和打擊社區犯罪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四)法務協作機制。當前監獄和社區矯正機構在執行刑罰的刑事活動中,對行刑法務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法務工作常見的問題表現在:

一是缺乏根本性重視,尚未有形成法務工作是監獄、社區矯正機構主業的意識。

二是缺乏法務工作基礎性支持,專業化、規範化管理水平不高,人財物支持力度不夠。

三是缺乏專業化高素質法務人才團隊。

針對以上問題,應從完善法務工作機制入手,構建完善的監獄、社區矯正機構法務工作協作機制。

一是明確法務工作在監獄行刑和社區矯正中的核心價值和基礎地位。首先要明確法務工作性質;其次要明確法務工作原則。即法務工作必須遵循「統一管理、分別負責、服務行刑、分工協作、嚴格規範、依法履職」的工作原則。

二是完善法務工作制度體系,包括收押制度、接受制度、調查評估制度、減刑假釋制度、暫於監外執行制度、死亡處理制度、收監執行制度、撤銷假釋制度、刑釋制度等。

三是注重提升決策者、管理者的法律素養。

四是注重執法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五)執法責任機制。當前司法行政機關刑事執法責任機制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相互推諉推卸多、擔責追究少,單位客觀擔責多、個人主觀負責少,一線執法者擔責多,管理機關擔責少,社會力量倒逼多、執法機關主動問責少,執法責任強調多、實際追究失職瀆職少。司法行政機關應對刑事執法責任連帶追究、終身追究進行制度設計,構建完整的執法責任體系。明晰刑事執法主體責任,回歸刑事執法的司法屬性,保障刑事執行民警和矯正管理工作者的職業榮耀。建立刑事執法責任終身追究制度,真正發揮預防徇私枉法的剛性制度作用。中政委曾下發通知明確規定「執法司法人員在職責範圍內對執法辦案質量終身負責。」,毫無疑問,這一問責機制只適用違法亂紀,徇私枉法,編造罪犯積極表現事實,掩蓋罪犯違法違規事實,製作虛假法律文書,編造罪犯實際服刑時間和間隔期等一切行刑管理違法行為的責任。

(六)信息共享機制。信息化建設作為實現司法行政系統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司法行政工作科學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支撐。近年來,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等政法部門垂直信息化在不斷深入,但部門之間信息孤島的現象卻愈發凸顯。尤其是同一行刑體系的司法行政系統內部信息不通、不暢、不完整等問題突出。諸如罪犯身份信息、犯罪事實、犯罪情節、家庭關係信息等具有工作內容上的可複製性,而案件受理、期限控制、文書送達、社會經歷、犯罪社會影響、人身危險性評估、刑釋安置、社會融入程度等工作事項在政法各部門之間具有可銜接性。面對日益嚴重的案多人少窘境,改變傳統的辦案工作方式,實現政法部門信息化共享和智能管理,促使行刑效率最大化已是刻不容緩。

(七)行刑保障機制。構建系統化、區域化、一體化的行刑保障體系,形成國家財政保障、社區保障、社會保障相結合的三級行刑保障網絡體系和保障機制。

一是強化思想保障,司法行政系統內部上下、區域內監獄與社區矯正機構、社區都要牢固樹立行刑一體化意識和觀念;

二是警務資源保障,打通監獄行刑資源與社區矯正資源各自分割和內部運行的壁壘,暢通雙向流動機制,增強行刑資源的社會化運營能力;例如通過社區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為監所和社區矯正機構提供專業化特殊人群社會心理服務支持;通過監獄罪犯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為社區服刑人員提供專業化的心理健康服務,從而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三是科技保障,通過技術整合和一體化信息平臺運用,實現技術共享;

四是制度保障,健全合作管理制度推進刑務協作常態化、警務協作規範化、法務配合制度化、行刑資源運營社會化、監督法律化的行刑一體化目標。

(八)文化共建機制。行刑一體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事執行制度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國家刑事執行體系的一場深刻變革。推進行刑一體化不僅需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而且需要建設行刑法治文化,讓現代行刑意識、行刑觀念、行刑思維和現代行刑方式在國家刑事司法體系中牢固樹立起來。行刑文化的基本內容包含:行刑的堅強保證是黨的領導,根本宗旨是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是依法行刑,核心價值是公平正義。通過行刑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為法治社區、法治監獄奠定文化基礎。構建行刑文化共建機制,是弘揚中華優秀刑罰文明,構建現代行刑文化的必由之路。應從以下六個方面推動行刑文化機制建設:

一是整合監獄和社區資源,參與現代行刑文化建設。

二是倡導行刑文明理念,持續廣泛地舉辦行刑法治宣傳推廣活動。

三是開展「法治社區」「文明監獄」評選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新型法治文化。

四是共商共建共享,打造社區群眾法治文化活動平臺。

五是建設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社區矯正基地、社會關愛幫教基地。

六是形成國家刑罰資源、社區資源互動共享的制度體系。

相關焦點

  • 課題 | 監獄行刑與社區矯正一體化機制研究
    司法行政系統刑罰執行一體化是刑事執行一體化的應有之義和改革的必由之路。作為狹義上的行刑一體化,它是指我國司法行政系統的刑罰執行機關監獄和社區矯正機構,在執行監禁刑刑罰和非監禁刑刑罰過程中,形成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統一的刑罰執行體制和工作機制的總稱。本文所研究的刑事執行一體化就是狹義概念上的刑罰執行一體化。
  • 安徽出臺管理辦法規範監獄戒毒人民警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1月8日從安徽省司法廳獲悉,為貫徹落實司法部《關於推進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工作的意見》,規範監獄、戒毒人民警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安徽省司法廳出臺《監獄戒毒人民警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管理辦法》。
  • 臺灣地區的監獄行刑制度考察
    、指導及監督事項;(6)矯正機關之設置、裁撤、整並、人力調配與其他以拘束人身自由為目的保安處分處所之規劃、指導及監督事項;(7)矯正機關設置補習學校與進修學校分校之規劃、指導及監督事項;(8)矯正人員教育、訓練、進修、考察之規劃、指導及監督事項;(9)矯正資料之搜集、整理及研究編譯事項;(10)矯正管理信息系統之規劃、建置、推動及監督事項;(11)其他有關矯正事項。
  • 當監獄民警遇到社區矯正……
    當鎂遇到硫酸鋅,她的「鎂」霸佔了他的「鋅」,那是化學裡的浪漫;當蔬菜遇到乳酸菌,泡菜罈裡的酸爽,那是有滋有味的日常;當監獄民警遇到社區矯正,等等,監獄、社區?民警、矯正?這是什麼「遇到」?
  • 國際矯正與監獄協會第六屆年會在京舉行
    範方平指出,隨著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的監獄管理制度也在逐步改革和完善,社區矯正工作正在有計劃、分步驟地開展。  他強調,中國監獄注重依法行刑,保證執法公開、公正、公平。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通過完善和規範刑罰執行制度,推進依法治監,強化執法監督,事事、時時、處處把監獄的一切活動納入法制的軌道。
  • 淺析行刑社會化
    現行法律對於假釋、監外執行和社區矯正等社會化行刑制度的規定比較粗疏、缺乏可操作性。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明確規定了對判處管制、緩刑以及假釋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標誌著我國社區矯正法律制度的確立,但是其規定還是不免有粗疏之感。
  • 社區矯正
    2004年,中央有關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相關文件將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納入中央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範圍。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要求推進社區矯正工作。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制定社區矯正法。審議中,委員們認為,制定社區矯正法非常必要。社區矯正工作在近年的司法改革實踐中取得了突出成績,積累了豐富經驗,需要通過專門立法予以確認和完善。
  • 助力社區矯正,監獄主動將「警示教育」送上門
    近日,安順監獄民警到關嶺縣司法局,為關嶺縣94名社區矯正對象送上一堂「警示教育」,提高社區矯正對象的矯正意識,助力社區矯正工作
  • 一名監獄選派民警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手記
    從牆內監管改造罪犯的「老兵」到牆外社區矯正工作的「新兵」,畢節監獄選派民警邵萬春自2019年3月選派司法局以來,利用他監管改造罪犯的專業優勢,用心用情,一直在自己的選派「答卷」上奮筆疾書。「銜接好、監管好、引導好」「只有情況清,才能銜接好、監管好、引導好」,2019年3月來到司法局後,邵萬春秉持這樣的理念,經常蹲點社區矯正中心了解社區矯正工作開展流程和每個環節的具體執行情況,並認真分析對比監獄監管改造工作和社區矯正工作的差異和重心;為深入了解、實化掌握各鄉鎮矯正工作基本情況,他實地走訪納雍縣的26個鄉鎮司法所
  • 南寧矯正社區服刑人員不定期開展監獄體驗生活
    昨日,南寧監獄來了一批「特殊人員」。他們披著馬甲,在司法局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到監獄裡體驗生活。這些人,就是正在進行社區矯正的社區服刑人員。南寧市社區矯正監管工作培訓基地和社區服刑人員警示教育基地,當天在南寧監獄舉行揭牌儀式。日後,社區服刑人員到監獄體驗生活將成常態化。
  • 助力社區矯正 崇州監獄在行動
    「青春志願 迷途導航」——為了推進具有四川監獄特色的志願者品牌項目建設,推進監獄民警青年志願者服務社會常態化、制度化,把監獄工作主動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發揮監獄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的雙重功效,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近日,崇州監獄組織民警青年志願者和民警心理諮詢師前往都江堰市司法局為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團隊心理輔導活動
  • 黃石啟動社區矯正計劃 五種犯人進入社區服刑
    黃石啟動社區矯正計劃
  • 北京首批假釋犯進社區矯正 表現好提前兩年釋放
    犯人王開(中)很高興地離開了監獄。陳蕭軍/攝   ■每月完成10個小時的公益勞動■定時匯報改造情況■可以在司法所轄區內自謀職業  昨天,因為積分位居同監區犯人前列,王開、吳雅麗被一中院依法裁定假釋出獄,成為北京實施社區矯正制度以來首批假釋人員。
  • 市政協「發揮社區矯正作用、提高社區矯正效果」雙月協商座談會...
    由市委政法委牽頭研究制定社區矯正工作協調配合機制的相關意見,對社區矯正工作銜接進行細化。三是加強各部門協調配合。進一步明確社區矯正工作各個環節中法院、檢察院、公安、監獄、司法、人社、民政、財政等單位的職責,形成各司其職、各負責其責的工作格局,確保社區矯正工作有效運行。   (四)強化心理矯治,加大幫扶力度,促進矯正對象更快融入社會。
  • 「社區矯正」棗莊市司法局召開第三批選派人民警察參與社區矯正...
    1月6日上午,棗莊市司法局召開全市第三批選派人民警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會議。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市強制隔離戒毒所第一政委孫晉利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司法局四級調研員吳華琪主持了會議。各區(市)司法局分管局長、監獄戒毒單位政治處負責同志、全體選派幹警等30餘人參加了會議。
  • 蘭州市社區矯正委員會辦公室召開會議安排部署社區矯正重點工作
    12月17日,蘭州市社區矯正委員會辦公室召開會議,傳達市社區矯正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精神,研究安排具體落實措施。各區縣司法局分管局長、社區矯正辦負責同志及派駐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獄戒毒警察參加會議,市社區矯正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彭正輝主持會議並講話。
  • 對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第5020號建議的答覆(關於強化社區矯正管理...
    2019年12月28日,《社區矯正法》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於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該法對社區矯正機構隊伍建設、經費保障、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等工作予以明確和規範,為社區矯正工作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我們將按照該法的相關規定,認真研究解決您提出的相關問題。二、具體建議答覆1.關於強化隊伍建設、提升綜合能力的建議。
  • 我市監獄警察參與社區矯正執法成效明顯
    選調15名監獄警察建立社區矯正支隊,下設4個大隊,每個大隊負責3-4個區縣單位,統籌調配4輛警車保障大隊快速出警,實現「一區一警」。加強與區縣工作對接,支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及時參與跟進社區矯正工作,形成上下聯動執法合力。二是完善工作制度,促進執法規範。
  • 溫嶺市司法局推行「智慧矯正」開創社區矯正執法新格局
    依託社區矯正信息管理系統和「浙裡矯」APP,通過手機定位技術對社區矯正對象實現實時監控。共有779名社區矯正對象被實行手機定位管理。二是「手機+腕帶」雙重模式。對無正當理由,未經批准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社區矯正對象實行定位手機和電子腕帶雙重管理,有效解決了定位專用手機監管中出現「人機分離」的現象。目前,有2名社區矯正對象實行雙重管理。三是「視頻+走訪」輔助模式。
  • 刑事訴訟法:社區矯正機構考點介紹!
    此外,還包括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中國海警局、監獄等機關。幾乎所有的教材,都會用類似的語言,描述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從刑事訴訟的分工來看,專門機關主要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中國海警局、監獄(監獄內罪犯犯罪)這樣的偵查機關;負責審查起訴和法律監督的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以及監獄等執行機關。那麼「等」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