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牆內監管改造罪犯的「老兵」到牆外社區矯正工作的「新兵」,畢節監獄選派民警邵萬春自2019年3月選派司法局以來,利用他監管改造罪犯的專業優勢,用心用情,一直在自己的選派「答卷」上奮筆疾書。
「銜接好、監管好、引導好」
「只有情況清,才能銜接好、監管好、引導好」,2019年3月來到司法局後,邵萬春秉持這樣的理念,經常蹲點社區矯正中心了解社區矯正工作開展流程和每個環節的具體執行情況,並認真分析對比監獄監管改造工作和社區矯正工作的差異和重心;為深入了解、實化掌握各鄉鎮矯正工作基本情況,他實地走訪納雍縣的26個鄉鎮司法所,引導幫助司法所工作人員從實從細落實社區矯正工作措施;常態化配合開展假釋、審前調查、案件調查評估工作,接收社區矯正對象、走訪了解社區矯正對象、安置幫教聯絡等工作,邵萬春樂此不疲。
「社區矯正是監獄監管工作的延續和拓展,是實現監管改造工作最後一公裡的有效載體」邵萬春這樣說,工作起來幹勁十足。
信息準確,通知及時,是刑滿釋放必接工作前提條件。邵萬春對必接對象的排查認真負責,並建立無縫對接工作群,及時電話通知涉及鄉(鎮、街道)綜治辦負責人與監所對接,保證必接對象接回率100%,做到即將釋放人員信息不漏查、不脫管、不盲接。
「有法度 有溫度 有力度」
社區矯正工作的目的就是要督導矯正人員養成行為自律,能夠正確應對和處理人生的各種危機和困難,避免重新犯罪。這需要社區矯正對象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罪錯,激發對象自我改造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其重建自我支持、家庭支持、社會支持的三大系統。
為了更好的實現矯正對象的系統重建,邵萬春針對矯正對象制定矯正個案,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矯正其不良心理和行為,使他們悔過自新,棄惡從善,幫助其自覺自愿的成為一名守法的公民,有針對性地消除社區矯正對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
「優勢互補 『 牆牆』聯合」
「接受矯正、服從管理、積極改造、重塑人生」,邵萬春總結提煉的「十六字」矯正文化,有效增強社區矯正工作的嚴肅性、權威性,同時讓社區矯正對象從內心樹立矯正身份意識。
基層司法所司法行政人員不是警察身份,對社區矯正人員缺乏震懾力,邵萬春多次利用集體宣告的契機召開警示教育大會,以案釋法並向社區矯正對象介紹監獄服刑和社區矯正的區別和現狀,讓矯正對象對監禁刑有更直觀的了解,深刻體會到牆內牆外服刑的巨大差異,震懾部分法律意識淡薄、悔罪意識不到位的社區矯正對象自覺服從矯正組織的管理和教育,遵守各項矯正制度,積極參加社區服務,主動接受教育。
「我要珍惜自己在牆外服刑的機會,不離開父母,讓他們見證我的改變。」警示大會後矯正對象聶某這樣說。
「常態化監護、動態化管理、個性化教育」,邵萬春在指導司法所工作時提出這樣的理念,「社區矯正要以法制規範人心,以教育感化人心,以幫扶溫暖人心,樹立恢復性司法理念,幫助社區矯正對象修復社會關係,順利回歸社會創造條件。」他是這麼說的,他也一直這麼做著。
選派監獄民警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是人員的融合、理念的融合、職責的融合、使命的融合,除了能幫助緩解基層執法力量不足的難題,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警察身份和管教專業優勢,增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管震懾力,助力社區矯正工作,促進社區矯正與監獄監管改造優勢互補,實現監獄高牆與社區矯正無形之牆「牆」「牆」聯合,有效推進監獄改造和社區矯正刑罰一體化建設,民警邵萬春正是依託其執法管理、教育轉化經驗,在選派這份「答卷」上優秀作答。
來源:畢節監獄
審核:雷蕾 責任編輯:潘躍華 本文編輯:王秀
【來源:貴州監獄】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