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大部分孕媽都知道孕期要補鈣,主要是為了更好地讓胎兒發育,會十分在意鈣質的補充。
孕期「補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有些孕媽在臨近孕晚期的時候,卻放棄了補鈣,理由是「孕晚期鈣補多了,會讓胎兒頭髮硬,不好分娩」。
那麼這樣的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這裡澄清一下,孕媽完全不必有這樣的擔心,因為這樣的想法完全是進入了孕期補鈣的誤區。
準確一點說:孕後期補鈣只會讓胎兒的骨骼更加鈣化、變硬,但並不會因此導致分娩困難。
在分娩過程中,胎兒的頭部是「可塑性」的,骨與骨之間有顱縫相連接。在自然分娩時,產道的擠壓會使顱骨縫隙會輕度重疊,顱徑會縮小,讓胎兒更方便地娩出。
一般情況下,胎兒體積巨大和產婦產道窄等情況才會出現分娩困難,補鈣並不會出現難產。
另外,除了補鈣會讓胎兒不好生,也有傳言說孕晚期補鈣會讓胎盤鈣化。
事實上,胎盤鈣化是指胎盤上的血管和營養出現老化,是胎盤自然經歷的階段,和補不補鈣沒有半毛錢關係。
一個受精卵發育成一個胎兒的過程,就是靠「鈣質」的吸收來促進骨頭的形成,所以在懷孕後,孕媽需要攝入比常人多好幾倍量的鈣質,來滿足自身和胎兒發育的需求。
在孕期要重視補鈣,尤其是孕中後期,無論是孕媽還是胎兒都對鈣質十分需求。
事實上,胎兒從發育到出生,體內含有的鈣質,有80%左右是在孕晚期積累存儲的。
因為進入孕晚期後,胎更需要大量的鈣質,來保證骨骼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因此孕媽要保證足夠的鈣質來促進胎兒的正常發育。
另外,孕晚期補鈣還可以為以後的哺乳做儲備,像產後生完孩子之後,需要哺乳的時候,母乳中也是需要大量的鈣質的。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上》上就對此曾明確指出:進入孕中後期,孕媽每天需要補充1000mg的鈣,才能滿足當天所需。
那麼1000mg的鈣質有多少呢?1000mg的鈣≈500ml的牛奶+100g豆腐+2個雞蛋+350g的綠葉蔬菜+100g魚肉,如果一天中飲食上無法保證,也可以額外再補充一些鈣劑。
在孕晚期,補鈣的產品和孕早期有所不同,孕晚期子宮體積變大,會壓迫到腸胃,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很容易出現便秘。
所以孕晚期孕媽在選擇鈣片補鈣時,要選擇具有潤滑腸道的產品,降低便秘的發生率。
很多孕媽發現,在孕期即使自己很注重鈣質的補充,但有時去孕檢時醫生還是說自己缺鈣,這樣的結果著實讓人很是崩潰!
其實,孕媽忽視的是鈣質的吸收問題,鈣質的吸收要靠維生素D 的參與,日常飲食中維生素D的攝入含量很少,而外出時都會塗上防曬,導致利用紫外線合成維生素D這條路也都「堵死」了,因此,身體內會時常缺少維生素D,補鈣的效果自然也會大打折扣。
人體對維生素D 的要求十分固定,大約10微克每天。一些鈣片中會含有維生素D,但含量較少,如果想促進鈣質的吸收,建議孕媽還是要多曬太陽,來促進維生素D 的合成。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孕晚期是否需要補鈣的相關內容,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轉發評論,超多實用的母嬰育兒問題,歡迎關注憨爸憨媽育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