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色字平權學研或長按下面二維碼識別關注
《民報》發刊詞*譯註
(一九o五年十月二十日)
【原文】
近時雜誌之作者亦夥⑴矣。姱⑵詞以為美,囂⑶聽而無所終,摘埴索塗⑷不獲,則反覆其詞而自惑。求其斟⑸時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謂對症發藥者,已不可見,而況夫孤懷宏識⑹、遠矚將來者乎?夫繕群之道⑺,與群俱進,而擇別取捨,惟其最宜。此群之歷史既與彼群殊⑻,則所以掖而進之之階級⑼,不無後先進止之別。由之不貳⑽,此所以為輿論之母也。
【注釋】
⑴ 夥(huǒ):多。
⑵ 姱(kuā)詞:美好的詞語。
⑶ 囂(xiāo):吵鬧,喧譁。
⑷ 摘埴(zhí)索塗:「摘」應為「擿」(zhì):投擲。埴:土。塗:道路。語見揚雄《法言·修身》:「擿埴索塗,冥行而已矣。」擿埴索塗意為盲人以杖點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終無成。
⑸ 斟:即「斟酌」,考慮的意思。
⑹ 而況:何況。宏識:才識宏大通博。
⑺ 繕:整治。道:方法。此句意為組織領導群眾的方法。
⑻ 殊:不同。
⑼ 掖:拽著別人的胳膊。引申為扶持。階級:臺階。
⑽ 由:順隨,聽從。不貳:一致。
【譯文】
最近在各種雜誌上發表文章的人可謂不少。他們在文章中堆砌大量華美的辭藻,頗為自得,吵吵鬧鬧,沒完沒了,實際上如盲人摸道,一無所成,卻不斷重複那些陳詞濫調而自我陶醉。現在找不到能認真考慮現實問題而自成一說,如古人所說的那種善於對症下藥的人,更別說那些獨具宏大廣博的才識,能高瞻遠矚預見未來的人了。組織管理群眾的方法,在於與他們共同前進,在進行選擇取捨方面,只有這些獨具宏大廣博的才識,能高瞻遠矚預見未來的人最為合適。他們的閱歷與群眾不同,所以要由他們帶領群眾一步步前進,消除後進與先進、前進與停滯的差別。群眾順從他們,沒有二心,這就是為什麼稱他們為輿論之母的原因。
【原文】
餘維⑴歐美之進化,凡⑵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羅馬⑶之亡,民族主義興,而歐洲各國以獨立。洎⑷自帝其國,威行⑸專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則民權主義起。十八世紀之末,十九世紀之初,專制僕⑹而立憲政體殖⑺焉。世界開化,人智益蒸⑻,物質發舒⑼,百年銳⑽於千載,經濟問題繼政治問題之後,則民生主義躍躍然⑾動,二十世紀不得不為民生主義之擅場⑿時代也。是三大主義皆基本於民,遞嬗⒀變易,而歐美之人種胥冶化⒁焉。其他旋維於小己大群之間而成為故說者⒂,皆此三者之充滿發揮而旁及⒃者耳。
【注釋】
⑴ 維:思考。
⑵ 凡:總共,一共。
⑶ 羅馬:指羅馬帝國,公元前30年至公元476年的羅馬奴隸制國家。
⑷ 洎(jì):及,到。
⑸ 威行:以威勢強迫推行。
⑹ 僕:倒下。
⑺ 殖:繁殖生長。
⑻ 益:進一步,更加。蒸:通「烝」,眾,多。
⑼ 發:生長。舒:伸展。
⑽ 銳:迅速。
⑾ 躍躍:急於要動的樣子。然:作詞助,表狀態。
⑿ 擅場:壓倒全場,勝過眾人。
⒀ 遞:順次。嬗(shàn):演變。
⒁ 胥(xū):皆,全。冶化:經過冶煉而變化。
⒂ 旋:迴旋。維:聯繫。小己:個人。大群:眾多人結合而成的群體。故說:舊的學說。
⒃ 旁及:連帶涉及。
【譯文】
我思考過歐美國家的進化的原因,在於有三大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早在羅馬帝國崩潰時,民族主義思潮勃興,歐洲各國在這股思潮影響推動下紛紛獨立。等到各國統治者在本國稱王稱帝,憑藉皇權強制推行專制主義,下層人民不堪忍受專制制度帶來的苦難,於是爭取人民政治權利的民權主義應運而生。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歐洲各國的專制制度紛紛瓦解,而民主立憲政體發育成長起來。世界不斷進化,人們的智慧日益增長,物質財富也大量湧現,近百年來社會進步速度之快,超過了過去的一千年。但是,歐美各國的政治問題解決以後,經濟問題隨之而來,於是旨在解決人民生活問題的民生主義思想活躍起來,二十世紀必將成為民生主義問題壓倒其他社會問題的時代。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皆植根於人民,在這三大主義遞進演變的過程中,歐美各國人民的思想觀念受到陶冶而不斷變化。至於其他那些在個人和群體中活躍的學說,都是這三大主義在淋漓盡致的闡揚中所連帶產生的。
【原文】
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⑴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⑵。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於人為既往之陳跡⑶,或於我為方來⑷之大患,要為繕吾群所有事,則不可不並時而弛張之⑸。嗟夫!所陟卑⑹者其所視不遠,遊五都之市⑺,見美服而求之,忘其身之未稱也,又但以當前者為至美。近時志士舌敝唇枯⑻,惟企強中國以比歐美⑼。然而歐美強矣,其民實困,觀大同盟罷工與無政府黨、社會黨之日熾⑽,社會革命其將不遠。吾國縱能媲跡於歐美,猶不能免於第二次之革命,而況追逐於人已然之末軌⑾者之終無成耶!夫歐美社會之禍,伏之數十年,及今而後發見之,又不能使之遽⑿去。吾國治⒀民生主義者,發達最先,睹其禍害於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還視歐美,彼且瞠乎後⒁也。
【注釋】
⑴ 異種:異族。這裡指滿族。
⑵ 殆:幾乎。須臾:極短的時間。
⑶ 陳跡:舊的事物。
⑷ 方來:將要到來。
⑸ 並時:同時。弛張:亦作「張馳」、「一張一弛」。放鬆弓弦叫「弛」,拉緊弓弦叫「張」。原指治理國家要寬嚴互相補充,交替使用。後亦用以比喻工作和生活要善於調節,有節奏地進行。
⑹ 陟(zhì):登,上。卑:(位置)低下。【蕭按】「所陟卑者其所視不遠」不通,第一個「所」字應該去掉。
⑺ 五都:泛指都市。
⑻ 舌敝唇枯:形容費盡口舌。
⑼ 惟:只是。強,硬要求。比:比照,按照。
⑽ 熾:熱烈旺盛。
⑾ 已然之末軌:已經走過的老路。軌:道路。【蕭按】「而況追逐於人已然之末軌者之終無成耶」不通,第二個「之」字宜改為「必」,「耶」字宜改為「也」。
⑿ 遽(jù):急速。
⒀ 治:研究。
⒁ 瞠(chēng)乎後:即「瞠乎其後」。落在後瞪大眼乾著急,追趕不上。
【譯文】
現在,中國上千年專制主義的流毒尚未清除,又面臨異族的戕害,外國列強的威逼,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勢在必行,容不得絲毫遲疑等待。至於民生主義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正是目前歐美國家深感憂慮而又積重難返的問題,惟有中國這方面的問題還不大,解決起來也比較容易。所以說,三民主義要解決的問題,有些對於歐美國家來講,是早已經歷並解決的陳年舊事,有些對於中國來講,是將來才會面臨的禍患,既然要解決中國人民存在的所有問題,那麼在同一時間內就必須考慮輕重緩急。可嘆啊!站不高的人看不遠,就像有的人驟然來到繁華的都市,看到漂亮的衣服就想要,不知道自己與這些衣服並不相配,只是認為面前的東西都是最好的。近來有些革命志士費盡口舌地宣傳鼓吹,一味強求中國處處事事都要像歐美國家那樣。然而,歐美國家固然十分強盛,但這些國家的廣大人民實際上生活很困難,只要看看這些國家的工人們因不滿貧富懸殊而舉行同盟大罷工,反對現存秩序的無政府主義政黨和社會黨日益壯大,就可以預見一場社會革命即將來臨。即使中國能做到和歐美國家處處事事一模一樣,還是不能避免第二次革命——社會革命的發生,何況跟在別人屁股後面亦步亦趨,終究成不了什麼氣候。歐美國家的社會危機已潛伏了幾十年,到今天才充分暴露顯現出來,卻不能很快把它消除。我國研究民生主義的人率先出現,在民生問題所將導致的社會危機尚未發生前就看到了它的危害,這樣就可以把政治革命、社會革命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加以解決,到那時我們回過頭來看,就會發現,歐美國家已遠遠落在後面,難以追趕上來。
【原文】
翳我祖國,以最大之民族,聰明強力,超絕等倫⑵,而沉夢不起,萬事墮壞⑶;幸為風潮所激,醒其渴睡,旦夕之間,奮發振強,勵精⑷不已,則半事倍功⑸,良非誇嫚⑹。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數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進之,使最宜之治法適應於吾群,吾群之進步適應於世界,此先知先覺之天職,而吾《民報》所為作也。抑⑺非常革新之學說,其理想輸灌於人心而化為常識,則其去實行也近。吾於《民報》之出世覘⑻之。
【注釋】
⑴ 翳(yì):遮蔽。
⑵ 絕:極,非常。倫:同類,同等。
⑶ 墮壞:(思想、行為)往壞變。
⑷ 勵精:振奮精神。
⑸ 半事倍功:即「事半功倍」。形容花費的勞動少,收到的功效大。
⑹ 良:的確。誇:誇大,誇張。嫚:倨傲。
⑺ 抑:連詞,表示輕微轉折。
⑻ 覘(chān):觀測。這裡有「衡量」之意。
【譯文】
專制主義的毒霧蔽空,我們的祖國一片黑暗,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它的智慧力量舉世無雙,卻昏睡不醒,國家的方方面面每況愈下。所幸的是,在時代風潮的激蕩下,中華民族已從昏睡中驚醒,在很短的時間內奮發求強,勵精圖治,奮鬥不止,定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這絕不是自吹自擂,驕傲自大。在群眾中,一定要有少數富有先進思想的人,他們可以帶領群眾前進,提出最好的管理國家的辦法以適應群眾的需要,使中國人民的進步事業適應世界歷史的潮流,這就是先知先覺者應盡的責任,也是我們《民報》所要做的事情。即使是非同尋常的革命學說,也只有把它的宏偉理想灌輸到人民群眾的心中而化為他們的常識,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才會大大縮短,在《民報》創刊伊始的時候,我是用這個標準來要求它的。
據《民報》第一號孫文《發刊詞》
*《民報》是中國同盟會機關刊物,月刊。創刊號脫期出版,此處所標時間為該號的印刷日期。
蕭乾明選自中華書局1981年8月第1版《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288-289頁(原文)、巴蜀書社1997年6月第1版《孫中山文選譯》第73-78頁(注釋和譯文)。
打字:林淨寰 校對:日月無私 林淨寰
編輯:林淨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