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優秀叫「別人家的孩子」

2021-01-20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中國戰略支援 作者:劉禹麟、高錚

「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學習多自覺啊,你看看你……」

「我同事的女兒今年考上重點大學了,你怎麼就沒人家這麼爭氣呢……」

這些話熟悉嗎?小時候誰還沒經歷過自己被爸媽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今天要說的是軍校裡的學霸,他們優秀的樣子一定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說到「學霸」這個詞,楊從嶺可謂是再合適不過了了。眾所周知,軍校學員訓練、學習兩手抓,壓力要比地方大學重一些。面對這種情況,楊從嶺「學霸」屬性展露無疑。即使是他並不感冒的課他也會努力學好,儘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不光門門成績靠前,擔任學習委員的他還積極幫助其他戰友解疑答惑。

韓文婧、韓文婷是一對雙胞胎,剛開學時,她們就以優異的入學成績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在之後各學期的考試中,姐妹倆更是屢屢「霸榜」,還獲得大學首屆「航天基金獎」。翻開她們的筆記本,每一頁都被整齊的字跡填滿,每條重點都被不同顏色的筆清晰地標註了出來。「我的秘訣就是在課後一定要及時整理筆記並鞏固複習。」韓文婷說道。

聶棟勳身上有一股「孩子氣」,感覺他總是有用不完的活力。無論在學習還是訓練上,無論誰遇到了問題,他一定會及時伸出援手。平時他也會特別謙虛,遇到不懂的就虛心求教,雖然是骨幹但絲毫沒有架子。「要學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一個『好老師』,這個『好老師』可以是我們的教員、隊幹部,也可以是我們的同學。」

黃俊傑不僅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學霸」,更是一名綜合素質過硬的學員隊骨幹。每每談及成功經驗時,他總是對大家說,「上課認真聽講十分重要,要學會抓住重點,難點要仔細聽教員講解,不懂的要及時想辦法解決」。對於大家都很關注的學習方法,他也有獨到的見解,「理科的大多數知識點是有內在聯繫的,要學會把相關知識點串成一條線、織成一個面,以便理解掌握與運用。」

黃一心總是在與時間在賽跑,完成課內作業對他來說只是小菜一碟。他卻從不放鬆,買輔導書、找課外題,他幾乎把課餘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每次看到他的時候,他都在忘情地遨遊在書海當中,甚至在別人呼喊他時,他也時常聽不到。把自己大量精力傾注在學習上的他自然成績喜人,在難度日益加大的專業課學習中逆流而上,穩坐第一的寶座!

唐若愚在平時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足球、吉他、音樂等樣樣精通,在學習方面更是駕輕就熟。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呢?在一次學員隊組織的交流會上,他對大家說,「學習主要是充分利用自習課的時間,多看書做題理解,儘量避免做無用功,就能擠出更多課餘時間來做自己的事。」

孫鴻巖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學霸。他似乎有著雙重性格,在平時生活的他總是蔫聲不語,不善與他人交流,但是一旦到課堂上時,他便滔滔不絕、侃侃而談,積極回答教員的問題,整個課堂儼然變成了他施展的舞臺。每當他遇到困難時,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直到解決問題為止。

鄒俊是一個靦腆內向的男孩子。初入學,他的成績並不引人注目,但在一個學期的不懈努力之後,終於在期末考試中拔得頭籌。面對大家的稱讚,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謙虛地說,「這次只是運氣好了點,其實也沒什麼。」除了學習之外,鄒俊在體能方面也毫不含糊,單雙槓、長跑、障礙……每一個訓練項目他都「完美」達優,贏得了大家的廣泛好評。

張劭聰一直以來都以優異的成績「聞名」全隊,他還是個熱心腸,為成績暫時落後的同學提供幫助。「在我們這個專業,死啃書本意義不大。」他對同學們說:「要善於將書本中的重點知識提煉出來,有側重的去掌握,做題時有所選擇,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作者 | 劉禹麟、高錚

來源 | 解放軍報社戰略支援部隊分社

監製 | 鄒維榮

責編 | 韓阜業

編輯 | 李志勇

相關焦點

  • 有一種比較叫「別人家的孩子」,可我也想要「別人家的父母」
    網友A:作為一個在「別人家孩子」陰影中成長的過來人,孩子,我慎重的建議你用 「別人的爸爸」還擊,非常有效!網友C:這個孩子寫的好乖啊,就算爸爸這樣說自己,還是會說出親愛的爸爸,並且還希望爸爸身體健康,挺有愛的一孩子啊。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愛你,因為知道被比較有多傷自尊,多傷心,所以不拿自己的父母和別人的父母比較。
  • 有一種「別人家的孩子」叫劉昊然,當明星就算了,還拿到了鐵飯碗
    有一種「別人家的孩子」叫劉昊然,當明星就算了,還拿到了鐵飯碗如果給你一個機會,讓你可以體驗別人的人生,大家會選擇誰的人生呢?是坐擁百萬家產的富二代;還是光鮮亮麗的明星;還是為國家做過貢獻的優秀人才。這些人都是從小,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別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好,有超高的顏值,還有令人羨慕的高薪工作。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主人公就是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就是——劉昊然。
  • 別人家的孩子有毒,父母的默默支持叫愛
    有一種優秀,叫別人家的孩子當家長的沒有人定義,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就是超越周圍所有人,成為最優秀的少數幾位,大概對家長來說就是有出息。於是,家長便開始不自覺地開始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孩做比較。你看隔壁家的小孩怎麼樣了,親戚家的哥哥姐姐又怎麼樣了。比如:你家小孩會走了呀,我家的還不會呢。人家王阿姨的兒子,早就起床了。你表姐早就做完作業了,你呢?還在磨蹭!
  • 有種稱呼叫「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曬得越狠,孩子傷得越深
    文|小不點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比別人優秀,所以總愛把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小朋友對比,如果比別的孩子強,父母就會暗自竊喜,如果比別的孩子差,就會充滿失望,然後不斷地給自己的孩子補課,力爭要超過「別人家的孩子」。
  • 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網絡上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在一些家長的眼裡,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聰明好學,乖巧可愛,從不亂花錢,從不玩電腦。話裡雖然有開玩笑的意味,不過,一些家長動輒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家長們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相比,無非是想為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以此激勵孩子進步。
  • 高考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優秀的
    高考成績放榜已有時日,志願都已填完,高考狀元們都已收到通知書,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天才,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相關新聞報告後,發現這些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任何一個優秀孩子的身上都能看到一種優秀的習慣,也折射出父母這一面鏡子。
  • 有「別人家的孩子」,就會有「別人家的父母」
    對於「別人家的孩子」這個說法,我們從不陌生。因為父母總在我們小時候用它來告訴我們與別人相比的不足。但是今天呢,小編想和大家聊一聊與它相似的一個話題——「別人家的父母」。1如果說「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別人家的父母」又有著哪些特徵呢?01善於情緒管理這樣的父母,不會以一種兇巴巴的樣子出現在孩子面前。他們有嚴謹、嚴肅的一面,但且沒有可怕的一面。當孩子犯錯了,他們不會想著遷怒於孩子,而是想著如何讓孩子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 有種優秀叫「別人家的孩子」比起別人家的家長,我們到底差在哪?
    古往今來,「別人的孩子」仿佛像神一般的人物存在。 什麼故事大王,百科全書,英語詞典,數學小霸王,都通通收入囊中,她的頭銜不勝枚舉,好像他的出現,徵服所有的科目英語數體樣樣無敵,另其他同學們望風喪膽。 講真,接送孩子我們同樣的時間,陪孩子我們也在努力,好像我們都一樣,那我們到底比別人的家長差在哪?
  • 為什麼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消息一出,大多數網友羨慕之情溢於言表,紛紛感慨又是別人家的孩子!我不怎麼關心消息內容,我想到的是,為啥優秀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大家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什麼時候能發點好消息讓廣大網友也羨慕嫉妒恨一下呢?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落後一步、慢人一拍?我把我的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看有沒道理。我覺得可能的原因有下面這些:第一,我們的孩子沒別人家的孩子志向遠大。
  • 「別人家的孩子」:一種教養的迷思
    生活中,「別人家的孩子」是許多父母的口頭禪。2019年5月31日,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機構聯合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19)》顯示,「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壓倒性地入選「未成年人最不喜歡家長說的五句話」。可見,我們從小都有一個夙敵,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 日本「別人家孩子」為何那麼優秀?因為他們有「別人家的媽媽」
    這是因為日本社會對禮儀十分重視,孩子從小就要接受父母、學校的禮儀教育,日本人認為孩子的教養會完全體現家長的教養,如果不懂事的孩子犯了錯,一定是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類似於我們常說的「每個熊孩子必有一對熊父母」。但在奉行「不給別人添麻煩」原則的日本,縱容孩子犯錯的熊家長是很少見的,更不會用「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藉口為其開脫。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這麼優秀?
    遇見優秀的孩子,有些家長總是投去羨慕的眼光,甚至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這麼優秀呢?」其實,優秀的孩子接受到的家庭教育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主要表現在九個方面。一、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善於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
  • 有一種「別人家的孩子」叫海清兒子,「曬作業」出圈,自律性極強
    對於演員海清,相信大家一定看過她主演的《小歡喜》,還有《蝸居》,在影視劇中表演十分優秀的她,有一個同樣優秀的兒子,英文名叫丹尼爾。丹尼爾今年14歲了,在書法、繪畫方面有很大天賦,又精通遊泳,非常出色,也一直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丹尼爾寫作業從來不需要父母操心,有一次,海清回到家想要邀請兒子和她一起玩一會新買的棒球,結果兒子說:媽媽我一會寫完作業再陪你玩,好不?你先去休息一下!
  • 有一種優秀,叫南信大!
    寧六路219號風景秀美的龍王山下,這裡有你的青春嗎?有一種優秀叫南信大,她的學子中有兩院院士、部委領導、央企高管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南信大有著曼妙多彩的四季風光。南信大不僅科研厲害、校園美,它還是一所貨真價實的網紅級別「別人家學校」,在這裡生活的日子真真是幸福。
  • 謹防「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到大,我們從父母口中聽的最多的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次考了一百分,有多優秀,再看看你……我們不可否認,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在這耳濡目染下,我們最終也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那一類人:總喜歡將自己的小孩與別人形成對比,仿佛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優秀的代名詞。
  • 光環效應:「別人家的孩子」是「孩子不優秀」的理由
    在教育中,家長總喜歡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做比較,太關注別人家的孩子有多麼的優秀,自己家的孩子在某方面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過於糾結孩子做得差的地方而不能發現孩子的優點,這種做法就屬於光環效應。光環效應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長的好看,學習好,又懂事,仿佛我們再用功再努力也無法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這個時候就想問一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你是別人家的父母嗎?不同家庭會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希望我們不要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激勵。
  • 為什麼自己孩子做事磨磨蹭蹭,而別人家孩子那麼優秀?
    前言:很多人都說,自己家的孩子做事的時候總喜歡非常磨蹭。而別人家的孩子卻非常優秀,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太差勁了,但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磨磨蹭蹭,做事總是非常懶散,有可能責任在你的身上,而不在於孩子自身。
  • 想要「別人家的孩子」,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去年兒子打算讀研深造,她也萌發考研的心思,經過努力,結果雙喜臨門,兒子考取復旦大學,她被廣西大學錄取。如果我們能不斷進行反思自我,改變自我,提高自我,很多家庭教育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好多家長把家庭教育單純看做是「改正孩子」,不承認問題孩子源於問題家長。
  • 有一種育兒危險,叫「別人家的零食」
    帶娃在小區裡玩,除了磕著碰著、搶人玩具,燕小六還怕一種尷尬:別人遞來的零食。 我知道那是熱情、好心,覺得你家孩子可愛,想給自家孩子做榜樣、鼓勵分享,怕孩子餓著、渴著…… 但,這家奶奶投餵一塊巧克力,那家阿姨塞過一包餅乾,娃主動湊上去吃口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