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戰略支援 作者:劉禹麟、高錚
「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學習多自覺啊,你看看你……」
「我同事的女兒今年考上重點大學了,你怎麼就沒人家這麼爭氣呢……」
這些話熟悉嗎?小時候誰還沒經歷過自己被爸媽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今天要說的是軍校裡的學霸,他們優秀的樣子一定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說到「學霸」這個詞,楊從嶺可謂是再合適不過了了。眾所周知,軍校學員訓練、學習兩手抓,壓力要比地方大學重一些。面對這種情況,楊從嶺「學霸」屬性展露無疑。即使是他並不感冒的課他也會努力學好,儘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不光門門成績靠前,擔任學習委員的他還積極幫助其他戰友解疑答惑。
韓文婧、韓文婷是一對雙胞胎,剛開學時,她們就以優異的入學成績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在之後各學期的考試中,姐妹倆更是屢屢「霸榜」,還獲得大學首屆「航天基金獎」。翻開她們的筆記本,每一頁都被整齊的字跡填滿,每條重點都被不同顏色的筆清晰地標註了出來。「我的秘訣就是在課後一定要及時整理筆記並鞏固複習。」韓文婷說道。
聶棟勳身上有一股「孩子氣」,感覺他總是有用不完的活力。無論在學習還是訓練上,無論誰遇到了問題,他一定會及時伸出援手。平時他也會特別謙虛,遇到不懂的就虛心求教,雖然是骨幹但絲毫沒有架子。「要學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一個『好老師』,這個『好老師』可以是我們的教員、隊幹部,也可以是我們的同學。」
黃俊傑不僅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學霸」,更是一名綜合素質過硬的學員隊骨幹。每每談及成功經驗時,他總是對大家說,「上課認真聽講十分重要,要學會抓住重點,難點要仔細聽教員講解,不懂的要及時想辦法解決」。對於大家都很關注的學習方法,他也有獨到的見解,「理科的大多數知識點是有內在聯繫的,要學會把相關知識點串成一條線、織成一個面,以便理解掌握與運用。」
黃一心總是在與時間在賽跑,完成課內作業對他來說只是小菜一碟。他卻從不放鬆,買輔導書、找課外題,他幾乎把課餘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每次看到他的時候,他都在忘情地遨遊在書海當中,甚至在別人呼喊他時,他也時常聽不到。把自己大量精力傾注在學習上的他自然成績喜人,在難度日益加大的專業課學習中逆流而上,穩坐第一的寶座!
唐若愚在平時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足球、吉他、音樂等樣樣精通,在學習方面更是駕輕就熟。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呢?在一次學員隊組織的交流會上,他對大家說,「學習主要是充分利用自習課的時間,多看書做題理解,儘量避免做無用功,就能擠出更多課餘時間來做自己的事。」
孫鴻巖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學霸。他似乎有著雙重性格,在平時生活的他總是蔫聲不語,不善與他人交流,但是一旦到課堂上時,他便滔滔不絕、侃侃而談,積極回答教員的問題,整個課堂儼然變成了他施展的舞臺。每當他遇到困難時,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直到解決問題為止。
鄒俊是一個靦腆內向的男孩子。初入學,他的成績並不引人注目,但在一個學期的不懈努力之後,終於在期末考試中拔得頭籌。面對大家的稱讚,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謙虛地說,「這次只是運氣好了點,其實也沒什麼。」除了學習之外,鄒俊在體能方面也毫不含糊,單雙槓、長跑、障礙……每一個訓練項目他都「完美」達優,贏得了大家的廣泛好評。
張劭聰一直以來都以優異的成績「聞名」全隊,他還是個熱心腸,為成績暫時落後的同學提供幫助。「在我們這個專業,死啃書本意義不大。」他對同學們說:「要善於將書本中的重點知識提煉出來,有側重的去掌握,做題時有所選擇,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作者 | 劉禹麟、高錚
來源 | 解放軍報社戰略支援部隊分社
監製 | 鄒維榮
責編 | 韓阜業
編輯 | 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