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經典】激勵理論及主要思想

2021-02-19 中科學苑

↑↑↑關注「中科人力資源」微信公眾號「ZKEDU_HR」,查看更多課程詳情、HR資訊介紹。

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關鍵,在於弄清楚我們的員工,特別是我們寶貴的不可流失的人才,他們的工作動機,是受哪些因素激勵,又是如何起作用的。他們為什麼會熱愛並長期留在一個組織,盡職盡責,做出成績,而為什麼在另一個組織,他們會缺乏幹勁、混日子,甚至離開組織。所以,要成為優秀的HR管理者,要學會洞察人心,必須深入理解管理(心理學)大師們提出的激勵理論,並且知道如何在工作實踐中運用它們,即在制定吸引、保留和激勵人才的人力資源策略和政策時,在處理員工績效和流失問題時,以這些理論為指導。

以下將最經典的10個激勵理論的主要思想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要想詳細了解如何將激勵的理論應用於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請關注由張老師主講的課程《薪酬管理》及《激勵理論與實踐》。

1、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Maslow』 hierarchy of needs,Abraham Maslow)-揭示人的需求有哪幾個層次,說明激勵措施應因人因時而異

主要思想: 該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種,並將五種需求進行了等級的劃分,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認為,當人的低層次需求被滿足之後,會轉而尋求實現更高層次的需要。

2、雙因素(激勵-保健)理論-赫茲伯格(Motivator-Hygiene Theory,Fredrick Herzberg)-揭示哪些因素對人更有激勵性,對於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有借鑑意義

主要思想:雙因素理論認為引起人們工作動機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激勵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勵因素才能夠給人們帶來滿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們的不滿,但不會帶來滿意感。

3、X理論和Y理論-麥格雷戈(X Theory & Y Theory, Douglas McGregor)-是對人性的假定,能解釋組織不同的管理風格

主要思想:X 理論認為人是不愛工作的,生來沒有責任心,人是需要有人管理的。一般人都好逸惡勞,儘可能逃避工作,因此對大多數人來 說,僅用獎賞的辦法不足以戰勝其厭惡工作的傾向,必須進行強制、監督、指揮,並利用懲罰以進行威脅。一般人都胸無大志,滿足於平平穩穩的完成工作,而不喜歡具有壓迫感的創造性的工作。Y理論認為人並非天生好逸惡勞,若在適當激勵下,人能激勵自己而富有創造力,外界控制不是促使人努力的唯一方法。人在自我承諾與參與決策中,可以自我控制。讓員工對他們的任務有責任感,工作豐富化,便能鼓勵人員承擔責任。人並不是懶惰,他們對工作的喜歡和憎惡決定於工作對他來說是一種滿足還是一種懲罰;在正常情況下,人願意承擔責任;人熱衷於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在Y理論中,他認為若建立可核實的目標制度,就可確保分權及授權。

4、公平理論-亞當斯(Equity Theory,John Stacey Adams)-揭示人如何判斷是否受到公平對待,對於建立公平的分配機制,探索人才保留的措施有重要意義

主要思想:J.S.亞當斯認為:職工的積極性取決於他所感受的分配上的公正程度(即公平感),而職工的公平感取決於一種社會比較或歷史比較。所謂社會比較,是指職工對他所獲得的報酬(包括物質上的金錢、福利和精神上的受重視程度、表彰獎勵等)與自己工作的投入(包括自己受教育的程度、經驗、用於工作的時間、精力和其他消耗等)的比值與他人的報酬和投入的比值進行比較。所謂歷史比較是指職工對他所獲得的報酬與自己工作的投入的比值同自己在歷史上某一時期內的這個比值進行比較。

5、期望理論-弗羅姆(Expectancy Theory,Victor H.Vroom)-揭示人做事的動機由什麼決定

主要思想:弗羅姆認為,人們採取某項行動的動力或激勵力取決於其對行動結果的價值評價和預期達成該結果可能性的估計。換言之,激勵力的大小取決於該行動所能達成目標並能導致某種結果的全部預期價值乘以他認為達成該目標並得到某種結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為:M = ∑ V × E

M 表示激發力量,是指調動一個人的積極性,激發人內部潛力的強度。V 表示效價,是指達到目標對於滿足個人需要的價值。E 是期望值,是人們根據過去經驗判斷自己達到某種目標或滿足需要的可能性是大還是小,即能夠達到目標的主觀概率。

6、強化理論-斯金納(Reinforcement Theory,Burrhus Frederic Skinner),也叫操作條件反射理論、行為修正理論-揭示人的行為如何受強化的影響,對於組織建立獎懲制度有指導意義

主要思想:斯金納認為人是沒有尊嚴和自由的,人們作出某種行為,不做出某種行為,只取決於一個影響因素,那就是行為的後果。他提出了一種「操作條件反射」理論,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採取一定的行為作用於環境。當這種行為的後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後重複出現;不利時,這種行為就減弱或消失。人們可以用這種正強化或負強化的辦法來影響行為的後果,從而修正其行為。斯金納區分了兩種強化類型:正強化( 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稱積極強化)和負強化(negativereinforcement, 又稱消極強化)。當在環境中增加某種刺激,有機體反應概率增加, 這種刺激就是正強化。當某種刺激在有機體環境中消失時,反應概率增加,這種刺激便是負強化,是有機體力圖避開的那種刺激。

7、目標設置理論-洛克(Goal Setting Theory,E A Locke)-揭示目標如何激勵人,有助於解釋目標管理的意義

主要思想:管理學兼心理學教授洛克(E.A.Locke)和休斯在研究中發現,外來的刺激(如獎勵、工作反饋、監督的壓力)都是通過目標來影響動機的。目標能引導活動指向與目標有關的行為,使人們根據難度的大小來調整努力的程度,並影響行為的持久性。於是,他於1967年最先提出「目標設定理論」(Goal SettingTheory),認為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目標能把人的需要轉變為動機,使人們的行為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並將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既定的目標相對照,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從而能實現目標。這種使需要轉化為動機,再由動機支配行動以達成目標的過程就是目標激勵。目標激勵的效果受目標本身的性質和周圍變量的影響。

8、ERG理論-奧德弗爾(Existence,Relatedness,Growth,ClaytonAlderfer)-揭示人的3種核心需要,在『需求層次理論』基礎上的發展而成

主要思想:美國耶魯大學的克雷頓·奧爾德弗(Clayton.Alderfer)在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接近實際經驗的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人本主義需要理論。奧爾德弗認為,人們共存在3種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關係(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長發展(Growth)的需要。 「ERG」理論認為多種需要可以同時作為激勵因素而起作用,並且當滿足較高層次需要的企圖受挫時,會導致人們向較低層次需要的回歸。因此,管理措施應該隨著人的需要結構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改變,並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需要制定出相應的管理策略。

9、三重(成就、權力、親和)需要理論-麥克裡蘭(美國哈佛大學教授David McClelland) -揭示人最重要的需求

成就需要理論,又稱「三種需要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 1917年-1998年)通過對人的需求和動機進行研究,於20世紀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麥克利蘭經過20多年的研究得出結論認為,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滿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成就需要、親和需要、權力需要三種平行的需要,這三種需要在人們需要結構中有主次之分,作為人們的主需求在滿足了以後往往會要求更多更大的滿足,也就是說擁有權力者更追求權力、擁有親情者更追求親情、而擁有成就者更追求成就。

10、認知評價理論-Deci&Ryan-揭示什麼因素催人奮進,對於確定員工獎勵方式有一定意義

認知評價理論認為:雖然人們可以分別被內在、外在因素激勵,但這兩個因素之間並不是相互毫無影響的。當對某種工作結果進行外在獎勵時,那種因喜歡做這種工作而產生的內在激勵作用便會降低,因為這會使人們感到他們不是自覺的人,是為了外部因素而工作,為了獎勵而工作,覺得自己喪失了對自身行為的控制。 認知評價理論解釋了為什麼在組織中對出色的工作績效進行獎勵有時反而會使工作動機降低。

來源:中科教育中心


相關焦點

  • 管理學六大經典激勵理論
    有學者的研究表明, 科學有效的激勵能夠讓員工發揮 70% ~ 80% 的潛能, 而在缺乏科學有效激勵的情況下,人只能發揮出20% ~ 30% 的潛能。能否激勵人才,直接關係到領導管理者的工作成效。人們常說,用力幹能把事幹完,用腦幹能把事幹好,用心幹能把事幹成。美國心理學家威廉 · 詹姆斯研究發現,人類精神最深切的渴求就是受到讚揚。著名作家馬克 · 吐溫講,一句精彩的讚辭可以做 10 天的口糧。
  • 2017年思想理論領域主要熱點問題
    思想理論領域繼續保持向上向好態勢,廣大理論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這條主線,深入學習研究、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同時,圍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外交等領域一些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交流討論,其主要熱點值得關注。
  • 時代經典《羊皮卷》,10句話激勵他人,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
    今天就和大家介紹10句,在《羊皮卷》這一本書當中那些最經典的理論,每一個故事都向人們闡述了一個勵志的經典。第一、在生活當中,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煩惱而去責備其他的人或者是事情,因為這些感受都是從你自身出發的,只有解決好自己內心的問題,才可以。
  • 蔣南平:新時代中國經濟學理論創新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
    正因為如此,在理論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學者們圍繞十九大報告,各抒己見,從不同角度學習闡釋十九大精神。這種局面是十分可喜的。但應當看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外交、黨建等各個領域,涉及全球性、全國性、地區性等不同範圍,更涉及從宏觀、中觀到微觀的各層側面。
  • 管理學中的激勵理論(教師和校長必看)
    對人的個體行為的研究是行為科學的第一個層次,也是基礎層次,而激勵理論則是個體行為理論的核心。一、激勵理論所謂激勵,在心理學的意義上就是激發人行為的內在驅動力,開發人的潛力,從而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 四大激勵理論 | 很多HR並不知道的激勵理論全方位對比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奧德弗的「ERG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HR對於上述有關激勵的四大理論並不陌生。但這四個激勵理論的關係、假設條件、激勵測量方法、實際應用價值、問題及不足等對比起來,很多HR卻並不清楚。今天我們從四個方面來介紹有關激勵理論的全方位對比。四大激勵理論,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中的劃分屬於內容理論。
  • 【深度長文】以期望理論、雙因素理論以及企業實踐激勵案例來談談激勵的有效性
    激勵也影響人們的滿意度,有些因素只能降低不滿意,如工資,並沒有很好的激勵效果,如果企業並沒有發現更好激勵因素的話,那激勵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所以,今天就以期望理論、雙因素理論以及企業實踐激勵案例來談談激勵的有效性。
  • 黃忠廉:翻譯思想≠翻譯理論
    更多的傅譯研究主要是宏觀的、外圍的和掠影式的。對其翻譯文本的深入研究不多,原因有二:其一,國內法語學者不多, 法漢翻譯研究者更少, 鍾情於傅譯者屈指可數;其二,不懂法語如我者研究傅譯,只能是隔靴搔癢,以至於譯學界人人皆知「神似」說,人人引用,卻不能產出系統的研究成果。傅譯研究是理論行為,那麼傅雷本人對翻譯的思考是思想還是理論? 推而廣之, 翻譯家嚴復又如何呢? 翻譯思想與翻譯理論有無界限?
  • 四大激勵理論,很多HR並不知道的激勵理論全方位對比_華君諮詢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奧德弗的「ERG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HR對於上述有關激勵的四大理論並不陌生。但這四個激勵理論的關係、假設條件、激勵測量方法、實際應用價值、問題及不足等對比起來,很多HR卻並不清楚。今天我們從四個方面來介紹有關激勵理論的全方位對比。
  • ...個體管理心理學 之六、知覺與個體決策 & 七、激勵理論
    其次,它強調有些工作因素能夠引起對工作的滿意感,赫茨伯格稱之為「激勵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則只能防止不滿意感的產生,赫茨伯格稱之為「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只能消除或減少不滿情緒,沒有激勵人的作用,主要為外部因素,即公司的政策及管理、監督者、工作條件以及人際關係、地位以及職務保障等。激勵因素是起調動積極性作用的,主要為內部因素,包括:成就感、賞識、工作本身、責任、提升與發展。
  • 火箭軍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理論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近日,新時代火箭軍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理論研討會在西安舉行。會上,圍繞「如何推動習近平強軍思想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走心」「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提質增效」等問題,4名課題研究負責人作主旨發言,3名專題調研單位代表和6名優秀論文作者代表進行研討發言。
  • 嚴鼎程:領導者激勵下屬的方法 —— 基於路徑目標理論的探討
    路徑目標理論(Path-goal theory)是西方領導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學派。美國領導學學者彼得·諾思豪斯(Peter G. Northouse)在其《領導學——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對這一理論學派進行了深度的分析[1]。在諾思豪斯看來,路徑目標理論是激勵理論的一種,其討論的是領導者如何激勵下屬完成指定的目標。
  • 思想魅力與理論特質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指出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黨的思想路線,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結合時代和實踐的要求,自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它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年的砥礪奮進中凸顯了以下理論特質。  其一,鮮明的問題導向。
  • 何軍: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思想理論工作
    原標題: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思想理論工作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要將認真學習和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
  • 【國關思想史筆談】趙思洋:自由主義國際思想-從國際關係理論回到思想史
    這些研究毫無疑問地體現了國際關係思想史尤其是其概念、命題、範式以及基本方法代際傳承和變遷的理論價值。與此同時,人們越來越多地關注不同歷史時期國際思想家及其思想或理論的特殊主義性質,包括他們所面對的時代精神、時代關切、語境及話語傳播方式等。從這些關注點出發,研究者試圖發現國際思想家們所關心的大問題,從而指向我們今天的戰爭與和平、國際秩序、國際正義以及全球治理等問題。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
    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勵精圖治、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以高度的理論自信和理論成熟,推動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緊密結合,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成為我們黨長期堅持的行動指南。第一,準確把握新歷史起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主要經驗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思政課改革的深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重要性日益凸顯。1996年,政治學學科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設立,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指導地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培養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提供了有力支撐。第二,堅持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指導。始終堅持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指導。思政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基礎課程和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和大力推行高校思政課的設置改革。
  • 獎勵性薪酬計劃的5種激勵理論之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生產效率,泰勒最先提出,用獎金來激勵員工。這種激勵方式,慢慢地發展為如今的績效,績效和薪酬的結合,如今得到了非常普遍的運用。但這種獎勵性薪酬機制到底有沒有對員工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眾說不一。
  • 張瑞敏的「文化自信」:用實踐挑戰西方經典管理理論
    從這個維度來看,中國企業也正在企業管理理論上逐漸樹立起「文化自信」,用實踐挑戰西方經典管理理論。 張瑞敏說的「原子論管理理論」是什麼?張瑞敏在這次內部會議中說,十九大報告提到四個自信,「文化自信」至關重要,我們對自己的優秀文化要充分認同、充滿自信。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他強調人是社會性動物,人基本上是受社會驅力所激勵的。阿德勒的人格理論突出強調人的整體性、統一性和社會性。他認為人的思想、價值、動機、行為都是由他的生活目標決定的,都帶有生活目標的印記,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人的生活風格。(三)人格動力/簡述阿德勒的人格動力理論1.早期動力理論阿德勒不同意將力比多作為人格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