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獻,從熟悉文獻框架開始

2020-12-25 qy科研夢

導師:同學們,記得多讀文獻啊!

東東:好的,老師!

糟糕,我連文獻框架都不了解,該怎麼辦?

林林:"小可愛,別急,這有葵花寶典送給你"

先送張圖給你:

這是啥圖?——文獻基本框架圖

文獻基本框架主要由標題(Title)、摘要(Abstract)、關鍵詞(Key Words)、前言(Introduction)、正文、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cusion)、參考文獻(Reference)幾大部分組成。其中,"IMRaD"是文獻框架的核心。

認識文獻框架從"IMRaD"開始...

"IMRaD"走起...

什麼是「IMRaD」?

早在2002年《柳葉刀》雜誌將"IMRaD"簡略定義為「以引言開始,跟隨以方法,然後是結果,最後為討論」的順序,"IMRaD"不僅是一篇文章的基本骨架,也是論文撰寫必遵循的黃金法則。

"IMRaD"包括以下四個最主要、最基本的方面:

了解"IMRaD"後的你,請跟隨我一起開啟前方解讀文獻框架之旅吧!

01 標題

全文的題目,即英語中的"Title"。標題是文章核心內容的集中體現,具有精、短、原創的特點。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一個好的標題,而一個好的標題往往潛藏文章大量關鍵信息,使讀者讀題目方可知文意,迅速對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02 摘要

全文的高度概括,即英文中的"Abstract"。摘要主要由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論四部分組成,如一篇短小精悍的故事,既囊括全文主要信息,又可使讀者在不閱讀全文的條件下迅速get文章要點。

摘要可告訴你什麼:

作者為什麼做——「目的」

作者怎樣做——「方法」

作者新發現——「結果」

作者研究價值——「結論」

03 關鍵詞

全文的詞眼,即英文中的"Key Words"。關鍵詞是從標題、摘要或正文所提煉出能反映文章主題內容的詞、詞組或短語,也是計算機進行文獻檢索時所能識別的檢索語言(相當於文獻檢索時規範化的「主題詞」)。文章一般有3~8個使用頻率較高的關鍵詞,放於摘要下方。

04 引言

全文的開場白,即英文中的"Introduction"。引言並不是對摘要內容的再次拓充,而是對文章研究背景、研究現狀、研究目標以及研究意義(重點突顯)進行簡明扼要的說明,一般放於正文前。若把閱讀文獻比作一次航行,「引言「好似航行的地圖,引領讀者開啟航行之旅;若把閱讀文獻比作一座寶藏,「引言「如同一把鑰匙,開啟寶藏之門。

05 方法

全文的技術路線,即英文中的"Method"。方法介紹了該研究在實驗過程所使用的材料與方法,其實驗方法也可供讀者在現實研究中重複與再現,以便讀者學習、使用、借鑑以及評價。

方法可讓你獲悉什麼:

06 結果

全文的研究成果(新發現),即英文中的"Results"。結果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部分,通常以圖、表或文字形式直觀而有效地呈現研究的主要結果及意義。

結果可如何呈現

數據:經統計學分析整理所獲的研究結果。

圖表:展示研究數據,說明變化趨勢。

照片:準確、直觀、形象表達研究結果。

文字:對以上數據、圖表、照片的解釋說明(判斷、推理、評價)。

07 討論

全文的研究評價,即英文中的"Discussion"。討論是在已獲研究結論基礎上對前言部分所提問題的回答與探討,既具深度又具批判性。討論不僅解釋該篇文章研究成果的重要意義,而且對研究過程所遇所歷現實困難進行補充說明;同時,指出現階段該領域研究的局限性及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討論可反襯什麼:

08 參考文獻

全文的研究依據,即英文中的"Reference"。當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包括論點、圖表、數據、材料等)時,均需將文章按引用先後順序進行排列,這不僅方便讀者查閱文獻原始資料,更是對他人知識勞動成果的尊重。

天使降臨:

小可愛,送你的葵花寶典還滿意嗎?快快get運用起來吧!咋們下期見

講解結束了嗎!確定沒遺漏什麼?——正文! 正文!正文部分呀,還沒和我們講呢

東東:寶寶你傻呀,正文當然是留給你去精彩揮筆啦!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啊,加油

相關焦點

  • 【找文獻·讀文獻】在家怎麼有效率的閱讀文獻?
    對一個領域熟悉之後,能做到僅通過閱讀圖表及其說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結果,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或者發展到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須看摘要、圖表即可,個別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結果,再看討論,文字結果和方法。如果時間充裕,discussion部分還是要重點研讀一下,特別是遇到CNS級別的paper的時候。
  • 閱讀文獻的心得體會
    因此,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始終要有一個「作者的意識」,始終要考慮和琢磨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而不要那麼些,他當時的意圖是什麼?他當時心裡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應該是通往作者心理的不二法門。「數學書有兩種,一種是看了一頁就不想看下去的,一種是看了一行就不想看下去的」,楊振寧曾這樣講過。這大概也是不少學科文獻閱讀的感受。事實上,萬事開頭難。
  • 閱讀文獻與綜述寫作|科學研究的方法(一)
    學習文獻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思索,要通過做文獻綜述,對現有資料去蕪存菁,可以看清學科或領域的發展趨勢,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文獻工作應在研究問題形成之前便開始進行,同時文獻工作又應該貫穿於整個研究工作的過程中。對於初入門者,我以為熟悉並理解所要研究的領域的文獻,最好的方法是完成一個文獻綜述。
  • 研究生閱讀文獻的注意事項
    第三,學會根據自己目前對某個領域或研究方向熟悉的程度選擇閱讀文獻的類型。文獻分為教材、專著、綜述性論文、研究論文、技術文檔等類型。如果是探索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或研究方向,應該先選讀相關的教材,然後依次根據需要選讀專著、綜述性論文與研究論文。如果某個領域或研究方向自己已經很熟悉,可以一開始就閱讀相關的綜述性論文甚至直接閱讀研究論文。
  • 八個步驟,輕鬆搞定英文文獻閱讀
    你知道哪些快速有效進行文獻閱讀需要技巧嗎?01閱讀前首先判斷目的並且對文獻大致背景做簡略了解明確自己從這篇文獻想要得到什麼(是理論框架、方法論、案例素材或其他),文獻與我課程的主體有什麼關係等。在閱讀之前對文獻的基礎信息進行梳理,包括發表年份、作者信息、學科地位、環境背景等。
  • 英文文獻閱讀的一點認識
    二是集中時間看文獻,看文獻的時間拖的越長、越分散,則閱讀效率越低,後期重複閱讀浪費的時間越多(這個也是深有體會,基本也是按照這個方法來指導自己的)。三是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這一點有時候感覺很難做到,不自覺地陷入了文獻閱讀的誤區,即為了閱讀文獻而閱讀文獻)。現在來談談自己的文獻閱讀經歷和一些認識吧。
  • 拯救被英文文獻淹沒的你:神奇的文獻閱讀軟體推薦!
    我通過4個周期的閱讀,每日的專業解析讓我完成了從論文小白到熟練閱讀文獻的蛻變,近期隨機投搞一篇綜述,已被IF值14+的期刊接收!OMG!同樣都是每天擁有24h的人,為什麼他們的效率這麼高呢?除了羨慕之外的你,一定疑惑,讓這群小夥伴改變閱讀方式,提高個人科研思維能力,成功收穫理想的方法是什麼?
  • 文獻搜索與閱讀
    文獻搜索與閱讀文獻檢索及其意義文獻檢索:指從文獻信息集合中查找所需文獻或文獻中包含的信息內容的過程意義
  • 文獻閱讀的必備技巧:如何比較分析爭取高效閱讀?
    ),應該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閱讀一下,然後是重點閱讀。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 應該閱讀的。特別要注意中文綜述文章後的英文參考文獻,可以用回顧性的方法查找該問題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查閱大量外文文獻,然後從文獻的文獻再去查找,如此往復循環,你的idea 不知不覺中就被啟發開來。
  • 從閱讀文獻開始,邁出寫論文的第一步!
    事實上,導師表面是看學術論文,更深層次是看重保研學生的學術素養和學術的潛力,是你的邏輯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相對於一無所有的本科生,導師肯定更傾向於招收具有一定的科研素養,對本領域有一定了解的學生,這樣在研究生期間參與相關的課題研究,會減少教學成本,更快地進入狀態。
  • 如何閱讀文獻(特別是英文)【滿滿乾貨】
    然後再讀中文期刊的非綜述文獻,這個讓你知道在綜述文獻的框架下有哪些具體的科研成果。接著就去找代表性的英文綜述文獻,一般英文綜述性文獻是大牛寫的,很有代表性。而英文綜述性文獻後的參考文獻很有必要根據你的需要去查找並下載,最好下載的文獻出版時間是近來三四年之內的文獻,這樣根據這些新的文獻再尋找時間比較早的文獻,這有點「按驥索圖」的味道。
  • 【找文獻·讀文獻】如何查找、整理、閱讀外文文獻?學術牛人教你幾招
    ,更不用提閱讀外文文獻了。但是閱讀外文文獻對於把握最新科研動態,擴充自己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閱讀外文文獻的經驗。不一定完全正確,僅作參考。(文章來源於科學網 )現在各大學圖書館裡的資料庫都比較全,即使不全也可以通過網絡上多種手段獲取文獻了。所以說文獻的獲取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查什麼樣的文獻?❶本領域核心期刊的文獻。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這裡也不能一概唯IF論了。
  • 論文文獻查找及閱讀技巧
    科研文獻查閱覽佔據學習時間比例常常能達到一半因此有良好的習慣和方法查找、篩選並閱讀文獻至關重要。以下資料大多整理自網絡視頻,僅做學習。文獻檢索常用的方法有1常規檢索:即用題目、作者、時間等線索在檢索工具中查找。2瀏覽檢索:本專業相關的核心期刊的日常瀏覽。3追溯檢索:根據已有的文章的參考文獻延伸。
  • 如何閱讀文獻中英文、整理文獻綜述?
    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可以說是每一個學寫論文的科研人必不可少的技能,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讀文獻呢?看看下面的技巧能不能幫到你——現在,很多資料庫都面向大眾進行開放,檢索文獻變得十分方便。但是文獻的質量良莠不齊,那怎麼選擇查找質量相對較高的文獻呢?首先,我們應該在檢索時,儘可能的縮小範圍。
  • 如何閱讀文獻、整理文獻綜述?這些你需要知道
    參考文獻:從別人的參考文獻中尋找是否有自己需要的文獻。首先有選擇性地閱讀。新接觸一個研究方向,可以和導師,師兄師姐或者同學交流一下,再者可以搜一下行業內高水平的期刊以及大牛的文獻。其次,要定期廣泛的閱讀文獻,及時瀏覽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重要期刊。
  • 研究生如何閱讀文獻?6點技巧分享
    可以根據這個標準,逐步學會鑑別文獻的質量,避免無效或低效閱讀。第三,學會根據自己目前對某個領域或研究方向熟悉的程度選擇閱讀文獻的類型。文獻分為教材、專著、綜述性論文、研究論文、技術文檔等類型。如果某個領域或研究方向自己已經很熟悉,可以一開始就閱讀相關的綜述性論文甚至直接閱讀研究論文。英文的綜述性論文標題上通常有review或survey這樣的單詞。
  • 風笑天:「作為過程的文獻回顧」和「作為結果的文獻回顧」
    實際上,這種要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申請者非常熟悉和了解該研究領域的過去和現在,非常熟悉和了解該研究領域的最重要成果,同時也非常熟悉和了解該研究領域中前人研究還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文獻回顧通過總結和概括,可以整合該領域中已有研究結果所反映的最重要的「已知」和「未知」,「共同點」和「差異點」,以及「誤區」和「不足」等等。
  • 五、文獻搜索與閱讀
    這就意味著要與這支龐大的隊伍所產生的科研成果保持耳聰目明,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挑戰。作為一個博士生,你的目標除了在你的研究領域成為世界級的專家,別無他求。你必須了解你研究中的各種資料。一大堆一大堆複印來的文獻是你經常會面臨的場景,稍有不慎,它們就會變成亂七八糟一大堆。一旦你真的面臨這樣一大疊一大疊並沒有閱讀過的學術論文,你絕有可能再不會從頭到尾一篇一篇地閱讀。
  • 外文文獻查找、整理、閱讀指南!
    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領域的入口,在此之後,你再看外文文獻會比一開始直接看外文文獻理解的快得多。而國外的綜述多為本學科的資深人士撰寫,涉及範圍廣,可以讓人事半功倍。通過中文綜述,你可以首先了解這行的基本名詞,基本參量和常用的製備、表徵方法。我覺得這點很重要,因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話,一些基本名詞如果簡單的想當然的翻譯,往往會將你引入誤區或造成歧義。
  • 你可能一直在錯誤的閱讀文獻!
    這是熟悉一個領域的最快方式!可以更好地認識這個領域,知道已經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了哪些方面,有什麼人在研究,別人做出什麼,自己要做什麼,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對於國內文獻一般批評的聲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領域的入口,在此之後,你再看外文文獻會比一開始直接看外文文獻理解的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