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同學們,記得多讀文獻啊!
東東:好的,老師!
糟糕,我連文獻框架都不了解,該怎麼辦?
林林:"小可愛,別急,這有葵花寶典送給你"
先送張圖給你:
這是啥圖?——文獻基本框架圖
文獻基本框架主要由標題(Title)、摘要(Abstract)、關鍵詞(Key Words)、前言(Introduction)、正文、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cusion)、參考文獻(Reference)幾大部分組成。其中,"IMRaD"是文獻框架的核心。
認識文獻框架從"IMRaD"開始...
"IMRaD"走起...
什麼是「IMRaD」?
早在2002年《柳葉刀》雜誌將"IMRaD"簡略定義為「以引言開始,跟隨以方法,然後是結果,最後為討論」的順序,"IMRaD"不僅是一篇文章的基本骨架,也是論文撰寫必遵循的黃金法則。
"IMRaD"包括以下四個最主要、最基本的方面:
了解"IMRaD"後的你,請跟隨我一起開啟前方解讀文獻框架之旅吧!
01 標題
全文的題目,即英語中的"Title"。標題是文章核心內容的集中體現,具有精、短、原創的特點。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一個好的標題,而一個好的標題往往潛藏文章大量關鍵信息,使讀者讀題目方可知文意,迅速對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02 摘要
全文的高度概括,即英文中的"Abstract"。摘要主要由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論四部分組成,如一篇短小精悍的故事,既囊括全文主要信息,又可使讀者在不閱讀全文的條件下迅速get文章要點。
摘要可告訴你什麼:
作者為什麼做——「目的」
作者怎樣做——「方法」
作者新發現——「結果」
作者研究價值——「結論」
03 關鍵詞
全文的詞眼,即英文中的"Key Words"。關鍵詞是從標題、摘要或正文所提煉出能反映文章主題內容的詞、詞組或短語,也是計算機進行文獻檢索時所能識別的檢索語言(相當於文獻檢索時規範化的「主題詞」)。文章一般有3~8個使用頻率較高的關鍵詞,放於摘要下方。
04 引言
全文的開場白,即英文中的"Introduction"。引言並不是對摘要內容的再次拓充,而是對文章研究背景、研究現狀、研究目標以及研究意義(重點突顯)進行簡明扼要的說明,一般放於正文前。若把閱讀文獻比作一次航行,「引言「好似航行的地圖,引領讀者開啟航行之旅;若把閱讀文獻比作一座寶藏,「引言「如同一把鑰匙,開啟寶藏之門。
05 方法
全文的技術路線,即英文中的"Method"。方法介紹了該研究在實驗過程所使用的材料與方法,其實驗方法也可供讀者在現實研究中重複與再現,以便讀者學習、使用、借鑑以及評價。
方法可讓你獲悉什麼:
06 結果
全文的研究成果(新發現),即英文中的"Results"。結果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部分,通常以圖、表或文字形式直觀而有效地呈現研究的主要結果及意義。
結果可如何呈現:
數據:經統計學分析整理所獲的研究結果。
圖表:展示研究數據,說明變化趨勢。
照片:準確、直觀、形象表達研究結果。
文字:對以上數據、圖表、照片的解釋說明(判斷、推理、評價)。
07 討論
全文的研究評價,即英文中的"Discussion"。討論是在已獲研究結論基礎上對前言部分所提問題的回答與探討,既具深度又具批判性。討論不僅解釋該篇文章研究成果的重要意義,而且對研究過程所遇所歷現實困難進行補充說明;同時,指出現階段該領域研究的局限性及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討論可反襯什麼:
08 參考文獻
全文的研究依據,即英文中的"Reference"。當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包括論點、圖表、數據、材料等)時,均需將文章按引用先後順序進行排列,這不僅方便讀者查閱文獻原始資料,更是對他人知識勞動成果的尊重。
天使降臨:
小可愛,送你的葵花寶典還滿意嗎?快快get運用起來吧!咋們下期見
講解結束了嗎!確定沒遺漏什麼?——正文! 正文!正文部分呀,還沒和我們講呢
東東:寶寶你傻呀,正文當然是留給你去精彩揮筆啦!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