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看到,一個社會中不同階層的存在是客觀事實,但不同階層相互流動則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一個有變化、能流動的社會才是有希望、有活力的社會。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潘曉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
如今的高考,已不僅限於是一場為國家和社會選拔優秀人才的考試,反而成為更多家庭及其後代改變出身與命運的一條通道。
「提高一分,幹掉千人」、「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考過高富帥,戰勝官二代」……網絡上的這些標語雖然很「雷人」,但也確實是一種直面現實的無奈之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當下社會階層日趨固化的現實,讓更多的學子們在高考的這條通道裡一爭高低。
「社會階層固化,是指下一階層往上一階層流動的機會變少了,階層之間的流動性受阻。」中國社會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春玲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社會階層研究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學關注的焦點所在。把社會成員按某種標準進行區分,並通過這種區分來透視社會結構的性質和主要特徵,是社會學研究中的一種傳統,這種傳統發展到今天已成為社會學研究領域中最為重要的主題之一。相關調研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我國社會階層封閉化程度逐漸提高,表現為階層固化的邊界變得更為固定了。
階層固化暴露出的隱憂
李春玲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介紹說,社會學學術上並沒有階層固化這個詞彙。在本世紀初,2002年左右出現了這個詞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社會學者認為社會結構封閉太學術化了,而用「階層固化」這一詞彙顯得通俗易懂,易於理解,形容各階層之間變得固定了。這幾年來,在一些通俗性的文章中多用階層固化這樣的表述,意思是指相對於一個階層結構在那裡形成了固化。
在李春玲看來,合理的、公正的、流暢的社會流動能夠化解階層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相反,社會階層固化,則會造成不同階層之間的緊張關係,產生階層摩擦與衝突,甚至會帶來社會震蕩。
「當前,社會階層固化的現象是存在的,這是沒有什麼爭議的。」知名學者彭真懷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對於這樣一種社會現象,只有認真地正視和深刻地加以剖析,才能找到解決的對策。古人有云,「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商」、「學而優則進」,這說明只要個人去努力,就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取得一番作為,從而也會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歷史前進的一個力量。但如果這些上升的道路都被堵塞,就會讓年輕人失去信心,成為沒有希望的一代人。如果整個社會瀰漫著這種情緒,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明顯將會減弱,最終影響到的是整個國家的創造性和創新性。
據彭真懷分析指出,社會階層固化的狀況主要從3個層面來看:一是被稱為「金飯碗」的公務人員隊伍;二是從企業和經濟層面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被人們看成是「鐵飯碗」;三是從城鄉關係看,城鄉差別的存在以及農民身份的轉變。此前有研究生在環衛部門招考落選時發出了「即使是死也要死在體制內」的豪言壯語,尖銳地說明在當下眾多學子的思維觀念中,公務人員隊伍的這個「金飯碗」是可以依靠和傳承下去的。最近曝光的一些基層單位出現「火箭提拔」官員現象,身為公務人員的父母退休時正是其子女接班的那一天,諸如此類,難道說這種現象僅僅是個別的嗎?那些沒有被公開的現象又有多少呢?彭真懷感慨地說,這樣的不公平,會極大挫傷整個社會年輕人積極進取和勇於創新的熱情。
在彭真懷看來,一直以來,人被認為是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從表面上看,那些最受人尊敬和最炫目的職位被固化了,但實際上卻是社會的一大損失。一個國家公務人員隊伍的固化,實際上是一種思維的停頓,那些新生力量被擋在了門外,致使推動社會進步的手始終伸不出來。這一點是最嚴重的,會讓社會普遍存在焦慮感或者是社會缺失感,年輕人會選擇放棄。而在放棄努力的過程,實際上是對社會埋下了不參與、不積極甚至是蔑視反抗的種子。而且,一旦出現反抗的心理狀態,這個社會的撕裂就會形成了。此外,冷漠和旁觀也會增多,因為年輕人認為這個國家和社會的進步與否都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毫無疑問,整個社會生產力和積極性也會被挫傷,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活力也就不會存在了。
流動意味著機會,流動帶來了希望
用出自《呂氏春秋·盡數》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來形容階層流動尤為貼切。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曾指出:合理的社會流動縮小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緩解了由社會地位差異而產生的隔閡和衝突,從而發揮了社會穩定的功能。
「從社會的發展狀況來看,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有助於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彭真懷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分析指出,只有增加社會的流動性,才能確保那些年輕人具有積極進取的心態,感到只要去奮鬥就會有機會、就能取得成功,如此才能營造出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
李春玲也表示,流動意味著機會,流動帶來了希望。一個社會中不同階層的存在是客觀事實,但不同階層相互流動則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一個有變化、能流動的社會才是有希望、有活力的社會。當前我國社會階層之間的通道就如同城門一樣,城門打開一些,下層往上層流動的機會就會增多一些。但是,也要防止處於優勢地位的階層設置各種規則來限制較低階層社會成員的進入。
「如果我國眾多的農村居民有上升流動的機會,那麼我國中等收入人群在全社會的比例會大幅度提高,而這則有助於促進階層之間的流動性。」在李春玲看來,社會階層可以固化,但不能固定。可以想像,如果社會階層固化不明顯,儘管一些人家庭貧困,但只要刻苦努力和勤奮拼搏,年輕人就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