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情感和信息的載體。
為了讓文字更快地深入人心,除了在之前文章裡提到的畫面感外,故事無疑就是最有穿透力的形式了。
比如《醜小鴨》、《白雪公主》、《海的女兒》,這些孩子們熟悉的故事裡,承載著很多真善美的人生觀價值觀,啟迪著孩子們的心靈。
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學會講故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講故事其實有兩個階段,一是口頭講故事,二是書面講故事。
在口頭講故事階段,我們要教孩子學會啟動自己的想像力,去找到靈感的開關;此外,可以進行詞彙的積累,以及掌握簡單的敘事結構。
比如小柚子之前玩《故事盒子》時,根據隨意組合的圖片卡,去編出一個故事。
他從常聽的故事裡,學會了一些基本的結構和詞語,並加以運用。
比如他編出的故事的開始是:「從前,有個小男孩……」
故事的結尾是:「從此以後,男孩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口頭講故事階段,是進入書面講故事階段的基礎。
今天重點講的,就是寫作層面的講故事——書面講故事。
總結一下,有以下3個要領。
01箭靶
就像我們射箭時,要有一個靶心,寫作也要有一個箭靶。
這個箭靶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我們寫故事的前提。
在寫故事前,我們要教孩子先明確自己的箭靶。
很簡單,就是讓孩子試著用一句話概括出主題,如果做不到,說明還沒找到真正的箭靶。
而寫故事的過程,就需要一次次地去嘗試射中靶心,扣緊主題。
02角色塑造
我們都很熟悉的朱自清的《背影》,講述的是父子間的感情。我們通過父親站臺送別買橘子這個小故事,看到了一個大愛無聲的父親形象。
每個故事都有主人公,角色塑造是講故事裡重要一環。
那麼,怎麼去塑造一個鮮活的人物呢?
a 外在
首先,學會刻畫角色的外在,比如高矮胖瘦等身體特徵,避免用一些單一具體的詞彙,而是要用一些有畫面感的文字去描寫。
比如,肌膚勝雪,嘴唇像血一樣紅。
b內在
刻畫內在,會讓我們看到人物更立體的一面。比如白雪公主喜歡和小動物一起玩,還分享食物給它們,她的內心是善良的。
而王后喜歡的是攀比美貌,她的內心是嫉妒,是虛榮。
c人際關係
除了外在和內在,我們還可以教孩子去描寫一下這個人物的人際關係。
比如描繪一個鬱鬱寡歡的男孩,總在課間休息時,一個人呆在教室;同學在操場上嬉戲,他卻一個人安靜地對著書本。
一個內向、孤僻的人物形象就躍然紙上了。
d動作
此外,我們還可以用一些動作來加強人物的形象,特別是一些習慣性動作。比如有人一生氣就挑眉毛,有人開心時喜歡轉圈圈。
e對話
同樣地,一些角色專屬的重複性對話,也會讓人加深對人物的印象。
比如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犯錯就說:「你看,我早就告訴你了……」
比如有的孩子一看到不喜歡的食物,就說:「我吃膩了……」
我們知道故事要有一定的結構,比如開頭,中間、結尾,比起這個大框架,我們更容易忽視的是,讓故事精彩的敘事邏輯。
好的敘事邏輯,有以下3個不容忽視的要素:
a衝突
故事裡一定要有衝突,兩個對立的角色,發生的碰撞,就是故事的由頭。
比如《龜兔賽跑》故事裡,烏龜和兔子的一快一慢,要進行比賽,這就是故事的衝突點。
b 意外
故事裡的衝突,引發了讀者好奇,接來來問題會怎麼解決呢?
創造意外,就是寫出好故事最常用的一個做法。
比如兔子因為打瞌睡,結果輸給了烏龜。
c變化
故事最後的結果,常常會呈現一種「變化」。比如一個懶惰的人,意識到了自己的懶惰,開始變得勤勞了;一個驕傲的人,栽了跟頭,學會了謙虛。
如果故事到最後,什麼都沒有改變,那就等於白講了。
匹偌曹從撒謊變成了城市的孩子,灰姑娘變成了王妃,青蛙變成了王子……
變化,是故事最精彩的落腳點。
學會講故事,是孩子提高寫作水平很重要的一環。好的故事,是有清晰的核心觀點,有鮮明的角色塑造,有引人入勝的敘事邏輯。
三者缺一不可。
以上,就是關於寫作中,講故事相關技巧的一些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柚子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正面管教講師。
專注育兒相關的書評、影評、熱點事件分析;擅長兒童心理學、個體心理學;
歡迎關注@柚媽書影世界,一起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