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也打不垮 迪卡儂實體店內究竟藏有什麼秘密?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電商也打不垮 迪卡儂實體店內究竟藏有什麼秘密?

  在電商無比狂熱的中國市場,有哪家實體零售商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們不怕電商?其實真的有。想一下周末哪家商場人最多?一個是宜家,另一個就是迪卡儂。同樣的藍色標誌,同樣的全開架陳列,宜家是每個人的客廳和臥室,迪卡儂就是每個孩子的遊樂場。他們踩著自行車和滑板車滿場飛奔,上了蹦床就不下來,好容易解脫的父母趕緊到跑步機上跑兩步,或是扎進服裝區挑選換季的衣服,這是周末一家三口最典型的迪卡儂半日遊。

  很多人認為,迪卡儂就是運動品牌的「宜家」,他們對抗電商的核心法寶是體驗經濟。迪卡儂讓顧客如魚得水,導購只有你招呼時才會出現,試5件衣服一件不買也沒人給你臉色。不只是孩子,迪卡儂鼓勵所有人來試試他們的產品,輪滑、自行車和健身器械。輪滑區中央的大塊空地作為試滑區,四周立著欄杆方便初學者,除了輪滑鞋,頭盔和全套護具都可以穿戴上身。由此帶來的損耗率讓傳統賣場肉疼,但迪卡儂認為這也是生意的一部分。迪卡儂就是運動品牌的宜家,用獨特的設計、壓縮供應鏈成本和體驗式賣場對抗電商。

  除了體驗區,每間迪卡儂商場外都有運動場,籃球場、羽毛球和五人足球場,周末經常舉辦比賽和各種活動,還有專業教練指導。大批實體店被電商擠得生意大跌甚至關門大吉,迪卡儂卻從來不缺顧客,結帳經常排隊超過10分鐘。

  但僅僅靠「體驗經濟」四個字並不足以解釋迪卡儂的密碼。最近一些與迪卡儂模式類似的國外品牌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但品牌知名度與迪卡儂還相去甚遠。早在數年以前,國美控股曾經投資設立國美體育,意圖複製這一模式,但並沒有開花結果。

  要知道,在電商興起以後,迪卡儂自身並不抗拒電商,在2010年,迪卡儂在門店布局並未完成百店目標時,迪卡儂就選擇與天貓合作,開始藉助電商平臺兩條腿走路。四年以後,迪卡儂的電商平臺已經有300%的增長,但是其線下平臺也保持了50%的增長。電商的增長並未影響迪卡儂線下擴張,未來迪卡儂也仍舊把實體店作為重點。

  別人學不來,電商打不倒,迪卡儂的秘密究竟何在?

  不是低價,是性價比

  三四十元的速幹T恤,一百多的跑步鞋,這些迪卡儂推薦的高性價比商品被稱為藍色貨品,它們被擺在商場最顯要的位置,價格比市面上的同類產品低至少20%。「這類商品雖然毛利率低,但庫存周轉率高,可以吸引大量人氣。」原國美體育總經理李巖分析說。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價格更低的尾貨商品被藏在角落,這些庫存商品數量有限,不能帶來大批量銷售。

  在中國同行試圖提價、爭奪高端市場時,迪卡儂卻牢牢抓住了大眾消費這個主線。李寧為時機不成熟的品牌升級付出了慘痛代價,而迪卡儂從一開始就認定了「群眾路線」,雖然它來自奢侈品的發源地法國。在中國,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屬於價格敏感型,他們的品牌忠誠度極低,「對手只要降價20元,他們立馬把你拋棄」。

  但是低價並不是迪卡儂的法寶。雖然在採訪中,這個詞也曾經被迪卡儂的高管反覆提及。僅僅靠低價,迪卡儂不可能打贏淘寶和山寨,即使在天貓上迪卡儂旗艦店的銷量依然名列前茅。有同行諷刺迪卡儂把地攤貨賣出了品牌的價格,但迪卡儂用藍色貨品證明事實正好相反,性價比才是它成功的關鍵。

  2010年迪卡儂曾經推出過一款售價49元的抓絨衣,面料密度達到200克,而當時同一價位的產品密度都低於200克,抓絨的密度越高就意味著保暖性越好。這款抓絨衣迅速走紅,被驢友稱為「神衣」,連續幾年一直是銷售熱門。迪卡儂的防水登山鞋採用自行開發的NOVODRY面料,價格在300元左右,而戶外品牌的防水登山鞋價格都在500元以上。一位專門做速幹運動服的代理商告訴本刊記者,迪卡儂賣30多元的速幹T恤在業內看來已經逼近成本,「網上十幾塊的速幹T恤根本不可能是真速幹,面料成本都不夠」。為了最大限度節約成本,迪卡儂的所有鞋子都沒有鞋盒,這一度讓中國消費者很難接受。

  迪卡儂和高端專業品牌之間不具備可比性,但是在同等價位上它提供了更好的選擇。憑藉藍色貨品的價格衝擊力,迪卡儂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運動領域。2014年Quechua品牌一款售價29元的雙肩背包意外走紅,從學生到大媽無人不背,成了名副其實的「街包」。2012年優衣庫(專題閱讀)曾以售價499元的輕型羽絨服引爆市場,一年後迪卡儂推出了售價399元的輕型羽絨服,到2014年,迪卡儂的輕型羽絨服已經切走了這個市場的一大塊蛋糕。

  自有品牌的忠誠

  迪卡儂的另一個優勢是全品類覆蓋,從戶外運動、跑步到馬術和釣魚,再小眾的運動愛好者都不會空手而歸。迪卡儂按照運動品類劃分了20個子品牌,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品牌有面向戶外和山地運動的Quechua、健身品牌Domyos、跑步品牌Kalenji、自行車品牌B'Twin和輪滑品牌Oxelo。在迪卡儂,很多商品光看外形很可能猜不出用途,比如三叉戟一樣的足底按摩器和力量練習的彈力帶,這也是逛迪卡儂的樂趣之一。

  有趣的是,消費者對這些品牌的認知度遠遠比不上迪卡儂,很多人只知道腳上的鞋子是在迪卡儂買的,卻說不出Kalenji的名字。李巖認為這就是迪卡儂的特點,「每個品牌單獨看沒多大影響力,放在一起力量就出來了。」在零售行業,自主品牌一直被視為企業發展的制高點,沃爾瑪、家樂福都在大力推進自主品牌,但沒有一家做到迪卡儂這樣,賣場裡90%以上商品是自有品牌。

  迪卡儂提供入門級而非賽事級產品,它面向的主要人群是「運動小白」而不是發燒友(雖然對於這一點,迪卡儂的高管有不同看法)。那些在網上噴迪卡儂不夠專業的驢友也承認,很多人的「第一次」都是從迪卡儂開始。一位德國自行車品牌代理商告訴我,他本人的第一輛自行車也是在迪卡儂買的,「迪卡儂的自行車就是深圳產的,以迪卡儂的配件、用料和做工,賣現在這個價錢肯定賠錢。不過它的配件像碼錶、頭盔、水壺還是挺賺錢的。」雖然沒過兩年就換了一輛進口車,但他並不認為迪卡儂的策略有什麼錯,「入門級的意義在於讓更多人接觸自行車,才有可能喜歡上這項運動」。

  迪卡儂的品牌忠誠度並不等於「終身消費者」,無論跑步、登山還是騎行、滑雪,很多人都是從迪卡儂開始,玩一兩年之後更換進階品牌,有些人還會買更貴的專業品牌。比如跑步,迪卡儂的Kalenji做入門款很好,輕快、減震,足夠便宜。但當你每周跑四次以上5公裡,甚至準備嘗試10公裡時,你一定會考慮換耐克、阿迪,或是愛世克斯、索康尼。

  高度垂直的供應鏈

  在迪卡儂之前,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李寧、安踏這樣的製造商,從設計、生產到經銷商渠道一手搞定,另一種是滔博、跨世這樣的品牌代理商,手裡同時運作多個國外品牌,通過布局終端門店提升渠道價值。最近幾年隨著全民健身熱,出現了像探路者、凱樂石、三夫這樣的新晉品牌,但運營模式不外乎上述兩種。

  迪卡儂則控制了產業鏈兩端,把產品設計、原材料採購和商場運營抓在自己手裡,中間的製造環節由OEM廠商完成。它和宜家很像,用獨特的設計、壓縮供應鏈成本和自建商場構成品牌競爭力。迪卡儂法國總部有號稱僅次於雷諾的法國第二大設計中心,全球銷售的所有產品都出自這裡。2012年迪卡儂率先推出了只需兩秒就能打開的戶外帳篷,而此前搭好一個帳篷需要兩個成年人花費至少半小時,這種懶人帳篷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熱捧,同行紛紛跟進。

  迪卡儂按照運動品類而不是按地區設計產品,也就是說,全球迪卡儂商場裡出售的款式都一樣。中國消費者經常抱怨迪卡儂服裝的袖長和褲長明顯偏長,版型更適合歐美人。但從供應鏈角度看,儘可能少的款式才能實現大批量生產的成本最優化。所以迪卡儂衣服的款式翻來覆去就那幾樣,每季只在花色和細節上有變化,就像優衣庫一樣,以基本款為主。

  2003年,迪卡儂在上海浦東開出了中國首家商場,同時將亞洲總部從香港移到了上海。其實早在1995年迪卡儂就成立了上海分公司,它是迪卡儂全球20家採購公司之一。資料顯示,迪卡儂的生產基地遍布全球16個國家,中國是其中之一。迪卡儂在中國的工廠分布於華東和華南,比如紡織品工廠位於上海地區,而自行車則來自深圳工廠。有統計說迪卡儂在中國生產的商品佔到40%以上,中國消費者的直觀感受是商場裡七成以上的商品是中國製造。不過現在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一部分訂單被轉移到了東南亞,比如鞋子很多是在越南製造。

  迪卡儂奉行全球採購,有些技術含量高的材料由指定供應商提供,需要從國外採購後運到中國的加工廠,這被稱為「客供」。更重要的是,迪卡儂對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執行和歐洲一樣的檢測標準。通常超市的鞋區味道都很重,而迪卡儂的鞋子聞不到什麼味道,店員告訴我,迪卡儂的鞋從皮料到膠水都符合歐盟的認證標準,針對童鞋的檢測更加嚴格。有人專門去迪卡儂買童裝,就是看中了安全和環保。

  迪卡儂在中國的十年也帶動了供應商的成長。記者在網上發現一家位於上海的瑜伽墊製造商,介紹說它是迪卡儂的十年供應商,現在這家公司以賽體品牌銷售自己生產的瑜伽墊,價格比迪卡儂更便宜。許多做出口的供應商都試圖轉向內銷市場,有些已經有了自己的品牌,更多還在摸索中。

  當然,迪卡儂面對的競爭環境也越來越激烈,零售商也在嘗試進入體育用品,2014年麥德龍在北京商場裡增加了更多戶外用品和運動服裝,比如野營帳篷和跑步鞋。「這些應該是直接和工廠合作的一手貨源,可以拿到最優價格,當年國美體育也是這樣。」李巖分析說。迪卡儂模式依然獨一無二,不過中國市場實在太大了,這種迪卡儂在體育賣場裡一枝獨秀的格局或許也會發生變化,「運動休閒的發展潛力巨大,後來者肯定還有機會

相關焦點

  • 迪卡儂到底藏著什麼秘密?
    在電商無比狂熱的中國市場,有哪家實體零售商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們不怕電商?其實真的有。想一下周末哪家商場人最多?一個是宜家,另一個就是迪卡儂。同樣的藍色標誌,同樣的全開架陳列,宜家是每個人的客廳和臥室,迪卡儂就是每個孩子的遊樂場。
  • 迪卡儂實體店,為什麼沒被電商打垮?
    到了迪卡儂就恨不得立刻奔向遠方,小到9.9元的簡易燒烤盒,大到上千元的皮划艇,戶外用品應有盡有。這樣一家運動品商店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吸引無數中國男人揮灑金錢與汗水?
  • 電商風波下,迪卡儂卻坐擁千家實體店,具體原因是什麼?
    導讀:電商風波下,迪卡儂卻坐擁千家實體店,具體原因是什麼?在當今電子商務的衝擊下,各品牌的實體店並不是很好。但是,今天小編要介紹給你的這家公司的實體店可以保持穩定的增長。年營業額超過800億元,在全球擁有1300多家實體店鋪!
  • 你為什麼幹不掉迪卡儂?
    在電商無比狂熱的中國市場,有哪家實體零售商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們不怕電商?其實真的有。想一下周末哪家商場人最多?一個是宜家,另一個就是迪卡儂。同樣的藍色標誌,同樣的全開架陳列,宜家是每個人的客廳和臥室,迪卡儂就是每個孩子的遊樂場。
  • 分析:迪卡儂對付電商的三大秘籍 拼性價比
    迪卡儂就是運動品牌的宜家,用獨特的設計、壓縮供應鏈成本和體驗式賣場對抗電商。除了體驗區,每間迪卡儂商場外都有運動場,籃球嘗羽毛球和五人足球場,周末經常舉辦比賽和各種活動,還有專業教練指導。大批實體店被電商擠得生意大跌甚至關門大吉,迪卡儂卻從來不缺顧客,結帳經常排隊超過10分鐘。但僅僅靠「體驗經濟」四個字並不足以解釋迪卡儂的密碼。
  • 迪卡儂憑啥不怕電商?性價比 自有品牌 垂直供應鏈
    在電商無比狂熱的中國市場,有哪家實體零售商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們不怕電商?其實真的有。想一下周末哪家商場人最多?一個是宜家,另一個就是迪卡儂。迪卡儂就是運動品牌的宜家,用獨特的設計、壓縮供應鏈成本和體驗式賣場對抗電商。除了體驗區,每間迪卡儂商場外都有運動場,籃球嘗羽毛球和五人足球場,周末經常舉辦比賽和各種活動,還有專業教練指導。大批實體店被電商擠得生意大跌甚至關門大吉,迪卡儂卻從來不缺顧客,結帳經常排隊超過10分鐘。
  • 運動品牌的「宜家」迪卡儂:對付電商的三條秘籍解析
    性價比、自有品牌、垂直供應鏈,迪卡儂(需求面積:2600-3000平方米)憑藉這三大法寶在電商大潮中鎖定了消費者。   在電商無比狂熱的中國市場,有哪家實體零售商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們不怕電商?其實真的有。想一下周末哪家商場人最多?一個是宜家,另一個就是迪卡儂。
  • 學習運動品牌的「宜家」——迪卡儂
    在電商無比狂熱的中國市場,有哪家實體零售商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們不怕電商?想一下周末哪家商場人最多?一個是宜家,另一個就是迪卡儂。同樣的藍色標誌,同樣的全開架陳列,宜家是每個人的客廳和臥室,迪卡儂就是每個孩子的遊樂場。
  • 迪卡儂成功秘訣:性價比、自有品牌、高度垂直供應鏈
    性價比、自有品牌、垂直供應鏈,迪卡儂(需求面積:2600-3000平方米)憑藉這三大法寶在電商大潮中鎖定了消費者。   在電商無比狂熱的中國市場,有哪家實體零售商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們不怕電商?其實真的有。想一下周末哪家商場人最多?一個是宜家,另一個就是迪卡儂。
  • 迪卡儂戰略合作天貓 將體驗模式複製到電商
    5月14日,迪卡儂大中華區總裁張玥與阿里巴巴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在迪卡儂杭州西溪商場共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據了解,此次合作,意味著天貓成為迪卡儂的獨家電子商務合作夥伴。張玥強調,中國作為"最有希望的市場",迪卡儂為此願意積極發力線上線下一體化業務,構建全渠道零售。
  • 迪卡儂vs電商:你有屠龍刀,我有倚天劍!
    迪卡儂&電商# 面對電商迪卡儂如何穩坐泰山 #迪卡儂對付電商的四部曲不是電商不夠猛實在是迪卡儂有夠#中,陪老婆試衣服購物絕對榜上有名,因為對他們來說,購物不過就是漫長煎熬的等待,然而在迪卡儂,卻並非如此在迪卡儂,無論你是衝著玩樂或者購物,只要人到位,加上氣氛的烘託,獲得快樂輕而易舉,你可以什麼都不買,但一定要玩的開心,所有的運動產品盡情使用這樣一看,迪卡儂的導購顯得「不務正業」了許多,購物不歸他們管,玩才歸他們管,至於門票可以說是完全不存在
  • 迪卡儂線上銷售額增長300%,線下門店上千家,在我國還不打廣告
    這個品牌成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品牌發展到今天仍然以線下實體店為主,我們都知道最近幾年由於電商的盛行,很多實體店已經無法生存,但是迪卡儂的全球營業收入連年上漲,在2018年的時候獲得833億元的營業收入,比2017年增長12%,在全球的實體店又上千家,在中國全年的新開門店達到52家,品牌的市場定位就是為所有的運動愛好者提供價格最低的運動產品。
  • 深度解碼:體育用品「全能王」迪卡儂的商業模式
    這意味著迪卡儂將更深入的下沉到中國二三線城市。   從100家到500家甚至到1000家,很顯然,迪卡儂模式已經進入複製階段,滾雪球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在電商橫行霸道,小而美企業、輕而快模式流行的時下,一意孤行執行著全產業鏈條的迪卡儂無疑是個另類。但迪卡儂卻成功地創造了令眾多企業不可企及的大者通吃的神話。   「通吃者」有什麼邏輯?又有什麼秘密?讓我們一探究竟。
  • 迪卡儂為何能成為運動品牌的翹楚?
    第二,受電商衝擊,實體店的日子不太好過,像沃爾瑪這樣的巨頭,在中國關店、裁員已經不是太陽底下的新鮮事兒了。那迪卡儂是如何在逆勢的情況下保持業績增長的?既然是逆勢,想要在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獨善其身,必須要有點特別的方式。迪卡儂在零售方面有幾個反常規的做法值得關注。
  • 迪卡儂:以不變應萬變的全產業鏈法則
    「2008年我剛加入迪卡儂的時候,人家打車來我們公司,都跟司機說到隔壁的百安居,因為當時沒人知道迪卡儂是什麼公司,今天,我們的知名度在上海已經很高了,全國市場份額逐年提升,我親眼見證了公司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迪卡儂大中華區總裁張玥如是說。    1976年,第一家迪卡儂大型運動產品自選超市在法國開店了。
  • 解讀迪卡儂:體育運動品牌王國的商業秘密
    迪卡儂是誰?在擁擠的體育用品市場做了什麼?憑什麼它能擺脫紅海,屹立不倒?道本商業地產記者帶你深度領略不一樣的體育運動品牌王國。  源於法國的貴族血統  1976年,迪卡儂的第一家門店在法國裡爾附近的小村莊恩洛斯誕生,那時候的迪卡儂只是一家自助式的運動器材與休閒服飾量販店,並出售各個品牌的產品。
  • 沒有廣告、不請明星,迪卡儂靠什麼走到今天這一步?
    我們熟知的戶外和運動品牌有很多,北面、愛步、諾詩蘭、NIKE、Adidas、UA等等。但可能忽略了我們身邊一個運動品牌的清流——迪卡儂。迪卡儂在全國有230家的實體店,但你卻很少能看到它的廣告,甚至也沒見過它請明星代言,這就是它神奇的地方。
  • 叮咚,你有一份迪卡儂外賣到了
    根據2017財年迪卡儂公布的業績,中國市場營收達105億人民幣,創造出進入中國市場15年以來的歷史新高。2019年,迪卡儂集團全球總銷售額達124億歐元,同比增長9%,比耐克集團營收增幅高出2個百分點。慢節奏的迪卡儂,不激進擴張,不賺快錢。
  • 為什麼實體店的煙機灶具熱水器比電商賣的貴?
    此前,有地區消費者協會,分別在線上線下購買了不同的多款家電產品,拿到專業的檢測機構進行質量檢測比對,比對結果發現,多款家電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均來自電商銷售渠道,而實體店的產品全部合格,有新媒體表示,網購渠道的家電產品的確不如實體店的品質靠譜。
  • 做實體和電商的都應該學習迪卡儂
    今天看了天津有一個產品質量的公告。列舉了很多品牌的產品質量有問題。其中就有迪卡儂。但是評論區很有意思。很多人都選擇評價,迪卡儂還不錯。得顧客認可。這才是實體和電商都應該去努力的方向。最近電商和實體的爭論很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