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的人生 如何讓孩子「習得」生活勇氣

2021-02-22 聊爸


導語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們一直在努力,精心地呵護著我們的孩子,期盼著孩子早日長大;當孩子真的一天天長大的時候,我們卻又一直在忽略他們的變化和能力的增長。這份矛盾,把我們父母帶入了教育的悖論,這份矛盾,將我的孩子引入了成長的煩惱……


我們期盼孩子的長大,就是期盼孩子能從某一天開始,可以獨立地面對世界,勇敢地面對困境,不退縮,不依賴,不放棄,為了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堅定地去追去;我們期盼孩子的長大,就是期盼孩子能從某一天開始,可以體諒父母,可以理解生活,可以不斤斤計較,可以做到順時不驕,挫時不折……

孩子內心有勇氣了,孩子就長大了!孩子真正地長大了,那他的人生光輝,就會開始閃耀出來了!

那我們有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習得」勇氣嗎?我們來看看一個孩子的成長經歷,我們讓孩子到底「習得」了什麼?

1

怕穿少了冷著孩子

2

怕吃少了餓著孩子

3

怕雨大了淋著孩子

4

怕事多了累著孩子

5

怕說多了煩著孩子

6

怕跑快了摔著孩子

7

怕走遠了丟了孩子

8

怕上學晚誤了孩子

9

怕玩手機傷了孩子

……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對孩子的呵護,常化成了各種焦慮和擔心,讓孩子習得的也是「焦慮和擔心」,我們自己有注意到嗎?可是我們的孩子需要習得「勇氣」才能真正長大呀!

那要如何做到呢?


1

孩子說冷了,我們第一反應不是馬上加衣服,而是跟孩子說:「哦,沒事的,我們一起來跳一跳、跑一跑,運動運動,很快就會出汗不冷的。來,寶貝!看看誰能跳得更高?跑得更快?」

讓孩子習得對自己身體的了解和信心,習得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自身的積極行動來解決——這就是勇氣!

2

孩子說餓了,走不動了。我們的第一反應如果不是去追究、責問:「誰讓你中午不好好吃飯,這回知道餓了吧。」然後就去弄東西給孩子吃,而是先跟孩子說:「哇,是喔,我們今天真的走了很遠耶!好厲害!餓了,沒有力氣,那我們就先休息一下吧,養一養力氣,保存一下體力,一會就好了!來,寶貝,爸爸給你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吧……」

我想我們的孩子會正確理解到「餓」的解決方案,不僅僅只有通過「進食」才能解決,很多時候,完全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得到緩解,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孩子習得了:我們的身體是完全可以扛餓的,餓,不是行為怠慢的理由!

3

我們永遠不要藉口外面下雨了,就終止與孩子外出遊玩的計劃,這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暗示:我們的人生總是掌握在外部世界的控制中,就連下雨都能輕易地剝奪走我們的快樂!那還有什麼事情,不能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呢?

還有印象嗎?下雨了,在我們的世界觀裡,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理由——下雨了,所以遲到了;下雨了,怎麼出去呢;下雨了,真的不方便,我們還是重新約個時間吧……

下雨了,就好像是一個多大的自然災害一樣,有這麼嚴重嗎?人生如果連下雨了這麼個自然現象都不能戰勝,我們內心的勇氣到底有多少呀?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我們有想過這件事情嗎?

4

事情多,不是累著孩子的關鍵,但做事情沒有教會孩子章法和秩序,導致孩子們忙亂了,亂到看不見事情的成功希望了,那才是真的會讓人感到沮喪和辛苦的。

因此,在孩子面對眾多事情,面對複雜事情,面對多層次事情的時候,請在孩子行動之前,鼓勵並指引孩子對這些事情完成的結果產生期盼,期盼和希望是人類行為的最大動力!

然後再教孩子如何看到這些事情之間的關係,讓他們開始思考如何安排做事的計劃,如何分辨事情的先後,如何系統地來將這眾多的事情,化整為零,各個擊破,最終達成結果的成就。

千萬不要在孩子還沒有產生為難情緒的時候,我們父母,大人們已經先為難了,先失去了對孩子的信心,甚至對自己的信心哦!這些可是「勇氣」的毒藥哦!

5

父母說多了,孩子並不煩,煩的是父母不願意信任,煩的是父母不願意理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各種原因,犯各種錯誤,甚至很低級的嚴重錯誤,但這些都不是我們不能信任孩子的理由!

孩子內心的勇氣,需要我們用真心的信任和理解去培植。也只有在我們的信任和理解中,孩子才能獲得自由的主見,從而在渴望成功的同時,不害怕失敗;在失敗的同時,並不失去希望和鬥志,這就是勇氣!

6

當孩子摔倒時,我們不是擔憂心疼,而是關愛和鼓勵——寶寶摔了?有點點疼對嗎?來,寶貝,爬起來!那點點疼,我們家寶貝肯定不會怕的,勇敢著呢!

當孩子走遠時,我們不是擔心恐慌,而是鼓勵和祝福——去吧!那裡挺不錯的,我去過!記得常給爸爸媽媽報平安,祝你一路順利!

當孩子上學時,我們不是擔心糾結,而是鼓勵和協助——我們家寶貝真棒!越來越好了!爸爸媽媽永遠支持你!無論你的成績如何,學會了,掌握了就是爸爸媽媽眼中最好的成績。

當孩子迷上玩手機時,我們不是擔心害怕,而是理解和鼓勵——在玩什麼呢?可以讓我看看嗎?——我們不是去搶奪孩子手中的手機、遊戲,而是要通過鼓勵孩子即使玩手機,玩遊戲,也可以更超越,更有趣,更有方法……

這些都是勇氣

我們孩子的人生光輝

就是在這些勇氣中得以聚集

得以閃耀


我們一起努力吧,不要被習慣的自我,讓孩子少了習得勇氣的機會,如果我們也能從中習得勇氣,改變的擔驚受怕的思維習慣,我們的人生也將再次輝煌!

祝福!

相關焦點

  • 「尋找管教的邊界,賦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氣.」——《不管教的勇氣》
    Click"商丘師大小劍橋幼兒園"above to follow us💛百萬暢銷書作者岸見一郎最新著作,作者以阿德勒心理學知識為理論依據,用哲學的觀點為我們講述如何讓孩子學會真正的獨立、如何幫助孩子正確地面對學習、如何與孩子構建起更加融洽、和諧的親子關係等。通過淡定坦然的不管教,為孩子賦予自我成長的勇氣和動力。
  • 《不管教的勇氣》:尋找管教的邊界,賦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氣
    實際上,《不管教的勇氣》一書聚焦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重心,為的是讓父母找到管教的邊界,幫助孩子更自由、放鬆地發展,也能賦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氣。《不管教的勇氣》蘊含哪些教育道理?"不管教"指的是什麼?允許孩子犯錯,不要阻止孩子探索書中寫道:"教育孩子就像是腳隨時放在剎車上,除非必要否則絕對不要貿然踩下去,不然就可能破壞孩子之前的努力。"如何在管教中抽離、尋找教育的邊界是每一位父母都要學習的課題,如果父母極力阻止孩子失敗、嚴厲斥責孩子的錯誤,那麼孩子就不能在試錯和探索中有親身體會。
  • 教養方式:如何讓孩子獲得直面自己人生問題的勇氣?
    也就是說,怎麼讓孩子自己有勇氣,有擔當面對自己的人生問題?在「被評價」用「感謝」替代後,他就會知道自己對別人有用,因此,我就有活著的價值,而人只有在感覺自己有價值時,才能獲得直面生活難題的勇氣!10、而我們在教育上,很多人卻不這麼看,因為很多家長對我說:「你讓我感謝孩子,可他好像從沒有做過什麼事讓我好感謝的啊,你讓我如何感謝他!
  • 不管教的勇氣:孩子的人生由孩子自己負責
    最近讀了《不管教的勇氣》(岸見一郎),裡面提出了一個觀點:「父母不能決定孩子的人生。孩子的人生由孩子自己負責。」比如說學習。學習是孩子的課題,只能由孩子自己完成,父母根本無法代勞。學習也好,不學習也好,其結果是作用於孩子的,最後的責任只能由孩子自己來承擔。 這個道理說來大家都懂,可是又有多少家長能做得到呢?又有多少家長敢於這麼去做呢?
  • 《教出樂觀的孩子》:當孩子受挫,如何讓他重樹信心,習得樂觀?
    就是說,一個人只要習慣了失敗,像習得所有行為習慣一樣習得了「無助」這一悲觀心態,即使面對成功機率很大的事,他也不會嘗試了。換句話說:天助自助者。之前我以為這個實驗的意義在於,我們要儘量避免受挫,這樣就能降低習得無助的可能性。就像實驗中的那隻狗,它是在接受了無數次電擊後才絕望的,才失去逃脫的勇氣的。
  • 如何養就孩子人性光輝的孝心(三)
    淨貞老師言:父母以他的慈愛養就孩子的孝心,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仁德,孩子心裡也能夠養育出他的仁德之心來。家長來到老師家的時候,老師的公婆剛好從外地做客要返回家裡,到家的時間是清晨,老師就提前準備採購菜品果蔬,她是讓孩子來給爺爺奶奶點二老愛吃的,孩子給二老點完後,又給媽媽點了媽媽愛吃的。這個過程用了一個多小時。家長們就問她:十分鐘就搞定的事情,為什麼要讓孩子來摻和著用了一個多小時?
  • 清醒生活的勇氣
    絕大多數人都花了非常多的時間才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且有時還會經歷過很多反覆,在找到你目標之前,可以先去行動,比如開始一個100天行動,很多人都是在行動過程中慢慢建立自己的信心和勇氣。人生目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會隨著不同的年齡和環境而變化,在尋找過程中你可能反覆經歷失敗和拒絕。你可能忍受多次難堪的感情關係。但這些全都是勇敢生活徵途上的裡程碑, 召喚你的勇氣,去追隨自己的夢想。
  • 如何養就孩子人性光輝的孝心(一)
    現如今的孩子,在父母只需要他把學習搞好就行的觀念下成長,他與生活脫離開了,活在虛擬的書本裡,活在虛擬的網絡裡。這樣什麼都不用做,只負責把學習成績搞好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能好嗎?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是一貫的,什麼事情都不用孩子管,已經給孩子不理想的學習成績埋下了一個不好的伏筆。
  • 如何讓孩子快速地習得英語?一篇文章讓英語學習之路少走彎路
    在最近幾年的工作中遇到過很多孩子是幼兒段的家長,他們對於孩子的英語學習非常的重視,然而現在市面上很多的學習方法、體系和課程,讓家長們難以選擇。很多的家長由於自己不是特別擅長英語所以也只是將孩子送到英語學習班進行培養,而很少關注孩子英語學習的規劃和在家的學習,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讓您對孩子的英語之路有所幫助,讓孩子能夠快速的習得英語。何謂習得?學得?
  • 孩子英語學習如何規劃?中國兒童英語習得全路線圖
    《做孩子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中國兒童英語習得全路線圖》是寫給家長的一本英語教育科普書,作者蓋兆泉既是一位專業人士,也是一位實踐中的媽媽。她基於多年英語教學領域的編寫出版和育子實踐經驗,為國內3-12歲的孩子規劃了一條英語直線學習路徑。
  • 如何讓孩子在啟蒙期學習第二語言?不妨看看教育界的二語習得理論
    如何在孩子幼年時期學習第二語言?不妨看看教育家界的二語習得理論01 不同的父母,為孩子一樣的操心前些天,有朋友帶孩子來家裡做客。讓自己的孩子讀書好,成績好,性格好,成為&34;,其實是很多父母都有的想法,不管是孩子比別人多學會一項興趣愛好,還是一項生活技能,其實都是父母們非常驕傲自豪的事,而在孩子幼年童年的時候就學會一門外語,多說一種語言,都能讓孩子的未來多了很多的可能,更是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多了更多的選擇。於是,如何讓孩子在童年幼年時期就學會一門語言,成為了很多父母離不開的話題。
  • 如何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最好的方法是激發孩子的「英雄夢」
    朋友是這樣形容當時的畫面的:披上了「超人戰袍」的孩子,一改以往未見針就先哭的操作。打疫苗的整個過程,他都高度配合,雖然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卻堅強地忍住沒讓它流下來。是「超人」給了他勇氣,讓我看到不一樣的孩子。 孩子的勇敢震撼了我,一個4歲的孩子,能勇敢地去面對自己所懼怕的事情,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
  • 0-3歲孩子的英語啟蒙應該怎麼做?如何讓孩子從小就能習得英語?
    從大腦結構上說,語言和記憶分屬不同區域,習得調動的是語言區域,而學習調動的是記憶區域,所以說,語言的掌握不是依靠著學習,而是習得。建立事物與語言之間的直接聯繫,才是語言思維。3歲學習英語啟蒙太早?孩子0-6歲這個階段,是一個語言敏感期中語言自然習得的關鍵過程,這個階段中兒童要掌握一種叫做「語感」的技能。這個技能幫助兒童在適當的語境中,使用正確的詞彙,並有效串聯,表達想法,並被他人正確接收。因此,處在語言敏感期的幼兒啟蒙的目標是培養語感,以習得的方式掌握英語。
  • 《被討厭的勇氣》: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咎由自取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人生也一樣。 不是世界複雜, 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題記看完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我忽然間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所有的煩惱都是咎由自取。
  • 電影《美麗人生》我們該如何編織自己的美麗人生?
    在這樣善意的謊言之下,孩子並沒有意識到戰爭的殘酷和威脅,依舊一副天真的模樣,望著這個「遊戲場」般的殘忍集中營。而圭多再一次表現出了無畏勇氣和脈脈溫情,他從來不在意自己在集中營所遭遇的苦痛,依舊保持著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 【12月11日19:00讀書會】《不管教的勇氣》——尋找管教的邊界,賦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氣.
    紀伯倫說,孩子「憑藉你而來.卻不屬於你」。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卻不能代替孩子過一生。我們都希望把孩子教養的獨立自強,成為一位有價值的人。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心裡這樣想,行為上卻相反,運用一些「笨」方法,事無巨細的管著孩子,希望幫孩子更好的成長,結果總是越教養越脫離設想。如下情形:孩子只要做錯事,父母就大加的批評甚至體罰孩子。
  • 習得英語如母語,在中國家庭可能嗎?
    中國家庭沒有語言環境,如何習得英語如母語呢?但是中國家庭沒有英文的語言環境,如何能夠利用孩子的語言敏感期習得英語如母語呢?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如何創造一個英文的語言環境!習得英語如母語,在中國家庭可能嗎?在語言敏感期,只要提供英語環境,孩子2年輕鬆自然習得英語如母語。
  • 《老去的勇氣》:獲得面對生活的勇氣,從認清自身的價值開始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對許多的挫折,譬如作為父母會面對孩子不喜歡讀書這樣的問題時,有時候就讓我們無從解決;或者在工作中,不小心被領導批評了,被同事指責了,我們很可能陷於迷茫之中,無法解脫開;以至於在生活中,我們對於是否要做一件事情的評價標準,是這件事情是否能夠給自己帶來利益
  • 為什麼孩子出國留學,英語一定要習得,而不是學得?
    比如,在生活中,孩子聽到家長說話時,大腦會自動從中提取出基本的規律,像「奶」是「吃」的,常常裝在「瓶子」裡,「手」可以「拿」瓶子,等等,這些都是規律和聯繫,當孩子聽到類似的話語次數越多,他就越容易掌握。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只關注語言內容本身,不關心語法結構。孩子的這種「內隱學習」能力比成人強很多,久而久之,他們就能自然而然的學會一種語言。
  • 打壓式教育:摧毀的不是孩子的自信,而是和世界對抗的勇氣
    經常打壓孩子的自信心,總讓他們學習別人家的孩子,也許你摧毀的不是孩子的自信,而是他和這個世界對抗的勇氣。在成長過程中「習得」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而是他和這個世界對抗的勇氣。而父母作為孩子最親的人,這時候也批評他們,那這無疑是對孩子自我認知的雙重打擊。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長給孩子建立的自信是會影響孩子一生。如果孩子失去面對世界的勇氣,還會帶來一個更可怕的結果---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