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農故裡,湖北隨州特色美食

2020-12-19 聚愛美食

隨州,別名炎帝神農故裡,編鐘古樂之鄉,是湖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素有「漢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稱。隨州古稱「漢東之國」,以「古、奇、美、新」而著稱,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隨州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勤勞智慧的隨州人們用上天的恩賜創造了一道又一道經典美味。今天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品味一下隨州的美食小吃。

隨州「過早」很有名堂,過早,從一碗拐子飯開始,相傳,拐子飯由隨州廣水市馬坪鎮陳申濤先生首創,他將腸子、牛肉、雜碎等放在土罐裡熬,加上一些神秘的配方。再輔以小魚、雞蛋、豬血、鹹蘿蔔等配菜,一頓香氣誘人的拐子飯便讓人食慾大開。拐子飯特別之處是在早上吃,實實在在的「吃早飯」。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些老字號,它承載著一座城市獨有的歷史和文化,隨州同樣也不例外。在平常老百姓的家中舉行傳統的婚宴、生日宴等喜慶時刻,鑲嵌「喜」字寓意的李廷廣麻酥餅(或稱喜餅),總是不可或缺的美食。

隨州春卷,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地方稱為「春餅」,是中國著名的菜點之一。清朝滿漢全席128道菜,春卷是九道主要點心之一。外脆內軟,清香可口。此菜如在春季製作,野菜必選薺菜,一起拌成餡製作「春卷」,又叫「隨州菜餅」是一道有名的湖北風味菜餚。湖北民諺云:「三月三,薺菜當靈丹」。此菜有降低血壓、預防感冒等作用。

安居豆皮以綠豆和米粉作為主要原料,包上小蔥和肉末壓扁後切開,煎著吃,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黃,豆皮的脆香再加上肉和蔥的香味兒撲鼻而來,聞著不禁讓人饞涎欲滴。,其實鮮有人知的是,正宗的安居豆皮製作起來十分不易。

平林雞湯以蘿蔔雞湯、板慄雞湯、枸杞雞湯、人參雞湯、老母雞雞湯、烏骨雞雞湯最為常見,其特點是湯清肉酥,味道鮮美,既是美食,又是食補的良藥,尤其對產婦體虛,年老體弱者有滋補作用。

廣水滑肉主料選用豬脯肉,經精心烹製而成。將豬奶脯肉去皮切塊,置碗中加精鹽、薑末、純豆粉和雞蛋清均勻上漿後,入油鍋炸制七成熟,取出整齊排放在碗中,上籠蒸一小時取出,扣入湯盤,加香菇、玉蘭片、醬油、蔥、胡椒粉等勾芡,淋入肉上即成其質嫩味鮮,入口滑潤,油而不膩。

隨州最為特色的發酵食品就是「氣泡饃饃」也稱「汽水饃饃」。所謂「氣泡饃饃」,通俗的講就是發酵的饅頭。因為「汽水饃饃」是街邊小吃,所以生產工藝很簡單,只要提前先把麵粉發酵好,一鍋香甜美味營養的「汽水饃饃」一般15至20分鐘就可出鍋。汽水饃的模樣長得就很「嬌憨」,塊頭不小,放在煤爐子上,烤得香氣都出來了。

隨州泡泡青學名叫皺葉黑油白菜,是隨州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由於它墨綠色的葉面呈泡泡狀,隨州人習慣稱之為泡泡青。泡泡青主要以柔嫩葉供食,後期也可食用嫩莖,口感甜、嫩、鮮、爽,一般在春節前後上市。

相關焦點

  • 隨州市炎帝神農故裡
    炎帝神農故裡風景區距隨州市城區西北18公裡,以炎黃子孫尋根謁祖為核心,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旅遊觀光的勝地。我有幸到此拜謁炎帝。景區入口,矗立著漢白玉雕刻的炎帝神農立像。神農洞祭長文石刻,介紹了炎帝神農的功績。神農洞,相傳為炎帝神農誕生之地。洞口綠植掩映,據同行人介紹,此洞以前是可以進去的,後來為了保護古蹟,就不允許進入了。神農廟,供奉著炎帝神農,從外觀看,應該為新修建築。
  • 湖北最低調的城市,被譽為「鄂北明珠炎帝故裡」,如今只有五線
    隨州也是一座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城市。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2000年6月國務院批准隨州設立地級市,成為湖北最年輕的地級市。歷史厚重的隨州,曾是隋朝楊堅的封地。隋朝也因隨州而得名。擂鼓墩出土的2400年前曾侯乙編鐘震驚世界,被譽為改寫世界音樂史的「稀世珍寶」。隨州還被中國音樂家協會授予「中國編鐘之鄉」稱號。
  • 聽大師菜背後的故事,尋找隨州美食之旅的魂
    沒有美食的城市,是沒有靈魂的!隨州就有曾端上「世界飯局」的硬菜。在7月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會上,隨州這道菜上了「世界級飯局」:「隨州菜卷「作為十九道主菜之一在這個世界級的宴會上亮相。其實,隨州的硬菜還有很多,讓我們跟隨隨州大師的菜,開啟隨州美食之旅吧!
  • 炎帝神農的傳說
    對於上古歷史人物的炎帝神農,史書上沒有太多的資料,僅留下了以下記載: 《易·繫辭下》:「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逸周書》:「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種之;作陶治斤斧,為耒耜徂耨,以墾草莽,然後五穀與助,百果藏實」。
  • 略述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及炎帝神農文化特徵
    幾千年來,關於炎帝的傳說和歷史記載十分豐富,從中我們既可以了解到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也能抽象地概括炎帝神農文化的一些特徵。本文就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與炎帝神農文化中的女性特徵和易學因素,談談個人的認識。一、炎帝神農氏的功德傳說    在傳說中,炎帝神農氏是有大功於中華民族的。
  • 「萌萌噠」的隨州第二彈:國潮風的隨州秋韻
    隨州的山水在秋天別有一番風味,它是多姿多彩的,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上,銀杏谷的金黃,徐家河的碧綠,黑龍潭的青翠,大紅山的粉紅,桃源村的火紅……隨州的顏色絢麗起來。
  • 有機農法種子,播灑神農故裡-樸舍全國有機夥伴分享會(隨州站)記實
    神農教育和隨縣國學館總召集人。▲ 隨州李宗淵教授炎帝子孫傳承著神農的夢想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湖北隨州,荊楚大地最北邊一個最古老而又最年輕的城市。▲ 神農像而如今的神農故裡隨州,有機耕種意識比較淡漠。
  • 到湖北隨州喝美酒賞銀杏
    隨州境內的大洪山,橫跨隨州、荊門兩地,風光秀麗,景觀奇特,被稱為"楚北天空第一峰",另外,炎帝神農故裡、千年銀杏谷、廣水徐家河、廣水黑龍潭、高貴三潭、桐柏山等,也是當地別具特色的旅遊景點。
  • 2011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精彩回顧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鴻忠、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長 王國生、湖北省委副書記 省政協主席 楊松、湖北省委常委 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 省委統戰部部長蘇曉雲、湖北省委常委 省委宣傳部長 尹漢寧、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田承忠、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蔣大國、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鄭心穗、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 丁鳳英、湖北省隨州市委書記 王祥喜、湖北省隨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劉曉鳴、中國道教協會會長 任法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 一個外來遊客看隨州旅遊業發展
    因工作關係,我先後在2012年5月、2014年7月、2020年10月三次來湖北隨州考察學習,期間自然不乏到隨州的知名景點旅遊觀光,其中的炎帝故裡、大洪山、曾侯乙墓、隨州博物館每次必看。2020年這次來還應邀參觀了隨縣的網紅草、厲山的月季花園、千年銀杏谷、桃源河水庫等景點。給我的感覺是隨州的旅遊業發展得太快,儘管「百花齊放」,但還是留有遺憾。
  • 【恩施文旅號】「靈秀湖北」優秀旅遊攝影作品徵稿開始了!全球展示...
    湖北畫報社擬編輯出品《湖北旅遊》口袋書,該書作為湖北旅遊外宣的主要產品,將被廣泛運用於各種外事推介活動中。從壯觀磅礴的自然景觀到歷史悠久的文化;從種類多樣的生態環境到膾炙人口的美食;從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到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全方位無死角地展現湖北的美。
  • 定了:十四五隨州產業和項目發展這樣幹!
    依託炎帝文化、編鐘文化等隨州特色文化資源和我市大洪山、銀杏谷等優質的旅遊資源,與康養、醫療、娛樂等產業深度融合,將隨州打造成充滿神韻的文旅名城,力爭年接待遊客達到5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380億元。
  • 山西一景區是華夏農業文明發源地,神農傳說集中於此,是炎帝故裡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在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程中,有太多讚頌炎帝的神話傳說了,比如神農嘗百草,教民眾播種五穀,療民疾矢等等,如果說黃帝奠定了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局面,那炎帝則使得華夏人民得到了生存之道,正是神農始創了農業生產,於是開始了中華民族刀耕火種的農業社會。
  • 湖北一高鐵線路環評公示,年底開工,總投資582億元!
    連通「湖北最美高鐵」  目前,武西高鐵武漢到十堰段即將進入全面鋪軌建設階段,並將在明年底建成通車,屆時武漢到十堰的時間縮短至2小時內、到襄陽1小時,溝通襄陽、隨州、孝感、武漢等歷史文化名城, 並將串聯起武當山、古隆中、炎帝神農故裡、黃鶴樓等沿線風景名勝,因而被譽為「湖北最美高鐵」 。
  • 隨州最有存在感的鎮,究!竟!是!誰!
    隨州,湖北最年輕的地級市 素有「漢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稱 是炎帝神農故裡,編鐘古樂之鄉從2009年開始,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就在我們這裡舉行,每年5月20日前後,就有不少海內外中華兒女齊聚咱們這,尋根問祖。
  • 2020湖北·隨州國際香菇產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漢召開 三大亮點...
    中國網武漢12月9日訊2020湖北·隨州國際香菇產業博覽會將於12月25日至26日在隨州市隨縣舉行。12月9日,「菇博會」新聞發布會在武漢召開。2020湖北·隨州國際香菇產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等20多家中央、省市媒體的記者參加新聞發布會。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湖北省食用菌協會會長邊銀丙。隨州是聞名於世的「炎帝神農故裡」和「編鐘古樂之鄉」,地處鄂北,橫跨江淮,具有香菇種植的優越地理條件和資源稟賦,素有「香菇之鄉」「花菇之鄉」美譽。
  • 《山海經》——神農氏
    《山海經》曰:「神農嘗五穀之所,山形像羊頭。」 《山海經》還記載:有互人之國。炎帝之孫名曰靈恝,靈恝生互人,是能上下於天。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他牛首人身,是一位慈愛的天神。傳說當時有丹雀銜九穗禾飛過炎帝頭頂,正好掉落了幾顆,炎帝將這幾顆稻穀拾起來,在合適的季節種在田中,等禾苗成熟後又將其分給百姓,並教他們耕種的方法,從此人間有了農耕,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於是人們便稱炎帝為「神農」。
  • 錢遠坤:弘揚炎帝文化把文化軟實力轉化成發展硬實力
    錢遠坤主持市委中心組集中學習(擴大)會提出弘揚炎帝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把文化軟實力轉化成發展硬實力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張琴)10月27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擴大)會召開,邀請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熊召政圍繞文化建設主題進行專題輔導
  • 神農炎帝,紡織技術推動者
    這一切都印證了炎帝時代制麻為布的史實。一些神農炎帝的畫像以穿樹葉衣的形象出現,這顯然是不妥的,炎帝創造發明治麻為布,製作衣裳是時代的一大進步。他既是紡織技術的推動者,也是分享時代文明的受益者。高平是炎帝故裡,麻紡、絲織文化也延續至今。
  • 湖北這些景區免費開放,除了這個時間段
    目前,一切都在逐步恢復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湖北的旅遊景區也有序開放01五一前免費開放,神農架等你來!作為湖北最先轉為低風險的地區之一,神農架生態旅遊區日前已恢復營業。5月1日前,神農頂、大九湖、官門山、神農壇、天生橋、天燕等6大景區向全國所有遊客免費開放,景區換乘車費用5折優惠。援鄂醫療隊員5年內可攜帶家屬(父母、配偶、子女)共5人免費不限次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