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國民黨將領吳奇偉和平起義,主動留在大陸的結局怎麼樣?
粵系將領的傑出代表有薛嶽、張發奎、餘漢謀等,不過這些人都沒有留在大陸,他們有的逃到香港,有的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當然也有的粵系將領深明大義,他們反對內戰,為和平主動起義,並留在大陸建設新中國,吳奇偉是起義將領的典型代表。
-
抗日名將、為了上海解放犧牲的第一號烈士⋯⋯他是誰?
張權這位國民黨中將是被蔣介石親自下令槍決的,原因何在?原來,張權年輕時就滿懷愛國救國之情,與不少共產黨人有過交往,他擁護共產黨堅持抗戰,反對投降的方針;抗日戰爭時期,他兩度要求加入中共,是周恩來、葉劍英等認為張權不加入中共更有利於黨的工作開展,張權接受中共的建議,成為中共的黨外幹部。當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張權身負黨組織的重要使命,在國民黨軍隊中策反起義。
-
抗日將軍王力航
後來從他參加抗日戰爭,組建抗日中堅力量就可以 窺見一斑。1937年8月13日,淞滬戰役正式打響,這次戰役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
蔣介石的四位把兄弟,最後一個放棄東北
期間與蔣介石結為金蘭兄弟。1910年與宋教仁、譚人鳳等人組織中國同盟會中會總部,以推動長江流域的革命活動。1911年11月3日在上海發動起義,上海光復後被推舉為滬軍都督。隨即又攻克浙江巡撫衙門,組織蘇浙鎮滬聯軍攻克南京。1912年7月被袁世凱解除滬軍都督職務。
-
最後一任「雲南王」盧漢,起義後計劃逮捕蔣介石,最終結果如何?
1949年,隨著三大戰役的結束,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不過蔣介石依然不死心,尤其當時的西南邊陲一帶還屬於國民黨的勢力範圍,雲南、四川等地都在蔣介石的控制之下。蔣介石幻想以西南為根據地繼續發動內戰,但民意不可違,不僅老百姓厭惡內戰,而且前任「雲南王」龍雲等國民黨高級軍官也開始厭惡內戰。1949年8月,龍雲在香港通電,宣布雲南和平起義。
-
傅作義在北平起義後,他的地位如何,子女如今在幹什麼?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不顧全中國人民盼望已久的和平,悍然挑起發動了內戰,妄圖消滅我軍。但蔣介石最終的目的沒有達成,我軍在全體指戰員的英勇作戰下,以弱勝強,擊敗了號稱擁有八百萬的蔣介石軍隊,建立了新中國。
-
民國被授予將軍軍銜的七位女性,是哪七位?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雖然當時重男輕女的陋習還在,但也有宋美齡、姜毅英、額仁慶達賴等七位女性被授予將軍軍銜,接下來,悅史君對她們分別進行一個簡短的介紹。第一,中將宋美齡宋美齡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個女人,她是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之一,也是蔣介石的最後一位夫人。
-
解放之戰,邯鄲初勝,打破蔣介石的黃粱美夢
全國人民都在慶祝抗戰的最後勝利,可蔣介石的笑意中卻帶有幾分無奈。他的幾百萬軍隊大多在西南、西北大後方,而要把這麼多軍隊調到華北、華東和東北的內戰前線,卻並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縱貫晉冀魯豫解放區的平漢鐵路成為國民黨向華北、東北推進的主要幹線。
-
蔣介石到軍官團訓話,不料第二天就有人公開揚言,要幹掉他
1936年7月和9月,蔣介石用金錢收買、軍事威脅、分化瓦解等手段先後解決了廣東和廣西的事變。消除了後顧之憂的他,迅速把注意力轉向了西北。在蔣介石看來,經過二萬五千裡長徵到達陝甘地區的紅軍實力大減,已是強弩之末,只要他調集幾十萬軍隊,用不了幾個月時間,即可將其剿滅或者驅趕到黃河以北的沙漠裡去。
-
【漣源往事】「一門兩將軍」:傳奇將軍曾震五|劉秋階
與葉劍英將軍一同參加重慶參謀長會議,恐引人懷疑,不敢交談,每日鄰座,僅能點頭會意。 四、和平將軍 反對內戰 抗日勝利後,曾震五將軍任陝西省第二區行政專員,駐紮在位於陝甘寧邊區南側的耀縣,與共產黨八路軍接觸較多,關係融洽。並盡力資助邊區,提供交通便利。
-
常德大血戰國軍師長餘程萬悽涼後半生:流落香港 女兒做豔星
餘程萬率57師於1943年5月奉命趕往常德抗日,隨即留駐常德接替防務,一面整訓部隊,一面構築工事。當蔣介石令其「固守常德」時,餘程萬當即復電:「奉電寄重,保衛常德,本師官兵,極感光榮,均抱與常德共存亡之決心,達成任務,以副期望之殷。」餘程萬常訓誡部屬「軍人之職為國守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
蔣介石八大拜把子兄弟都有誰?
近代政壇當中,蔣介石就很喜歡來這一手。蔣介石一生當中,曾先後結交了幾十位「盟兄弟」,其數量之多,為近現代「大人物」中所鮮見。8 陳其美:民國第一豪俠陳其美(1878—1916),字英士,號無為,浙江湖州吳興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元老、青幫代表人物,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
-
地下黨潛伏十九年當將軍 蔣介石頒發「中正劍」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頒發了一批佩劍,名曰中正劍,張克俠獲贈一柄,人稱「佩劍將軍」。本文摘自:《北京日報》2015年06月08日第03版,作者:袁京,原題為:《潛伏十九年——張克俠》 張克俠,國民黨軍中的「智囊」「夫子」。美國記者史沫特萊稱他為「在華中前線所結識的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
-
1937年"四川王"率軍出川抗日,卻被蔣介石氣死!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戰的呼聲甚高,中共中央明確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國通電請纓抗戰:和平果已絕望,除全民抗戰外,別無自存之道,要求當局早決大計,甫澄願率川軍供驅遣抗敵!
-
馮玉祥和蔣介石的恩恩怨怨,從拜把兄弟到決裂,究竟經歷了什麼?
吳佩孚這場戰爭客觀上幫了蔣介石的忙,因為如果沒有北洋軍在北邊打西北軍,蔣介石的北伐是不會那麼順利的。馮玉祥從蘇聯立刻回國,並宣布西北軍加入國民黨參加北伐。但蔣介石以強大的財力收買了桂系將領,打敗了李宗仁。馮玉祥知道蔣介石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了,便公開宣布反對蔣介石,蔣馮戰爭爆發。蔣介石繼續用收買將領的策略,收買了馮玉祥的部下韓復榘和石友三,從而打敗了馮玉祥。戰敗後的馮玉祥聯合閻錫山、李宗仁等人,重整隊伍結成了反蔣同盟,就這樣我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在中原爆發了。
-
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軍長——何振亞
1934年9月,何所在團改編為陝西省警備第二旅第四團,何在九連二排任排長。1935年3月,該團在洋縣華陽鎮遭紅二十五軍伏擊,雖傷亡慘重,但仍進入秦嶺山區繼續「追剿」紅軍。這時,因四團四連一個排在柞水營盤起義,西安綏靖公署急令該團開赴西安整訓。
-
29年前,老人因付不起房租被起訴,當庭拍案:我是抗日將軍
29年前,這位抗日將軍在法庭上當庭拍案:我是抗日將軍!這一聲讓人體會到無限的悽涼和無力。昔日縱橫疆的禦敵將軍,晚年卻因為一點錢而被告上法庭,多麼具有讓人寒心啊。薛嶽對此堅決反對,因此觸怒了李登輝。在李登輝的特意安排下,臺灣以降低開支為由裁減了薛嶽的房屋編列經費,要求薛嶽自己付房租。
-
抗日將軍付不起房租被起訴,英雄被遺忘,我們罪責難逃
上位不久,薛嶽也正式畢業了,1914年,薛嶽正式加入中華革命黨,一面從事革命活動的同時,人就沒有忘記荒廢學業,隨後又進入了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學習,經過為期兩年的訓練,正是在1918年加入孫中山所組建的閩粵軍,此時也正式開始了他的軍官生涯,擔任總司令部上尉參謀,就在此期間,順利跟隨大部隊立下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