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雲間雅集書院成立旨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2020-12-19 上海新聞網

  中新上海網1月20日電(達利敏 郭容)素有中國最高美術館的上海雲間美術館18日群賢薈萃, "雲間雅集書院」在此宣布成立並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書畫界泰鬥、書院山長陳佩秋先生親臨現場出席開學典禮,原上海市副市長劉振元、中國桌球界「三巨頭」之一的徐寅生、復旦、交大、華東師範大學等著名教授、博導及各界名流200多位嘉賓到會祝賀並參觀了館內舉辦的各種藝術大展。

  雲間美術館館長徐迪旻在接受採訪時說:「今天,我們在上海成立雲間雅集書院,希望能聚集各界群賢,集思廣益、海納百川、推存出新,充分利用「雲間雅集書院」這個文化平臺,研習傳統文化,學習悟道、以文交友,養心健身,充分利用雲間雅集書院平臺,傳播中華文明,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精華,講好中華故事,增進世界理解。」

  書院---她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傳播載體,萌芽於唐、興盛於宋、延綿一千年,她在中國文化傳播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當代的文化傳播和推存出新也有諸多啟示及借鑑意義。

  書院成立儀式後同期舉辦了著名傳統篆刻藝術大師費名瑤先生的篆刻精品展開幕式及雲間美術館為陳佩秋大師九五華誕特別製作的「九五至尊」紫砂壺、及世界首對「謝稚柳陳佩秋藝術伉儷對泉」(古代對錢幣稱為泉)的發行儀式。

  據悉,泉是古代錢幣之意。謝稚柳、陳佩秋伉儷是現當代飲譽海內外的海派畫家,也是中國畫壇上著名的神仙眷侶,今年是國寶藝術大家陳佩秋95歲壽辰。旨在以一種多元化的特殊藝術方式弘揚書畫泰鬥的藝術追求和理想。陳佩秋及其丈夫謝稚柳被書畫界以「元代大畫家趙孟頫及其夫人管道升」譽之。在兩人的畫作中,人們常常可以品味出中國畫的唐宋高古傳統,氣勢雄渾,意境幽遠。有著傳統文人氣質的謝稚柳是」江南才子」,其作品呈現瀟灑出塵、醇厚清奇的氣象;陳佩秋則是革新派,將傳統與西方藝術完美融合,其作品更加活潑自然,饒有生趣。

  雲間美術館建館五年來,先後有一百多位中外藝術家藉助館方的平臺舉辦了名家書畫展、瓷器展、攝影展等,其中絲綢製品展、普洱茶文化展、中國漆器展都是館方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作。「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培養造就優秀人才是雲間雅集書院的使命;存養、窮理、力行、虛心、有恆,是我們的教學原則,持志、修身、立德、濟民、致用,是每個學員的行為規則。我們堅信通過各位群賢的策力、篤行,不久的將來,雲間雅集書院將成為申城的「鵝湖之會」。」在提到書院的創辦宗旨時徐館長說。(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達利敏

相關焦點

  • 肖偉光:書院制度適於傳承中華文化
    書院自有其特有之精神,一旦喪失自由講學之精神而淪落為功名利祿之學,則書院名存實亡,反而會戕賊人才。對此,南宋大儒朱子早就有過明示: 先生至嶽麓書院,抽籤子,請兩士人講《大學》,語意皆不分明。先生遽止之,乃諭諸生曰:「前人建書院,本以待四方士友,相與講學,非止為科舉計。某自到官,甚欲與諸公相與講明。一江之隔,又多不暇。意謂諸公必皆留意,今日所說,反不如州學,又安用此贅疣!」
  • 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在這六冊書中,張慈贇將錯綜複雜的事件和人物概括成可讀性強的故事,其中囊括了探究人類起源和信仰的神話故事、集合古人智慧與謀略的「三十六計」、凝結璀璨文明的歷史著述、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人物、濃縮漢語精華的成語故事、意蘊悠長的中國畫以及巧奪天工的古代建築。為了更形象地展示人物和情節,上海譯文出版社特邀設計師為每一篇文章繪製了插畫,既生動活潑,又不失傳統特色。
  • 書院人 | 杜華偉:當代書院傳統文化教育發展初探(上)
    在此基礎上,提出當代書院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發展建議:傳承弘揚古代書院精神;明確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設置適合當代人需求的課程;有效整合多方面的資源;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手段;專家學者加強理論研究。2017年5月20日,浙江大學重建復性書院,由人文學院代管,既享有基本的自主性,又與人文學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領域資源互補,融合發展。決定發揚傳統優勢,以「六藝」統攝教學,培育現代通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錢穆先生「希望在南國傳播中國文化之一脈」,於是在1949年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與幾位同仁在香港共同創辦新亞書院。
  • 傳承演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以韻傾新·秋日詩曲雅集」活動舉行
    9月26日,「以韻傾新·秋日詩曲雅集」主題文化活動在重慶舉行。共10出精彩演繹分為「清秋詩韻」「 張琴代語」上下兩篇,以專題講座、古琴獨奏(合奏)、弦歌、吟唱、詩詞即興伴奏朗誦等形式,讓琴弦的韻律、詩詞的吟誦與迷人的秋韻迴環碰撞。
  • 在現代書院立德樹人中堅定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堅持德樹人的「根脈」。高校現代書院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育人氛圍的可以使其成為傳承中國傳統教育精粹的重要場所。實踐證明,現代書院針對當代大學生行為特點,開展的誦讀國學精典、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鬥精神、堅守精神家園、提高踐履能力的育人工作,能夠在堅持立德樹人中堅定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精神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精神 2020-10-22 14:50:08 來源:
  • 給留學生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浙財大成立文華書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鄭琳通訊員 趙蕾近日,浙江財經大學成立文華書院,旨在加強對留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文華書院,是學校實現 『文化+專業』留學生特色培養的良好嘗試。搭建中華文化體驗中心,與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課程、系列講座及學習實踐相結合,讓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留學生也是文化的使者,以他們為媒介,有助於把中華文化傳播到全世界。」浙江財經大學副校長李佔榮表示。
  •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端午古琴雅集活動優雅上演
    長春晚報記者 梁闖  29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文廣新局、市園林局、市文聯、長春日報社、長春廣播電視臺主辦,以古琴為主題的「吉祥中國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系列活之
  • 上海華僑口譯工作者協會開啟首場崑曲雅集活動
    (左)與崑曲表演藝術家嶽美緹(中)和上海崑劇團團長谷好好共同出席上海市華僑口譯工作者協會主辦的首次「廳堂版」崑曲雅集活動開幕式。 許婧 攝圖為上海崑劇團團長谷好好在活動現場介紹上海崑劇團現狀。 許婧 攝   中新網上海4月14日電(記者 許婧)隨著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共圓「中國夢」呼聲的日益高漲,以及「慢生活」需求的提出,越來越多都市白領開始關注崑曲等節奏舒緩、韻味悠長的中國古典戲曲藝術,使其煥發出勃勃生機。
  •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圖書在滬發布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圖書在滬發布 2020-08-12 21:50:00上海譯文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上海8月12日電 (周卓傲 葉穎)8月12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的讀本「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在2020上海書展上舉辦新書發布會。  該系列圖書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內容,精美的藝術設計,助力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
  • 傳統文化傳承 上海探索新路
    在上海,目前已經形成了傳統文化教育路徑,優勢與特色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進校園」與「進社區」聯動的傳承教育模式、展示教育與實踐課程教育的雙重作用發揮,以及發揮地域特色和打造地域品牌等。  文化傳承百花齊放  上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副教授常峻主持了一項傳統文化教育路徑研究,相關報告近日出爐。目前,進校園的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承種類繁多,呈現百花齊放態勢。
  • 中傳「心」名片 | 中國傳媒大學陽明書院揭牌成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戰勝種種艱難險阻的動力之源、力量之源和信心之源,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支撐。為將通識教育落到實處,引導學生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提高文化素養,厚植家國情懷,中國傳媒大學成立了陽明書院,與修辭學堂一起成為通識教育中心的「兩翼」。
  • 劉奇葆:展現當代名家風採 傳承中華戲曲精華
    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劉奇葆在北京調研京劇像音像工程時強調展現當代名家風採 傳承中華戲曲精華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9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北京調研京劇像音像工程情況,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有關政策,以北京、天津、上海基地為依託,本著節約的精神
  • 清華大學成立文化傳承與創新設計研究所
    為貫徹執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文件精神,著意構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文化體系,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一得閣有限公司等中華老字號共同建設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文化傳承與創新設計研究所,經批准正式成立。
  • 上海譯文社推出英文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
    本報訊 (記者張君成)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該系列分為《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6冊。
  • 貴陽孔學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貴州實踐
    2020年5月22日,中國文化報以《貴陽孔學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貴州實踐》為題,以兩個整版篇幅,系統地對貴陽孔學堂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所做的各項工作進行了報導。孔子雕像利用周末及節假日開展「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發布公告,聽眾自願、免費參加。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命脈與思想沃土。
  • 上海孔子文化節月底開幕 三大篇章弘揚傳統文化
    上海孔子文化節將於9月22日在嘉定開幕,分「風雅禮樂篇」「崇德尚文篇」「儒韻和風篇」三大篇章,共計14項主題活動,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城市軟實力。圖說:2018上海孔子文化節。嘉定區供圖去年,上海孔子文化節躋身上海市150個文化品牌之列,今年創新活動形式,立足嘉定面向長三角,圍繞「禮、講、頌、論、展、藝」等形式,展現教化嘉定的家國情懷,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嘉定文化的底蘊和傳承。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成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成立 2020-12-21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傳統文化在朱涇」為市民帶來一場吳韻古琴中秋雅集
    9月30日晚,秋月朗照,伴隨著婉轉悠揚的古琴曲,2020我們的節日 「傳統文化在朱涇」吳韻古琴中秋雅集在船子緣公園開場,現場市民觀古寺、賞古樂、品香茗、度中秋,共抒家國情懷。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代表。中國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在朱涇,古琴文化日益受到一批傳統文化愛好者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