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受訪家長覺得學校在引導兒童價值觀形成上做得到位

2020-08-06 環球網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孫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0年08月06日 10 版)

71.4%受訪家長覺得學校在引導兒童價值觀形成上做得到位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縣城關中心小學90後教師譚湘麗,在帶領學生做心理測試遊戲。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攝(資料圖片)

少年兒童正處於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初期。在你眼裡,人生第一粒扣子對於少年兒童意味著什麼?學校該如何引導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9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7.6%的受訪者認為人生第一粒扣子對少年兒童影響大。69.1%的受訪者感到目前學校在重視引導少年兒童價值觀形成上做得到位,受訪學生家長認可的比例(71.4%)明顯高於非家長群體(54.7%)。

60.6%受訪者認為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樹立理想的初心

山東全職媽媽林嬌嬌(化名)的兩個兒子都在上小學。在她看來,人生第一粒扣子決定了一個人的底色,它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評判準則,是心中的「一桿秤」,在迷茫時、遇到誘惑時,第一粒扣子起著決定性作用。「就比如兒子買東西店員多找錢了,他們就知道應該還回去。因為他們從小就知道,不能不勞而獲、佔小便宜」。

天津的劉麗麗(化名)孩子上小學四年級,在她看來,人生第一粒扣子決定著孩子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第一粒扣子怎麼扣,影響著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決定他未來成長發展的路徑。」

人生第一粒扣子對少年兒童來說,意味著什麼?60.6%的受訪者指出是樹立理想的初心,59.6%的受訪者認為是決定價值取向的「風向標」。其他還有:一個人成長成才的根本(54.8%),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53.2%),道德感和良好品德的萌芽(50.8%)。

調查中,97.6%的受訪者認為人生第一粒扣子對少年兒童影響大,其中54.3%的人感到非常大。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員楊雄表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十分重要的。第一粒扣子是根基,決定人生的第一步能否邁好。「扣好了第一粒扣子,人會明辨是非,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再由觀念指導行為。而扣錯了人生第一粒扣子,錯誤的觀念一旦形成,想去糾正和改變,要費很大功夫」。

69.1%受訪者感到學校在引導少年兒童價值觀形成上做得到位

35歲的楊萍(化名)生活在重慶,孩子上小學,她介紹,學校在價值觀教育上做得不錯,「校園裡張貼著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語,平時每周舉行升國旗、唱國歌儀式,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在重要的時間節點,比如十一,會召開主題班會,播放一些紅色主題的紀錄片。」楊萍說,前段時間,學校號召孩子們,結合今年抗擊疫情的背景,採用板報、手抄報等形式,畫出他們心中最可愛的人。

調查顯示,69.1%的受訪者感到目前學校在重視引導少年兒童價值觀形成上做得到位。交互分析發現,受訪學生家長認可的比例(71.4%)明顯高於非家長群體(54.7%)。

劉麗麗說,現在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但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習壓力大了,重考試、重文化課的現象就凸顯了,忽視了素質教育。「比如之前學校讓孩子們在暑假參與社區活動,有的孩子就糊弄,學校和老師也沒管」。

楊雄也提到,現在學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過分追求分數,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割裂開來。「我認為二者是相通的,應該齊頭並進,而不是根據需要,階段性地進行素質教育」。他表示,「扣扣子」強調系統性,我們不僅要扣好第一粒扣子,還要連續扣,不能要考試了就把素質教育先放一邊。「我非常贊同現在提倡的勞動教育,它是很好的生活教育,例如帶領學生走進敬老院、做義務勞動等」。

目前學校的價值觀教育還存在哪些問題?調查中,79.6%的受訪者表示是日常教學活動過於偏重學科成績,「唯分數論」,61.1%的受訪者認為是課程體系設計不重視綜合素質培養。其他還有:思政課照本宣科、流於形式(59.0%),價值觀教育不貼近少年兒童(35.7%)。

64.3%受訪者希望學校每學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周」活動

北京市朝陽區小學生家長鼓杉(化名)希望,學校能多組織一些社會公益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走出課堂,「老師要結合教育目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活動形式和環節,只有老師們『走心』了,才更容易感染孩子們」。

楊雄建議,學校主題日、日常教育活動的設計,要避免形式主義,不能為了宣傳而宣傳。應結合學生年齡,融合現代元素,利用他們熟悉的故事和人物來設計、豐富課程形式和內容,要符合青少年的審美需求,讓教育變得有趣。讓孩子們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去體驗、挖掘主題內涵。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副教授鄭雲天表示,學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培養能夠擔當國家發展大業的棟梁之才是學校責無旁貸的使命」。學校應當全面加強校風建設、師德建設,根據少年兒童特點和成長規律,循循善誘,春風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課不僅傳授知識,而且傳播美德,每一次活動不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讓學生們都得到傾心關愛和真誠幫助,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學校應該怎樣引導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64.3%的受訪者希望每學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周」活動,64.2%的受訪者建議學校整合當地博物館、紀念館等校外資源進行價值觀教育。其他還有: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讓教師做好示範者和引領者(59.9%),加強價值觀教育課程設計(52.3%),價值觀教育側重示範性、日常性輸入,非知識性灌輸(42.5%)。

受訪者中,86.6%是學生家長。00後佔4.1%,90後佔32.4%,80後佔50.3%,70後佔10.6%,60後佔2.2%。

相關焦點

  • 63.9%受訪家長坦言在兒童中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缺少集體觀念現象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92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71.6%的受訪家長認為要言傳身教做好表率,58.4%的受訪家長表示要重視對孩子的陪伴和引導。受訪家長中,來自一線城市的佔31.7%,二線城市的佔50.4%,三四線城市的佔16.1%,縣城或城鎮的佔1.7%,農村的佔0.2%。
  • 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扣什麼 七成受訪家長認為是品德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92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8%的受訪家長認為應該給孩子扣上的第一粒扣子是「品德」。在生活中,受訪家長會注重培養孩子禮貌待人(61.9%)、尊老愛幼(59.9%)和勤奮好學(54.5%)等品德。
  • 七成受訪中小學生家長稱開學後孩子視力下降,男孩尤尤為嚴重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49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學期開學後,71.0%的受訪中小學生家長坦言孩子視力比之前有所下降,發現孩子視力下降的初中生家長、男孩家長相對更多。92.9%的受訪中小學生家長關注《方案》。
  • 超九成受訪家長認同節約糧食應成為孩子重要品質
    對於家長來說,怎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節約糧食?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0名未成年孩子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8.3%的受訪家長表示會教育孩子節約糧食,71.6%的受訪家長會告訴孩子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97.8%的受訪家長認為,節約糧食應當成為孩子成長中重要的品質。
  • 低齡遊學 53.4%受訪家長擔心孩子照顧不好自己
    不少家長會為孩子選擇國內或國際遊學項目,豐富孩子的暑假,讓孩子在旅行的同時學習知識。近些年,遊學日趨低齡化,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學齡前兒童紛紛加入遊學隊伍。對此,家長們怎麼看?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67名幼兒園到高中階段學生的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4.3%的受訪家長曾讓孩子參加遊學項目,其中26.6%的受訪家長讓孩子參加過出國遊學項目。
  • 近九成受訪少年兒童相信未來15年自己有更多機會成長成才
    對於我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受訪少年兒童的信心度平均達到了9.51分,79.9%的受訪少年兒童打出滿分10分。89.8%的受訪少年兒童確認,未來15年有更多有助於自己成長成才的機會初二的王舒涵(化名)是一名寄宿生。
  • 近九成受訪少年兒童相信未來15年自己有更多機會成長成才_新聞頻道...
    對於我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受訪少年兒童的信心度平均達到9.51分,79.9%的受訪少年兒童打出滿分10分。  89.8%的受訪少年兒童確認,未來15年有更多有助於自己成長成才的機會  初二的王舒涵(化名)是一名寄宿生。
  • 家校合力引導學生度過價值觀形成關鍵期
    學校將「生命浸潤」的課程體系延續到高中階段,助力學生長遠發展。學校供圖籌劃籃球友誼賽、參觀魯迅博物館、在學校裡做志願勞動、走進高校重點實驗室……轉眼北京師範大學亞太實驗學校(以下簡稱「亞太」)高中部已復招兩年,首批學生已經留下了不少難忘的高中回憶。
  • 受訪少年兒童最想實現的人生「小目標」是學業有成
    當代少年兒童是實現我國2035年遠景目標的生力軍,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有著怎樣的規劃?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日在6-14歲少年兒童中進行的調查顯示,想到15年後的自己,75.0%的受訪少年兒童表示憧憬期待。對於到2035年實現人生目標的信心度,受訪少年兒童平均打出了9.2分,68.3%的受訪少年兒童打出了滿分10分。
  • 受訪少年兒童最想實現的人生「小目標」:學業有成
    當代少年兒童是實現我國2035年遠景目標的生力軍,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有著怎樣的規劃?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日在6-14歲少年兒童中進行的調查顯示,想到15年後的自己,75.0%的受訪少年兒童表示憧憬期待。對於到2035年實現人生目標的信心度,受訪少年兒童平均打出了9.2分,68.3%的受訪少年兒童打出了滿分10分。
  • 近九成受訪家長不放心孩子用眼習慣
    66.9%的受訪家長希望學校嚴格落實眼保健操、體育課。50.6%的受訪家長表示孩子這半年來視力下降了調查顯示,77.2%的受訪家長在開學前後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視力,僅22.8%的家長沒打算去。山東全職媽媽劉程程(化名),兒子讀小學四年級,已經戴了兩年的近視鏡,每隔3到4個月,她都帶著兒子去醫院複查視力,從不敢落下,「最近這次複查,醫生說矯正視力達到1.2了,保持得不錯,讓我以後半年帶孩子去一次就行,我別提多高興了」。調查顯示,50.6%的受訪家長坦言孩子這半年來視力下降了,25.9%表示沒變化,23.5%表示提高了。
  • 上大學前的暑假 八成受訪高考生過得滿意
    假期後半段,我開始為上大學做準備,查詢學校和專業的相關信息,找相關資料,了解大學校園生活等」。北京某高校大二學生常軍(化名)回憶,自己高考結束後,趁著對高中知識記得最深,做了一個多月的中學生家教。還抽時間把駕照考了。「這兩件事都是按計劃執行的,我過得特別充實,非常滿意。上大學後,看到同班同學佔用在校時間學車,就感覺自己像憑空多出了不少時間」。
  • 受訪少年兒童最想實現的人生「小目標」是學業有成_新聞頻道_中國...
    當代少年兒童是實現我國2035年遠景目標的生力軍,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有著怎樣的規劃?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日在6-14歲少年兒童中進行的調查顯示,想到15年後的自己,75.0%的受訪少年兒童表示憧憬期待。對於到2035年實現人生目標的信心度,受訪少年兒童平均打出了9.2分,68.3%的受訪少年兒童打出了滿分10分。
  • 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在成長,有很多事情是我們大人無法替代的,比如,當家長看到孩子在哭泣或者不順心的時候,能夠鼓勵他,正確的引導孩子,也是對孩子進步成長的很大幫助。這篇文章,我想給孩子來點親子關愛,教孩子如何與父母相處。很多家長現在已經發現自己的教育觀念正在扭曲,他們做事情也開始走偏。
  • 未來15年受訪少年兒童最想實現的人生「小目標」是學業有成
    當代少年兒童是實現我國2035年遠景目標的生力軍,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有著怎樣的規劃?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日在6—14歲少年兒童中進行的調查顯示,想到15年後的自己,75.0%的受訪少年兒童表示憧憬期待。對於到2035年實現人生目標的信心度,受訪少年兒童平均打出了9.2分,68.3%的受訪少年兒童打出了滿分10分。
  • 推進學校美育 超六成受訪家長最關心課程設置
    推進學校美育工作,62.2%的受訪家長最關心怎樣安排課程設置,67.9%的受訪家長建議探索符合不同年齡層的美育方式。  受訪家長中,來自一線城市的佔29.9%,二線城市的佔48.1%,三四線城市的佔19.8%,城鎮或農村的佔2.2%。幼兒家長佔13.5%,小學生家長佔56.9%,初中生家長佔22.4%,其他佔7.2%。
  • 孩子在線上課 超六成受訪家長最關心學習效率
    新的學習模式對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給家長帶來了新的挑戰。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23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7.7%的受訪家長認為孩子在線學習效果好,40.3%的受訪家長覺得一般。高三學生家長對孩子在線學習效果不滿意的比例最高。對於當前的在線學習模式,家長普遍關心孩子的學習效率和上課狀態。
  • 「鄉村兒童閱讀報告」發布 中西部貧困農村兒童超7成一年閱讀課外...
    調查顯示中西部貧困地區兒童的課外閱讀資源整體匱乏,高達74%的受訪鄉村兒童一年閱讀的課外讀物不足10本,更有超過36%的兒童一年只讀了不到3本書;此外,超過71%的鄉村家庭藏書不足10本,一本課外讀物都沒有的鄉村兒童佔比接近20%。這些均與城市兒童閱讀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
  • 近七成受訪中小學生家長稱孩子暑假期間視力下降
    受訪者中,41.4%的人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家長,36.6%的人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家長,15.5%的人是初中生的家長,6.6%是高中生的家長。72.6%的受訪家長的孩子已經患近視,其中,輕度近視的佔61.5%,高度近視的佔11.1%。
  • 孩子間發生衝突 49.5%受訪家長表示會幹預
    孩子間發生衝突 49.5%受訪家長表示會幹預孩子被打了,36.8%受訪家長支持打回去,30.8%受訪家長反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會與同齡人發生衝突。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家長們會怎麼做?等他處理完,我會告訴他做得很棒,或者哪裡做得不對」。在山西太原從事設計工作的劉源(化名)也認為,孩子之間的衝突最好由他們自己解決,家長管好自己的孩子就好,肯定不能去跟別的孩子較勁,也不應該去教育別人家的孩子。真的發生一些比較嚴重的衝突,家長之間可以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