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老師如何最好地教育孩子?

2020-09-03 子安同學

大家好,我是子安同學,感謝每一位讀者。

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應該遵循某些原則。但是,這些原則經常重疊,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識並加強這些原則。

01

提出正確的問題

課後我會問孩子:「你今天在課堂上做什麼?」。我意識到,如果要獲得有關她的課堂表現,必須改變自己的提問方式。

儘管我的女兒只有兩歲,但是問任何年齡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下課後立即問一問他們的感受,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在課程結束時,花幾分鐘時間問孩子最喜歡的東西,或者對他們有幫助的東西,總是一個好主意。對於年幼的孩子,向他們提供圖示來說明他們的感受,通常可以幫助引起反應。使用玩具來提示反應也很有用。

02

加強期望的行為

早年課程應包含價值觀,而不是特定於文化的主題。其中應包括分享,幫助朋友,互相寬恕,互相彌補,互相接納,團隊合作和有禮貌。

在教室裡,可以很容易地發展活動,包括輪流分享,並鼓勵合作行為,但是老師需要提供支持和鼓勵。對於父母來說,讓孩子與他人有禮貌地交談是一種使他們保持積極的方式。

03

避免給孩子評分

我們永遠都不要給孩子評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但是這些長處並非一時可見。沒有評分意味著孩子們可以在輕鬆自然的環境中發展自己並嘗試新技能。家長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幫助孩子發展這些技能上,而不會把壓力分配給他們。

04

讚美長處,也要努力

父母和老師自然都想鼓勵孩子,並灌輸積極的成就感,通常採取相當普遍的讚美形式,儘管讚美本身令人振奮,但在針對具體細節時可能會更有效。

實現此目的的一種方法是評論孩子的實際表現,例如分享,遵循指示,幫助朋友。這表明教師或家長欣賞他的努力。

經常被忽視的讚美是努力。稱讚他們所做的努力表明我們在整個過程中都給予了支持,並注意到他們的小成就。

05

發展家長與老師的關係

家長與老師的關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互惠互利。父母和老師都可以分享對孩子個性的寶貴見解。教師可以傳遞有關孩子如何應對課堂環境的信息,以及通過各種活動技能。教師可以讓家長隨時了解有關課程大綱的內容,包括主題,這些內容可以很容易地在家裡得到加強,例如,通過介紹有關該主題的書籍,卡通或歌曲,與玩具進行角色扮演或與另一個孩子設定遊戲。

當老師和父母面對面交談時,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可以獲取父母的詢問或信息,有助於使雙方之間的關係更加公平。

END

相關焦點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樣做避免我們在育兒道路上少走彎路,也反應出為人父母的心理:我想給孩子最好的!最好的奶粉,最好的身體乳,最好的尿布溼等等。特別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為了子女的教育真是煞費苦心:不惜重金買學位房,為了幼兒園學位通宵在園門口大排長龍。我常常為這樣的做法感到困惑,而為人父母的責任感又驅使著我不得不這樣做!
  • 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人的一生要經歷三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這三種教育在不同的正常階段裡承擔著不同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主導的教育理念是態度與習慣,學校教育主要是孩子科學知識的掌控,而社會教育主導人際關係和生存技能。而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是人生的基石,影響孩子一輩子。因此便有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的說法。
  • 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老師,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學校,這份教育伴隨人的一生,對孩子的性格、脾氣、秉性影響至深。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又反過來影響孩子的遭遇。可以說,孩子的一生,都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會教育孩子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著會教育孩子的父母。放假期間,帶著孩子參加親戚的宴席,因為是放假那場宴席裡有很多小孩子,酒店有專門的兒童遊樂場,很多小孩子都在這個遊樂場裡玩,課時孩子多的地方難免會有衝突。
  • 孩子的「活教材」: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
    「學校裡孩子的成績單,排名從後往前看,成績最差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伴最少的」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到底是自己學得好,還是老師教得好?其實都不是,而是作為父母對孩子教育付出很多心力。你陪伴孩子多少,孩子身上就會體現出多少你教育的成果。願天下父母都能懂:用心陪伴,100%的心陪伴1小時,勝過10%的心陪伴10小時。
  •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 前天晚上妻子加班,我在家做好晚飯,同身體有些不舒服的兒子一起進餐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一張白紙,孩子現在的呈現,在生活中一定能找到模板,就是能找到孩子的效仿對象。我們看到的孩子「無理取鬧」也好,「不尊重老人」也好。這不是真的,這只是我們給他貼的標籤。所有負面呈現,背後一定有正面訴求和正面動機。同時,我們看到孩子的特質,我們自己也具備。
  • ​教育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那個戰爭的年代,無論生活有多艱苦,她的父母都拼命工作,把家裡六個孩子都送進了學校讀書,對於教育她的父親始終抱著一個堅定的信念:孩子們身上擁有著美好的未來。有一個前提——好好接受教育。 陳美玲博士在育兒方面有一個比較大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們處於最好的環境中,身邊圍繞著優秀的老師和朋友,接受著許多刺激,從而能夠自發地學習。最後她的三個孩子都如願全部實現夢想,考上了史丹福大學。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從小生命的孕育開始,到與孩子共度所有的歲月,直到孩子畢業於世界名校,母女倆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長,既抵抗了沉重的應試教育,又贏得了大眾意義上的成功,用24年的時間詮釋了一件事:愛,是最好的教育。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這就是我們對他來到這個社會最好的回報。」讓我們跟著作者的時光軌跡,去看看她是如何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24年時間裡堅持用愛對孩子進行教育,並讓孩子一路躺贏,最終獲得大眾意義上的成功的。
  • 繪本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隊友
    沒有一個父母不想給孩子最好的,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繪本故事的。每位家長都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或許我們給不到最好的物質條件。,繪本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隊友,家長要學會用繪本滋養孩子,孩子的人生才會有更多可能性。
  • 愛因斯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不是天生的,不是報一堆課外興趣班就能解決的,那麼父母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呢?父母可以不拘一格,給孩子創造條件去嘗試和了解各方面的事物,音樂、舞蹈、繪畫、書法、歌唱、編程、棋藝、寫作、旅行、社會實踐、主題活動等,可以通過參加線下體驗課和社會實踐去觀察孩子的表現,擇期喜好而從之。
  • 最棒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學校是家庭,教育從來都不是快樂的
    家長是孩子的老師,老師也是孩子的家長,齊心協力讓孩子變更好在孩子面前,需要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是家長必須要承擔的責任,但同時家長還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不要認為孩子的教育都是老師和學校的,如果自己能教好那就不需要孩子上學了。這樣想的父母其實都是在推卸教育的責任。
  • 心靈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現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高智商的人,就算不是一個天生高智商的人,也要想盡各種方法來培養孩子,開發孩子的智商。其實,孩子的智力是可以被開發的,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通過音樂教育開發孩子的智力音樂對於孩子來說具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它可以非常容易就引起孩子在感情上的共鳴,孩子最早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從感受音樂開始的。
  • 父母如何教育叛逆期孩子
    教育叛逆期孩子是家長面臨的一個難題,管教太嚴厲怕傷害孩子自尊,放縱孩子又怕孩子走上歪路,兩頭都為難。父母如何教育叛逆期孩子?晨楓青少年心理教育學校的專家老師提醒廣大父母:父母教育叛逆期孩子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父母要學學以下的幾個做法。 1.堅持原則 如果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做了對的事,並且做的很好,就應該及時讚美。
  • 如何正確地愛孩子,最好的父母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有人說,如果把管教當作是父母對孩子主要手段或目的,那麼在做父母的本質上,就註定要失敗了。做父母主要的工作其實是多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朋友,然後鼓勵他、幫助他、幫他出主意,做他的軍師,了解孩子在想什麼。(相關連結:作合格家長的必修課!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樣培養孩子的情商,讓孩子終身受益
    黏液質:反應比較緩慢,堅持而穩健地辛勤工作。抑鬱質:高度的情緒易感性,主觀上把很弱的刺激當作強作用來感受。氣質類型是與生具來的,不同於性格本身具有可塑性。一個人什麼都可能改變,惟有氣質類型要伴隨一生。情商與氣質不同,是可以通過環境進行改變的,隨著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孩子的情商培養。
  • 地鐵站,這位奶爸火了,網友: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言傳身教」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素質曾經有人說: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素質,那就去這個城市的地鐵站走一走。地鐵站確實是個能讓你看到眾生百相的好地方,素質高的人大有人在,但也總有那麼幾個「另類」顯得特別扎眼,會讓你忍不住想噴一句: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家長的態度最能教育孩子
    在當今社會,很多父母最注重的不是別的,而是孩子的教育。卡耐基有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這句活同樣也是可以適用於子女教育的。事實上,無論一個家庭是貧窮還是富有,或者父母的學歷 有多高,只要家長願意,那都是可以培養出高素質的孩子的。
  • 父母、孩子和老師,他們的關係屬性應該如何定義?
    不知道做媽媽的你,如果面對一群孩子吃喝拉撒的問題時,你的感覺是如何的呢?我雖過了女兒託班年齡斷的經歷,但在此時此刻,我已然成了一個面對十幾號孩子的託班老師。也就是說這十幾號孩子,都變成了我的「孩子」。我要照顧他們的吃喝拉撒,我要隨時關注他們的安全,我要教授他們不同的知識,包括文化教育與生活教育。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以身示教
    我們為人父母,常常以說教的方式告訴孩子他應該要怎麼做,但常常忽略自己才是孩子正確學習和培養健全人格的榜樣,有時候是這樣的,你越說,他越不聽。所以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以身示教。曾看過這樣一條新聞:幾年前,一位叫肖永蓮的媽媽,為了陪14歲女兒到紐約學鋼琴,辭去了幼兒園園長的工作,當起了陪讀媽媽。一開始,初到美國的女兒也有很多的不適應,包括語言、飲食、住宿等都有很多不習慣。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與孩子相互陪伴、共同成長
    與孩子相處過程中,以賺錢養家為重,拋給孩子的從來是命令式或目標管理:如考試如何,分數多少。但凡對孩子學習關心的父母,多去學校向老師了解情況的父母,怎會相信孩子自稱的「成績很好」的一面之詞呢。直到高考,為了圓謊,竟然偽造錄取通知書。如未揭穿騙局,不知他後續想如何,當真拿學費上北京,謊稱「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