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國的這份成績單,掂掂它有多重

2020-12-17 中國網

「十三五」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法治中國建設謀新篇、開新局的偉大實踐中,創造性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推向新的歷史高度,為全面依法治國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顧過去不平凡的五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這些成就,值得關注。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群眾遊行中的民主法治方陣走過天安門廣場。 新華社記者 馬寧/攝

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更加健全完善

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寫入憲法,進一步強化了黨的領導的憲法權威。

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定期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匯報形成制度性安排,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全面加強。

健全了完善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機制,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全面依法治國工作系統謀劃、整體推進。

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

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憲法實施和監督全面加強。

頒布實施民法典,推進重要領域法律法規立改廢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健全重大行政決策程序,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和督察,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提速。

全面推開司法責任制改革,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依法糾正一批冤錯案件,基本解決執行難,司法體制改革全面深化。

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全面推進「七五」普法規劃,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社會法治意識顯著增強。

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健全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

2020年6月2日,遼寧瀋陽,書店工作人員在展示架上擺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新社遼寧分社 於海洋/攝

法治保障改革發展穩定更加堅實有力

堅持依法防控疫情,保障和促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制定國家情報法、反間諜法實施細則,修改反恐怖主義法,提升國家安全法治化水平。制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保障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制定外商投資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堅持立法與改革相銜接,作出關於自由貿易試驗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確保重大改革於法有據。

健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相關法律制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工作,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為打贏「三大攻堅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制定疫苗管理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加強食品藥品執法司法,深化實化法治為民。

推進平安中國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創新發展依法治軍理論和實踐,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不斷完善。

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效

加強立法工作隊伍建設,組建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和農業五支綜合執法隊伍,全面推行法官檢察官員額制和人民警察單獨職務序列,法治專門隊伍政治業務素質不斷提升,紀律作風持續強化。

全面加強律師行業黨的建設,完善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發展公證員、司法鑑定人、仲裁員和人民調解員隊伍,法律服務執業規範和執業保障制度不斷健全。

健全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加強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更多內容詳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文章《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夯實中國之治的法治根基》  

(策劃:蔡春玲 趙雁)

相關焦點

  • 【法治習語】依法治國篇: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國際國內環境越是複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 學苑論衡:全面依法治國的法哲學思考
    研究全面依法治國的本體論,目的是闡釋其性質、目標、本原、根基等,為民眾提供法治未來走向的科學預期,並把法治中國的偉大事業與創新制度文明融為一體。 全面依法治國是什麼?首先,它是改革和發展的社會實踐和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其要義在於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項制度、秩序均須走上法治軌道,是以法治化為目標的體制、制度、機制的全面改革創新。
  • 全面依法治國 穩步紮實推進(警句格言中的二○一六④)
    治國亦是同理。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   從1月最高人民法院新任法官舉行憲法宣誓,到12月聶樹斌案沉冤22年終獲昭雪……2016年,中國穩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在立法、執法和司法改革等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立法先行逐步完善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立法先行,樹立法律權威。
  • 開啟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新徵程
    原標題:開啟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新徵程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闢了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新時代。
  •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及基本內涵
    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姜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其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依法治國」的主要標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依法治國」的結果形態。
  • 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全面依法治國絕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要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  第二,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
  • 陳冀平: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時代內涵
    文章著重闡釋了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豐富時代內涵和重大時代意義。全文如下: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個基本方略之一。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最新戰略定位,具有十分豐富的時代內涵和重大時代意義,需要從發展歷程、戰略布局和基本內涵三個方面予以把握。
  • 法治社會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程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   法治社會建設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意義。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要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作者:李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原所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於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第二,以公平正義為崇高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人民的期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了我們黨必須追求公平正義,保護人民權益、伸張正義。
  • 人民日報評論:書寫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新篇章
    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國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明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工作布局、重點任務,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
  • 心得體會範文:全面依法治國感悟5篇
    【篇二】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強調,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各方面制度體系不斷成熟,我國在法治為民實踐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彰顯出了強大生命力。
  • 心得體會範文:全面依法治國心得體會5篇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多個場合曾說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全面依法治國落實效果如何,關鍵看基層。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基層幹部「打鐵還需自身硬」。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 執住「牛耳」推動全面依法治國踏上新徵程
    剛剛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會議強調,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 心得體會範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心得5篇
    以法為尺,「有溫度的執法」彰顯法治。無數現實例子告訴我們,以法為尺、依法執法是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而有溫度的執法關鍵在於「執法」,「溫度」只是「執法」的修飾,目的仍是提升執法水平,改變的只是執法的態度。其中對符合法定條件的輕微違法行為減罰甚至免罰符合責罰一致的原則,彰顯了法治精神。
  • 中新社|「十一個堅持」,習近平為全面依法治國標定航向
    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的法學專家分析,自中共十八大以來,從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到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到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再到此次會議全面闡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內涵和時代意義,進一步健全了執政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標定全面依法治國的行進航向。
  • 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那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達到什麼目的?這就是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問題。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山海講堂】學習網評: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山海講堂】學習網評: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2020-12-11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依法治國的法經濟學思考
    新華社發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依法治國做出總體部署,開闢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去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我國法治建設按下了「快進鍵」。實際上,法律關係歸根結底反映為一定的社會經濟關係,運用經濟學的理論和工具來剖析各類法律現象背後的經濟邏輯、研究法治建設的內在規律,將為我們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全新的理論視角和方法借鑑。筆者試從法經濟學的角度,對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分別作出分析。  推進科學立法,必須抓住提高立法質量的關鍵環節,系統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 習近平: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我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起草情況向全會作說明。   從反饋的情況看,各方面一致認為,全會決定直面我國法治建設領域的突出問題,立足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係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出了全面部署,有針對性地回應了人民群眾呼聲和社會關切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文章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